APP下载

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时空演变轨迹研究

2019-06-28孙亚伟

中国房地产业·下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

孙亚伟

【摘要】本文通过建立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计算我国31个省(市、自治区)在2001-2016年4个时间断面(2001年、2006年、2011年、2016年)上的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并基于重心模型,对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时空演变轨迹进行分析评价。结果表明:①我国各省(市、自治区)的城市竞争力差距较大,呈现显著的“东高西低”的分布格局;②15年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地理坐标一直在豫西南地区移动,移动轨迹为东北→西南→西南方向运动,整体上向西移动了15.56㎞,向北移动了80㎞,移动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

【关键词】城市竞争力;重心模型;时空演变

【中图分类号】F291.1

【文献标识码】A

本文从城市竞争力理论出发,以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城市竞争力指标体系,并借助重心模型,对各省(市、自治区)城市竞争力变化及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转移轨迹分析研究,探讨我国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轨迹特征,以期为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提升城市竞争力提供方向。

1、研究方法与数据来源

1.1 评价指标体系

城市竞争力的测算需通过选取一定数量的有代表性的指标体系,采用定量方法全面、系统、综合的表现城市竞争力。本文在基于城市竞争力评价指标基本设置原则的基础上,结合相关学科理论,借鉴前人已有研究成果,根据实际操作的可行性和评价指标的可靠性,从社会经济竞争力、科技创新竞争力、对外开放竞争力、公共服务竞争力、人居环境竞争力5个方面,构建了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包括四个层次,第一层为目标层,即城市竞争力;第二层为子系统层,包括5个指标;第三层为要素层,包括9个指标;第四层为因子层,包括27个指标,如表1所示。

1.2 研究方法

1.2.1 熵值法 熵值法是依据指标数值所包含的信息来确定各评价指标权重的一种客观赋权法。由于该方法依靠的是信息本身,能夠有效克服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主观打分方法所造成的臆断性,从而使评价结果更具有科学性、客观性及说服性。计算步骤如下:

式中,Xij为原始值标准化后的值,Fij为第i个省域第j项标的原始数据,Fjmax 与Fjmin分别为样本年份中各省域对应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m为省域数,n为评价指标数。

1.2.2 重心模型 重心模型是依据研究对象重心转移的方向和距离来,直观、准确地反映研究对象某属性在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和演化轨迹。该模型已在区域人口、经济、粮食生产、自然资源等研究方面开展较多的实证应用,但在城市竞争力方面研究较少。本文在重心模型的基础上,构建城市竞争力重心模型,以期揭示研究年份内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时空演变轨迹。城市竞争力重心模型计算中包含几何重心以及综合城市竞争力重心的计算。

①在计算全国几何重心时,根据Google earth获得31个省会城市政府所在地经纬度坐标,将各省级行政区总面积带入重心模型中,计算得到全国几何重心坐标为(E104.68°,N35.70°),位于甘肃省定西市境内。

②全国综合城市竞争力重心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n为省域数;mi 为i单元的城镇化指数;xi,yi为第 i个省域的几何坐标;x,y为研究要素的重心坐标。

假设D为第t+1年较第t年重心移动的距离,则重心移动距离(km)为:

式中:a=xt+1-xt,b=yt+1-xt;C为常数,即地球表面坐标转化为平面的系数,本文取111.111。

1.3 数据来源

本文各省域坐标数据以各省会城市的经纬度坐标数据为准;社会经济数据主要来源于2001-2016年《中国统计年鉴》和《中国城市统计年鉴》,时间选取2001年、2006年、2011年和2016年四个年份,以此显示新世纪以来我国城市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及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转移轨迹。

2、结果分析

2.1 各省(市、自治区)城市竞争力评价

基于熵值法对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城镇化指数进行测算,得到各省(市、自治区)研究年份内城镇化指数并进行排名(表2)。

根据各省域城市竞争力排名可以看出,在过去的15年城市发展中,31个省(市、自治区)城市竞争力排名情况如下:①总体上来看,北京、上海、广东长期稳居前三名,说明该三省(市)城市发展水平长期处于全国领先水平;②全国城市竞争力整体发展水平不平衡,呈现明显的“东高西低”阶梯状分布,符合我国当前社会经济发展实际状况。

2.2 各省域城市相对竞争力重心转移轨迹分析

以各省域为研究单元,利用重心计算模型,计算得到研究年份内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及重心转移距离表(表3)。同时,基于Arcgis10.2技术,得到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转移轨迹图(图1)。

2001-2016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介于112.15°E-112.91°E,32.58°N-33.98°N之间,始终豫西南地区移动。其中,2001年重心坐标在河南省南阳市邓州市境内;2006年重心坐标在河南省平顶山市宝丰县境内;2011年,重心坐标在河南省南阳市南召县境内;2016年,重心坐标在河南省南阳市镇平县境内。

从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移动方向上来看,重心坐标主要在南北方向上移动。其中,自南向北的最大移动距离为155.56㎞,自西向东的最大移动距离为68.89㎞。据此,2001-2016年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整体上向西移动了0.14个经度,向北移动了0.72个纬度。移动轨迹基本上可以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01-2006年)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由西南向东北移动了170.75㎞;第二阶段(2006-2011年)与第一阶段相反,由东北向西南移动了88.22㎞;第三阶段(2011-2016年)与第二阶段移动方向一致,由东北向西南移动了36.93㎞。

从城市竞争力重心坐标移动速度上来看,2001-2016年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移动呈现先快后慢的特征。第一阶段重心移动速度最快,为34.15㎞/年;第二阶段中心移动速度已降至17.64㎞/年;第三阶段重心移动速度已降至最低,为7.39㎞/年。

根据竞争力重心移动方向和速度特征,说明我国城市竞争力于 2006年前后出现了较大变化,东西部之间的发展差距开始逐步减小。第一阶段,受90年代国家扩大改革开放、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等政策的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心向东部沿海地区倾斜,东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异扩大,进而使得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向东北方向移动。第二阶段,一方面,21世纪初提出并实施的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效果已开始凸显,社会投资、优惠政策、对外开放程度等利好发展政策集中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另一方面,受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开放程度较高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明显受挫,与此同时,东部地区的部分产业也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速度提高,基础设施逐步完善,民生水平显著改善,使得该阶段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向西南方向转移。第三阶段,我国经济发展已進入新常态,整体上全国经济发展增速放缓,加之全球经济疲软,东部地区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受影响较大,导致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增速缓慢;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继续受惠于国家相关优惠政策的影响,投资水平不断扩大、消费潜力得到释放,经济发展态势良好,综上原因导致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继续向西南方向转移。由此可见,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转移轨迹是国家宏观政策的“显影剂”,但是在时间上会表现出一定程度的滞后性。

结论:

本文采用熵值法计算了2001-2016年间4个年份内各省域城市竞争力综合得分,并基于重心模型对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的时空演变轨迹进行了研究分析。研究表明:

(1)计算了各省域4个研究年份内的城镇化指数,根据得分高低对其进行了排序。在各研究年份内整体上呈现出“东高西低”的阶梯状排名情况,与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相吻合。

(2)研究期内,全国城市竞争力指数稳步增长,但东中西部增速不平衡现象显著。受全球经济形势及国家宏观政策的双重影响,东部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在经历了高速增长之后转为中高速增长,而中西部地区增速较快,成为影响我国城市竞争力重心转移的重要因素。

(3)研究期内,全国城市竞争力重心基本上在豫西南地区移动,与全国几何重心(104.68°E,35.70°N)相距甚远。从重心转移的方向上来看,主要在南北方向上转移,其中,自南向北的最大移动距离为155.56㎞,自西向东的最大移动距离为68.89㎞;从重心转移的速度上来看,重心移动的速度呈现先快后慢的显著特征,即第一阶段移动速度>第二阶段移动速度>第三阶段移动速度。

参考文献:

[1]王岚,李景刚,王景丽,等.基于重心模型的河南城市竞争力时空演变[J].广东土地科学,2016,15(6):31-38.

[2]刘金石,李小江.中国城市竞争力指数测度及其影响因素——基于1990-2012年中国30个城市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财经科学,2013,8(305):92-100.

[3]潘春彩,吴国玺,闫卫阳.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河南省城市综合竞争力评价[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2,31

(6):60-64.

猜你喜欢

城市竞争力
山西省城市竞争力综合评价分析
基于基础设施建设的城市竞争力分析和比较
基于AHP的城市竞争力研究
宁波与长三角洲主要城市综合竞争力比较研究
中国大都市城市竞争力评价分析
中原城市群城市竞争力分析
基于因子分析的青海省区域经济竞争力评价研究
长江中游城市群城市竞争力的空间演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