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典咏流传》融媒体创新传播模式探讨

2019-06-27赵应武

科技传播 2019年11期
关键词:经典咏流传传播模式融媒体

赵应武

摘 要 《经典咏流传》节目的推出,利用差异化的制作策略,通过多项传播模式,具备唱响传播内核,为广电从业者推动融合媒体与全媒体发展带来了启发。在新的媒体环境下力求创新突破,还需抓住新格局与新机制等发展机遇,在摸索实践中优化融媒体传播模式,以此实现节目融媒体互动与多平台传播,塑造经典拉近观众距离。

关键词 《经典咏流传》融媒体;创新;传播模式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9)236-0050-02

第一季《经典咏流传》节目,主打“和诗以歌”传播模式,实现“诗”“乐”有机结合,在价值高度与制作、传播上获得观众一致认可。第二季《经典咏流传》节目在相比之下全新升级,除制作模式创新外,充分利用融媒体传播技术,人工智能“读诗成曲”,让观众“传唱经典”。利用流行音乐再次焕发传统文化魅力,并通過新潮传播方式,彰显时代价值。

1 《经典咏流传》创新融媒体传播启发

1.1 创新是必然

文化节目发展离不开创新,对此,处理好传统文化继承保护与创造性传播间的关系意义重大。如同《经典咏流传》节目,以时代、时尚为抓手,促使诗乐结合是节目创造性转化第一步。第二季节目以时代、时尚、服务为抓手,目的是让大众在寓教于乐中,提高对古诗词的认可度与认知度。一是在立意上创新。节目第二季贯彻了习总书记提出的提炼与展示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的思想,加大了挖掘古今中外经典文学作品当代价值的力度,实现人与诗、与歌有机结合。二是节目模式创新。节目第二季省略了第一季的模块化、环节性,围绕经典作品表达故事性情感,鉴赏团、主持人重新调整设置,力求流程设计最优化。以朗诵仪式引出诗词;破题人(康震老师)言简意赅讲述创作背景,做情感铺垫;通过真人秀小片或第二现场访谈等形式,讲述作品完成的经历;请传唱人演绎歌曲,带动观众情绪;传唱人、鉴赏团互动挖掘故事内涵,以达到主题升华等目的,将作品极致释放,使观众留下深刻印象。三是节目呈现方式创新。围绕主题需求与大众审美,节目第二季通过升级改造节目包装与舞美,增强现场仪式感;利用第二现场展现传唱人心情;鉴赏团区域重新设置,包括座椅等设施,利于鉴赏团互动,从而提高节目亲切感。第一季的穹顶、冰屏舞美保留。

1.2 引入人工智能

相比之下,《经典咏流传》第二季节目的因势利导更强,将AI技术、在线互动系统与文娱节目流程结合,打造了“读诗成曲,传唱经典”系统,目的是为了让大众重温与积极传唱经典。用户扫码进入系统H5互动页面后,选择并大声朗读心仪诗词,借助语音识别技术,由系统进行效果打分,朗读无误后进行“成曲”阶段,即将用户朗读成果转换为经典唱段,从而听到自己声音的歌唱成果。转发分享提高节目知名度。利用仿真AI技术制作撒贝宁虚拟主持人形象,邀请线下用户完成“读诗”“成曲”互动环节,将这两个阶段在大屏同步呈现,实现融媒体闭环传播。

1.3 注重素人参与

节目中素人嘉宾比重增大,寻求热爱与传承经典的素人代表,挖掘其身上的故事,节目真正实现了照进现实与关注民生。在选题搜集上,筛选保留了具备故事背景、人物特质的素人选题代表,如独立音乐人欢庆与罗杰斯女儿等。通过精良设计,将素人面对舞台的紧张心理、背后不平凡的故事充分展现,直接关乎节目播出效果,同时也是对导演团队能力的考验。

1.4 传播正向价值

基于全新融媒体传播方式的节目,通过节目形式与内容创新,将最优质的传统文化与先进思想理念向观众传递,为传统文化现代化发展注入了生机。同时影响了更多的观众,引导其从经典中树立文化自信,以此作为成长约束的标尺,从而提高民族自豪感与文化传承责任意识,为我国优秀文化在世界文化之林的地位提升助力。《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制作,解决了广电行业如何利用新媒体时代优势,优化主流价值传播手段、突破行业领域、满足社会需求、融入到百姓生活等问题。通过融媒体互动与跨屏交互等途径,实现了传统文化落地生根,并利用融媒体传播的自发性属性,切实将经典推入现实生活[1]。

2 《经典咏流传》融媒体创新传播模式分析

2.1 大小屏联动传播

节目采用了电视大屏拖动小屏联动传播模式,小屏指短视频、音频、公众号文章与H5互动。公众号与电视端通过“摇一摇”实现联动,实现对电视端经典传唱效果的深化延展,两者相辅相成。根据节目传唱的经典诗词,设计了相应的微信文章,与包含短视频等场景的H5互动页面。“摇一摇”后进入微信公众号,可观看完整视频、收听音乐、了解诗词内涵,通过大小屏联动传播,实现了最优化传播效果。微信公众号对每期经典作品,设计并推广了相应的文章,阅读量不断提高,也被网友与各大媒体社、各文化大号转载,同时带动了节目短视频点击量提高。

2.2 用户参与传播

用户参与节目积极性提高,被节目仪式感吸引,主动传播节目信息。节目实现线上线下有机结合,音乐人与参与互动的用户都可以是经典传唱人。微信能够转发分享公众号内容,从而增大传播人的数量,节目传播效果更加理想。公众号用户看到家乡在“经典全国流行指数”中的排名后,无形中激发了传播欲望。观众能够参与到诗词解析互动中,参与及传播的积极性提高。节目推出了意境海报活动,利用微信生成、转发海报,无形中传播了节目信息,全民参与传唱新文化与融媒体传播奠定了基础。

2.3 跟进新媒体热点

每一期节目都会预判媒体传播亮点,从而规划设计内容,随后新媒体跟进强化传播效果。每期节目会请明星偶像,在机器人伴奏下演唱,实现经典与流行音乐的有机结合,利用微博热搜提高了节目热度。如由支教老师梁俊与山区学生共同吟唱的《苔》,学生清澈纯净的歌声滋润着观众心灵,将平凡中积极励志的精神内核释放,制作了大众喜闻乐见的演出形式,无疑成为了节目最纯粹的文化名片。《梁祝》原创演出后,以88岁高龄成为新闻热点,无论是原创作者,还是作品都是永恒的经典。节目播出后发出的相应微信文章,迅速成为了朋友圈热门,作者与节目名称同时进入微博热搜榜单,节目主话题阅读量以亿计,同时节目信息被各大新闻社与微博公众号转发,也被今日头条等新闻客户端聚合整理、实时更新与推送[2-3]。

2.4 提升节目覆盖面

《经典咏流传》节目涉猎音乐与电视传媒等领域,每期节目都会提前深度解析与规划宣传方向,目的是为了提高节目表现力、影响力、覆盖面。播出前邀请传媒人士、文学作家与传播学教授等看片,将专业人士评价内容,作为节目传播素材,以此加深观众印象与好感度。如王黎光(中国音乐学院院长)评价表示,经典诗词与现代语境发展并不冲突,嫁接后的语言、音符,能够让我们近距离接触我国优秀传统文化。音乐节目与文娱节目的结合,激活了古代诗词,在《经典咏流传》节目的示范下,更会受到网民的喜爱与追捧,同时也成为了“走出去”节目的代表。

2.5 设立平台级传播矩阵

节目在头部资源带动下,打造了平台级传播矩阵,并获得了北京晚报、新京报与中国青年报等国内主流媒体的支持肯定,使得《经典咏流传》节目成为了“清流综艺”的新代表。济南日报表示该节目将电视媒介传播手段、传统诗词文化高效结合,通俗易懂的形式、意境深远的内容兼顾,唤醒擦亮了文学经典,音乐传播更为古诗词发展插上了翅膀,以大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推动传统文化创新。文艺报表示节目的厚重在于曲终之时情意不灭与神不散,浸润并指引着我们。节目带着提高文化自信的创作初衷、国家舞台的深耕传统文化,交上了一份时代性、现代化的优秀答卷。北京晨报表示近年来,央视在文娱类节目持续发力,计《国家宝藏》等节目后,又一档让人给跪了的热播节目成为热议话题,利用“和诗以歌”的星素搭配,将诗词之美尽情诠释。中国纪检监察报表示,《经典咏流传》是央视新年文化节目的新开局,用崭新作为与全新气象打造优质节目,同时立足当下照进现实,再造流行,引发全民参与传唱,俨然成为了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新名片。

3 结论

《经典咏流传》节目播出后,传唱了《明日歌》《苔》《登鹳雀楼》等古典诗词,这些诗词的意境悠远、旋律优美,将我国传统文化魅力与民族精神尽情释放,赋予了节目文化内涵与情感力量。传唱人利用自身文学素养,将经典诗文与流行音乐结合,引发经典文化再度流行。同时通过平台级传播矩阵与差异化制作对策,拓展了节目宣传渠道,节目影响力与口碑隨之提高,更成为了弘扬社会主旋律有效载体,为创新融媒体传播模式发展夯实了基础。

参考文献

[1]王姝颖.从《经典咏流传》看媒介融合背景下文化类节目创新[J].新媒体研究,2018(14):88-90.

[2]肖小丽.浅谈《经典咏流传》节目的创新与思考[J].新闻传播,2018(12):48-49.

[3]朱秀凌.融媒体时代新闻传播人才跨界培养模式的创新研究[J].传媒,2018,289(20):87-89.

猜你喜欢

经典咏流传传播模式融媒体
《经典咏流传》:文以载道,歌以咏志
《经典咏流传》:歌以咏志,乐以抒怀
《经典咏流传》
传承诗词之美 《经典咏流传》“和诗以歌”
微信公众号崛起背后
网络自制节目的传播模式和发展趋势
融媒体时代领导者媒介形象重构与认同
融媒体背景下健康类纸媒的转型
健康养生文化类电视节目传播的模式和要素
融媒体业态将决定报业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