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百川东流归大海*
——试论改革开放以来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

2019-06-27徐自如

安徽教育科研 2019年7期
关键词: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徐自如

(庐江县教育局 安徽庐江 231500)

2012年11月,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

2018年1月,历时四年修订而成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2017年版)出版发行,高中各学科都将立德树人教育细化到学科核心素养之中,让“立德树人”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无缝对接。随后,全国掀起了落实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教育行动高潮。

2018年9月10日,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再次提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

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提出有深刻的历史背景,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潮流的需要,它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一、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育人思想的升华

“立德树人”是中华民族育人智慧的结晶。“立德树人”由“立德”和“树人”两个词组成。“立德”可以理解为确立道德品德。春秋时期著名的思想家老子还将道德上升到治国理念方面,提出了“以德治国”主张。自老子以后,我国历朝历代都很重视人的思想品德教育,将德行作为育人用人的主要依据:“树人”是指在教给人们知识的同时,让他们懂得礼义廉耻,做一个有道德、有知识、守规矩的人。

传统意义上的“立德”与“树人”是很难截然分开的,因为“树人”不仅要教给人们知识和技能,还包含做人的道理。如苏格拉底就提出“美德即知识”。立德树人的核心是“德”。

立德树人在中华传统教育中占据了显著的地位,为了强化这一教育,历代中央政府采取了许多政策和措施,将德与才紧密联系在一起。在政治上通过用人制度将有德有才之人选入政府机构,给他们高官厚禄,享受很高的礼遇;在思想上,通过舆论宣传等形式给予褒奖;在文学艺术上,将其写入列传,编成故事等进行宣传,留下了许多美谈。

二、立德树人是适应世界教育发展趋势的需要

立德树人教育在世界各国都得到了高度重视,自文艺复兴以来,立德树人教育一直是世界教育界关注的焦点。虽然西方国家没有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教育任务,但都在强调知识、技能教育的同时,重视学生的思想教育,关注受教育者的个性发展,重视学生人文精神、自立能力和社会诚信度培养。因此中国和世界的教育相辅相成,“在全球化时代,国内治理与国际治理愈来愈表现出高度的依存性、渗透性和互动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1990年提出了“全民教育”的概念。其目的是通过强化价值观和人生观教育,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有效提升,为国家建设做出贡献。

中国是经济全球化过程中一个开放、负责任的国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实行改革开放战略决策,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在当前国际形势波谲云诡,强权主义、单边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的形势下,中国坚持扩大改革开放,为维护多边主义,建立和谐、互信、团结、稳定的世界积极努力,提出了“一带一路”宏伟蓝图并已经取得重大成果。随着中国的不断发展,将有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到外国学习、交流、旅游,也会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朋友来华旅游、经商、留学。这就需要有高素质的中国公民,而造就高素质中国公民则需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的学校教育。

根据2018年1月当代中国与世界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国家形象全球调查报告2016—2017》显示,中国国家整体形象好感度稳中有升,内政外交表现受到好评。“以发达国家为例,2013年发达国家的打分为4.9分,2014年上升至5.0分,2015年攀升至5.5分,本次调查继续上升至5.6分,上升趋势明显。”中国在促进全球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方面给海外受访者留下深刻印象,他们认为中国国民勤劳敬业、热情友善、诚信谦虚,有集体主义精神。但也有海外受访者认为中国国民传统保守、在文明礼仪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缺乏开放精神。中国个别游客在海外因不文明行为引起外国舆论界嘲讽,乃至被机构处罚偶有发生,这些都需要通过教育来予以纠正。所以,中国要想接纳世界、融入世界、立足世界,就必须要加强道德素质教育,认真落实“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育任务。

三、立德树人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改革的产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经历多次改革,这种改革主要体现在课程标准上。在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方面,主要进行了三次大的改革,即由“双基”目标到“三维目标”,再到“学科核心素养”。由注重知识向关注知识与能力,再到充分体现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学科核心素养。具体来说,教学目标变化情况如下:

时间教学目标体现优缺点1949-2002年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在教学目的和要求中以“目标”为要求有利于掌握基础知识,培养实践能力。但过于注重基础知识与技能的教学,忽视知识获取与能力培养,忽视学生兴趣培养,影响学生全面发展。2003年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课程目标”中明确规定了学生通过学习应达到的目标有利于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但在实施过程中仍然把知识的讲授与考查作为唯一的目标,仍停留在“双基”教学层面。2017年各学科核心素养在“课程目标”中明确提出了培养“学科核心素养”的任务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和相关能力。

课程标准的三次重大变化与当时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打上了深深的时代印记。“双基”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很有必要,在生产力水平不高、知识匮乏的时代对早出人才,快出人才,培养接班人方面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而过分强调文化知识传授,忽视思想道德教育,在社会上也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三维目标”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态度,让学生学会学习,做到知识与能力并举,最终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但在实施过程中存在偏差,不少学校还停留在“双基”阶段;“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是“以学科知识技能为基础,整合了情感、态度或价值观在内的,能够满足特定现实需求的综合性品质和相关能力。”

总之,立德树人的提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教育改革和教育实践的产物,是教育界对中国教育经验和教训的理性反思,是教育目标的自我完善。

四、立德树人是培养新时代接班人的保证

我国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立德树人,而“立什么德,树什么样的人”却是一个大的问题,它事关培养什么样接班人,事关到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为培养德才兼备的一代新人,党中央一直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教育问题,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完善教育的任务、目标和方针。

1957年,毛泽东提出:“我们的教育方针,应该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体育几方面都得到发展,成为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

1982 年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国家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将道德教育放在首位。

2012年,中共十八大提出党的教育方针明确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

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深入阐述了立德树人、尊师重教、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方向、措施,要求教师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的全过程之中。

加强立德树人教育是我们教育行为的终极目标,是国家的一项长期而艰苦的系统工程,我们应该遵循熏陶浸染、积淀涵养、感悟体验、运用提升规律,从源头出发,从细节抓起,一点一滴,使学生的道德素养、文化知识逐步提升、日积月累,汇成强大的教育浪潮,涌入大海,走向世界。

猜你喜欢

根本任务树人立德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强基固本汇中西 立德树人铸师魂
围绕六个“下功夫”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践探索
高中政治教学中如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用关怀实现学校立德树人的使命
又是开学季,再聊“树人班”
华林 修身立德 以道致远
立德树人 德法兼修 探索法硕人才培养路径
振兴发展是老区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