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交涉的心态变化探讨

2019-06-25黄云龙

新一代 2019年6期
关键词:鸦片战争

黄云龙

摘 要: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至此之后,中国人改变了天朝上国的落后观念,逐渐接受西方的思潮,开始了现代化之路。基于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鸦片战争之前与之后,国人在中英交涉当中的心态。并通过对比分析,来总结这种心态上的变化,从而分析近代历史以来,我国外交心态的变化。

关键词:鸦片战争;中英交涉;心态变化

1648年是国际史中举足轻重的一年,这一年,三十年战争结束,欧洲形成了威斯特伐利亚体系,奠定了现代国际关系的基础。英国开始了第一次工业革命,国力上升迅速。在欧亚大陆的另一端,清朝刚刚入关,建立了自己的王朝,对世界力量对比发生的剧烈变化一无所知。

一、鸦片战争前中英力量对比

第一次鸦片真正发生于1840年,这一时期,英國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正处于市场的急剧扩张阶段,英国的国力大增,现代化的运输方式、生产方式已经基本确立。英国也已经确认了现代的君主立宪制度,将国王的权利,限制在了宪法的框架之内。上升时期的英国急需对外扩张,来满足资本主义成长的需求。

然而,在与中国长期的贸易当中,英国长期处于贸易逆差,在中国的出口活动受到限制。中国一直有着天朝上国的自大心理,对英国这种“蕞尔小邦”不够重视,对英国的商业活动与传教活动,都做出了种种的限制[1]。甚至认为来到中国进行商业磋商的外交人员,是来“朝拜”,采取了傲慢的态度。在鸦片战争之前,从整体国力上来看,中国的国力仍然强势于英国,但是在军事实力上、战争实力上、经济发展势头上、经济组织方式,尤其是社会政治组织方式上,中国已经严重滞后于英国。

二、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交涉的心态变化

(一)英国访华阶段的中英交涉心态

英国为了打开在中国的市场,前后共三次派遣防护使团,到中国进行磋商。(1)乾隆年间,英国贵族马格尔尼率领访问团到中国就贸易问题进行磋商,乾隆派大臣在热河行宫对一行人进行接见,中国按照以往的交往惯例,仍然按照朝贡标准接待英国使臣。在接待的车辆上打出了“英吉利朝贡”的大字旗帜。在这个接待的过程当中,中方对英国提出的正常通商要求一一否决。整体上来看,这次交涉是不成功的,中国大臣虽然进行了比较礼貌的接洽,但是对于交往中的实际问题都避而不谈,影响了中英两方外交往来的正常化。(2)19世纪初,英国第二次派遣使团到中国进行访问。中方使团强迫英国使团进行跪拜,这造成了中英双方在礼仪问题上产生了激烈的矛盾,整个交往过程非常不顺利,增强了双方对彼此的恶意。(3)1834年,中英双方对于派遣问题,进行了最后一次磋商,双方对于英国东印度公司的解散,进行了系统的探讨,英国方面希望其代表“第一,留驻广州;第二,稳重接触中国官宪;第三,设法与北京直接通信以作为扩大其贸易之策;第四,除遇到特殊事态,军舰禁入虎门内部等”,但这些愿景均没有得到实现,加之中国虎门销烟等行动的催化,英方正式为决定发动鸦片战争。

(二)战争进行期间的双方交涉心态

战争爆发之初,中方只视英军为蛮夷,认为不具威胁。1840年6月,英军统帅兼全权代表义律领兵到达广州海面,并根据英国外相巴麦尊的指示,远征军封锁广州、厦门(今属福建)等处的海口,截断中国的海外贸易,并于7月攻占浙江定海(今舟山市),作为前进据点。但是随着战争的不断推进,中国的将官群体,最先对英国人的船坚炮利与现代化的军队管理方式,有了一定程度的认识。中国在于英国方面的军事战争当中,节节败退,在战争当中,与英国进行了多次的磋商,外交心态在这个过程当中,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

1840年六月底,中方派琦善作为代表,与英国商议和谈事宜。但在这次和谈当中,中方并没有显著的战争成果优势,代表团体负责人非常轻视,对英国给出的谈判条件给与了非常傲慢的回绝,导致和谈失败,英国发动了新一轮的进攻。随后,随着虎门战役的失败,镇江与上海等中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主要城市陷落,鸦片战争中国已经呈现全线败退的局势[2]。

1841年1月,英国方面发动了大规模的进攻,中方代表团在英国的军事压力下被迫让步,琦善代表团签订了穿鼻条约,割让了香港岛等岛屿,但在此之后,中方政府并没有承认穿鼻条约,认为这是琦善代表团的片面决定。这种举动,反映出了中方在于英国进行交涉的过程当中,仍然对自己的实力,存在错误的认知,也没有对英国方面的殖民举动,做出清醒的认识。

(三)战争后期中英交涉当中的心态变化

随着英国方面在鸦片战争当中的全面胜利,英国在交涉当中的心态也发生了改变,已经不满足于战争开始之前,为自己的正常贸易寻求保护的目的,而是逐渐认清了清政府软弱无能的一面,认为穿鼻条约当中,自己获得的权益太少,而是将中国沿海的厦门、鼓浪屿、定海、镇江等地,都视作自己的势力范围。清朝在这场谈判当中,处于不利位置。最终,中方签订了中英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允许英国人在通商口岸设驻领事馆。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

综上所述,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两国的交涉心态,发生了剧烈的变化,影响了中英关系的走势。从本文的分析可知,研究鸦片战争前后中英交涉心态的变化,有助于历史研究人员对鸦片战争进行更加细致的研究,形成更为全面的研究成果。因而,我们要树立科学的历史观与全面的历史观,对鸦片战争的细节进行历史还原。

参考文献:

[1]田正平.鸦片战争前后一位乡村塾师的生活世界——《管庭芬日记》阅读札记[J].社会科学战线,2019(02):231-242.

[2]李运富,牛振.鸦片战争前后国名译词用字考察——以《海国图志》为例[J].语文研究,2018(02):43-50.

猜你喜欢

鸦片战争
史料实证:谁是“鸦片战争议案”的决定者
THE DRUG WAR
小病菌影响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期间清朝水雷的研制和作用
深圳大鹏古城与鸦片战争
第二次鸦片战争时期英法之间的矛盾与冲突
道光皇帝在鸦片战争时期的战略决策
鸦片战争期间姚莹“抗英保台”思想与实践
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的历史教训及其对国防建设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