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双创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的探讨

2019-06-24宋松夏春晓徐静

关键词:双创教育探讨岗位

宋松 夏春晓 徐静

摘 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各种创新创业比赛如火如荼地进行,好的创新创业项目不断涌现。但是,这些好的创新创业项目真正落地,取得成果的却很少。反思其原因,是因为创新创业教育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素质教育要取得效果需要长时间的教育和实践,但高校开展的创新创业教育时间短,内容多和压力大,会导致教育的学生意识有了,思维有了,但实践能力却缺乏了。因此,结合学生实际和社会环境,提出基于岗位上的创新创业教育,此种双创教育是对我国现阶段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内容的补充和完善。

关键词:岗位;双创教育;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7.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9)05-0158-03

进入21世纪以来,创业是社会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成为时代的主体,因为人们已经认识到创新创业是提升经济和改善人们生活水平的不竭动力和基本手段。因此,从政府、社会到高校都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由于我国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晚,创新创业教育主要集中在高等院校进行,如何进行创新创业教育仍然处于探索阶段。近几年来,我国创新创业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热情被点燃,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创新创业项目虽然多,但是成功率偏低。浙江省社科院调研中心对浙江省大学生初次创业成功情况进行调查,发现成功率为5%左右,这一标准虽然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是和国际发达国家比较还有不小的差距,欧美国家的成功率为20%[1]。出现这种差距是因为我国创新创业没有真正贯彻执行,还是创新创业教育中存在有什么问题?带着这样的问题,从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方式的角度,重新审视创新创业教育。

一、岗位双创的基本内涵

近几年来,大学生创业项目成功率偏低,大部分都是在创业初期夭折。分析其主要原因包括:创业能力低、创新力度不够、综合素质不强、资金匮乏和社会经验不足,对市场经济发展把握不准[2]。创新创业教育是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实用教育和素质教育,实践更加偏重些,虽然目前各高校都开展了创新创业教育,但是象牙塔里面的创新创业教育毕竟有限。理论有了,但是实践匮乏,即使现在有很多高校建立了创新创业平台和孵化基地,也对学生创新创业素质和能力进行了一定的培养,但是由于学业压力大和大学学习时间短等原因,导致创新创业培养时间短,与社会接触程度较低,实践锻炼的效果不是很理想,达不到预期的教育目标。因此,深入思考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就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适合当今大学生教育的特点。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转变思路,积极引导大学生去进行基于岗位的创新创业(简称岗位双创)。

大学生的岗位双创顾名思义就是在工作岗位进行创新创业,这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先工作再创业;第二在工作岗位上进行创新。先工作再创业是指大学生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在岗位上工作一段时间后,积累了丰富的工作经验和建立了一定的人脉关系,心智更加成熟,行为更加老练,这个时候再辞去工作,进行创业,创业的成功率会更高;第二在工作岗位上创新是指毕业后进入工作岗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踏踏实实、勤奋刻苦,在工作一段时间后,利用创新思维和其他志同道合的同事一道,创新工作内容和工作方式,或者开辟新的工作领域。

二、崗位双创的适用性和现实性

大学生的岗位双创教育相对于那些引导学生直接创业的教育更符合学生的自身发展实际和目前社会发展的需要,因此,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应该转变思路或者应该在现阶段转变思路。

首先,岗位双创更符合大学生的实际。目前,绝大部分学生上了大学,从学生本人到学生家长都希望将来能有一份好的就业岗位,有的时候学生本人有了创业意愿,但是家长的观点并未转变,故导致很多的创业愿望落空。即使家长支持和学生愿意,但是很多学生在创业初期就因为经验不足、市场把握不准、人脉资源匮乏和创业资金不足,而导致创业失败。相反,如果大学生不是在校创业或者毕业后直接创业,而是先进入工作岗位,在工作岗位上积累工作经验,建立人脉关系和了解市场发展规律,这个时候再去创业,其成功率往往会大幅度提高。那些在校期间就具备创新创业能力较强、资金雄厚和人脉关系较广的学生毕竟是少数。

其次,岗位双创符合社会发展实际。说到社会发展实际,就要说到中国的双创教育的起始和西方社会双创教育发展历程。1989年的联合国世界教育大会提出了创新的概念,届时创新创业引起了中国社会的广泛关注,可是,在这之前美国等西方国家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已经有了30年的历史,之所以联合国提出“创新”的概念,是因为创新已经在西方国家的社会经济发展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创新创业教育在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的发展已经趋于完善,美国的双创教育是从小学就开展进行,小学、中学进行的是创新创业的思想和意识的培养,培养勇于冒险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决心。进入大学就是创新创业教育的能力培养,实践教育环节。因此,美国大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在大学期间能起到非常好的效果,创新创业所要求的基本综合质素很多都已经基本形成,大学期间只是巩固和发展。而中国的创新创业由于起步较晚,双创教育目前只是在大学阶段,既要抓创新创业精神和意识培养,又要抓创新创业能力培养,再加上大学生期间时间较短,故导致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的效果达不到预期的要求,仅仅停留在精神培养层面。开展岗位双创有利于大学生进一步了解社会,积累自己的经验,并在工作中进行双创实践能力的培养,延长了培养的时间,为后期的创新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最后,中国社会正在趋于老龄化,就业岗位急需青年人去接替,可是,有些人认为中国每年大量的毕业生进入社会,不是岗位紧缺吗?不是大学生就业难吗?怎么还有岗位空缺呢!其实,从这几年关于就业论文中可以看出,讨论最多的话题是“大学生就业难的关键问题并不是找工作难,而是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难”[3]。从该话题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不是岗位选毕业生,而是毕业生在选择岗位。因此,加强岗位双创教育既符合社会的要求,也符合国家对毕业生充分就业的要求。

三、岗位双创教育的实施路径

岗位双创教育的实施有其难度,毕竟双创教育承担了大部分西方社会属于中小学教育的内容,因此,高校的双创教育要贴近高校的实际和学生发展现实情况,不可操之过急,更不能应付了事。要结合现有教学体系,开拓创新。要本着不额外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为出发点,发挥双创教育理念在学习中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一)改进就业指导课程

目前很多大学的就业指导课程主要传授职业生涯发展、职业认知和求职择业技巧等方面的知识,无非就是让学生更多地了解就业形势,深入了解职业,明确自己的职业目标,做好职业发展的前期规划。很少有在就业指导课程中加入双创教育的基本理念,教授学生如何爱岗敬业,如何在岗位中培养自己的创新创业意识,如何用创新的思维去看待岗位。这种教育内容不是教他们如何独立创业和开办企业,而是教他们如何坚持自己的职业理想,在工作中坚持不懈,持之以恒,培养不服输、不怕输、勇于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同时也是教育他们如何在工作岗位上培养团队意识和合作意识,摆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和团队成员和谐相处。以单位或部门的大局出发,培养大局意识和岗位意识。

目前高校就业课程的授课教师多为辅导员或者从事就业工作的管理人员,这些远远不够,要聘用一些企事业单位的从业人员、管理者和一些成功人士担任兼职教师。本校的专职教师可以在职业生涯教育和结合自身选择岗位等方面开展就业教育。兼任的校外教师可以从市场要求、岗位才能以及岗位的发展趋势等角度开展教育。

(二)岗位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融合

双创教育的理念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创新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为根本宗旨的素质教育,提倡在教育中潜移默化的引导和教育学生,因此,要想使岗位双创达到好的教育效果,除改进就业指导课程,更需要做到与专业课程的融合,达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力。需要专业课程教育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调整和改革。需要摒弃专业知识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主动能力。

四、岗位双创的保障机制

2015年国务院面向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和高校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明确提出“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业,是发展的动力之源,也是富民之道、公平之计、强国之策,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發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4]。由此可见,双创教育不是高校能独立承担的,它需要社会各个方面达成共识,通力合作才能完成。首先,政府要完善岗位双创的政策,除鼓励独立创新创业外,更要鼓励立足本职岗位的岗位双创;其次,企事业单位也要鼓励自己的员工立足岗位的双创活动,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加速双创成果的市场转化。同时,建立和完善岗位双创的绩效评价体系。最后,高校要进一步转变思路,革新思想,加快由传统的高等院校向双创型的高校转变,完善双创教育的课程体系,扩充双创教师的师资力量,扩建双创教育必需的实践培养平台,只有这样才能从根本上解决现阶段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根本问题。

参考文献:

〔1〕王红茹.中国大学生创业率5年翻一番平均成功率不足5%[J].中国经济周刊,2017,(11):36-39.

〔2〕张宇贤.大学生创业成功率低——切忌盲目[N].中国青年报,2016-11-01.

〔3〕叶心宇.大学生就业:新机遇、新挑战与新形势[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7,(20):10-14.

〔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若干政策措施的意见(国发[2015]32号)[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06/16/content_9855.htm.

〔5〕张晓鹏.美国大学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03):7-11.

〔6〕高兰恩.个性化教育视角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研究[J].科技资讯,2017,(21):220-221.

〔7〕鲁宇红.大学生创业教育和创新人才教育关系研究[J].成才之路,2016,(01).

〔8〕陈希.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于高校人才培养全过程[J].中国高等教育,2010,(12):6-8.

(责任编辑 赛罕其其格)

猜你喜欢

双创教育探讨岗位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社区教育促进高校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模式探索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双化”视角下培养高职双创型护理人才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