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召集人:萧冬连

2019-06-22

红广角 2019年2期
关键词:特区改革开放广东

【召集人语】在中国当代史研究中,中观(区域)和微观(个案)的研究应有更大的发挥余地,改革开放史研究尤其这样,因为中国改革是渐进式的,在渐进改革过程中,中央赋予地方更大的自主权。许多改革经验都是由地方甚至民间创造的,区域差别显得更加突出。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先试省份,对广东改革史的研究具有特殊的意義。

这一期三篇文章都是谈广东改革的。第一篇文章考察了 1977—1978 年间广州商业企业率先进行改革尝试的情况,这是以往较少关注的一个领域。中国的经济改革是从放权、让利和松绑起步的,广州市商业企业最初改革有放权的部分,如择优进货权、残次滞销商品处理权、灵活定价权等,但主要涉及的是企业经营管理,其中有意义的是对肉菜市场的合作店、组实行独立核算,企业内部实行“三定一奖”的计时工资加超额奖励制度等。今天看来很平常,然而当年的改革就是从这些不起眼的地方起步的。我比较感兴趣的是广东的价格改革。文章中提到一件事:当年有市民把不能兑现的鱼票寄给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这对他刺激很大,遂决定从副食品、蔬菜开始放开价格。肯定地说,决定放开副食品、蔬菜价格不只是因为这一件事的触动。不过,广州率先放开蔬菜、猪肉和鲜活产品的价格,当年在全国特别是邻近省份产生了很大影响,迫使他们或主动或被动相继放开价格。在计划经济年代,由于地理和文化的特殊背景,广州乃至广东沿海的商业氛围是相对比较浓的。

第二篇文章切入一个有趣的视角,考察了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的16部有关改革开放题材的影像作品,呈现改革开放之初的“广东故事”。如《邓小平》《他在特区》《特区打工妹》反映深圳经济特区建设;《雅马哈鱼档》《花街皇后》《女人街》《街市流行曲》《给咖啡加点糖》《太阳雨》反映个体户的经营活动;《他在特区》《特区打工妹》《女人街》《沧海雄风》《所有梦想都开花》从不同侧面呈现了“三资”企业在广东的发展历史;还塑造了一些有影响的改革开放人物形象,如《他在特区》就是以蛇口工业区创始人袁庚为原型的。不少作品从衣食住行各个方面呈现改革开放以后广州市民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文艺作品作为史料进入历史研究,很少有历史学者做这样的尝试。然而,好的影像叙事在历史研究中的特殊价值是不用怀疑的,它对历史场景、社会氛围和人物形象的直观、形象、细腻的呈现,是文献史料无法实现的。例如上述作品呈现的摩托车、歌舞厅、音乐茶座、早茶宵夜等新式生活方式,当时在内地反响极大。广东得开放风气之先,许多生活时尚都是从广东流传到全国的。

第三篇文章触及近年来人们十分关注的问题,就是广东是否成功地化解了全球金融危机的冲击和经济下行的压力?广东经济的外向度在全国最高,对外贸易依存度相当的高。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外需急剧萎缩,利用外资大幅下滑,进出口贸易增幅回落,广东经济面临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面对挑战,广东主动进行战略调整,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将珠三角劳动密集型产业向东西两翼、粤北山区转移。珠三角地区“腾笼换鸟”,引进高端产业。到2011年底,珠三角6个产业转出市累计转出企业5983家,淘汰关停企业7.22万家;同时新引进企业1.47万家,投资总额1.03万亿元,平均单个企业投资额7044万元,为前者的84倍;新引进企业中先进制造业、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占55%。从这些资料看,广东的经济转型升级取得了初步成功,这是值得欣慰的。

猜你喜欢

特区改革开放广东
《特区文学|诗》2022年征订启事
《特区文学》2022年征订启事
不煲“仔”的广东煲仔饭
改革开放是怎样起步和前行的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改革开放四十年颂
改革开放 如沐春风
DC炫特区
广东舆情
我们都是卑微者(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