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惠模式下社区失独老人自我和谐介入研究

2019-06-20刘璐梁小云

现代企业文化·理论版 2019年4期

刘璐 梁小云

中图分类号:TS976.34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674-1145(2019)2-170-03

摘 要 失独老人是我国政策影响下的特殊老年群体,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利用互惠模式开展小组工作帮助解决社区失独老人群体在生活、精神、自我方面的困境具有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调节社区失独老人的自我和谐需要落实在社区和社会工作机构上、社会环境的营造上和救助政策的建设上。

关键词 互惠模式 自我和谐 失独老人

一、引言

截止2015年,60岁以上老年人口到2.22亿,占总人口比例16.15%。我国已经逐渐进入老龄化社会,老年群体所占的比重日益突出。相关数据统计结果表明,中国15岁至30岁的独生子女总人数约有1.9亿人,就这一年龄段而言它的年死亡率达到万分之四,按此计算每年产生的失独家庭数约有7.6万个。失独老人是我国政策影响下的特殊群体,在我国老龄化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

互惠模式是让拥有平等地位的个体处在一个共同的环境中,将自己的需求与小组目标下的社会需求发生联系,它关注的是小组成员在小组环境中主动思考、彼此沟通、互动分享,促使小组成员在此共同体中能够获得成长、能力得到提升、社会功能得到增强。

失独老人这一特殊的社会群体,因为突遭不幸比其他老人更容易受到疾病多发、生活困难、精神压抑、自我认知错误、社会关系缺乏等问题的困扰。很多失独老人受传统文化的影响比较深,不愿进行心理治疗和个案管理。本文探索采用小组工作的方法利用互惠模式对失独老人群体进行介入,为其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场所进行互动交流。社会工作者在活动过程中承担不同的角色,借助社会工作方法重新塑造失独老人的行为,改善和调适失独老人的自我观念。

依托北京市朝阳区实习机构,以某社区25位失独老人为研究对象,按照社会工作的小组工作方法介入,以自我和谐量表为测量工具,根据活动后的测量结果观察小组工作的方法能否改善社区失独老人自我和谐的程度,并根据结果提出改善社区失独老人自我和谐的对策建议。

二、研究设计及结果

(一)设计模型

如表1研究设计模型,本研究是干预研究,分别进行基线测量、结局测量和重复测量。

(二)干预对象

根据王登峰(1994)自我和谐量表总得分划分标准可知量表三个维度总得分超过103分属于自我和谐程度差,本文的干预对象群体即为北京市某社区自我和谐得分超过103分的65岁以上失独老人。将其随机分成两个同质小组。

(三)研究结果

通过自我和谐量表前后测数据对比图可知,小组成员的自我和谐分数不断得到改善。前测的分数范围在103分到120分,后测的分数范围在90分到107分,重复测量的分数在82分到95分,自我和谐量表分值明显下降,失独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明显增强。见图1。

具体来说,自我经验的不和谐反映了自我认识与经验之间的关系,如对自己的能力评定和情感评定低、对自己的期望不合理的认识;自我的灵活性反映出个体与所掌阅的见识之间的调整程度,如是否改变对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其改变程度怎么样等;自我的刻板性反映个体自身与阅历之间是否处于僵化的状态,测量自身的偏执情况。如表2,其中自我经验不和谐的均值从51.68分下降为41.48分,说明干预前和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成员对自己能力和情感评定得到提高;自我灵活性的均值从36.4分下降为28.12分,说明干预前和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活动能有效地调整成员对事物看法的改变程度;在自我刻板性维度均值由21.88分变化到25.16分,同样说明干预前和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其中自我经验不和谐和自我灵活性这两个维度在干预后组员的得分得到明显下降,说明个体在对自己的期望不合理的认识和改变对一事物或观点的认识有所调整,符合干预期望,而自我刻板性在干预活动后组员得分上升,即个体自身偏执加强。

由于在自我刻板性維度中干预后得分比干预前得分偏高,如表3,将此维度各项目进行了配对分析发现各项目的均值在干预前后都发生了变化。除项目6外的其他项目在干预前和干预后存在显著差异,项目6所对应的问题为“把心里话告诉别人不仅得不到帮助,还可能招致麻烦”,由于中国人的保守观念“家丑不可外扬”影响深厚以致成员在干预活动前后对此问题的回答没有显著差异。仅项目7在干预后的得分低于干预前得分,项目7所对应的问题是“一旦遇到麻烦,无论怎样做都无济于事”,改变了成员“求助无门”的思想。此维度整体不太符合干预期望,说明干预活动在一些设计上存在不合理的地方,强化了个体自身的偏执情况。

自我和谐量表三个维度的结局结果与基线结果相比有显著差异,为进一步观测干预活动对小组成员的影响又在干预活动结束后的1个月进行了重复测量,并且利用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对量表的三个维度自我经验不和谐、自我灵活性和自我刻板性进行显著性差异分析,具体见表3。

从表4结果可以看出自我经验的不和谐、自我刻板性、自我灵活性三个维度在前后测和重复测量存在显著性差异。经球形检验不满足球形假设(检验值大于0.05符合球形假设),采用Greenhouse & Geisser 方法进行校正如表5所示,其校正结果显示单因素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在不同的时间点测量结果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并进行了两两比较。

在自我经验的不和谐维度,干预前、干预后和重复测量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均值为51.68±3.68,干预后均值为41.48±3.87,重复测量均值为39.68±2.90。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降低10.20(95% 置信区间:8.91-11.49)(P<0.001);重复测比干预前显著降低12.00(95% 置信区间:10.81-13.19)(P<0.001),未发现重复测量和干预后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和干预后的均值均比干预前均值有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活动在自我经验不和谐维度上起显著作用,帮助成员调整对自己的不合理认识。

在自我灵活性维度,干预前、干预后和重复测量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均值为36.40±4.94,干预后均值为28.12±3.32,重复测量均值为26.20±2.35。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降低8.28(95% 置信区间:6.76-9.80)(P<0.001);重复测量比干预前显著降低10.20(95%置信区间:8.63-11.77)(P<0.001);未发现重复测量和干预后的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重复测量和干预后的均值均比干预前均值有明显下降,说明干预活动在自我灵活性维度有显著影响,能够灵活改变对事物的看法。

在自我刻板性维度,干预前、干预后和重复测量的分值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干预前均值为21.88±2.54,干预后均值为25.16±1.52,重复测量均值为18.64±1.55。干预后比干预前显著变化3.80(95% 置信区间:2.89-4.72)(P<0.001);重复测量比干预前显著变化2.92(95%置信区间:2.17-3.67)(P<0.001);重复测量比干预后显著降低6.72(95% 置信区间:5.92-7.49)(P<0.001)。干预活动后比干预前均值上升,重复测量均值比干预前均值下降,进一步说明干预活动在干预过程中对个体自身的偏执起了强化作用,活动结束1个月后个体自身的偏执情况下降。

三、结语

(一)结论

失独老人的自我和谐程度总体不足,本研究的25位研究对象在身体、心理、社区、社会关系方面存在困难,究其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失独老人家庭结构的改变,由普通关系、普通家庭结构变得特殊;二是失独老人自我排斥和社会排斥,他们会将过错归咎到自己身上以及社会大众对他们的偏见认知;三是社区对失独老人的互动缺乏,如有互动也仅是停留在活动日或手工活动,缺少改变失独老人精神关爱的认知活动;四是政府政策缺乏弹性条件,用来补偿失独家庭的情感制度不完善且跟进服务不到位,导致失独老人从政府政策层面得到的帮助有限,大部分失独老人的生活困难、精神关爱缺乏、自我和谐程度不足。

(二)建议

1.政府支持。一方面,政府拿出财政收入的一部分资金设立失独者基金,用来作为失独者的精神慰问金。 另一方面,失独者进入养老机构缺少监护人的条件限制需要改变,政府可以设立特定的失独老人养老机构,管理主体和运行机制根据特殊情况制订,消除监护人缺位这一条件。

2.社区支持。社区本身对管辖范围内的失独老人的生活状况和现存关系情况熟络,应该发挥其社区照顾和社区养老的优势,可以联合社会工作机构共同介入到失独老人群体中,适当设计和增加户外活动、开展兴趣小组,也可以加入其他家庭亲属构建家庭亲属网络为他们提供持续、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

3.机构支持。社会工作机构是具有社会工作能力的社會组织提供专业的社会工作服务,目前的社会工作机构都是非盈利性质,主要依赖政府财政投入,政府要对特殊项目和有发展潜力的机构大力支持,保证社会工作服务的持续性。社会工作机构也要寻求社会力量的支持与合作,可以联合其他社会工作机构共同开展活动,扩大社会参与;也可以同基金会合作,利用基金会的资金支持开展活动;还可以利用企业社会工作提高社会工作的知名度。社会工作机构还要发挥其资源链接的作用,统筹协调,将资源提供者和资源受益者对接,最大程度地延续服务。

社会工作者要对服务对象多接触多沟通,根据服务对象的需求开展预实验,设计合理的活动环节,充分考虑服务对象的年龄特征、性格特征、生理特征和精神状况,做好处理突发事件的准备,正确看待服务过程中的变化,坚守社会工作伦理原则,用专业的知识态度提供服务。

参考文献:

[1] 孟令君.自我和谐:老年人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及实现路径[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5(02):41-44.

[2] 何安明,刘华山.农村留守老人自我和谐与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32(03):573-578.

[3] 何安明,刘华山,惠秋平.情绪智力在农村留守老人感恩与自我和谐之间的效应:中介还是调节[J].心理学探新,2012,32(04):351-3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