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生活化场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2019-06-20窦杰

教育界·上旬 2019年3期
关键词:课堂教学

窦杰

【摘要】数学教育学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文章就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渗透生活化场景应用,更好地实现数学教育工作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活化场景;课堂教学;数学元素

俄罗斯数学家罗巴切夫斯基说:“不管数学的任一分支是多么抽象,总有一天会应用在这实际世界上。”中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先生也曾说过:“宇宙之大,粒子之微,火箭之速,化工之巧,地球之变,生物之谜,日用之繁,无处不用数学。”

生活是数学的灵魂,生活是由无数的数学问题组成的。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的原始形态,然后将教学内容与问题相结合,在数学课程和学生的日常生活之间穿起一条无形的线,孩子能顺着它去学习数学基础,掌握运算方法,感受数字的不同形态,体会学习的价值,把一贯抽象枯燥的内容变得生动而有趣,赋予数学学习更强的实用性和创造性。在课堂设计加入更多的生活化元素,从多角度观察数学问题的存在,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课程交流和讨论中来,互相补充,完善知识点,培养学生想象、推理、认知的能力。在传统的学习方式中,教师会把书本知识和结论直接呈现到学生面前,使数学与生活脱轨,学生体验不到数学建构的过程,更体会不到数学学习的乐趣。生活在的数学教学方式要求教师让学生“体验”数学,在体验数学的过程中,将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解剖式”地呈现给学生,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探究数学形成的过程,启迪学生的数学思维,更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形成对数学的独特情感,从而形成自身对数学的思考和判断,进而促进学生自主发展,由被动的接受式学习变为主动式学习,自主发现数学知识[1]。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寻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既可让学生积累数学知识,又是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兴趣的最佳途径。

可见,数学教育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是息息相关的。然而长期以来,数学教育受应试教育、功利教育的影响,往往把课堂变得枯燥和乏味,学生大部分时间里只凭简单的死记硬背来完成教学任务,现实生活作为数学教育的载体往往被忽略和搁置。其实数学教育更需要贯穿于现实生活的丰富场景,走以生活为主、口诀和公式为辅的道路,才能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生活情境教学法就是指教师借助生活化的语言、现实生活当中的具体事物等各种手段,为学生营造出一种与现实生活息息相关的教学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创设的生活教学情境中带入自己的真实感受、生活体验以及过往所学知识,从而与教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和心理共鸣,进而能够全面深入地感知和体会教学内容,同时陶冶学生的情操并健全其人格。

一、在课堂中将教学导入生活场景,让学生的思维深入其中,以此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调动其主观学习积极性

人们常说:“生活是最好的老师。” 建构主义教学论提出:复杂的学习领域应针对学习者先前的经验和学习者的兴趣,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学习者学习的积极性,学习才有可能是主动的。所以,创设生活情境的策略应更多考虑学生的生活基础,努力在学生生活与数学之间建立一种相似或相对的联系,这样学生更有构建的基础和探究的动力,在激发学生探索兴趣的同时为其指点出探究的方向。生活问题的数学化是指从生活的具体事物中抽取出量的方面、属性和关系,并形成相对独立的数学对象。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以形象化思维为主,他们的年龄、经验决定了他们获得的绝大部分数学知识是在对生活中具体形象事物的感受、感知的基础上逐步抽象出来的,从而形成概念。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师非常重视数学知识的教学,却很少关注这些数学知识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有哪些联系,学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却不会解决与之有关的实际问题,这就造成了知识学习与知识应用的脱节,学生感受不到数学的趣味与作用[2]。现实生活中有丰富的数学元素参与其中,从简单的满目数字序号到相对复杂的店内优惠折扣广告,学生由所见所闻到所感所知,由懵懂的兴趣发展为鲜活的数学思维,枯燥乏味的课本知识瞬间跃然纸上,他们不正是在老师的引领下经历着读懂生活、读懂数学的美妙旅程吗?

案例:

课程名称:百分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生活化场景导入:

同学们都看过一个动画片《熊出没》,是不是?你们最喜欢里面的谁呀?熊大?熊二?还是光头强?……有一天,熊大、熊二、光头强相约比赛拔萝卜,在森林的角落,光头强种了100颗萝卜,熊大最后拔了12颗萝卜,占了萝卜总数的12%;熊二拔了占总数9%的萝卜;光头强拔了占总数20%的萝卜。那么同学们想一想,到底谁赢得了比赛,为什么?

本次课程,利用同学们熟悉并喜爱的动画形象进行导入,活跃了课堂气氛,创设了趣味化的动画场景,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从而达到了寓教于乐的教学效果。数学知识在生活中大都可以找到生活原型,可以提炼为学习数学知识的材料,唤起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活跃学生的形象思维,从而大大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为此,我们应该始终坚持将数学知识的学习置于学生生活的大课堂中,无论课前、课中、课后,都应紧密与生活相结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及运用数学,体会数学的内在价值,让学生人人乐学、会学,让不同的学生在数学上有不同的发展。

二、让教学重点、难点时不再只依赖习题和试卷,让家长和学生在生活场景中去感知和体味,使重复的练习不再枯燥,而是变得生动有趣

计算能力的培养是数学教学的重要内容之一,计算能力也是贯穿于数学学习过程的基本技能。常规的教学方法是通过大量重复的习题来提高学生计算的速度和准确性,然而很多学生在重复的练习中会出现逆反心理,反而使教学效果适得其反。为什么不把这些过程回归生活?让学生主动在生活场景下去重复实践,不仅调动了个体的主观能动性,而且让其认识到了计算能力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给学生布置贴近生活的任务:安排他们和父母一起去超市买东西,体驗生活中数学的用处。在下次上课时,学生们津津有味地讲述在购物时是如何帮助父母计算价格、挑选商品的,有的学生还用自己的亲身经历为同学们出题:“在市场买西红柿花了18元,付20找回2元,买肉花了25元,付50找回25元,请同学们一起算算一共花了多少钱,带了多少钱,还剩多少钱?”学生们面对这位同学提出的问题,纷纷展开讨论并计算。用这样的方法既提高了学生对数学的认识,又可以让学生发现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锻炼了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三、让教学内容贴近生活,把隐藏在现实中的数学元素挖掘出来,培养学生生活化的数学思维,让数学教学无处不在

德国数学家康托尔说:“数学的本质在于它的自由。” 在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中,教师要树立将实际生活与数学教学相联系的意识,自觉地去探索实际生活中的数学素材,为数学教学活动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生活中的购物发票、电费缴费单、电话号码等等,都可以作为数学生活化教学的素材,这些是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利用这些素材开展数学教学,不仅大大地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拉近了数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还引导学生树立了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生活难题的意识,形成了数学思维。例如,可以利用购物发票讲解统计表的相关知识,以及根据发票的商品信息研究单价、数量和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利用电话号码可以练习大数的读法等[3]。

数学在生活中的元素大概分为四类:数、形、逻辑关系、应用题。可以说数学已经渗透到了生活中的各个层面,无所不包。

数:物体数量、面积、长度、重量、体积、价格、日期等。

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梯形、圆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球体等。

逻辑关系:判断、逻辑、推理、运筹等。

应用题:生活中遇到的所有实际运用的数学关系问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其实越是把数学融于生活,学生越是能提高兴趣和接受度。这样,不论学习成绩好坏的学生,都能融入其中,参与体验,大家一起把数学从生活中找出来,分析它,运用它。

教学大纲里提到:“首先使学生学好基础知识,其次培养与发展学生的能力,注意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逻辑思维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综上所述,教师通过生活情境教学模式使得充满抽象性和逻辑性的数学理论知识变得更加活灵活现。在生活情境当中,学生能够充分利用自己的所学知识以及以往的生活经验分析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将学生与数学学习的关系越拉越近,同时有效降低了学生学习小学数学的难度,进一步提升了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热情与兴趣,从而使得教师能够更好地开展小学数学教学,有效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效率与质量。任何课堂教学都不应该是机械式的、填鸭式的。教师自身首先要善于观察生活,才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在现实的大森林里寻找和体味数学的乐趣,并把它们转化为对自身有用的本领。面对平时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奥妙,并适当地加以点拨和引导,就会使学生不仅觉得课本知识变得鲜活,也增强了数学记忆的牢固性和时效性。生活永远是最好的老师,数学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

【参考文献】

[1]范梅南.生活体验研究[M].宋广文,译.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胡天喜.小學数学生活化之我见[J].新一代月刊,2014(03).

[3]杨春高.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J].新课程(小学),2013(10):189-190.

猜你喜欢

课堂教学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文化自信视野下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的思考
简约化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
自然拼读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融入
英文歌曲在中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例谈促进深度学习的课堂教学导入策略
数学开放题在初中课堂教学的探索
高中数学新型课堂教学探析
对高效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的思考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