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模拟实验探讨2018年高考全国Ⅰ卷理综第37题

2019-06-19黄智刚张璐雅汪斯丹房梦琦陈云贵

生物学教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淀粉酶平板淀粉

黄智刚 张璐雅 汪斯丹 房梦琦 陈云贵

(湖北省武汉外国语学校 武汉 430022)

高考过后新高考题总是人们关注的“焦点”,特别是对于还未参加高考的学生。有些学生在解答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第37题(生物技术实践)时,提出了一些有疑惑的问题。针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尝试引导有兴趣的学生,从教室走进实验室,在具体实验中寻求答案。

1 2018年全国Ⅰ卷理综第37题

将马铃薯去皮切块,加水煮沸一定时间,过滤得到马铃薯浸出液。在马铃薯浸出液中加入一定量蔗糖和琼脂,用水定容后灭菌,得到M培养基。回答下列问题: (节选)

(3) 若在M培养基中用淀粉取代蔗糖,接种土壤滤液并培养,平板上长出菌落后可通过加入显色剂选出能产淀粉酶的微生物。加入的显色剂是▲,该方法能筛选出产淀粉酶微生物的原理是▲。

参考答案: 碘液、淀粉遇碘液显蓝色,产淀粉酶的菌落周围淀粉被水解,形成透明圈。

2 学生提出问题及实验探讨

2.1 实验背景 为了较快地获取实验数据,教师建议参与实验的学生,设计模拟实验即可,即用商品化的α-淀粉酶溶液模拟产生淀粉酶的微生物。

2.2 实验材料 试剂: α-淀粉酶(最适50~75℃)、琼脂粉、可溶性淀粉、碘酊。相关试剂浓度: α-淀粉酶和刚果红,均用蒸馏水配制,浓度均为10 mg/mL。器具: 锥形瓶(250 mL)、培养皿(直径100 mm)、微量移液器。固体培养基配方(每100 mL): 可溶性淀粉10 g、琼脂20 g。

2.3 模拟实验 具体如下:

2.3.1 问题1: 透明圈能否作为鉴定标准 学生通过查找文献发现: 淀粉在α-淀粉酶的作用下,可水解为分子量较小的“糊精”。“糊精”有多种类型,有些与碘液反应呈现红色,有些呈现蓝色,也有些不发生显色反应[1]。土壤微生物分解淀粉,主要就是它们能够产生α-淀粉酶[2]。学生提出: 固体培养基中的淀粉被α-淀粉酶水解后,得到的“糊精”,会不会与培养基中的碘发生反应呢?若呈现红色,那么观测指标应当为红色圈而非透明圈,若呈现蓝色,则不能用碘液来完成鉴定工作。即便是不发生显色反应,会不会在淀粉水解处呈现碘液原本的褐色呢?

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学生按照上述配方制备平板,然后往平板中央滴一滴α-淀粉酶溶液,待溶液干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然后往培养皿中倒入5 mL碘液,约5 min后,倒去碘液,再加入5 mL蒸馏水,约5 min后倒掉。得到的显色效果如图1A所示。结果显示,培养基几乎被染成黑色,淀粉水解处也有棕色碘液残留,但置于有字报纸上方,字能清晰透过,故可认定为“透明圈”。

在做这个实验时,学生注意到培养基几乎被染成“黑色”。通过查阅文献资料,学生发现,这是由于碘浓度过高所致[3]。于是,学生将碘液稀释10倍后重做上述实验(图1B)。此时培养基呈现正常的蓝色,培养基上不容易着色的淀粉团也能清晰呈现,淀粉水解处无棕色的碘液残留,呈现出正常的透明圈。

图1 模拟实验得到的透明圈

2.3.2 问题2: 碘液能否在倒平板时就加入 不少学生依据教材提出,显色剂碘液能否在倒平板时就加入?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可行,但在何时加入产生了分歧: 有学生认为,应当在灭菌前加入到培养基中,以防止碘液引入杂菌;而另一些学生则认为,应当在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加入到培养基中,以防止碘液挥发。

为了搞清楚这个问题,学生先做了预实验。按照常规剂量,一般2 mL 1%的淀粉溶液滴加2滴碘液[4],20滴碘液约为1 mL,基于此,可计算出50 mL培养基中需加入2.5 mL的碘液。预实验按照此剂量添加碘液后,发现培养基呈现蓝得发黑,不利于后续实验的观察。

学生经过摸索,设计了能使淀粉溶液呈现的颜色成梯度变化: 即每50 mL培养基分别添加碘液0 μL、50 μL、100 μL、150 μL、200 μL、250 μL、300 μL。基于此,学生进一步设计了甲、乙两组实验,每组设置上述7个碘液浓度。甲组培养基在灭菌前加入碘液,乙组在倒平板前加入碘液。实验结果发现: 甲组培养基在加入碘液之后,呈现深浅不同的蓝色;然而,经过高压蒸汽灭菌后,蓝色全部消失,静置直到培养基冷凝,未见蓝色恢复。而乙组在倒平板前加入碘液后,则使培养基呈现深浅不同的蓝色,培养基在培养皿冷却后,蓝色几乎没有变化,各培养皿放置48 h,均未见菌落。

结果表明: 碘液应当在倒平板前加入,不能在灭菌前加入。那甲组培养基经高压蒸汽灭菌后,蓝色为何消失了呢?有学生认为是碘受热挥发所致。而另一些学生通过查阅文献后发现,淀粉与碘显色反应会受温度的影响,45℃以上的温度会导致碘与淀粉反应呈现的蓝色褪色,冷却会恢复蓝色[5]。在甲组实验中,培养基冷凝却未见蓝色恢复,说明高温不仅影响碘与淀粉的反应,并有可能导致碘挥发。具体机理有待进一步考证。

2.3.3 问题3: 碘液加多少现象才明显 有位学生考虑到,若在倒平板时加入碘液,在微生物的培养过程中,碘液会挥发损失。那需要添加多少碘液,才能在最后观察到比较明显的实验现象?

本着节约的原则,学生在上述乙组实验的基础上设计了如下实验: 待乙组培养皿中的琼脂凝固后,在平板中央滴一滴α-淀粉酶溶液,待溶液干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然后观察现象。实验结果发现: 平板上滴加了α-淀粉酶溶液的位置均能观察到透明圈,平板中碘液添加越多,平板底色越深,透明圈越明显。当添加碘液浓度小于200 μL/50 mL时,培养皿显色较浅,甚至颜色偏红,不为蓝色。

实验结果表明: 碘液添加浓度为250 μL/50 mL时比较恰当。

2.3.4 问题4: 刚果红可否作为筛选指示剂 有学生指出,人教版教材生物(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第28页提到,刚果红可与多糖形成红色复合物,即刚果红也可以与淀粉反应形成红色复合物。既然如此,该实验能否用刚果红作为指示剂呢?

为了一探究竟,学生设计了如下实验: 按照上文所述的配方配制了5瓶培养基,灭菌后倒平板前分别加入0 μL、250 μL、500 μL、750 μL、1000 μL的刚果红溶液,待平板凝固后,在平板中央滴一滴α-淀粉酶溶液,待溶液干后,倒置于37℃恒温培养箱中培养48 h,然后观察现象。实验结果发现: 添加刚果红溶液后,培养基呈粉红色,添加刚果红的量对红色深浅程度变化不大,且平板上滴加了α-淀粉酶溶液的位置均能观察到透明圈。

实验结果表明: 刚果红也能用于筛选产淀粉酶的微生物。但用刚果红作为指示剂时,还得考虑到刚果红会与纤维素结合呈现红色。如考题所给的M培养基主要成分为马铃薯浸出液,其中就含有纤维素,选用刚果红作为指示剂,就不能排除筛选出的是分解纤维素的微生物。在实际研究中,若一定要选用刚果红作为指示剂,就得换种淀粉培养基,如高氏一号合成培养基[6]。

3 教学反思

笔者深刻地感受到,学生讨论问题时空前热烈,查找资料时非常积极,对自己设计实施实验也特别用心,等得到实验结果后异常兴奋。有学生还感慨“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显然,学生在以上的实验活动中,收获的不仅是问题答案,还有设计实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获得了满足感、成就感,这势必激起他们对生物学学科更大的学习兴趣。

猜你喜欢

淀粉酶平板淀粉
从人工合成淀粉说开去
属于你的平板电脑
淀粉酶与肺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解淀粉芽孢杆菌Lx-11
解淀粉芽孢杆菌的作用及其产品开发
出彩的立体声及丰富的画面层次 华为|平板M6
小麦萌发种子淀粉酶酶学性质研究
淀粉酶升高就是胰腺炎吗
10%平板电脑市场销量下滑
蛋白酶水解马铃薯淀粉对于淀粉化学性质改变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