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傅雷家书》:两地书,父子情

2019-06-18邵珂

齐鲁周刊 2019年19期
关键词:傅雷家书雷先生傅聪

邵珂

《傅雷家书》是一本“充满着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就教育子女方面算得上少有的佳作,尤其因为傅雷是著名的翻译家、教育家、文艺评论家,儿子傅聪是世界闻名的钢琴家,所以,这本书就更加受到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国人的追捧,奉为圭臬。

《傅雷家书》出自儿子傅聪留学波兰期间,傅雷夫妇写给儿子傅聪的信件节选。今日读来,仍能感受到傅雷先生的风骨,他爱子的拳拳之心,跃然纸上。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傅雷先生对儿子的诸多教诲,对于今人仍有很大的启发和借鉴意义。

苦心孤诣教子

在《傅雷家书》中,傅雷先生把自己比作园丁和警卫,他一方面将全部身心倾注在孩子身上,精心栽培孩子,另一方面又要保护孩子不受伤害,时刻提点孩子,防止孩子误入歧途。

他为自己早年对孩子的严厉而自责“孩子,我虐待了你,我永远对不起你,我永远补赎不了这种罪过”;他为自己不是一个好父亲而懊悔“可怜的孩子,怎么你的童年会跟我的那么相似呢?我也知道你从小受的挫折对于你今日的成就并非没有帮助,但我做爸爸的总是犯了很多很重大的错误。自问一生对朋友对社会没有做什么对不起的事,就是在家里,对你和你妈妈做了不少有亏良心的事,这些都是近一年中常常想到的,不过这几天特别在脑海中盘旋不去,像噩梦一般。可怜过了四十五岁,父性才真正觉醒!”

对于一个伟大的教育家,能有这样的觉悟确实令人敬佩。试想有多少父母,为了维持自己在孩子面前的权威和尊严,是很难开口认错的,甚至还有很多父母,终其一生,都坚持认为自己是对的,意识不到自己的所作所为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其实,父母身份的天然获得,不代表父母天然合格,也必须经过艰苦的学习和摸索,与孩子一起成长,甚至很多时候,向孩子学习,才能真正成为称职的父母。

傅雷先生在孩子面前毫不隐讳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并且会跟孩子交流自己翻译的感受、参加会议出席活动的感受,交流自己早年学习法文的经历,交流自己恋爱时内心的波动……可以说,无话不谈。他早已把孩子当成朋友,引为知己,所以可以畅谈人生、艺术,他也急切地邀請儿子回信予以回应,谦虚地接受儿子的不同意见。

他是慈父,也是良师和挚友。对于孩子,他也丝毫不吝惜赞美,“想不到你有这么些才华,想不到你的春天来得这么快,花开得这么美,开到世界的乐坛上放出你的异香。东方升起了一颗星,这么光明,这么纯净,这么深邃;替新中国创造了一个辉煌的世界纪录!”

中国传统的父亲,是沉默如金的形象,我们常常用父爱如山来形容,有的父亲还脾气暴虐,信奉“棍棒底下出孝子”,早年的傅雷先生也很严厉,但是中年的他却真正懂得了如何做一个父亲,一方面严格要求自己,给孩子做正面的榜样,另一方面,把毕生所得毫不保留地付出给孩子,呕心沥血、苦心孤诣,既能在精神上引领孩子,又能与孩子共鸣,是难得的良师益友。

谈艺术教做人

对儿子,傅雷先生从一开始就是按照艺术家的标准进行培养和看待,谈艺术,是傅雷家书中的重要内容,篇幅也最多。可以说,和儿子傅聪谈艺术,是傅雷先生排遣精神苦闷的重要方式。

戏曲、小说、美术、音乐,都是二人谈论切磋的范畴,而且,往往能够一语中的,切中要害,并能够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川戏中的《秋江》,艄公是做得好,可惜戏本身没有把陈妙常急于追赶的心理同时并重。其余则以《五台会兄》中的杨五郎为最妙,有声有色,有感情,唱做俱好。因为川戏中的‘生这次角色都差。唱正派的尤其不行,既无嗓子,又乏训练。倒是反派角色的‘生好些。大抵川戏与中国一切的戏都相同,长处是做功特别细腻,短处是音乐太幼稚,且编剧也不够好;全靠艺人自己凭天才去咂摸出来,没有经作家仔细安排。而且tempo(节奏)松弛,不必要的闲戏总嫌太多。”

《傅雷家书》中,傅雷父子除了谈艺术也不忘谈如何做人。其中,待人接物,社交礼仪,同样占据了这本家书的主要篇章。

比如对客气的人,或是师长,或是老年人,说话时手要垂直,人要立直……在饭桌上,两手不拿刀叉时,也要平放在桌面上,不能放在桌下,搁在自己腿上或膝盖上。刀叉尤其不要掉在盘下,叮叮当当的……出台行礼或谢幕,面部表情要温和,切勿像过去那样太严肃。这与群众情绪大有关系,应及时注意。”

此外,傅雷先生在家书中还特别注重孩子心理素质的培养。在孩子比赛任务繁重感到紧张时,他会劝慰孩子尽量将得失置之度外,“最折磨人的不是脑力劳动,也不是体力劳动,而是操心”“凭愚公移山的意志,存着‘我尽我心的观念;一紧张就马上叫自己宽弛,对付你的精神要像对付你的手指一样,时时刻刻注意放松,我保证你明年会成功。”

在儿子婚后,傅雷先生也写信给儿子,提醒儿子,“要像弹钢琴一样,时时刻刻警惕,才能不出乱子,或者少出乱子,要存着风雨同舟的思想,求一个和睦相处相忍相让的局面,尽量缩小一个‘我字。”他还提醒儿子,不要用妈妈的标准来要求妻子,也不要把自己的苦闷情绪发泄出来,让妻子承受,而要互帮互助。

论学习传心得

当儿子傅聪经历失恋的痛苦时,傅雷先生多次写信不忘勉励儿子“一个又一个筋斗栽过去,只要爬得起来,一定会逐渐攀上高峰,超脱在小我之上。辛酸的眼泪是培养你心灵的酒浆。不经历尖锐的痛苦的人,不会有深厚博大的同情心。所以孩子,我很高兴你这种蜕变的过程,但愿你将来比我对人生有更深切的了解,对人类有更热烈的爱。”

孩子的学习和生活是每一个父母最为关注的事情。傅雷先生也不例外,他同样会在语言学习上,会指导儿子,“读俄文别太快,太快了记不牢,将来又要重头来过,犯不上。一开始必须从容不迫,位与格均须要记忆,像应付考试般临时强记是没用的。现在读俄文只好求一个大概,勿野心太大;主要仍须加功夫在乐理方面,外文总是到国外去念进步更快。目前贪多务得,实际也不会如何得益,切记切记!”傅雷先生也曾经留学法国,所以对于儿子出国学习语言也有一些经验可以传授。

当然除了学习专业,傅雷先生也很注重让孩子了解政治时局,他把周总理的政治报告、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告,及全国政协大会的发言专辑寄给儿子,并用红笔圈出,节约其时间,也去信谈论自己参加上海政协会议的见闻,以及去外地参加会议出席活动的见闻感受。“一般小朋友,在家自学的都犯一个大毛病:太不关心大局,对社会主义的改造事业很冷淡……他们只知道练琴。这样下去,少年变了老年,与社会脱节,真正要不得。我说少年变了老年,还侮辱了老年人呢!”这样的远见卓识,是不会培养出“精致的利己主义者”的。

读完《傅雷家书》,我感觉现在的父母,很少能做到像傅雷先生这样,如此全面,如此有高度地引领孩子,更多地变成孩子的保姆,孩子的提款机。他本人对事业的热情,对祖国的热忱,对朋友的关爱,对妻子的体贴,无不在时时刻刻用家书影响着孩子,他广泛的涉猎,高雅的爱好,也无不在时时刻刻熏陶着孩子,所以,想要培养出一个优秀的孩子,一定要先做优秀的父母。

(据《傅雷家书》到底说了点什么、《傅雷家书》50句等内容编辑)

猜你喜欢

傅雷家书雷先生傅聪
孩子气,赤子心
钢琴天才傅聪:黑白键上有我的“终身”情人
小屁孩日记
沉痛哀悼周雷先生
新版《傅雷家书》中的人文情怀
网购二手车被坑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