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刊速递

2019-06-18

中国石油石化 2019年7期
关键词:蓝皮书勘探油气

中国油气产业蓝皮书连续第9年发布

3月23日,由中国石油企业协会、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一带一路能源贸易与发展研究中心联合编撰的《中国油气产业发展分析与展望报告蓝皮书(2018—2019)》(以下简称《蓝皮书》)正式向社会发布。这是中国石油企业协会连续第9年向社会发布《蓝皮书》。

《蓝皮书》是目前我国公开出版的一部全面分析和研究油气产业发展现状和趋势展望的专著,力求以全方位、高层次视角,反映和解构油气产业发展概貌、问题和趋势。全书共分国际篇、国内篇、合作篇和专题篇及附件五大部分。

国际方面,《蓝皮书》显示,2018年世界油气市场整体呈现复苏态势,全年勘探开发投资增长5%,达4720亿美元。全球油、气产量分别为44.5亿吨和3.97万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分别增长1.7%和4.5%。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油气生产国,油气出口快速增长,对全球油气市场的影响力明显增强。2018年,全球天然气消费量为3.86万亿立方米,与上年相比增长5.3%,是过去5年平均增速的2.3倍。

《蓝皮书》预测,2019年,全球油气勘探投资增速将回落;新建上游油气项目数量将创纪录;世界石油需求增速将放缓;国际油价下行压力较大,全球对LNG需求日趋增加,现货LNG价格将继续攀升,世界炼油产能扩张速度将放缓,产业中心将继续东移。

国内方面,《蓝皮书》显示,2018年,我国原油加工量和石油表观消费量双破6亿吨,石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0%。与此同时,我国天然气消费继续保持强劲增长超过日本,成为世界最大的天然气进口国。全年进口天然气9038.5万吨,同比大幅增长31.9%,对外依存度升至45.3%。预计2019年,中国石油需求增速小幅回落,原油进口继续增长,原油对外依存度逼近72%;天然气需求保持快速增长,进口量持续较高增速,为1430亿立方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增至46.4%。

●摄影/沈青霞

《蓝皮书》显示,2018年,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2225万吨/年,超过全球净增能力的50%,总炼能增至8.3亿吨/年,全国炼厂平均开工率72.9%,为全球最低。预计2019年,随着地方民营大型炼化项目相继投产,全国原油一次加工能力净增3200万吨/年,过剩能力达到1.2亿吨/年。

对外合作方面,《蓝皮书》指出,2018年,我国石油企业海外油气权益产量突破2亿吨,达到2.01亿吨油当量,较2017年增长3.7%,其中权益原油产量1.6亿吨,权益天然气产量500亿立方米。

发布会现场,工信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对于《蓝皮书》给予高度评价并提出中肯建议。与此同时,他进一步指出,当前油气行业要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能源生产、能源消费、能源科技、能源体制的四个革命。

李毅中指出,当下油气行业经济发展非化石能源的同时,不可将石油煤炭边缘化,要注重与化石能源的合理开发,包括可将化石能源做成原料,进入深加工、精细加工,提升附加值,由此延伸产业链。

他说,油气产业要实行上中下游一体化,更重要的是政府监管要适应。20年前,石油石化行业实行最大的整合,取得了一定的成功。但与此同时,政府对油气的监管是分割的。如炼油、乙烯项目规划、煤制油煤化工等,政府部门不能实行协同监管,出现了行业管理的扭曲。未来,在现有体制下,相关部委要加强协调、融合,防止弱化、脱节。

我国勘探开发越来越难,石油对外依存度已逼近70%。李毅中指出,在油价高企时,政府向油田征收特别收益金。对于这笔资金,国家应设立油气勘探开发基金,等油价回落时让石油企业将这笔资金投入到油气勘探开发上,从而支持油气产业持续发展。

李毅中最后指出,石油企业要加大力度“走出去”,采用合资合作、参股并购等方式取得更多的权益油,尤其要落实“一带一路”国家。由于油气行业的高风险特点,一方面石油企业要提高技术水平,提高经营能力,把握周期防范风险;一方面政府要给予包容性政策和适当指导帮助,从而使企业提高成功率。

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国资委相关领导,中国科协、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等相关部门负责人,三大石油公司等相关领导,以及石油高校、科研院所等160多人参加了会议。

(本刊记者/周志霞)

CEW中国能源周:变局下的中国定力

3月19日至22日,由石油观察主办的“CEW中国能源周”在北京举办。大会主题为“变局下的中国定力”,目的在于放眼动荡变化的全球政治经济和能源环境,把脉中国能源发展的路径。

能源发展与经济形势息息相关。2019年经济形势将呈现何种趋势?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宏观经济部研究员张立群指出,2019年世界经济将继续保持复苏态势,但贸易争端加剧、原油价格上涨、利率水平提高等因素,将对复苏进程产生一定影响,使我国经济形势呈现稳中有变的态势。

在中国能源发展的路径中,大会关注了能源转型、能源改革、能源合作等话题。其中,页岩气和深海油气的勘探开发被认为是油气领域突破的重要方向之一。

中石化勘探开发研究院副院长、总地质师何治亮表示,页岩气的勘探开发越来越受到关注。我国页岩气已经取得了多个商业发现,实现了良好的开局,但面临技术、成本、环境三大挑战。为了促进页岩气的发展,应加强中国特色地质理论、勘探开发技术攻关,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技术装备体系,同时应创造更有利的政策环境。

海洋石油工程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总裁金晓剑指出,中国企业逐步探索深海油气,正在追赶世界水平,但与国际一流能源工程公司相比,在先进的设计和生产建造能力、深水和水下油气田开发技术,以及关键设备制造能力、海洋工程总承包的技术和管理能力等多方面还有差距。中国海洋工程企业应携手共建产业价值链生态,推动海洋工程产业发展,参与国际深海油气竞争。

(本刊记者/陆晓如)

壳牌:投资者需高度重视LNG的供需平衡

3月13日,壳牌发布第三届《LNG前景报告2019》。《报告》总结了2018年全球天然气尤其是LNG供需、贸易、价格的基本情况。同时预测全球天然气以及LNG需求仍将持续增长。

《报告》显示,2018年,全球LNG贸易量达到3.19亿吨,净增2700万吨,同比增长约9%。澳大利亚、美国和俄罗斯是全球三大LNG出口国,亚洲依旧是全球最大的进口地区,且实际进口量远超预期。中国、印度、韩国和巴基斯坦,引领了全球LNG需求的增长。

《报告》认为,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全球能源需求将继续上升。当前,全球有近20亿人的生活存在用电困难,虽然到2050年电力能源占比将会增长32个百分点达到50%,但难以电气化的能源需求依然要靠其他清洁能源发挥作用。而天然气将在其中继续扮演关键角色。

《报告》预计,2019年,全球LNG供应量将增加3500万吨。美国年出口增量有望超过1500万吨,澳大利亚和俄罗斯都将超过500万吨。反观需求端,欧洲市场由于本土天然气产量的下降,能源缺口明显,特别是发电急需吸纳更多的LNG,预计LNG进口增量排名全球第一,数量在2000万吨~3000万吨之间。亚洲则排名第二,大约有1000万吨的进口增量。

壳牌认为,从目前的情况看,如果后期没有更多的LNG液化设施做出最终投资决策,2035年前LNG的供需缺口会越来越大。因此,壳牌呼吁投资者需要高度重视LNG的供需平衡,持续保持供应端的投资。

(本刊记者/卢凯瑞)

猜你喜欢

蓝皮书勘探油气
油气勘探开发三年滚动计划编制的思考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第六届编委会
《非常规油气》第二届青年编委征集通知
《闽商蓝皮书:闽商发展报告(2020)》正式发布
勘探石油
2019 年协作机器人行业发展蓝皮书发布
立秋
2018年“宁夏系列蓝皮书”正式发布
第八届中国汽车蓝皮书论坛
浅析测绘在煤矿勘探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