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考记叙文阅读解题方法及演练

2019-06-17李传鹏

课外语文·中 2019年5期
关键词:史铁生语句记叙文

李传鹏

记叙文是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记叙文通过对人物活动、事件经过、环境变化的具体叙述和形象描绘,来反映事物的本质,表现作者的观点。记叙文虽以叙述、描写为主,但也可以灵活运用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在阅读中,关于记叙文的试题是最普遍的,它从多角度、多方面设计文章,所占分值较大。了解答题的基本技巧,掌握答题规律及方法,能够提高对记叙文的分析能力,从容应对难题。

【考点透视】

1.了解叙事线索的类型,包括:人物线索、感情线索和时间线索等。寻找线索的方法有:根据文章的题目、文章议论的语句、作者的思想感情,以及反复出现的事物等寻找。

2.理解关键性词语,把握和感悟关键语句的作用。理解记叙文的关键性词语有助于揭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及文章的中心思想。把握关键性语句对揭示文章主旨、点题、推进文章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3.赏析文章的表现手法、方式、技巧等,体会作品的语言、形象、性格等特征。文章的表现手法主要有象征、衬托、对比、借景抒情等,表达方式一般包括记叙、抒情、描写、议论等。表达技巧一般指善用修辞手法、正确的语言文字及名言等证明自己的观点。

4.结合情境谈体验,设身处地地思考文章情境环境,结合自己的想法,总结文章的思路和启发。

【解题策略】

1.如何理清记叙文的线索

记叙文的线索是贯穿全文的纲领,是连接文章内部材料的绳索。抓住了文章的线索,就理清了全文的思路。

2.如何把握文章主旨

把握文章主要内容及主旨,是为了考查学生通读全文后对整篇文章想要表达的内容如何概括。考生在阅读全文中,要学会用简单、精辟的词句反映全文的主要内容,以便形成对全文的总体印象,把握文章主旨。

3.如何从关键词入手

理解判断关键词语,阐述关键性的意义,有助于揭示文章的中心思想。对这些关键词语的分辨主要可以结合词语特定的语境分析词语的真正含义。此外,要注意该词的感情色彩,分析明词、引申词,以及比喻词的含义。另外,要注意把握动词、形容词、副词、代词等的运用,以及代词的指代内容及对象。

4.如何把握关键性语句

理解、把握关键语句的作用和感悟关键语句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种:描述中的句子主要有直接和暗示时间、地点和环境特点的;有推动故事的发展情节的;有渲染气氛的;有对文章的中心及主题深化的等。其作用主要有:对上下文照应、首尾呼应、总结上文的作用;总领全文,为下文作铺垫,引领下文的作用;承上启下的作用;揭示文章主旨,点明文章中心的作用;推动故事发展的情节等。

5.如何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

赏析作者对文章的表现手法,有助于了解作者对全文的情感思路的表达方式。赏评的角度可以采用从语言文字的角度逐字逐句的方法,反复默读语句,找出重点词语与中心语句。也可以分析了解作品的时代背景及写作的目的和意图,设身体验作者思想感情,比较阅读,发现异同。

6.如何赏评文章语言、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

赏评的角度可以从语言的表达形式、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等方面着手进行。写人叙事类的文章都离不开对人物的分析,人物整体上可以分为正面人物、反面人物和中心人物。正面人物的性格特征一般都是善良、正直、大公无私、助人为乐等;反面人物性格特征一般有诡计多端、奸诈狡猾、势利、恶毒、自私自利等;中间人物很少作人物分析,一般中考不列入考试范围。

【真题解析】(2018年山东省临沂市)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题目。

春天忆故人

高红十

a春天,第一茬花赶在叶子前扑天抢地地开;河边柳条摇头晃脑得意地绿;远看有近却无的草坪草,白天黑夜加班长(心甘情愿无半毛钱加班費),飞快地长得远看近看一样样绿了。

b从遍地“毛毛虫”,到绿叶满枝头,杨树终究成了扬脸可见像模像样的树,也就眼一闭再睁开的时间。

c春季前半季有点慌慌张张,语无伦次,到清明就慢下来了。“清明时节雨纷纷”,虽说雨水不一定清,视线不一定明,但节气这辆吱啊吱啊哼叫的老车毕竟抵达“清明”这重要一站。

d那天听广播,正播《我与地坛》,不能不想起文章的作者,走了六七年的史铁生。我和他同在黄土地插队,我延长,他延川,两县挨着,插队时并不认识。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在陕西人民出版社编辑文学期刊《绿原》,通过友人介绍,向史铁生约稿。他给我写街道福利小厂的短篇小说《午餐半小时》,似乎没用,也约了赵振开(北岛)的中篇小说《波动》,和苏联小说《第四十一》,似乎也没用……一晃,过去快四十年。

e我去过他在雍和宫也就是地坛附近的家,见过他父亲和妹妹。20世纪80年代初期,我上第七期文学讲习所(鲁迅文学院前身),一人到他家来过,和同学一起来过。不知坐在轮椅上的史铁生控制哪个机关,院门应声打开,客人得以进了院门又进了房门。《我的遥远的清平湾》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除了清新的陕北风光,文字表达也十分别致,想哪写哪,散文式的,随意,放得开又收得拢。我问他,怎么这样写?学谁?他有点不好意思,说,鲁迅。

f后来,和陶正一起上史铁生新搬的家,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电视剧故事除了土插队,还要延伸至出国洋插队。我们很有诚意地和史铁生一道,轮椅出门,轮椅上出租,轮椅下出租,轮椅进楼上电梯直至“走”到谈事的房间……结果是未遂,关于电视剧的理解双方差得有点远。

g再后来,有了令文坛惊艳的《我与地坛》。他说,在出入地坛十五年后写下此文。可见他出入地坛的第一年至第许多年,一定没为文体事先设计,没有想到是写一篇小散文还是大散文,是文化散文,还是争取获奖的散文,或者不吝文体又像写小说(写园子里一对老夫妇和一位练习唱歌的年轻人那章),史铁生只是把心中想写特别想写的生旦净末丑狮子老虎狗山水林田路……一一铺陈纸笔。

h文章写了对母亲的愧疚,又岂止是愧疚?写了对生与死的理解,特别悟到死是迟早的事,着什么急——令人顿悟;特别精彩的是园中四季与林林总总的对应,与一天之光景的对应,与乐器的对应,与声响的对应,与园中景观的对应,与心绪的对应,与艺术形式的对应,与梦的对应……有些对应可能在史铁生出入地坛时就有了,像春草冒芽,像风吹过几片叶脉好看的落叶——那时就有了文章的碎片。要不是觉得结构、段落排序、语言风格基本成熟可以动笔,还会有什么对应四季的奇思妙想源源不断无限铺排开来。

i十五年出入地坛,史铁生是在深入生活么?似乎不叫,对比眼下不少采风式的“深入生活”只能叫擦蹭生活,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清明时节听此文,一种情感的、文学的浸润,浸润干涸的世道,浸润干涸世道里粗戾的人心。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相比有的人人没走,文字就旧了,颓了,蔫巴了。《我与地坛》的作者走了六七年,被广播里的专业人士(谢谢他)读起来,新鲜有如古筝铮铮作响,清亮无比,深沉无比,余音袅袅,绕梁——不妥,现如今谁家房里还有房梁——此词可休可废。难得的是《我与地坛》全文几无废话,这年头,要想说或者写一些没有废话的话,该是多难的事!

j春天来了,春天读好文章,情随声来,声情并茂。春天听好文章,万物生发思念也生发,万物绽放情感也绽放,带起听者所有感觉,却无悲伤。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

k记得有一年,史铁生从延安回来,晒得有点黑,他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延安有人问你好呢……

(选自《北京日报》2017年4月27日,有删改)

1.作者追忆了与史铁生交往的哪几件事?请简要概括。

【解析】本题考查概括事件。所概括的事件及“我”与史铁生的交往,首先明确应在第d—i段中进行概括,可抓住文中一些表追忆的词句,如“文学新时期初起”“我去过……”“后来”“再后来”,然后按照“人+事”的格式概括即可。

【参考答案】a近四十年前向史铁生约稿,似乎没用;b我去他地坛附近的家,和他谈《我的遥远的清平湾》的创作;c请他参加一家公司准备拍摄插队生活的电视剧,结果未遂;d和他谈《我与地坛》的创作。

2.文章题目是“春天忆故人”,作者为什么用大量的笔墨写《我与地坛》?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

【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解答时,找到文中出现《我与地坛》的内容,从史铁生的人格魅力、思想,作者写作意图等角度思考。如由第i段中作者写“史铁生似乎高于深入生活”,可得出史铁生写作忠于生活的态度。

【参考答案】作者对故人“史铁生”的追忆,是因听广播《我与地坛》而起;此外《我与地坛》表现了苦难中奋斗的历程,体现了他对待写作认真执着的态度,表达了他对生活的热爱与感恩。

3.阅读文章第i、j自然段,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那文字,像摩挲把玩许久许久的手串都润泽成玉了。(从修辞角度赏析)

(2)文章在,人就在,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并且好好活下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语句。(1)题考查从修辞的角度,品析语句的表达效果。比喻词“像”表明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我”对《我与地坛》的喜爱以及对史铁生的敬佩之情。(2)题考查对关键句的理解。理解时,需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再结合文本主旨来解读。本句关键词为“在”“活着”,“文章在,人就在”是一种虚写,意思是好的文章常读不倦,文中所展现的作者的人格魅力也常驻人们心中。“文章好好活着,人也就好好活着”意为文章经过长时间的流传,依然被人们所喜爱,人物品格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这就是史鐵生的人格魅力。

4.文章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尾段的作用。解答时,根据题干要求,联系段落在文章中的位置,从结构和内容两个方面分析。本文标题是《春天忆故人》,结尾故人问好结束,结构上照应了标题,而有问无答的省略号,引起读者的联想与思考,言近意远。“晒得有点黑”“叫着我的名字,欢喜地对我说”这些对史铁生音容笑貌的描写,又表达了“我”对史铁生深刻的怀恋之情。

【参考答案】以故人的“问好”结尾,照应题目,给人更广的想象空间,深化主题,突出作者对史铁生的追忆、怀念之情。

【试题演练】

陪父母一场温暖

章 杰

每天早晨出门时,父亲已在菜园忙活,晚上披着万家灯火归家时,父亲鼾声正浓。住在一个家,却成难以相见的两人,偶尔急着赶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父亲埋怨地说我无礼。

天天裹着疲惫,日日忙碌如太阳,似乎只为朝升晚落。这天中午,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

拿起电话,很想找一个人喝酒,翻着翻着,通信录里的“家”突然跳出来,忽而想念久未谋面的父亲。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正在灶台上忙着烟火厨事。他很是惊讶,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我说想陪他喝杯酒。父亲咧着一张嘴笑了,手上动作更勤了,我坐在锅灶下偶尔添一块柴,不一会儿,一顿美味佳肴上桌了。

父亲从床下摸出一瓶珍藏多时的好酒,一边擦拭,一边说:“山芋收回来了,地头正在平整,白菜的种子备好了,还差一场雨。”说到这,父亲突然抬头问我,“你还好吧?”我点点头问:“你身体最近怎样?天冷了,多穿些衣,脚下要暖。”父亲说:“我这鱼烧得咋样?”我说:“这酒挺好的!”一场答非所问氤氲着温暖的菜香,母亲坐在一旁偶尔插话,电视里的节目一会儿东、一会儿西地换得勤,我和父亲喝得脸上红扑扑的,弯眉紧裹着笑……

饭毕,我站起身,摸摸坐在床边的父亲,他的腰板还是很硬朗,脸皮开始耷拉了,年轻时的英俊被岁月带走了。儿时一直故意扎我的粗胡子,倒是剃得干干净净,老了的父亲还是很注重仪表,只是头发花白如雪。他染过,我们怕伤及他的身体便不允许他那般做了,他倒也听话,后来一直任凭这样发如雪。

想起少时,我们像小鸡啄米一般,围在母亲身边挤着一屋温暖,可温暖的家里没有父亲,那时父亲在城里工作,我们时常站在路口巴望多时,总是叹息而返,只有逢年过节,父亲才火急火燎赶回家和我们团聚一下。快乐还未展开,夜里梦着第二日该和父亲说些什么,可睁眼时,父亲已在返城的路上了。

那时的泪水,应该像今时父亲的埋怨,埋怨我连和他说话的时间都没有。人生有很多无奈,因为不能一劳永逸,觉得必须一路追赶,所以生活、工作,诸多等等,总令我们有时忽略了亲情,于是叹息遗憾在心疼中纠结产生。

有时感慨:属于我们的岁月并不长远,而陪伴在父母身边的时间就更少了,即使知道这一点,我们的脚步还是越行越远。可即使脚步再快,路永远走不完,身后的他们更经不起漫长的等待。我们没有理由忙碌不休,所以让前进的脚步慢一些吧,停下来陪伴一下渐渐老去的父母,不要等到子欲养而亲不待时,不要等到遥望的他们再也不能遥望时,才停下忙碌的脚步。

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餐饭,说一场温暖的家常,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丰盈他们久盼的记忆,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选自《文苑·感悟》2018年第10期)

1.文章开头写父亲埋怨“我”无礼的原因是什么?

2.联系上下文,揣摩下列句子,回答括号中的问题。

(1)得知下午无事,可以放半天假,忽如秤砣落地,一颗久负的心有着飘的轻快。(从修辞角度回答)

(2)于是急匆匆地赶回家,父亲正在灶台上忙着烟火厨事。他很是惊讶,问我怎么现在回来了,我说想陪他喝杯酒。父亲咧着一张嘴笑了,手上动作更勤了,我坐在锅灶下偶尔添一块柴,不一会儿,一顿美味佳肴上桌了。(从描写角度回答)

3.阅读文章概括父亲是一位怎样的父亲。

4.作者回憶了少时父亲回家又急忙返回单位的用意是什么?

5.面对现在生活步伐的节奏变快,我们应该如何对待我们的父母呢?

【参考答案】1.我们住在一个家,却成难以相见的两人,偶尔急着赶路前遇上,嘴里迸出的话如出膛的子弹,所以父亲埋怨“我”的无礼。2.(1)本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将“每天忙碌的事情”比喻为“秤砣落地”,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下午没事放假时的愉快心情,表现了作者终于得到休息而高兴。(2)该段运用了动作描写、神态描写。写出了父亲看见“我”回家并与他一起喝酒心情的激动。表现了父亲得知“我”回来后的目的,更加高兴急切做好饭的情景。3.父亲是一位注重自己的仪表、勤劳爱家、理解宽容的人。4.作者用少时很少见到自己的父亲,与现在父亲很少见到他一样,说明了由于工作原因,父子见面少,为下文揭示文章的主题做了铺垫。5.有空的时候,不妨多陪陪父母,陪他们吃一餐饭,说一场温暖的家常,这些微不足道的小事,都足以丰盈他们久盼的记忆,在那些香浓的温暖里,一直驻扎着我们的家。

猜你喜欢

史铁生语句记叙文
记叙文阅读专练
重点:语句衔接
如何写好记叙文
去找史铁生
关于史铁生
白色的鸟 蓝色的湖——写给史铁生的信
让记叙文赢在构思
记叙文写作重在“有我”
史铁生:心魂之思
如何搞定语句衔接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