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面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2019-06-17吕迅喜

中国德育 2019年7期
关键词:制度班级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德政工程,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发挥教育的基础性作用,不可忽视班级的作用。班级作为教育教学基层组织,为学生核心素养培育提供了基本保障。在新时代背景下,班级建设,特别是班级文化建设,需要理论、制度、载体和实践的创新。

一、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实践中,我们就教育改革发展提出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扎根中国大地办教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深化教育改革创新,坚持把服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为教育的重要使命,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在班级文化建设中,我们应该根据教育改革发展的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结合本班实际具体推进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形成符合自己班级实际的特色文化建设思路。

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应当正视班级文化的功能。班级文化有助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实现,具体体现在,和谐的、积极的、融洽的班级文化会使班级成员产生对班级的归属感,促使学生心理素质和道德素质提高。班级文化建设应通过班级制度的实施、教室氛围的营造,在师生的共同学习与生活中,逐步提高学生的人文底蕴、科学精神,让学生学会学习、健康生活,懂得责任担当和实践创新,最终形成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班级文化建设的理论创新还应从文化建设的主体着手。以往的班级文化建设主要是由学校和老师来主导,学生更多是被动参与。新时代的班级文化建设应更加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学生参与班级规划,给学生更多的自主权,让学生拥有更多的话语权。教师作为班级文化的奠基人,应以学生需要什么、喜欢什么、能做什么作为班级文化建设的行动指南,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共同营造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的班级文化。

二、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深化办学体制和教育管理改革,充分激发教育事业发展生机活力。”班级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基本单位,班级制度的改革创新势在必行、刻不容缓。新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的制度创新需要学校的整体设计,更应有班级特色。现阶段,班级制度主要包括:考勤登记制度、班干部选拔管理制度、班级活动制度、班会制度、奖惩制度等。这些班级制度是学生班级生活的行为准则,是班级正常运转的有力保障。班级依照班级制度运行,班级就进入一个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良好循环的生态。因此,班级文化的创新性建设应从制度上寻求突破口,获得班级制度的支撑和保障。

班级制度的创新,可以从创建和完善班级制度体系入手。班级可以将文化建设列为班级重点工作,整合学校、家长、社会各方力量和资源,制定明确的制度,开创性地开展各项工作。班级要建立和完善评价反馈制度,对班级文化建设成果进行反馈小结,表彰先进,整改落后。要用积极的心态和民主的形式制定班级公约,在班级事务中广泛开展民主协商,让学生广泛参与班级事务的管理,锻炼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增进情感互信。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班级可以借鉴企业的管理模式,确定班级目标,明确各方责任,纳入班级制度,提升学生时间观念、学习效率和班级管理效能。班委会应建立表彰激励制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发挥班干部模范带头作用。班级应建立科学高效的协调机制,使得班级活动与学校团委、学生会活动有机结合,动员家长和社会各界参与到班级建设中来,同心协力共促班级和谐发展。最终,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使学生在班级中拥有归属感、责任感、使命感,感受到家庭般的温馨和谐,健康成长。

三、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创新

传统的班级文化建设基本依托于校园、教室、宿舍和师生,载体范围较小,可挖掘的潜力有限,拓展空间不大,难以适应当代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创新班级文化建设载体,以多样性的载体增强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让学生实现自我内聚、自我改造、自我控制和自我完善。新时代班级文化建设的载体可以有更多选择,因此,应努力创新班级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重视文化的育人感化功能,充分发挥文化育人润物無声、深远持久的影响,使班级成为学生增智养德、立志树人的乐园,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供渠道,为展现班级文化风采搭建广阔平台。

班级文化建设可以在原有载体的基础上,不断进行拓展。首先,可以融入集体主义教育中,用集体意识和集体规则塑造班级。在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基础上,可以运用班级故事、团体心理辅导和心理体验增强集体意识,利用民主管理体验集体规则。其次,可以融入节日庆祝和其他各种活动中,加载传统文化的塑造功能。开展节日庆祝活动,大力挖掘节日的文化内涵,能集中表达民族情感,营造祥和、团结、温馨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了解传统伦理道德,有利于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以活动为载体,就是开展各种班级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亲自实践和体验,学会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提高动手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使班级活动成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平台。最后,可以融入生涯规划教育中。通过学习的计划、升学的规划、人生道路的选择来培育学生的理想,使学生立志肩负起民族复兴的时代重任。

四、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

班级文化建设的理念、制度最终还是要通过实践去具体落实和展开。实践是班级文化建立和发展的催化剂、融合剂、强心剂,是班级理想目标和学生规划转化为现实的桥梁和纽带。新时代的班级文化建设的实践创新,应不仅局限于传统的教室布置、宿舍装饰、文体活动、实验、竞赛、班会举办等实践活动,应依据立德树人的理念和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目标,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班级的实际情况,创新实践的方式和内容。通过具体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班级文化的渲染与熏陶中感受和领悟生活,形成情感共鸣,实现情感的升华,从而使班级和学生以更加坚定的步伐迈向未来。

新时代的班级文化实践创新,应当紧跟时代脉搏,推陈出新。首先,班级文化的实践创新应结合新的教学模式。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设计着力打造活动型课堂,教师应在教学中注重引导,使班级文化建设更好地融入课堂教学当中,让学生们凝聚共识、提升素养、增长才识。其次,班级文化建设可以融入研学旅行当中。当前,一些省市的中小学已经开始试点实行研学旅行制度。湖北省武汉市在2018年10月公布了关于中小学研学旅行的考评标准和实施方案,明确指出武汉中小学学生研学旅行原则上安排在学期中间,时间为4至7天,费用由学校、家庭和社会共同承担。同时,学校要逐步建立小学阶段以乡情区情为主、初中阶段以区情市情为主、高中阶段以省情国情为主的研学旅行课程体系,避免“只旅不学”或“只学不旅”现象。这样的研学活动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增长其见识,又有利于形成集体意识,形成独特的班级文化。再次,班级文化的实践创新,应加强家校联动,广泛开展班级与家庭的互动活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办好教育事业,家庭、学校、政府、社会都有责任。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班级可以成立家长委员会,充分利用家长的资源,让家长广泛参与到班级管理和活动中来,群策群力,增进家长与学生的了解和互信,共创优秀班级。最后,班级的文化建设可以联合社会公益组织来开展。社会公益组织可以为班级学生开展相关公益专题的讲座,拓宽学生的视野;还可以协助班级开展志愿服务等社会实践,让学生在体验中加深对班级文化的理解。社会公益组织参与班级文化建设,能增进学生对社会、对公益慈善的认识,心怀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提升学生思想道德修养,沉淀向上、向善的班级价值理念,最终实现班级和公益组织的双赢。

【吕迅喜,广西扶绥县扶绥中学,一级教师】

责任编辑︱刘 烨

猜你喜欢

制度班级建设
班级“无课日”
寒露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某些单位的制度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论制度安排的后发优势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