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通安老镇区再生研究

2019-06-17

城市建筑空间 2019年2期
关键词:镇区风貌规划

傅 鹏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11)

0 引言

镇区是指镇人民政府驻地的建成区和规划建设开发区。改革开放至今已经40年,我国乡镇合并的工作也已经进行了40年。自改革开放至2007年近30年间,全国撤并的乡镇年均800余个,尤其乡镇经济密集且发达的苏南地区,更是经历了多轮乡镇区划调整。乡镇的数量曾经一度非常庞大,自1993年开始,苏州的乡镇数量从181个减少到2014年的55个。被撤销的乡政府所在地,即镇区就有126个。这种调整为苏州和城镇的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发展,促进了各种资源聚集到中心城镇,也更有效地促进了苏州城乡一体化的快速发展。然而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质量要求的提高,苏州开始面临种种挑战:一个个曾经的明星镇区逐渐变成产业过时、功能落后、空间衰败、风貌缺失的老旧镇区。老镇区所面临的种种问题,亟需一种方法为这些老旧镇区注入活力,使其重获新生。“城市再生”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一种很好手段。

目前我国小城镇的发展规划多注重以产业为导向,而老镇区再生的规划策略重点则是在正确把握未来变化的基础上,更新城市的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使老镇区的风貌得到提升、历史和工业遗产得以挖掘、农业和工业产业得到升级。本文从苏州通安镇再生实践的若干适用性策略中,探讨并剖析其中的经验与教训,以期为当前苏州通安老镇区的再生提供有益参考与借鉴。

1 对老镇区再生的理性探索

21世纪以来,欧美及日本等发达国家先后进行入后工业时代,为重振城市活力、更新城市功能、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恢复或维持城市在国家或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中的“时代牵引力”,学界提出了有关于“城市再生”的构想;城市再生是城市化的一个高级版本,针对当前城镇化后半场所暴露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城市规范政策并加以系统地实施和管理的一个过程;城市再生是内涵式、质量型城市化政策的必然趋势。

城市再生作为推动城市可持续改造的一种思想和实践,具有3方面的含义:其目的是寻求城市空间的经济物质、社会和环境条件的持续改善;其过程是解决城市问题的综合、整体的城市开发计划和行动;其运作是通过多种基金会、政府、非政府组织等的相互协作来实现,表现为一种自下而上的形式,在西方城市得到了广泛应用。

“城市再生”的涵义不仅是指保存现在或者恢复过去,它强调在掌握动态变化的未来城市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功能进行更新,对城市居环境进行改善,恢复或维持许多城镇已经失去或正在失去的“时代牵引力”功能。城镇不只是由建筑物构成的物质空间,更是人类交互的精神和社会场所。换句话说,城镇空间所承载的是城镇人文精神和历史文化。因此对城镇的现代化,不能简单地仅从物质形态方面理解为建筑物的更新组合,城镇空间应以人为本,满足城镇居民多元、多层次的社会、文化活动与交往的需求,城镇空间的构成应是多维度、尺度宜人和富有活力的。

2 通安镇老镇区的再生实践

2.1 规划范围

通安镇位于阳山之麓,浒光运河和苏锡公路十字交叉贯穿全镇,水陆交通便利。东南距苏州市中心18km,靠山临水,风景秀丽,名胜古迹甚多。面积43.61km2(不含所属太湖水面),除西南为山地外,地势平坦,为半高田区。

本项目位于镇区南部,四至边界分别为:西侧为金通路—苏锡路,南侧为通浒路,东侧为西唐路—华通路—中唐路,北侧为华金路,总面积1.28km2。老镇西、北侧分别为绕城高速、苏锡支线等2条高速公路,绕城高速规划与通浒路互通,312国道在北侧穿越,高新区有轨电车2号线沿通浒路和浒光运河在建,浒光为5级航道并被打造为生态水岸景观带。对外交通十分便捷,可达性极佳,已使通安成为环太湖地区的重要节点之一。

2.2 历史文化

通安镇是多种文化的汇聚地,主要包括以下文化。

1)阳山文化 阳山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战场和集结之地。周元王三年(公元前473),越王勾践攻破吴国国都,吴王夫差率残兵突围昼夜驰走,逃到秦馀杭山(即阳山),最终粮尽援绝,自刎于此。

2)太湖文化 通安境内西部的太湖岸线全长4km,有金墅港、前溪港、龙塘港3个出水港口。山水相映,风光旖旎的太湖素有“江南明珠”“江南水都”“鱼米之乡”的美誉,也是太湖孕育吴地先民之地。

3)河巷文化 金墅是个有着2 000多年历史的小镇,在唐代已具规模。镇上的莲花寺始建于唐神龙二年(公元前706年),规模宏大。每年农历七月三十日,莲花寺有轧莲花庙会的习俗,到了晚上家家户户烧地藏香、放莲花灯,热烈的气氛彻夜不断。

4)吴王文化 通安真山、严山一带曾出土过大量春秋晚期的珍贵文物,墓主极有可能是吴王寿梦。

2.3 通安镇现状分析

通安镇的经济发展一直都是苏州的排头兵,但长期以来由于多方面的因素,通安镇老镇区存在着物质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双重破损,尤其突出表现在老镇的水、街、仓3个要素之上。老镇的水:运输功能丧失,景观上缺乏韵味,与镇区发展融合度不够;老镇的街:传统风貌少量遗存,老街功能整体衰退,公共空间系统匮乏;老镇的仓:老粮仓建筑形体独特,具有历史价值,使用功能与需求不符。此外,整体的交通、城市功能、建筑风貌都落后于其经济社会的发展。

1)空间特征 从空间形态来看,通安老镇处于浒光运河和金墅港的汇流区,纵向街道多朝向东南,面对树山、鸡笼山、大石山等山体,横向街道、河流与之垂直,因此其界区内建筑朝向也多与此一致,多为东南朝向。

2)用地情况 苏锡路—新街—通浒路等3条主要道路围合的区域为老镇区最为核心的区域;西北部主要为工业用地;业服务业用地主要沿中心路、新街分布,沿金墅港的老街区服务功能已然衰落;缺乏公园及公共开放绿地空间,没有形成系统绿地;原粮仓区现状主要作为工业生产场地使用,建筑形态独特,具有一定的历史价值;新街以东、华圩路以南区域大多为待开发用地,如图1所示。

3)建筑状况 老镇的建筑状况按照建筑特分类,主要有传统建筑、解放初期建筑、风貌较好的工业建筑和其他一般建筑。老镇区内大部分为其他一般类建筑,但仍然有不少风貌较好的工业建筑和一定数量的传统建筑和解放初期建筑。

按照建筑质量划分,老镇区多为质量一般的建筑,地块西部有较多质量较差的建筑。质量较好的建筑主要是地块西南部的镇政府和派出所及地块中部的厂房。

按照建筑层数分类,老镇区以3层以内建筑为主,配有少量4~6层建筑。地块内部分2005年后开发的小区,建筑层高达7~11层,个别小区甚至在12层以上。综合分析,将老镇的建筑改造分为3类:保留建筑、整治建筑、拆除建筑。

图1 土地利用现状

4)道路交通 通安老镇区对外交通联系便捷,除现状内部道路与区域道路连接外,目前有1条人行天桥跨浒光运河与树山联系。老镇的交通系统主要有:①有轨电车 高新区有轨电车T2线,规划有西唐路站、康宁路站;②高速公路 环城高速、苏锡支线;③过境道路 苏锡路,通浒路;④主干路 华金路;⑤次干路 金通路、华通路、新街、西唐路、石唐路、中心路;⑥支路 富阳路、华圩路、江安路;⑦航道 浒光运河规划为五级旅游观光航道。其最低控制标准为:水深2.5m,底宽35m,桥梁净高5.0m、净宽45m;蓝线控制带宽度不宜小于100m,同时两岸控制线离水边的距离不宜小于20m。

5)景观风貌 通安镇景观风貌总体特征面山近水,大景观良好、小景观缺乏。其中,问题主要存在于4个方面:①道路景观 中心路整体无绿化,停车与行车混杂;②绿化景观 街头绿地与广场数量较少,缺乏镇的中心公共空间;③建筑景观 总体单调、缺乏鲜明的特征,沿街店面和住宅构成老镇区的总体格调;④入口景观 缺乏镇区入口标志性的景观。

3 苏州通安老镇区的系统再生实践

3.1 整体框架构建

本次规划设计结构为“一轴两核三线”。“一轴”指自白金墅港南段向北至工业水街,为本次老镇改造整体设计框架中的主轴,以水为线,将树山、桥堍水厅、创意仓等老镇核心风貌和特色风貌区串联起来,融合广场、滨水步道等开放空间,形成通安老镇区最具活力与特色的聚集区域。“两核”指一是依托老政府地块及西侧地段的改造、加上中心路北侧老厂房改造,共同形成老镇区商业服务核心;二是依托老粮仓更新和功能植入后形成的精品酒店和创意街区。三线是指中心路、金通路、新街等3条进行立面改造的主要街道,呈现“老镇区、新面貌”,如图2所示。

图2 总平面

3.2 土地利用规划

本次土地利用规划主要遵循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用地规划,形成“北工南居”的整体布局,重点形成沿中心路和新街2条商业街,并结合老镇镇政府、老粮仓等重要区段的改造形成的商业集中区,主要服务于镇区居民。在华圩路南侧的颜家河港区域规划为中心公园。新街以西的老镇区主要规划为商住用地,为旅游发展配套留有弹性空间,如图3所示。

图3 土地利用规划

3.3 道路交通系统规划

本次道路规划分为4个层次:过境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其中,过境路有苏锡路、通浒路;主干路有华金路;次干路有西唐路、中心路、金通路、新街;支路有富阳路、华圩路、江安路。

在公共交通方面,主要规划有高新区有轨电车T2线,包括西塘路站、康宁路站;共有公共交通线路5条,规划公共汽车站点10对;另有公共停车,在“两核”规划3处集中公共停车空间。

在慢行交通方面,步行体系有规划2条人行天桥跨浒光运河与树山联系,重要步行空间除道路两侧的人行道之外,主要沿金墅港老街布局至创意仓。水上观光线有除树山村已建码头外,分别在“桥堍水厅”和“创意仓”区设置观光码头。

3.4 公共空间系统规划

规划在通安现有开放空间的基础上调整开放空间总体布局,形成系统的整体格局,包括公园、广场、滨河步行空间、街头空间。其中,公园有中心公园、通安桥头公园;广场有“桥堍水厅”区南北入口广场、入镇北广场、入镇南广场;滨河步行空间:沿浒光运河公园和景观带、沿金墅港步行空间,沿颜家河港步行空间;街头空间:在老镇西组团、中组团和东组团,规划分别增加中心集中开放空间。

3.5 整体风貌规划

规划将基地划为5大分区:①传统风貌再生区(桥堍水厅) 对风貌区内主要采取老街改造、恢复传统风貌的策略;②老镇风貌整治区(老镇区) 对老镇区内主要采取保留为主,对沿街建筑立面进行改造和整治;③特色风貌展示区(创意仓) 对创意仓主要采取植入功能、新旧结合、突出工业遗产保护与利用特色;④现代居住风貌区(新镇区) 主要采取保留为主,重点进行环境整治;⑤现代工业风貌区(工业水街) 主要采取整体保留,局部改造,沿金墅港进行绿化退界处理,提升景观风貌。

4 再生实践后的启示与探讨

苏州地区经过了十几年的乡镇合并及乡镇高速发展,其中大部分的乡镇老镇区都存在诸多类似于通安老镇的经济社会问题及城镇空间的“衰败”现象。但同时这些老镇区内存在着转型发展的机遇,拥有发展的潜力,是城乡一体化需要重点整合的部分。这些老镇区的再生需要强有力的理论进行支撑。本文结合老镇区的再生,认为再生的实践策略能有力地振兴衰败的同安老镇区,借此希望引起有兴趣的学者共同讨论。

猜你喜欢

镇区风貌规划
易地搬迁学生与镇区学生在行为习惯上的差距及对策
城市风貌规划的实践及探索-以长沙市为例
包裹的一切
关于化工产业发展型乡镇镇区规划编制思考
——以东至县香隅镇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为例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镇区规划用水水资源论证实例分析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品质提升 让城乡风貌各具特色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库车城市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