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雪合战运动发展研究

2019-06-15王文龙于国超

冰雪运动 2019年6期
关键词:雪球普及冰雪

王文龙,米 靖,于国超

(1.北京体育大学 竞技体育学院,北京 100084;2.首都体育学院 体育教育训练学院,北京 100191)

雪合战(Yukigassen)是我国的一项原生态雪上团体运动,也是集休闲娱乐和比赛竞技于一体的新型冰雪项目,起源于我们耳熟能详的“打雪仗”游戏。经过30年的改良和完善,已成为一项拥有完整竞赛规则与裁判方法的现代化雪上竞技运动。雪合战运动场地和规则简单,趣味性强,技术门槛低,易于传播和普及,适合不同年龄段的各类人群开展,拥有庞大的潜在运动群体。竞赛规则为:在长36 m,宽10m的场地中(见图1),每队7名队员(包括4名后卫和3名前锋),使用标准尺寸的雪球90枚,采用三局两胜制,拔取对方战旗或击中淘汰对方选手多者获胜。作为一项国际流行的冰雪体育竞技项目,雪合战已在日本、澳大利亚、加拿大、美国等国家成功举办了31届世界锦标赛,每年都有来自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00多支队伍参赛,足可以看出其国际影响力[1]。

图1 雪合战场地示意Figure 1.Schematic diagram of Yukigassen field

我国冬奥会的申办成功为雪合战进入中国和迅速普及创造了时机,此外,大休闲时代下居民的休闲娱乐需求旺盛,体育的娱乐属性和功能不断被挖掘,群众属性越发明显[2],也为雪合战运动在群众中的普及奠定了基础。另外,《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冰雪运动发展规划(2016~2025年)》《全国冰雪场地设施建设规划(2016~2022年)》《关于以2022年冬奥会为契机大力发展冰雪运动的意见》等文件频频出台,从政策上助推了雪合战在我国的发展。雪合战发展势头迅猛,方兴未艾,未来具有进入冬奥会的机会。在此背景下关注雪合战运动在我国的发展,审视其中的问题,提出推广之道,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 雪合战的起源及国内外的发展现状

1.1 雪合战的起源及国际发展

世界各国都有打雪仗的传统,其作为世界范围内最火热、最普及的冰雪游戏在几千年来却一直没有重大的进展,直到1987年的一个偶然的机会让这个运动以崭新的面貌出现在人们的眼前。日本北海道昭和新山地区夏天有很多游客光顾,但是冬天却人烟稀少。当地居民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经过研讨决定创造一种吸引人气的活动来促进旅游、增加收入。在探讨了许多未能实施的计划后,同年年底,他们在雪中嬉戏的东南亚游客身上找到了灵感,意识到人们有一种喜欢与雪球搏斗的本能,由此创立了雪合战运动[3]。1988日本制定了首部《雪合战竞技规则》并于1989年2月在昭和新山举行了第1届国际雪合战大赛,来自世界各地的70支队伍参加了本届赛事,使得雪合战作为一项全新的竞技运动开始被各国运动界关注。到了1992年,澳大利亚作为第一个非创始国举行了国际雪合战大赛,使其项目影响力得到进一步提升。1995年,芬兰雪合战联盟正式揭幕,在此之后,挪威、俄罗斯、荷兰、瑞典、加拿大、美国、比利时、泰国、中国、斯洛文尼亚相继成立各自的雪合战联盟。2010年2月,雪合战以表演项目形式进入第65届日本冬运会。2013年6月,国际雪合战联盟(IAY-International Alliance of sport Yukigassen)作为该项目的国际组织正式成立,到目前为止已有13个会员国。

1.2 雪合战在中国发展现状

雪合战已有30年的发展历史,但引入我国却只有短短的3年时间。伴随着北京冬奥会的成功申办,北京未名阳光体育咨询公司(于国超等人)向联盟总部积极申请,并于2016年1月19日正式被授予为雪合战在中国唯一推广运行的机构,拥有雪合战运动在中国境内知识产权的使用权,并在2016年冬季成立了“中国雪合战联赛”(CAY),这也标志着中国作为第12个成员国加入“国际雪合战联盟”(IAY)[3]。

雪合战在中国发展迅猛,颇有燎原之势。2016年2月,在北京鸟巢国家体育中心成功举办了我国第一场雪合战比赛,首秀大获成功。2016年8月,中国首届“中国雪合战城市赛”项目启动,此后中国雪合战城市赛的申办城市越来越多。经过三年的发展,中国雪合战城市联赛已经走过了广州、厦门、兰州、长春、张家口、石家庄、沈阳、呼伦贝尔、保定、沧州、廊坊、长春、沈阳、哈尔滨等20多座城市,赛事范围可谓覆盖大江南北(表1)。目前,中国雪合战联盟已与中青旅体育集团、宋庆龄基金会幼儿园、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以及河北省教育厅等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2017年6月,雪合战大篷车在中国成功研发,使得低成本的反季雪合战成为现实。综上所述,雪合战引进我国时间虽短,但却取得了一系列地突破和重大进展,赛事数量和参赛人数逐年递增,赛事的类型趋于多元,影响力与日俱增,呈现出蓬勃的发展态势。

表1 2016-2019年我国雪合战主要赛事统计Table 1 Statistics of major events of 2016-2019 Yukigassen in China

2 雪合战的推广意义

2.1 培养合作意识,增强意志品质

合作意识是大局意识、团队精神和服务精神的集中体现,反映的是个体利益和整体利益的统一,是青少年成长中不可或缺的素养和能力之一[4]。“合”、“战”二字是雪合战的精髓。“合”即合作、团结,雪合战很好地培养了青少年的团结合作意识。作为一场雪上团体竞技项目,7个人需要商量战术,有的负责进攻,有的负责防守,有的则要掩护。另外,雪球的传递只有滚动传递和手对手传递两种方式,故前锋和后卫只有互相配合才能夺得比赛的胜利。队员既需克制自己盲目进攻的欲望,又要避免各自为战,极其考验7人的团队配合意识。二是帮助青少年养成果敢坚强的意志品质。雪合战,既突出“合”,又强调“战”。参与者需要冲锋陷阵、勇往直前,每一颗扔出去的雪球都是我们送给“敌人”的“子弹”,击中则牺牲,因此雪合战也是一场勇敢者的游戏。不畏强敌、勇于向前是雪合战运动的精神要旨,故参与雪合战会让青少年更加勇敢和坚强,增强了青少年的血性教育。

2.2 满足大众娱乐需求,促进全民健康

我国逐渐步入大休闲时代,在此背景下,如何更加有效地提高居民生活质量,更好地度过逐渐充盈的余暇时间,必将成为全社会普遍关心的命题[5]。雪合战来源于我们喜闻乐见的“打雪仗”游戏,保留了打雪仗的趣味,用雪球作为进攻的武器去进攻和占领场地,参与者投入其中,斗智斗勇,比赛极具趣味性,是大众欢度闲暇的有趣方式。雪合战也被冠以快乐的代名词,比赛时洋溢在参赛选手脸上的笑容就很好地印证了这一点。此外雪合战对身体素质的要求很高,整个比赛节奏很快,一局比赛时间一般在三分钟之内,需要参赛者的注意力高度集中。不仅如此,雪合战全程需要投掷、跑动、冲刺和躲闪,对参与者投掷的精确度、力量、速度、反应判断和灵敏性都起到很好的锻炼效果,有力地促进了参与者的身体健康。

2.3 传播生态体育理念,彰显和谐发展追求

生态体育是指人、体育和生态环境的相互协调、互相关怀、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活动[6]。生态体育的理念追求集人文内涵、科技支撑和生态取向于一体,已成为当下共识。雪合战作为原生态雪上团体运动,其运动赛场上的几乎所有装备都是由雪做成的,包括场地、雪球、挡板等。此外自然的降雪是这项环保运动的核心,雪也可以重复利用,体现了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态体育理念,因此,雪合战运动也被称为“EcoSport”。参与者置身雪场,脚踏雪花,手握雪球;被雪球击中,冰雪符号深深地根植于参与者的内心,人-体育-自然三者实现了真正的共生共融。此外雪合战运动在比赛之前需要参赛选手自己制作准备雪球,在这个过程中,雪在人的手里实现了塑造和升华,成为运动体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彰显了和谐发展的价值追求。

2.4 普及冰雪文化,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

冰雪文化的发展是推动冰雪运动事业向前的内生动力[7]。随着北京冬奥会的临近,普及和传播冰雪文化、推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任务重大,但我们既面临冬夏失衡的季节性限制,又要面临南北失衡的地域性限制,可谓举步维艰。雪合战运动的推广和普及则能推动这两项任务的进程。一方面,雪合战的前身是打雪仗,其开展历史悠久,是冰雪文化传承的优秀载体。冰雪文化有着相对清新超凡的表态美,雪合战则将这种表态美原汁原味地保留了下来,从道具到场地无一不是雪的自然展现。此外,冰雪文化氛围的营造是冰雪文化普及之“魂”[8],而雪合战赛事的开展极大提高了冰雪运动在市民中的曝光率,激烈的比赛也营造了浓郁的冰雪氛围,有利地助推了冰雪文化的普及。另一方面,雪合战因其规则简单,又研制出了可以反季节打雪仗的大篷车,使得冰雪运动的普及突破了地域限制和季节限制,不管是自然条件受限的南方还是没有冰雪的夏季都能体验到冰雪带给我们的快乐。雪合战目前在中国的推广版图北达黑龙江的哈尔滨,南至厦门和广州,西到新疆的乌鲁木齐,东至江苏的连云港,真正响应了“北冰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建设,让冰雪运动走出了山海关。此外,雪合战对群众有极大的吸引力,带动数以万计大众走向冰雪。2016-2017首届“冰雪之王”赛事共有3 000余名选手参与比赛,第二届“冰雪之王”赛事参与人数更是达到了8 000~10 000人,400万人通过卫星、网络直播观看了赛事,其中厦门首届冰雪之王赛事在线观看人数更是达到了63万,切实推动了“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综上所述,普及冰雪文化,实现“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成本低、门槛低、趣味性强的雪合战赛事将做出贡献。

2.5 丰富冰雪项目设置,填补雪上团体竞技赛事空白

我国冰雪项目较夏季运动项目而言种类较少,雪合战的推广则丰富了冰雪项目,为大众走上冰雪提供了一种新的选择。另外在项目设置上适合大众参与的冰雪项目呈现“冰多雪少”的特点,大众参与度较广的冰上项目主要有滑冰、冰球、冰壶以及新兴项目班迪球等。雪上项目虽然奥运会设项不少,占了全部项目的2/3左右[9],但其中适合大众广泛参与的却很少。滑雪之外的其他项目因为参与门槛和场地等条件限制很难走进大众的选择视野,这也部分侧应了我国“冰强雪弱”的竞争格局。而雪上仅有的团体项目,如越野滑雪等,也只是接力形式的团体比赛,还没有像冰球、冰壶这样的同场对抗性团体项目。近些年虽然出现了雪地拔河、雪地足球、雪地排球[10]等传统夏季项目和冰雪的结合体,但与单纯的冰雪运动相比,其参与感和体验感存在较大差距。因此可以说雪合战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冰多雪少”的大众参与局限,填补了同场对抗性雪上团体赛事的空白。

3 雪合战运动发展的问题审视与推广策略

3.1 问题审视

3.1.1 项目发展定位不够明晰,推广格局有待完善

项目发展定位对项目发展起着高位引领,恰当的目标定位是项目蓬勃发展的基础和前提。经过调查,雪合战作为我国一项新兴运动,存在定位不清、发展无序以及推广格局不完善等问题,主要表现在现阶段对普及和提高、体育事业和体育产业、南方和北方、冬季和夏季以及青少年和中老年群体这几对关系的发展顺序和重点没有梳理清楚,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其在我国的推广。如现阶段发展中暴露出市场行为太强而普及没有做好,导致赛事的后续发展乏力。其次是项目门槛设置,大众赛事和高水平赛事的不同目标定位对赛事组织开展影响巨大,雪合战究竟是以群众性体育赛事还是高水平的精英赛事作为赛事定位仍需要时下推广者认真思考和谋划。此外,雪合战运动校园化推广较差,虽然其与北京市中小学体育运动协会签订了战略协议,但学校由于儿童保护的安全顾虑等问题导致后续跟进不足,整个推广格局和发展布局仍有待进一步完善。

3.1.2 融合发展不足,自身力量孱弱

融合发展是指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叉渗透、相互促进的发展过程[11]。如前所述,雪合战创立的初衷是为了改善日本当地的旅游业,可以说项目自诞生就伴随融合而来,但纵观雪合战在我国的发展,这一点却不尽如人意。目前雪合战赛事推广途径相对单一,以省市城市联赛为主,辅助以部分地区的冬运会,整个赛事的运行相对单一,而且缺乏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伙伴,融合性明显不足。雪合战作为一项新兴运动,虽其自身优势和政策优势明显,但存在起步晚、项目文化和群众基础薄弱、赛事影响力低等问题,雪合战的普及单靠自身力量既无法形成规模效应又难以形成联动效应,不利于项目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我国新兴运动旱地冰球在推广初期积极寻求知名企业IKEA(宜家家居)的合作和赞助,既解决了资金问题,又增大了项目影响力,同时也帮助企业打开了国内市场[12]。“独行易,众行远”,雪合战赛事的推广中不善于借助发展较好的平台,一味地单打独斗,自身力量不足,自然阻力重重。

3.1.3 运动员水平较低,专业人才匮乏

一项运动的发展要有高水平运动员的引领,其对项目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推进和带动作用。雪合战运动引进我国时间只有短短的三年,存在运动员数量不足和水平较低的问题。受现状制约,我国目前高水平雪合战运动员较少,国家队的组建主要是由城市联赛中获胜的队伍参加全国决赛选出,大都临时组团,磨合时间短、配合不够默契。而雪合战对身体素质和团队配合的要求很高,致使我国雪合战整体竞技水平较低,在国际比赛中同日本和欧美等国家存在一定差距。第二届“冰雪之王”全国总冠军队员全部为在校体育研究生,也足以看出其后备人才的单一和薄弱。另外,我国目前缺乏雪合战赛事的裁判员和教练员等级认证,教练员过多依靠外籍教练员,裁判员执裁水平相对较差且主要由经过培训时间不长的大学生担任,这很大程度上也限制了项目的推广和普及。

3.1.4 收入来源较为单一,知识产权盗版问题突出

多元的赛事收入是任何一项运动长期、稳定、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之一。区别于传统的体育赛事,雪合战营收来源中政府采购服务占到了60%以上,其余为器材销售、版权销售(商标使用费)以及少量商业赞助,其中版权费约占总收入的10%。可以看到,雪合战赛事收入相对单一,政府采购占了大多数,缺乏报名费、门票费、培训费和传播费等常见的营收方式。

此外众多营收方式中体育赛事知识产权(IP)是体育赛事商业价值的核心[13]。雪合战虽然版权归属清晰,但三年多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少盗版侵权事件。目前,我国体育产业知识产权保护制度体系还不完善,立法与保护起步较晚,加上创新能力薄弱,缺少核心技术和风险防范意识,导致知识产权侵权案频发,易陷入知识产权纠纷。另外我国很多体育赛事知识产权侵权案件中赔偿金额远低于侵权所获得的收益回报,又存在取证困难、侵权认定要求较高等问题,使得维权成本很高[14]。雪合战目前也面临着这些问题,赛事的侵权除了对产权归属公司造成了利益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由于操作不正规,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雪合战运动的推广和长远发展。

3.1.5 器材设施过于依赖进口,自主创新能力不强

器材设施的高质量国产化对于推动项目普及至关重要。雪合战的核心装备为雪球机和专业头盔(图2)。目前,我国在这两种装备的国产研制上做的都不够好,对国外产品的依附性较强。虽然我国已经制造了能够反季节比赛的雪合战大篷车,但我国自主工业生产的雪球机制造出的雪球硬度不够,容易碎,质量较差,致使参与者体验度不够流畅,因此核心装备——雪球机目前主要靠进口日本。但日本雪球机模型一台售价6 000元,加上运费、关费以及纳税和利润等在我国售价就高达12 000元,昂贵的价格增加了项目的投入门槛,不利于在普通大众中推广和普及。另外在雪合战头盔的自主研发上也存在很多问题,我国防护面罩和国外差距较大,进口的头盔则难以满足大众的现实价格需求。总体来说,自主创新能力的薄弱是限制雪合战在我国开展的一根软肋,需要下大力气解决。

图2 雪球机(左图)和头盔(右图)示意Figure 2.The picture of snowball machine(left)and helmet(right)

3.2 雪合战运动在我国的优化推广策略

3.2.1 明确项目发展定位,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推广格局

雪合战运动要想实现协调有序的发展,政府必须参与进来,实现政府主导、市场跟进、社会参与的良好发展局面。从推广上看,一方面雪合战要以青少年为主体,青少年是雪合战的未来,其接受程度高,体育爱好容易保持,也是未来体育消费的主力群体,故要以青少年为主体辐射带动成年人和老年人参与。另一方面,校园是雪合战推广的优良阵地,其不受场地限制,一台制雪球的大篷车外加学校足球场地便可以顺利开展比赛,故其非常适合在高校开展,应以校园为着力点辐射带动社区和单位参与。此外,北方地区、重点省会城市以及冬季仍是当下雪合战的主战场,必须立足扎根于此,着眼于夯实基础,然后慢慢带动和渗透,逐渐覆盖全领域和全季节。同时,要处理好市场行为和事业行为之间的关系,在保证资金来源的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广和普及,前期要加大事业行为,多做一些项目的推广,鼓励省市冬运会和学校的引入,可给与免费的指导与器材的使用,等项目基础和影响力大了以后市场行为再逐渐跟进。总之,要突出推广的重点和顺序,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推广格局。

3.2.2 积极创建“雪合战+”模式,实现跨界融合发展

任何一个体育项目靠单打独斗很难获得长足发展,借助多方面渠道进行合作才能行稳致远[15]。新兴项目的发展更是如此,我们要积极创建“雪合战+”模式,实现创新性、融合性发展。通过“雪合战+”模式打造命运共同体,既可抱团取暖,增加抵抗风险的能力,又可互相促进,实现互利共赢。一是雪合战+电子竞技。因其与电子竞技中英雄联盟形式相似(同场对抗、占塔拔旗、击中退出)[16],可以推广成为电子竞技的一种户外替代运动。电子竞技虽进入亚运会,但因其身体性运动缺失而饱受诟病,因而可以构建与电子竞技联合的发展模式,线上线下互动,又可借鉴电子竞技人物的角色性和场地的设置进行创新。二是雪合战+冰雪特色小镇模式。冰雪特色小镇在我国发展的如火如荼,雪合战要善借东风。如我国河北张家口的官厅冰雪小镇就于今年1月将雪合战引入,举办了亲子雪合战挑战赛以及成年组和儿童组赛事,其效果空前,反响热烈,值得借鉴推广。三是雪合战+旅游。2016年国家体育总局和旅游局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体育旅游融合发展的合作协议》,2017年总局又下发了《关于推动运动休闲特色小镇建设工作的通知》,使得体育+旅游的发展模式成为时下热潮。雪合战凭借其亲民性和娱乐性,可通过景区购买大篷车,实现景区的雪合战赛事落地,从而更好地宣传和推动其发展。吉林省体育局主办的吉林省大众雪合战挑战赛在国家级全民健身基地南湖公园的成功开展就是雪合战+旅游的经典范例。另外雪合战融入趣味体育运动会以及冰雪嘉年华活动等都是行之有效的发展模式和办赛方向。

3.2.3 完善运动员、裁判员、教练员“三员”人才培养体系

应当指出,目前雪合战“三员”水平低下、人才不足的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项目普及没有深化,因此要把项目的普及和参与群体数量的提升作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在此基础上,应积极完善“三员”人才培养体系。一方面,运动员可考虑跨界跨项选材组队。日本雪合战运动竞技水平之所以高,除了是项目发源国之外,更主要的原因在于棒球是日本第一大运动,其在投掷精确度、力量、速度、判断、灵敏等身体素质方面与雪合战运动的要求极为相似,这有利地促进了日本雪合战的竞技水平,因此我国可以考虑从棒球、垒球等项目选材。另一方面,要积极推行运动员评定标准。中国雪合战联盟为了规范技能标准、划分雪合战技术和能力等级,推出了《雪合战运动员技术等级标准及考核办法》,并借鉴跆拳道腰带的颜色,制定了木盔级(五级)、铁盔级(四级)、铜盔级(三级)、银盔级(二级)和金盔级(一级)五级运动员评定等级,我们需要进一步规范等级考核标准,加大执行力度,决不能使其成为一纸空谈。最后,要加强对本土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培训,完善裁判员和教练员的资格认证制度,可以考虑将其纳入中小学冰雪项目师资建设及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当中。

3.2.4 构建多元收入来源,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

相比其他体育运动,冰雪运动具有产业链长的特点,长产业链的背后代表着整个冰雪运动发展的活力,这种活力将为冰雪赛事运营带来较高的赞助价值。因此要在挖掘雪合战赛事赞助价值基础上,构建多元收入来源,形成以政府购买为主,结合版权销售、器材生产、大篷车销售、项目培训、赛事赞助、赛事门票和报名费以及媒体转播费在内的多种营收方式。

对于我国雪合战赛事的IP则要通过多种途径将其固定下来。中国雪合战联盟为了更好地塑造核心自主品牌赛事,做了很多尝试。如将“中国雪合战联赛”赛事名称更改为“冰雪之王”(“冰雪之王”本身就是一个版权),项目名称仍为“雪合战”。目前,一方面国家要尽快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为体育产业的发展保驾护航。雪合战赛事运营方则要全力地通过法律的形式把赛事IP固定下来,如积极申请相关专利、注册雪合战的品牌商标,提升项目的标准化与创新性。另一方面要加强对赛事IP的宣传和推广,增加赛事IP的曝光度,如在队服、头盔、场地布景或者道具上宣传赞助商和赛事logo等。其次“雪合战”、“打雪仗”和“冰雪之王”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易混淆,要通过积极宣传,引导大众将其联系起来。最后,也要重视雪合战微信公众号和官方网站的运营,及时发布相关讯息,掌握自己的品牌。

3.2.5 软硬兼施,加强创新和科技支撑

创新是项目发展的不竭动力,也是其朝气蓬勃、生生不已的关键所在。我国在雪合战器材上进行了创新,研发出可以反季节打雪仗的雪合战大篷车,实现了项目跨越式发展。目前要做的,一方面要加强硬件的创新,通过加强科研投入,加快自动化雪球机和头盔的研发,实现高质量雪球机和头盔的国产化。雪球机国产化之后价格相比进口售价可降低58.3%,为了破除推广障碍,通过实验让雪球在高温环境下既能更好成型、又能控制成本成为当下之急。另一方面要加强软件上的创新。首先,要注重创新赛事形式,如组织亲子雪合战、沙滩雪合战、草地雪合战等特色赛事形式。其次,现场可以结合DJ互动、攻防音效转换等营造效果,既能烘托激烈的比赛氛围,又能吸引群众观赛。再次,可以借助新型网络直播平台。北京丰台万达广场举办的夏季雪合战赛事就吸引了超过261万人通过直播观看比赛。体育大数据的应用也是体育赛事发展的一大趋势,通过与大数据的结合,实现雪合战赛事的数据可视化,对参赛选手的掷球数、命中率等进行统计,借以提升运动员竞技水平和参赛粘性。最后也要重视雪合战参赛者的参赛体验,加强雪合战赛事观众的培育[17],积极学习日本等雪合战赛事运营较好的国家,注重运动场景的营造,不断提高赛事服务质量。

4 结语

雪合战运动被称为“人类最古老的冬季运动”,其项目文化底蕴深厚,群众基础广泛,有望成为中国冰雪赛事第一品牌。目前国际雪合战联盟已经开始了申奥流程,雪合战在未来有成为奥运项目的可能。我们要明确雪合战价值同时要扎实推广普及,在看清现实障碍、明确自身问题的同时又要积极改进。既要立足国内突出中国特色的塑造,又要放眼世界汲取各国成功发展经验。总之,明确项目发展定位是前提,多元渠道普及和持续创新是关键,提升赛事服务质量和文化内涵则是保障,政策机遇下雪合战运动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猜你喜欢

雪球普及冰雪
野外生存的基本装备之普及篇
逐梦的“冰雪一代”
拥抱冰雪向未来
点燃“冰雪”
雪球上的红脚掌
我家的“雪球”
小狗“雪球”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轻松堆雪人的Showvel雪球铲
冰雪幽默来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