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朗读教学,提升语文课堂效率

2019-06-12刘威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9年9期
关键词:朗诵会语文教师

摘 要:《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版)对学生的朗读能力培养极其重视,朗读教学在语文课堂上历来占有重要的位置,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目的、走形式、不科学、低效率的朗读很多,为了提升语文课堂效率,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一是要利用好三个时段优化朗读形式,二是科学指导学生朗读向四个目标努力。

关键词:朗读时段目标效率

杜甫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于漪老师认为朗读是语文情感教育的基础,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学生如果没有学会有表情地阅读就谈不上顺利地学习,可见,古今中外的名人普遍认为语文的学习离不开朗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在必修课程学习中对学生提出“朗读文学作品,能准确把握作品内容,传达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感情倾向,具有一定的感染力”的要求,这就从语文教学理念的高度上强调了朗读教学的重要性。

但是,由于受傳统应试教育思想的影响,很多语文教师常常把考分的提升当作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所以在教学中常会挤占朗读时间,这种做法是不符合教学发展规律的一种短视行为。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入门方法,“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古人学习语文就是从朗读开始的。朗读的好处数不胜数:对学生而言,它有助于加大词汇句式的积累,有助于提升表达能力,有助于提高理解能力,有助于培养想象能力和审美能力;对课堂而言,它带来了学习的热情,带来了参与的活力,带来了声音的享受,带来了艺术的魅力。一节语文课如果缺失了朗读,就失去了灵魂和精神的附着地,因此,语文老师必须优化朗读教学以提升课堂效率。[1]

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认为,朗读教学分为三个时段,即初读、精读和回顾读,教师应该结合这三个时段的朗读来开展语文教学活动。[2]

初读指的是学习一篇文章之初的朗读,文章篇幅长的必须安排课前朗读,让学生提前了解课文情节,扫除字词障碍,理清文章层次等;那么,授课时的朗读可以让学生加深课文的理解,从而为分析探究打下坚实的基础。如《记念刘和珍君》一文容量很大,笔者一般提前两天安排学生带着问题去自读,学生在初读中会了解很多课文相关知识,这既节省上课的宝贵时间,还能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3]

精读是指分析探究过程中对重点段落进行朗读,它会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王熙凤的出场是重点内容,这部分就需要精读,甚至多次朗读,从而让学生真正的理解王熙凤的独特地位和鲜明特征,这部分特别适合分角色朗读,找善于表演的学生朗读会起到增色作用。而《西江月》二词对贾宝玉采用了明贬实褒的刻画,学生也是需要反复诵读才能领略到的。

回顾读是指一篇文章学习结束后的再次诵读,这次诵读可以帮助学生总结本课所学,在知识上、文学上、思想上得到更多的收获。短小的文章适合全文诵读,篇幅长的则可选择精彩部分朗读。学习古文时更应重视回顾读环节,如果能加上学生的鉴赏和总结会事半功倍。苏轼的《赤壁赋》是古代散文名篇,学完后笔者为学生留了这样一道题:你最喜欢哪段,声情并茂地朗读一下,然后写出你有什么收获(知识、写作、人生等某一方面即可)。学生们用心朗读后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了总结分析,得到了很多收获。

朗读教学是语文课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应结合以上三个时段合理科学地安排,而为了让朗读教学发挥更高效作用,教师还应该带领学生努力实现以下几个朗读目标。

一、读得有水平

朗读是一种艺术,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应努力提高自己的朗诵水平,教师不能对学生存在的朗诵问题视而不见,教师要指导学生从最初的读准字音提升到读出节奏再提升到读出情感,从声音洪亮提升到抑扬顿挫再到感染读者,这样学生的朗读水平就会逐步提升,整个班级的朗诵水平更会得到提升。即使不同的学生有水平差异,但是他们纵向比较会都有新的收获。

二、读得有目的

在朗诵之前,教师都应该明确告诉学生具体的任务,如理清文章脉络,理解人物形象,分析语言特色,感受作者情感等,带着任务去读,学生会更加重视朗诵内容会更有收获。如在《荷塘月色》精读环节,教师指导学生诵读第四段和五段时,可以提前给出这样几个思考题:1、这两段描写对象有何不同?2、景物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描写上有什么共同点?等到朗诵结束再适当给予时间让学生思考,然后再提问学生,这样做的效果会比读完后再布置问题科学有效得多。当然,问题的设置不宜太多,否则朗诵的魅力将难以呈现。

三、读得有变化

朗读的方式应该灵活多变,如范读、齐读、默读、个别读、分角色朗读、小组合作读等,在多媒体教学广泛应用的今天,我们还可以借助名家范读、视频赏读、配乐朗读等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提升他们的语文学习效率。其中教师的范读具有极大的影响力,当笔者用洪亮的声音、变化的节奏、饱满的情感范读《念奴娇·赤壁怀古》时,学生们听得极其投入,结束时还报以热烈的掌声,而他们之后的朗诵就变得有板有眼、声情并茂,这就是教师范读的积极作用。

四、读得有成果

为了巩固朗读教学的成果,每学期应该召开一或两次朗诵会,提前让学生准备好篇目(鼓励原创),音乐,朗读形式,以及主持人台词,评分原则和奖励方法。还可适当邀请嘉宾(擅长朗读的教师)参加,让学生感受到朗诵会的正式感。笔者发现,在朗诵会上,同学们展示出了专业的精神和高超的水平,就连平时不太爱表现的学生都变得大方自信,令人刮目相看。这项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朗诵热情,更提升了班级整体的朗诵水平,对平时的语文教学发挥了积极的作用。而在平时,教师也可适当举办一些小型的朗诵会,调动部分同学的参与并为其他同学做好示范。

朗读是一种有声的语言艺术形式,学生朗读水平实际上是其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一堂好的语文课离不开好的朗诵,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好朗读这一重要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提升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周淑粉.高中语文朗读教学的意义与策略[J].学语文,2018(03):89-90.

[2]孔杏格.朗读教学的高效课堂实施策略浅探[J].语文教学之友,2018,37(04):38-40.

[3]栾晓利.浅谈高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29):112-114.

作者简介

刘威(1977.07—),女,籍贯:辽宁辽阳,学历:研究生,职称:中学高级教师,研究方向:高中语文教育教学。

猜你喜欢

朗诵会语文教师
中华诗词学会“纪念孙轶青先生诞辰百年诗词朗诵会”在学会会议室举行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浅谈高校图书馆展示区的应用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柯蓝散文诗朗诵会隆重举行
第九届“桃园之春”散文诗朗诵会作品选辑
圆我教师梦
语文知识连连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