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改革进程中的新突破—评鼓励“代工”新政策

2019-06-12

中国汽车界 2019年1期
关键词:生产能力代工道路

回首2018年,在短短一年中,中国政府大力推动改革开放,推出了众多改革开放重大政策、措施。汽车工业也是如此。

2018年12月6日,工信部发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规范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促进汽车产业发展。在《办法》中,最具新意的是第二十八条: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委托加工生产。

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

笔者从事、研究汽车工业30余年时间里,这样的政策第一次见到。由于汽车产品的特殊属性(关乎公共安全),因此长期以来,政府一直没有放开“代工”这个口子。现在政府终于推出了允许“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也即“代工”的政策。

笔者想强调的是,不能把政府这一政策看成放开生产能力、规模的简单转移和合作,而应当看成是政府顺应汽车工业技术革命风起云涌的大势,推出的促进发展之策。全面地解读政府这一政策,要看到首先是“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之间开展研发和产能合作”,“鼓励道路机动车辆研发设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允许符合规定条件的研发设计企业借用生产企业的生产能力申请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其次才是允许“代工”。也即,为了降低新进入或即将进入汽车工业的具有新技术、新业态的企业的进入成本和准入条件,为了推动汽车工业技术革命中企业重组,鼓励企业间合作,为了推动汽车工业“质的飞越”。“代工”只是具体路径和方法。

从产业经济角度看,这一政策的出台,使产业升级转型有了更大伸缩性和灵活性。中国汽车工业已进入低速增长阶段,陆续有多余生产能力等待释放。政策的推出,使汽车企业间合纵连横有了较大空间,有利于抑制盲目扩展产能,有利于产业技术创新,有利于产业组织结构调整。

代工,从市场经济角度看,就是一种互利交易。汽车企业间的代工,可以降低时间成本,降低大规模投资固定资产的风险,促进资源优化配置。在当前态势下,也有利于企业降低扩展成本,有利于创新企业登场。

在汽车工业漫长的历史中,“代工”从来就有,但从未成为主流。笔者20世纪90年代访问波兰,考察过著名的生产“波罗乃兹”汽车的波兰汽车企业。当时该企业已沦为德、法、韩等国家汽车企业的代工厂,同时为几家汽车企业组装汽车。因为当时波兰劳动力成本相对便宜,而且是跨国公司进入东欧的桥头堡。当然,波兰的自主汽车工业也随之消亡。

尽管“代工”作为一种市场经济中的现象,较为常见,在汽车工业中出现也不奇怪,笔者还是想强调,把“代工”作为发展进程中的一种竞争、发展策略、一种权益之计,是可以的,但欲成大业,则不可依赖此路径。因为汽车与手机不一样。如果没有长期凝聚起來的,具有同一企业文化和经营制度的制造、经营管理队伍,难以保证产品的水平与质量,难以保证品牌形象,难以推动产品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因此,造车新势力们,为短期市场博弈搞一下“代工”,无伤大雅;长期依赖“代工”则问题多多。当然,如果由“代工”开始,逐步走向企业间深度融合,甚至兼并重组,那是另一回事了。

猜你喜欢

生产能力代工道路
道听途说
陈时中抛出“代工议题”
台积电积极扩大代工订单
三星开设芯片代工业务研发中心
城市的道路为什么叫马路
服装企业生产流程分析及优化
一次骑行带来的感悟
实施中低产田改造工程 提升耕地综合生产能力
2020年粮食生产能力将增500亿公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