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最优雅的名片,也许就是芭蕾舞团的模样

2019-06-12向煜摄影大柚子

现代苏州 2019年10期
关键词:李莹芭蕾舞团舞团

○记者 向煜 ○摄影 大柚子

芭蕾舞者足尖的世界,绚丽而沉稳;优雅定格的一瞬间,宁静而迷人。当艺术与城市结合,在舞者足尖,整个城市化作舞台,舞者们脚步轻盈,举手投足间倾泻柔美,城市随之绽放出更优越的模样。

缘起踮起脚尖,与城市共舞

一座城市拥有一个芭蕾舞团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这个问题,不是每座城市的人都能回答,但生活在苏州工业园区的我们,可以。

2007年,当园区基础建设初具规模,经济发展稳步增长,文化事业渐入正轨,一支芭蕾舞团横空出世——苏州芭蕾舞团正式亮相,成为了江苏唯一的专业芭蕾舞团。

随着苏芭的成立,两位中国芭蕾舞界的“传奇演员”“金童玉女”——李莹和潘家斌也来到了苏州。说起他们的到来,还颇有意思。

李莹毕业于北京舞蹈学院首届芭蕾舞表演系,曾任中央芭蕾舞团、美国哥伦布市 芭蕾舞团、匹兹堡芭蕾舞剧院主要 演员。2006年10月,38岁的她因为身 体 的缘故,在美国匹兹堡正式进行了 告别演出。2007年春节,告别舞台不久 的她回到老家上海,听到了苏州文化艺术 中心要推出芭蕾舞驻场演出、希望有国际 化人才加盟的消息。

随即,她来到园区,考察了 “洋苏州”的城市面貌和被誉为“小鸟巢”的苏州文化艺术中心,这里的一切都给她留下了很好的印象。恰好苏州还是丈夫潘家斌的老家,两位一心想延续芭蕾事业的优秀芭蕾舞演员当即决定签约,双双担任舞团导师,从零开始新的芭蕾事业。大概一年后,他俩又接管了整个团队,同时担任艺术总监。

当时,苏州芭蕾舞团完全是“一张白纸”,除了演员,什么都没有。李莹和潘家斌也在完全未知的机遇下,开始对舞团发展进行了探索。从零开始也有好处,这也使苏芭的每一步都走得十分踏实,在慢慢积累作品和经验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

不得不赞叹,这一支优秀的芭蕾舞团,和苏州工业园区一样,具备“敢为人先”的精神品质。

一般芭蕾舞团的人数都有大几十号人、甚至上百人,而苏芭的演员数量却只有不到30人,这样的人员配置几乎跳不了世界上现有的任何一个大的芭蕾舞剧。人手不够成了困扰李莹和潘家斌的首要问题。他们开始思考——如何弥补人手不够这个短处。

边跳边想,边想边跳,2010年苏芭的第一部芭蕾舞剧——中国版《罗密欧与朱丽叶》面世,22个演员,一人分饰几角,全国还没有任何一个舞团这么做过。但值得高兴的是,最后演出大获成功,不仅成为了苏芭历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将舞台的短处创新成一个特色和亮点——小舞团、大舞剧。

有一个小插曲,为让年轻演员快速成长,成立不久苏芭就相继推出了三个风格迥异的作品:以《梅花三弄》音乐为灵感创编的《囍》,古典主义交响芭蕾《肖邦的诗》,以崔健歌曲为动力的摇滚芭蕾《邂逅摇滚》,每个节目15至30分钟。由于演员少,每逢演出,每个演员三个节目都要上场。当时恰逢北京奥运会,大家戏称这种演出是“芭蕾铁人三项”。不过,这一段紧凑忙碌的经历,让年轻演员们得到很好的锻炼,逐渐成熟起来。

随着越来越多原创舞剧的推出,苏芭的名声已经响彻全国,他们的脚步也迈出中国,迈向全亚洲和欧洲,很多外国人通过苏芭了解了苏州、了解了园区。很多人还因为看了苏芭的演出,来苏州旅游,并将这里的所见所闻带回国,传播给了更多的人。

12年来,李莹始终坚持苏芭要“做出自己的特色”,这也成就了苏芭不断积累、不断创新,大步走在中国芭蕾舞创作的前沿。正如中国舞蹈杂志的舞评所描述:“苏州芭蕾舞团将会成为中国芭蕾舞界一支异军突起的生力军。”

逐梦12年,苏州人有了属于自己的《天鹅湖》

无论你懂不懂芭蕾,都一定听过柴可夫斯基的《天鹅湖》。作为芭蕾艺术皇冠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天鹅湖》于1877年在莫斯科大剧院上演。此后的100多年来,《天鹅湖》的音乐、舞步和故事,都成为吸引后人不断去尝试改编的经典,常演不衰,是世界上演出场次最多、最受观众熟悉和喜爱的剧目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天鹅湖》就是古典芭蕾的代名词,在芭蕾舞的世界里拥有绝对的地位与经典性。也正因为此,对于各大专业芭蕾舞团来说,创编该剧需要一定的胆量和勇气:不仅要重现经典,更要在经典的基础上有所创新。

苏芭想要尝试吗?想!但面对经典,可不能随便。于是,人们盼啊、等啊,终于在苏芭成立的第12年,等到了一场精美绝伦、属于苏州人自己的《天鹅湖》的演出。

实际上,一部好剧的诞生,并非偶然。尤其,是在苏州工业园区这样一片神奇的土地上。文化事业和文艺作品是充分展示一个国家、一座城市文化魅力的主要载体,苏芭在经历了12年的成长积淀后,随着其创作能力、市场地位的不断成熟与提升,今年选择创编经典是挑战也是契机。

作为编导,回忆创作过程,李莹坦言:“我们需要慎重考虑如何把控好这部经典之作的改编尺度,它不只是从博物馆中取出的一个被稍稍掸去灰尘的古董,如何保留原作中的精华,同时又赋予当代人对这部作品新的理解和认知,是创作的最大挑战。我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能够让观众看到一部不一样的《天鹅湖》,用苏芭的创新理念,来致敬经典。”

看过现场的观众,都应该会有所感受。苏芭版《天鹅湖》尝试打破以往古典芭蕾题材只能复制的传承方式,而是以古典芭蕾为基础,在保留欧洲古典风格的基调下,融入了苏芭的创新理念和特色。该剧以一根天鹅羽毛作为贯穿全剧的象征手法,用梦境开启故事;在服装和舞美上赋予新的活力,以当代人的艺术视角勾画出一部别样的《天鹅湖》。

值得一提的是,依托新时代集团的综合优势,此次首演还促成了一个最大的亮点:《天鹅湖》的全场音乐是由陈燮阳大师领衔的苏州交响乐团现场演奏的。有了新时代集团这个“娘家”,苏州的两大专业文艺院团——苏州芭蕾舞团与苏州交响乐团得以再度联袂。

飞翔中西合璧,创新让作品走得更远

在《天鹅湖》演出的前一周,苏芭刚刚从欧洲归来,此次,他们带着第七部原创芭蕾舞剧《唐寅》去到了拉脱维亚首都里加和波兰的比得哥什,为当地观众带去了精彩的演出。

这是苏芭第一次去到里加演出,而比得哥什则是第二次。早在2015年,第22届比得哥什歌剧节组委会首次向中国舞团发出邀请,在候选的三家专业舞团中,经组委会综合考察后最终将首张“入场券”给到了苏州芭蕾舞团,现代芭蕾舞剧《卡门》作为该届歌剧节闭幕大戏,让世界领略到了中国芭蕾艺术的新风采。

“芭蕾艺术是西方的,唐寅人物是中国的,我们将二者结合,讲述了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将其展现在国际舞台上,这非常有意义。”李莹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如果说当年苏芭版《卡门》是用中国艺术家的见解、思维以及编舞风格来讲述西方的经典故事,那么此次《唐寅》则是将西方的艺术形式与中国的文化内涵进行了一次深层对话。

令人感动的是,《唐寅》的演出赢得了当地观众的高度认可,谢幕后,观众长达10分钟的掌声就是最好的佐证。

“舞蹈是没有国界的,苏芭在剧目创作中从未局限于西方或者东方,无论是《卡门》还是《唐寅》,又或者《罗密欧与朱丽叶》《西施》《胡桃夹子》等舞团的其他多部作品,我们的创作始终围绕民族性、国际性、时代性,以具有苏芭特色的理念与多元化的视角展现中国芭蕾的独特魅力。”

实际上,多年来,出生在园区的苏州芭蕾舞团始终坚持“个性化”与“国际化”相融合,创作的多部不同风格的原创舞剧通过园区和苏州的辐射,在世界舞台频频亮相,为苏州的文化自信添彩。可以说,这种文化的“走出去”是带有浓厚的苏州符号的。

自2015年以来,苏州芭蕾舞团先后有6部作品先后走出国门,引起了巡演地的广泛关注。伴随着一次次的国际巡演,苏芭也在国外观众的认可与喝彩中有着更多的思考:如何从最初的“走出去”到更深入的“走进去”。在世界舞台上的竞争,实力是硬道理,对于苏芭来说,前进的步伐始终坚定,“走出去”的每一步都要落地有声,以优秀的作品感染人,以精彩的演绎感动人,怀着文化自信走出去,带着国际眼光走进来……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十年,苏芭一定会带给我们更多惊喜,带给中国芭蕾更多惊艳,带给世界观众更多精彩!

猜你喜欢

李莹芭蕾舞团舞团
李莹:为雷达焊“心脏”的“军工绣娘”
这位71岁大爷是舞团C位
辽宁芭蕾舞团
辽宁芭蕾舞团
中国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
中国辽宁芭蕾舞团附属芭蕾舞蹈学校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基于投资者保护的公平与效率关系
情报站
大型情景歌舞剧《红色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