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四维”格局的构建

2019-06-11张社强

教育与职业(下) 2019年1期
关键词:格局新时代高职院校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正面临着新环境、新形势、新挑战,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纷繁复杂的发展态势。高职院校青年大学生特殊的时代使命和成长需要,使得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进入新时代,要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四维”格局,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权、抓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充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内容、站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

[关键词]新时代 高职院校 意识形态安全教育 “四维”格局

[作者简介]张社强(1977- ),男,河南安阳人,广东开放大学,副教授。(广东 广州 510091)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5年国家社科基金项目“自媒体时代党的群众路线践行机制创新研究”(项目编号:15BDJ048)、2018年广东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研究项目(德育专项)“广东高校大学生理想信念现状及教育对策研究”(项目编号:2018JKDY12)和广州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新媒体环境下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研究”(课题编号:2018GZGJ100)的阶段性成果。

[中图分类号]G7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8)02-0108-05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指出:“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的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①高职院校是意识形态传播的前沿阵地,更是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场所。高职学生正处于思想和心理趋于成熟的阶段,是非判断能力较弱,容易成为被非主流意识形态渗透的主要群体。因此,在新时代背景下,要积极构建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四维”格局,即筑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权、抓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充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内容、站稳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全方位打造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自觉自信的样板区。这不仅是高职学生健康成长的必然要求,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大任务,更是高职院校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的重要保障。

一、筑牢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权

话语权就是人的说话的权力,也指说话的影响力,是“人支配他人意志和行为的控制力”②。在当今经济全球化、信息网络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下,谁掌握了话语权就等于掌握了意识形态上的支配权,就能发挥意识形态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并据此“控制社会舆论的走向,维护其根本意志和利益,进而实现对社会的整合控制,统领社会发展的方向”③。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背景下,必须筑牢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话语权,将中央精神落到细处、做出实效。

1.牢牢掌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领导权。高职院校党委、二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增强做好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置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主动探寻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方法和途径,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成效。高职院校党委应积极深化党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基层党支部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全面优化学生党支部的组织教育功能,注重优秀学生党员模范典型的树立,用优秀学生党员的先进事迹、模范精神影响和激发青年学生,促进学生在先锋模范榜样的引领下认同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

2.牢牢把握高職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宣传的主动权。校园舆论宣传和引导是否符合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立场和方向,直接关系着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成败。因此,高职院校应充分利用校园媒体的宣传功能,及时发布各类权威信息,扩大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念的传播范围,抢占舆论宣传的高地;掌握舆论引导的主动权,始终坚持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导向,积极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帮助大学生提升信息鉴别能力;创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路径,以新颖的形式、丰富的载体、便捷的手段大力宣传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使大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接受教育。

3.严把党对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管理监督权。清晰的管理机制和严格的监督措施是提升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质量的有效措施。高职院校党委要严把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管理监督权,建立完善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联动机制,明确学校二级党委和各单位、各部门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职责,将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渗透到教学、管理、科研的方方面面,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与高职院校其他工作的密切配合、良性互动。建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监督预警机制,深化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监管,努力形成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超前意识和未雨绸缪意识,有效阻止不良思想意识的出现或蔓延。高职院校应具备净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内容的能力,即通过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净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祛除不良思想和消极文化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侵蚀,保障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安全性。

二、抓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指出:“要加快培养造就一支政治坚定、业务精湛、作风优良、党和人民放心的新闻舆论工作队伍。”④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关键在人。面对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环境的复杂性、紧迫性、挑战性,高职院校要坚持高标准选优、配足、抓实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力军,“培养一支立场坚定、是非鲜明、能力过硬、敢抓敢管、善战能占的意识形态工作者队伍,在校园意识形态斗争中主动发声、敢打头阵、敢于亮剑、善于亮剑,深入揭露西方意识形态渗透和各种错误思潮的本质和危害。”⑤要达到此效果,高职院校必须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制定倾斜政策,稳定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稳定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的基本要求是:既要满足其高层次的需要,又不能忽视其物质需要。学校党委和有关职能部门一定要关心支持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建设,从人员安排、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到科研经费投入等全方位地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同时,由于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服务的对象主要是在校学生,不像有的部门或者专业课教师可以通过技术服务、产研结合、专利转让等形式创收,因此,高职院校应在联合办学、奖金、酬金、津贴等方面照顾其经济收入,满足其物质需要,解决其后顾之忧,以增强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

2.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结构。一支优秀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是提升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实效的可靠保障。大数据时代的发展与新媒体技术的广泛应用给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高职院校应不断优化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结构,建设一支精干、可靠、担当、务实的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一是优化队伍主体结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不仅包括学校及二级院系的党政领导、组织部及宣传部成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还应包括学生工作管理部门、学校及二级院系团委、辅导员、班主任以及优秀的学生团学干部,从而形成有层次、全方位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二是优化队伍层次结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队伍不仅包括专职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党团建设工作的管理者,还应包括各专业课教师;不仅包括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还应包括具有扎实理论功底的新教师,进而构建全员动手、全民参与、全方位施教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格局。

3.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的综合素质。首先,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过硬的政治素质,信仰马克思主义,拥护社会主义制度,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较高的政治素养、较强的政治责任感和政治敏锐性开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其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技术运用能力。随着网络与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呈现出信息化、技术化的特点。因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要主动学习信息技术知识,熟练掌握互联网传播和新媒体应用技术,以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针对性。再次,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应具备较强的学习能力、扎实的专业基础与完善的知识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应对经济全球化格局影响下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变化。最后,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者应树立主动学习、全面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不断丰富自身的知识储备与教育技能,进而实现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的得心应手。

三、充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全内容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是教育目标的具体化,是在教育实践中所要传递给大学生的各种思想观念,在整个教育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在新时代的大环境下,我们要结合大学生自身的实際情况和教育环境的变化,不断创新和充实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内容,以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做好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必须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使大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精髓,主动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1)高职院校要通过制度建设保障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将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融入党政管理制度的构建与完善,是保障高职院校健康运行的有效措施,也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中起指导作用的硬举措。(2)高职院校要通过平台建设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利用网络平台、校园文化平台等建设,传播马克思主义理论,弘扬马克思主义精神,不仅能提升宣传教育的速度与效果,也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指导地位的良好措施。(3)高职院校要通过教学实践活动深化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的指导地位。在大学生中开展有组织、有目的、有计划的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活动,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践行马克思主义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效果的有效措施。

2.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为主线,统领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⑥高职院校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重要领地,不仅肩负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阐释和传播的重任,更肩负着引导大学生认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使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核心内容。因此,高职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融入学校教育的每个角落,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高职院校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办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大学,要坚持立德树人,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⑦高职院校的思想文化建设、校风学风建设、管理制度建设等要充分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内涵与价值意蕴,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塑造良好的环境。高职院校应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体到教育、教学、管理的实践工作中,以理论的传播、实践的应用、环境的熏陶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的言行举止,通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工作体系与长效机制的构建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搭建可靠的平台。

3.以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历史观教育为切入点,丰富并完善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中华民族拥有着五千多年的文化积淀,对社会主义主流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形成起着凝聚和感召的作用。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需要我国传统文化的滋养和支撑,我们要以传统文化教育为切入点,“宣传阐释中国特色,讲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讲清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突出优势,也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⑧

爱国主义作为一种强烈的爱国情感,能够有效提升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凝聚力,促进意识形态安全的自觉维护。高职院校应将爱国主义教育列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必要内容,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激发大学生的爱国行动,提升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历史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历史事件,有效辨别历史真伪,强力抵制错误思想意识的渗透。高职院校要拿起维护意识形态安全的历史武器,培养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观,科学认识我国的社会发展与建设历程,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自觉维护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安全。

四、站稳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主阵地

在新媒体环境下,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面临着更为严峻的压力和挑战。高职院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者要明确阵地内涵、增强阵地意识、守住阵地防线,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⑨。

1.强化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阵地建设。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意识形态宣传工作的重要阵地,是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路径。高职院校应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优势,形成各有侧重、互相补充、相得益彰的课程阵地格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要着重对大学生加强思想道德教育与法制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治观,提升大学生的政治素养与法律意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要着重对大学生加强国情教育,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树立“四个自信”,提升抵御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形势与政策”课要讲出形势感和政策味,引导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增强实现“中国梦”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高职院校也可开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等选修课。前者可以对大学生开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相关知识教育,帮助大学生掌握社会发展规律,学会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观察世界、处理问题、指导实践实训;后者可以对大学生传播党的革命、建设和发展历程,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感恩情怀,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历史观。

2.强化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伴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计算机、手机、网络等在成为大学生学习和生活必然条件的同时,也深深地影响着大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因此,网络必然成为意识形态传播的重要场所。

高职院校应高度重视网络阵地建设,将校园网络阵地作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宣传的有力武器。巩固线上马克思主义阵地建设,充分利用网络开放、自由、即时、便捷的特点,全方位、多角度地宣传马克思主义理论意识形态,提升大学生的政治敏锐性与政治自豪感,增强大学生抵御不良思想誘惑和风险的能力。

高职院校意识形态网络阵地建设应重视网络舆情的导向与监管。网络的开放性与多样性加大了网络管理的难度。大学生的心智尚未完全成熟,容易受到不良网络信息的影响而误入歧途。高职院校需及时、准确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有效引导学生的言行举止,高效处理负面网络事件,掌握网络舆情的主动权与管理权。

3.加强高职院校校园文化阵地建设。校园文化活动以其形象、生动、鲜活的教育形式无形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观念、价值观念和行为方式。为保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性,高职院校需有意识地将校园文化活动打造成为意识形态教育的新领地,确保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校园文化活动。校园文化活动的开展要注重融入党的教育方针、重大理论政策。高职院校应加大对校园文化活动的组织与管理力度,通过传统节日、校园品牌活动等校园特色文化项目的开展突出高职院校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增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高职院校还应注重校园文化景观建设,将抽象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内容有效地融入具体的、形象的校园文化景观建设中,帮助大学生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后备力量,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工作事关高职院校的稳定发展和国家的长治久安。面对新的国际国内形势,高职院校应积极探索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有效措施,增强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的实效性,维护高职院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与洁净。

[注释]

①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192-193.

②(美)汉斯·摩根索.国家间政治——权力斗争与和平[M].徐昕,郝望,李保平,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30.

③谢晓娟,刘世昱.当代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国际视角[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2):2.

④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333.

⑤朱继东.新时代党的意识形态思想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8:48.

⑥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七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上)[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9:26.

⑦习近平.坚持立德树人思想引领 加强改进高校党建工作[N].人民日报,2014-12-30.

⑧⑨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1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55-156,156.

[参考文献]

[1]马书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需处理好五大关系[J].中国高等教育,2017(23).

[2]郑洁,徐强.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研究[J].学术论坛,2017(6).

猜你喜欢

格局新时代高职院校
格局与结局
以天地为格局
新时代下会计人员继续教育研究
新时代特点下的大学生安全管理工作浅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