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2019-06-11张涵

北方音乐 2019年1期
关键词: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贝多芬

张涵

【摘要】德国音乐家贝多芬是西方音乐史上著名的作曲家,也是一位优秀的钢琴家。他的创作对后世许多的钢琴家和作曲家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贝多芬创作了32首奏鸣曲,特别是悲怆奏鸣曲是钢琴作品中的经典之作。悲怆奏鸣曲有其悲怆独有的标题意韵,悲怆奏鸣曲不仅音乐风格代表了贝多芬早期的创作风格,也是贝多芬早期创作阶段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本篇文章以贝多芬的悲怆奏鸣曲为研究对象,通过对作者贝多芬的介绍和悲怆奏鸣曲的整体音乐风格的角度进行探讨。

【关键词】贝多芬;钢琴奏鸣曲;悲怆奏鸣曲;音乐风格

【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

前言

贝多芬,(1770-1827年),出生于德国,古典主义时期作曲家,维亚纳古典乐派的代表人物之一。贝多芬的创作领域器乐有交响曲、钢琴奏鸣曲、钢琴协奏曲、重奏作品,声乐有歌剧、艺术歌曲、弥撒曲。贝多芬的创作以器乐作品为主,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贯穿了贝多芬的一生,其中悲怆奏鸣曲是贝多芬32首奏鸣曲中最为著名的奏鸣曲之一。本文通过对贝多芬早期创作阶段的研究和作品的音乐内容和音乐表现要素,来探讨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一、贝多芬的生平及其创作阶段

贝多芬1770年12月出生于德国的莱茵河畔,1827年3月卒于维也纳。贝多芬的生活经历和创作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早期波恩时期(1770-1792)、中期维也纳时期(1792-1802)、成熟时期(1803-1815)和晚期创作(1815-1827)。

在贝多芬人生最初的22年里,他一直生活在德国的波恩城,这里的生活环境影响着贝多芬性格的形成。他出生于音乐世家,贝多芬的祖父是宫廷乐队长,他的父亲是宫廷歌手。贝多芬早期生活贫寒,伴随着父亲的暴躁和母亲的呵护,逐渐形成了独立思考的性格。

在维也纳时期,贝多芬1792年从波恩来到了音乐之城维也纳。他优秀的钢琴创作技法和创作才华,得到了贵族社会的青睐。但在维也纳的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就在贝多芬事业不断成熟发展的时候,他的听力开始不断下降,这给贝多芬以沉重的打击,贝多芬开始从自傲的心态中变得冷静,他的创作思想也渐渐成熟。

贝多芬在经历了病痛的打击后逐渐战胜了自己,他的音乐创作开始成熟,并且将他的音乐创作开拓至一种新的境界和高度。他的创作开始具有英雄气质,有绝望中的平静也有激烈的斗争。在经历了一场场的社会变革后,贝多芬融入了法国的英雄主义情怀和爱国情感,把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思考化为创作的源泉。

贝多芬的晚期生活一片寂静和荒凉,当时的欧洲也呈现出了复杂的局面。贝多芬的晚年又不幸患上眼疾,他的身体状况也一日不如一日。此时他的音乐创作也发生着更为深刻的变化,上升为对命运、人生和全宇宙的思考。他不屈不挠的精神支撑着他晚年的创作。

二、贝多芬早期创作的特点和悲怆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一)贝多芬早期创作的特点

贝多芬的悲怆钢琴奏鸣曲最能代表贝多芬创作的早期风格。贝多芬的早期创作受古典主义作曲家影响较大,比如海顿、莫扎特都曾指导过贝多芬的创作。贝多芬善于总结和吸取前辈的优点。贝多芬早期的创作富有朝气,个性鲜明,逐渐显现出自信勇敢的民族精神。贝多芬是一位具有创新意识的作曲家,贝多芬的早期创作对传统奏鸣曲的形式,和声,作曲技法都有自己的思考,贝多芬创作的奏鸣曲有着根本性的变化,而区别于海顿和莫扎特的创作。他在和声、调性、曲式结构的创新都是在古典主义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二)悲怆奏鸣曲的创作背景

贝多芬悲怆奏鸣曲作于1798年至1799年之间,创作悲怆奏鸣曲时的贝多芬正受维也纳古典乐派的影响,是贝多芬早期创作的一个重要的时期。贝多芬在古典乐派的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个性和创新作曲技法。当时的欧洲社会动荡不安,随着一次又一次的打击和磨难,饱受亲情和病痛的折磨,贝多芬的悲伤情绪越来越浓烈,贝多芬在创作时为其加上了“悲怆”二字。贝多芬在创作该作品时,他生活中的种种不顺以及他的父母去世给他内心造成了一定的打击,但贝多芬仍然意志顽强的与生活相抗争。作品也反映了贝多芬当时勇往直前和不向命运屈服的倔强精神。

三、悲怆奏鸣曲的音乐风格

(一)悲怆奏鸣曲的音乐内容

悲怆奏鸣曲不同于之前的四个乐章的奏鸣套曲,而是快慢快的三个乐章。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速度为快板,最主要的音乐织体形态为八度的震音,音乐情绪热烈激动。第二乐章为回旋曲式,有着安静的沉思,梦幻般的场景,是贝多芬内心情感世界的抒发,也饱含着神圣的宗教氛围。轻盈的音调使人仿佛置身于悠闲的田园生活。第三乐章并没有把开心的情绪当做主要部分,音乐中充满着些许的不安分,在片刻的沉思之后,由一个强力度的音阶下行迅速的结束了整个乐曲,仿佛将人瞬间带到了现实中,是贝多芬心中所认为的现实生活。

(二)悲怆奏鸣曲的音乐表现要素

1.种子动机

贝多芬在第一乐章的开头,引用了“种子动机”,采用了一个缓慢的慢板,织体为柱式和弦并运用了带有附点的节奏,通过一系列的模进进行,并对4/4拍的节奏规律有所突破,给人以沉重的压迫感,使人感受到这是一个带有巨大的悲痛情绪的前奏,丰富了音乐的表现方式,这在贝多芬的音乐中是独创的,绝无仅有的。引子与呈示部的主题紧密关联,很好的体现出贝多芬主题核心和音乐创作的主导动机。

2.调性色彩

贝多芬在第一乐章采用了c小调,在调性中带有英雄色彩,将音乐动机与调性完美结合,高度统一。第二乐章使用的降A大调给人以温馨的感觉,并伴有些许的不安和焦虑。第三乐章开头采用具有英雄色彩的c小调,并在插部采用将D大调,在音响效果上给人以广阔遥远的感受。主题调性采用了c小调和将E大调,音响效果与众不同,是英雄性与些许的抒情浪漫的融合,渲染出贝多芬独特的悲怆心情。

3.节奏特征

贝多芬很好的加入了带有附点的节奏音型,也包括八度的震音,带动了音乐的紧张感。还有其中的休止符,每次的休止后都会爆发出更加浓烈的情绪,使音乐的冲突对比更加明显。第一乐章中的第297小节再次出现了缓慢的序曲,而此时却省略了重音,这里的停顿使人回味无穷,意味着第一乐章最高潮的到来,也是矛盾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步。第三乐章开头动荡的伴奏音型似乎表现了贝多芬生活之路的不易,第8小节开始依然保持着弱的强度,但在主题上表现得更为宽广,使人感到贝多芬的情绪多变。第33小节开始的八分音符的三连音是音乐的氛围趋于活泼,第51小节开始,三连音的节奏在高低声部依次出现,这便是一种不安的前奏,伴随着力度的不断增强,音乐的爆发更具表现力。第98小节开始,通过对织体的变化,将音乐带入到一种青春洋溢的氣息之下。而随后出现的时值更短也更具爆发力的十六分音符,将音乐引向高潮。第132小节的高声部出现了一个琶音加音阶的构成方式,仿佛将人置身在田园里散步。最后在乐曲结束是出现了高低声部追逐的切分型节奏,并以一个强有力的结束句,坚定地结束了全曲。贝多芬使人们感觉到战斗似乎没有停止,英雄也永远不会停止与命运做抗争。

四、总结

本文通过对贝多芬的早期生活环境和早期创作进行了简要分析,随后从悲怆奏鸣曲的音乐内容,曲式结构,表现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探讨,也包括了和声、节奏、调式调性来发掘悲怆奏鸣曲的音乐特点。悲怆奏鸣曲的特点是他的强有力的音响效果和他的节奏重音上,常伴有戛然而止的安静,和突如其来的和弦来表现内心的情感,在整个音乐情绪上起伏变化较大。悲怆奏鸣曲的音乐风格使人感受到在贝多芬的创作中,内容与形式的高度统一,个人情绪与音乐内容的高度结合,这在整个钢琴艺术发展中,是至关重要的发展环节,并值得去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

参考文献

[1]郑伟.贝多芬《悲怆》奏鸣曲解析[J].当代音乐, 2017(18).

[2]付洁.“真正的悲剧在敲门”—贝多芬《悲怆》奏鸣曲漫谈[J].大众文艺,2009(12).

[3]赵昕.古典主义之音乐形象——贝多芬《悲怆奏鸣曲》第一乐章浅析[J].中国教育学刊,2014(11).

猜你喜欢

钢琴奏鸣曲音乐风格贝多芬
福宝高腔山歌音乐艺术特征分析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贝多芬只有一个
“没良心”的贝多芬
海顿与莫扎特钢琴奏鸣曲演奏风格比较
浅析蒙古长调的音乐风格及形式
莫扎特与的钢琴奏鸣曲与演奏技巧
贝多芬《降E大调奏鸣曲第一乐章.op.31 Nr.3》创作与演奏分析
贝多芬《第六交响曲(田园)》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