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2019-06-11韦佳欣

知识文库 2019年2期
关键词:邓小平理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韦佳欣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特征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将文化传统、基本经验、基本原则相融合,多样的模式和本质的一致性为辩证统一,思想统一和思想解放为辩证发展,在理论研究中需要缕清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从中总结发展规律,提升理论发展的境界,以便更好的创新、发展、坚持马克思主义。

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史

马克思主义有着系统化的理论体系,涉及面较广泛,包括自然界、人类发展、社会生活、历史、军事、文化、经济、政治等领域,从狭义上讲,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建立的基本学说、基本观点、基本理论,从广义上讲是后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再发展。

1.1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

马克思和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经过不断对自己理论和观点进行补充修改而形成,真正奠定马克思主义的著作是《共产党宣言》,也是首部纲领性文献,在时代背景下指导着工人阶级斗争的实践。十九世纪七十年代中叶,在整个社会中马克思曾应用共产主义所有制、资本主义所有制、封建或等级所有制、国家所有制、古代公社所有制、部落所有制等社会形态,并表示虽然东方社会有着亚细亚生产方式,但终究要向着资本主义发展。随着巴黎公社的失败,西方国家开始了和平的發展,工人阶级的运动也逐渐沉寂,毫无革命再次爆发的征兆,不过此时东方世界的俄国正展开着推翻沙皇封建统治的革命,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马克思将理论的研究转向东方,也从资本主义社会看向前资本主义社会。通过坚持不懈的研究,马克思推翻了本身以往的认知,表明东方国家没必要延续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道路,应该建立社会主义新路径。特别是印度、俄国等东方国家,均保留公社土地所有制,所以马克思在晚年时提出设想,由于市场控制的西方国家和俄国共存,所以不需要经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可以在公社土地所有制的基础上,向着社会主义过渡。这是马克思对社会历史理论进行反思后的超越,也是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补充和完善,因此马克思、恩格斯终其一生,都在不断更新、改正、补充、发展自己的理论,既让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时俱进,也为后人对这一理论的推动做出了表率作用。

1.2 马克思主义在列宁主义时期的发展

列宁是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的典范,也是主要的马克思恩格斯继承者,他结合俄国的实际情况、新时代的特点、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推动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这一时期被称为列宁主义阶段。列宁能够将马克思主义提升到新的境界,首先是因为他认为马克思理论不是教条理论,而且实践指导,也要求布尔什维克党明白这一道理,指导马克思主义不是灵丹妙药,需要根据不同国家的国情去应用和发展。由于列宁的这一超凡的理解,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创建了各种卓有成效的举措,比如:马克思恩格斯曾提出世界社会主义革命需要同时爆发和胜利,也就是说社会主义无法在一个国家获得胜利,而需要各国联合革命,但是列宁并没有信从于这一理论,而是通过唯物辩证法对自己生活的社会进行了全面性、科学性的分析,也分析了帝国主义,在革命道路、革命可能性、时代特征等问题,结果与马克思恩格斯态度不同,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可以从一个国家爆发并获得胜利。再比如:十月革命胜利后,俄国在帝国主义战争中退出,列宁开始研究在不发达国家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所以带领布尔什维克党走上了迂回的探索和创新之路,指出工作方向应向经济建设发展,社会新制度应为提升劳动生产率,并为过渡到计划经济创造条件,这才能取得新社会制度的胜利。但是,在国内叛乱和国外武装干涉的背景下,没能实现转移工作重点的设想,从1918年后半年至1921年春,俄国被迫实施战时共产主义,将货币和商品的关系取消,进行统一的生产和分配,利用国家法律展开社会主义生产和分配,这为战争的胜利提供了保障,不过这并不是常规环境下社会主义发展的策略,实际上是没有经过旧经济社会主义准备阶段,直接跳到社会主义。列宁曾认为实现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式就是改造旧经济,但是实践证实,社会主义的建设依靠战时共产主义,凌驾于社会发展阶段之上,也与客观经济规律行为相悖,因此,战争结束后俄国陷入严重的政治和经济危机中。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列宁从占有优势的小生产出发,将俄国实际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基础原理相结合,使用新经济政策替换掉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认为社会主义建设中价值规律、市场、货币、商品有着的杠杆作用,所以说,列宁主义时期是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一生都在不断的开拓创新、与时俱进。

1.3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发展

1.3.1 毛泽东思想

在上世纪中的革命和建设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均是在马克思主义基础上,结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所形成的,属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也是与时俱进的成果表现。毛泽东在中国实践中引入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丰碑性人物,也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上世纪初期,俄国在社会主义革命中已经获得胜利,中国可以走俄国之路,不过如何走成为摆在面前的艰巨任务,因此毛泽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再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对中国革命道路、同盟军、革命领导阶级、革命性质、社会性质等问题给出了答案,也就产生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形成了毛泽东思想体系。新中国成立后,面临的最大问题就是,贫穷落后的中国是否能够越过资本主义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虽然马克思曾认为经济落后的东方国家,可以跨国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但是缺少实践先例,毛泽东以中国国情为出发点,从理论上给出了答案,同时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以毛泽东为首的共产党人投入到社会主义建设中。

1.3.2 邓小平理论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又一成果,其理论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逝世后,邓小平为首的共产党人,围绕两个凡是观点指出,对毛泽东思想进行正确的理解,也由此诱发了真理标准的讨论,本质上是马克思主义推进与否的辩论,这与中国的命运紧密相连,也与马克思主义的命运相连。在讨论中最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观念取得胜利,这为形成“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邓小平理论奠定基础,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就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推动了社会主义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也按照这一精神进行了正本清源、拨乱反正。邓小平认为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并不发达,所以要结合实际,也就是说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才能达到资本主义已经达到的社会现代化、市场化、经济化、工业化水平,这是无法逾越的历史问题。邓小平理论回答了“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书写了重要一笔,这也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贡献,让人们认知社会主要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共同富裕”,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要任务,也就是围绕经济建设,提升现代化建设。

1.3.3 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这一思想的产生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成果表现,在邓小平理论的基础上,指出为了推动发展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需要结合新情况、新实践,并指出党和国家工作、符合当下社会的中国变化的新思路,提出执政兴国的新方针。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以上几个理论一脉相传,是将当代中国实际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联合的新理论,也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走向新的境界。

2 从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看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

2.1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要和实践相结合

马克思理论属于不断发展的理论,在历史变迁中,主要依靠和无产阶级实践结合而实现,而实践是人类能动的物质活动,是客观世界的再创造,在实践中需要有理论作指导,才能避免实践的盲目性,但是理论有需要实践做支撑,所以说马克思主义是在实践需求中产生,在实践活动中发展,因此实践和理论有着高度的一致性,是理论发展和实践发展的共同要求。在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发展中发现,是否能把无产阶级和马克思主义真理紧密相连是主要的发展问题,从中可以探寻到马克思主义发展所经历的挫折,在发展的不同阶段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应运而生。在马克思恩格斯学说基础上,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补充和发展,形成了更多的新论断、新思想。

2.2 斗争中发展起来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的发展中斗争是必然过程,由于马克思主义属于学说和理论,还是无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方法论和世界观,是对资产阶级、资本主义制度意识形态的斗争和批评,主要依靠任务和本质而决定。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属于落后阶级的意识形态,不会和马克思主义产生内在矛盾,为了保护和统治,资产阶级不会反对马克思主义。因此,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和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属于客观性的,另外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影响着工人运动内部的社会主义本质,同样存在客观性,也就是说和工人运动内部的斗争、资产阶级的斗争具有同质性。总而言之,在马克思主义发展中,曲折和斗争、批评和被批评均属于正常状态。

2.3 紧随科学研究发展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观的完整体现,順应社会发展和自然发展规律,也是人类思想进步的结果,其特性决定着和哲学研究、社会科学、自然科学的关联性。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因素其一是社会历史条件,其二是欧洲国家科学的高度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将人类思想文化发展中的精华进行改造,再经过社会主义学说、经济学、哲学的研究而形成马克思主义。列宁曾说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反映着欧洲国家的哲学科学、经济科学、历史科学的发展,列宁的帝国主义理论也是时代发展和科学研究成果的表现,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规律之一就是随着科学发展而发展。

2.4 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需站在前人之上

马克思主义的形成,就是结合了法国空想社会主义学说、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中有价值的思想,并在哲学层面上对自然科学进行概括,在马克思主义形成中发挥着基础作用,同时也促进了历史观的产生。马克思晚年在文化人类学著作的基础上,对社会形态理论、社会发展规律进行了补充。而列宁主义继承了马克思主义,并进行了突破,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也是马列主义著作中所没有体现出来的,而是在历史背景和农民革命经验下,结合马列主义所产生。

3 结束语

从马克思主义创建再到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历史发展中与不同国家的国情关系密切,也就是将马克思主义民族化,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和完善的需求,是与时俱进的基本规律。所以说马克思主义的特性就是与时俱进,是否能够保持与时俱进,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就中国而言是影响社会主义建设成败与中国共产党存亡的重要因素。经过梳理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并对其规律进行总结和概括,有助于提高对马克思主义的深刻理解和,在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中有着重要启示作用。

(作者单位:东北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猜你喜欢

邓小平理论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最有思想的句子
《卡尔·马克思:世界的精神》
Chinese Attitudes towards the 1995—1996 Taiwan Strait Crisis
邓小平的城乡统筹发展思想及其现实启示
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
论马克思主义党建学说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内在联系
别开生面的描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