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2019-06-11肖慧梅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摘要】赣南采茶戏孕育于人杰地灵的赣南地区,烙印上客家劳动人民鲜明的个性色彩,是“小写的人”和“大写的人”的辩证统一,以诙谐幽默的艺术表现形式传达乐观自由的自然天性,在对“人”体认的过程中呈现着人文色彩。

【关键词】赣南采茶戏;人文色彩;九龙山摘茶

【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识码】A

赣南采茶戏的表演盛况于清人陈文瑞《南安竹枝词》:“谣哇小唱数营前,裘扮风流美少年。长日演来三角戏,采茶歌到试茶天”中可见一斑。赣南采茶戏的起源众说纷纭,但大都认可起源于江西安远县九龙山一带的说法,《九龙山摘茶》正是其祖宗戏。《牡丹亭·劝农》载:“官里醉流霞,风前笑插花,采茶人俊煞。”[1]此即杜太守春耕时节下乡劝农,村民巧化民情于采茶戏中向其表演汇报的情景。此两处记载的字里行间,充溢着淳朴自然之风,其乐融融,采茶人亦个性张扬,人文色彩鲜明。周作人在五四时期提倡人的文学,同为文艺的戏曲亦当是人的戏曲。本文将以《九龙山摘茶》为例,围绕“人”这个核心,从“小写的人”和“大写的人”两方面来阐释赣南采茶戏的人文色彩。

《九龙山摘茶》,据魏美玉介绍,著名采茶老艺人刘德明(1883-1965)传下的手抄本《摘大茶》(即《九龙山摘茶》)中,就包含了茶篮灯、朝奉别妻、投宿进店、打马上山(九龙山)、品茶议价、船运回家等多场戏段,是茶篮灯的发展与延伸。该剧在茶贸易中逐渐于九龙山茶区一带形成,时间大约在明万历至清康熙二十一年间。[2]世风民情如源头活水般汩汩流入《九龙山摘茶》,它自产生起便处于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中。

一、“小写的人”——对人自我价值的肯定

人作为价值个体存在,人的特性正是人区别于机器的表征,人的自我价值理应得到肯定。《弹歌》中“断竹,续竹,飞土,逐肉”是被记录下来的原始先民狩猎时的猎歌号子。赣南采茶戏亦是客家人生活劳作的产物,是劳动之余的自娱自乐,其诞生之初是调节劳动氛围的一种方式。茶农哼唱采茶歌,偶尔扭动跳采茶舞,为繁琐无聊的劳作增添乐趣,缓解疲乏。刘斌亦认为其舞蹈是原生态性的文化。[3]赣南采茶戏歌乐舞三位一体,是人类艺术早期发展的形态,符合人本身特性,其舞蹈动作的拟人化色彩鲜明。郭磊编著采茶教材中介绍的大量“仿生”及人劳作时的舞蹈动作,如牛牯耸肩、乌云盖天等。“两类模拟——动物模拟和情态模拟,以其拟人化表现宣泄了乡民对天性的解放。”[4]飘逸舒展、生活形象化的舞蹈传递着人之性灵。艺术缘情而发,它是劳动人民内心情感的自然流露,歌舞以咏志。采茶人感于外物而自然发声,是人自然天性的真实释放,人的色彩潜移默化地融入其中。如《九龙山摘茶》中侠义勇敢、机智风趣的茶童,美丽善良的二姐,好色贪婪的朝奉,贪财思情的店嫂,泼辣性妒的朝奉妻,个性鲜明,借塑造张扬的人物性格展现情感解放。

人能凭借自身的勇敢与智慧去反抗命运,争取自由与幸福生活,这是对人价值的肯定。《九龙山摘茶》中茶童和以二姐为代表的茶区乡民与朝奉斗智斗勇,争取生活和爱情的自由、解放。茶童虽被卖与朝奉作家仆,但经济身份上的附庸并不代表精神的附庸,茶童对朝奉一面答应顺从,一面又戏弄调侃,巧语骗得朝奉自己摇橹,时常打趣朝奉。对待朝奉,茶童勇于反抗,听闻朝奉欲借一杀差价二逼债的方式逼婚二姐时,他便快马加鞭通知二姐,揭露朝奉的阴谋。在二姐险些嫁朝奉时,幸得茶童机智,托船妹將朝奉夫人给他的象牙大扇去通知朝奉妻,巧妙活用朝奉哄店嫂做大老板娘的话,偷偷将与朝奉成亲的对象换成店嫂,二姐才免入虎口。二姐亦有勇有谋,面对逼婚,假装允婚烧毁青苗债本救乡亲,后巧借朝奉怕妻一点,搬出茶山大礼成亲规矩,言明朝奉须在十五月圆夜子时穿神水,跳过龙潭方能成亲,实为暂缓之计。融汇在赣南采茶戏中的乐观抗争、机智勇敢的精神,闪烁着人自身价值的光辉。

据采访赣南采茶戏国家级传承人陈宾茂先生的口述介绍:“赣南采茶戏一般来说没有宫廷戏、官场戏,没有才子佳人,多是当地老百姓身边的事情,几乎都是爱情戏。”社会底层人民的爱情,略显纯粹但更接地气,人的情感本真因素得到凸显。爱情这一文艺领域经久不衰的主题与底层人民相结合,催发出赣南采茶戏这朵山茶花,艺术化地传达着如璞玉般的真情。改编成《十送红军》的采茶曲《送郎调》中,送别时的含情脉脉,情窦初开少女的羞涩,人情味十足。《九龙山摘茶》中,二姐对爱情也是勇敢追求,心仪茶童哥,虽然羞涩,却勇敢地寻机向茶童哥表心意。戏中唱词:“茶女也风流,不误好年华。茶郎就来攀茶花”,众茶女将茶童哥嬉笑打闹了一番。二姐与朝奉一番周旋后,终与茶童哥喜结良缘。娇羞的爱意情愫,机智、勇敢汇通一体,这些人的自然本性中,充满了生命的活力与张力。

在他们身上,人真挚淳朴的感情得到释放,凭自身智慧去抗争以争取爱情和生活的自由幸福,这是对人自身能力和思想价值的肯定。关注点聚焦于人本身,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勇敢、勤劳乐观,人在不断发展自身,生活情趣盎然,是对“小写的人”的尊重。

二、“大写的人”——对社会群体的人文关怀

人自诞生起便具有了两重身份,一是自然人,二是社会人,人所关注的点除本身的自然天性外,还有作为社会责任承担者的角色。赣南采茶戏是赣南客家人民群体智慧的结晶,也是邻里乡民相爱一家亲的生活写照,反映了人在对自我价值肯定的基础上对他人价值的尊重,衍生出顾全大局,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般更大的人文关怀。

《九龙山摘茶》一戏中,茶童听闻朝奉要上九龙山收茶收债,不觉想到山上乡民们春荒三月喝稀汤,全靠细茶换米粮,何来银子还债的处境。虽自己亦身为奴,生存不易,但他却同情乡民们的苦难,欲为之谋福利。他巧定攻毒计,搭救二姐,烧债救乡亲。这些行为随时可能殃及自身,朝奉最后怒骂他:“狗才,回去看我怎么收拾你。”茶童哥为了九龙山全体茶民们不惜冒险,但这并非完全不顾自身而鲁莽地往枪口撞,茶童哥巧生妙计、步步为营,在自身与乡民利益间找到一个平衡点,使两者都能得到更好的发展,颇为侠义智慧。乡民知恩图报,即使贫困也凑银给茶童赎身,让茶童重回自由身。二姐为救乡民以身抵债,这对女子来说需要何等的勇气。茶山乡亲们感谢二姐好心肠,风雨同舟共患难。姐妹们为保二姐夜里摆三关欲难住朝奉,却不料朝奉终跳过龙潭,逼迫二姐即刻成亲。此虽如晴天霹雳,但二姐想到乡亲们得救了,自己虽死犹值。茶童、二姐及乡民们相互关怀、体谅,这是一群人为了追求自由、幸福生活众志成城地用勇气和智慧抗争着。此戏曲感动我们的不仅是人的勇气智慧,更是他们彼此间的关怀体认以及强大的凝聚力。

罗门《麦坚利堡》一诗云:“超过伟大的,是人类对伟大已感到茫然。”伟大,并非意味着丰功伟绩,而是人性生命力量的伟大,是更大的人文关怀。若缺乏大的关怀,眼界局限于自身,心境将日益走向狭隘,最终连自身都容忍不下,心中无他人,更无自己,走向迷失。大写的人,是对自身所处境况有正确认知后,选择勇敢地承担社会责任,心里拥有对他人、社会更大的人文關怀。赣南采茶戏中,将对社会整体的关照观念融于舞蹈及戏剧情节中,耐人寻味。

三、巧妙融合“小写的人”与“大写的人”

“大写的人”与“小写的人”并非相互对立,二者既有区别又相互关联。戏中尊重“小写的人”,歌颂真善美,以诙谐幽默的口吻讽刺假恶丑,充分肯定人本身的价值,讴歌自由、追求爱情。戏流露着人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身价值,改造世界,实现更好发展的观念。赣南采茶戏崇尚“大写的人”,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关怀,使其上升到一种更高的思想境界——仁者,爱人。它不意味着对自身人性的扼杀,而是在个性解放基础上对社会群体的关怀,从小我升华到大我的境界,是对人生价值更大的体认与实现。赣南采茶戏正将二者统一的关系完美诠释,既是“大写的人”,又是“小写的人”,人性的张扬与升华,赋予赣南采茶戏浓烈且深刻的人文色彩。

四、结语

钟灵毓秀的赣南孕育了情趣盎然的赣南采茶戏,赣南客家人谱唱出一出出好戏,也将风趣乐观、勤劳善良、机智勇敢的精神融入采茶戏中。它展现着人自然天性的释放,以及人积极凭借自身智慧与压迫势力抗争,追求自由解放与幸福,并在此过程中实践对社会群体的大关怀,将“小写的人”与“大写的人”融为一体。采茶戏宛如天籁般的音乐,生动形象的舞蹈,灵活逗趣的故事,在肯定自身价值的基础上追求更深刻的人文关怀,歌乐舞三位一体呈现赣南采茶戏绚丽的人文色彩。

参考文献:

[1](明)汤显祖.牡丹亭[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42.

[2]魏美玉.九龙山茶歌[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17:4-5.

[3]刘斌.赣南民间舞蹈“原生态”性文化探析[J].农业考古,2011(4):135-137.

[4]郭磊.赣南采茶舞蹈教材与教学实践[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3(5).

作者简介:肖慧梅(1998-),女,汉族,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人,西北大学本科生在读,研究方向:中国语言文学类。本文指导教师:成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