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弘一大师书法艺术欣赏

2019-06-11木恬恬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摘要】弘一大师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在书画、音乐、戏剧等领域均有深厚造诣,现存世间多为书法作品,具有较高的艺术欣赏价值。弘一大师作为书法家,对我国书法艺术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本文主要对弘一大师书法艺术的影响进行分析,对书法作品“悲欣交集”的历史背景、章法用笔与美学思想进行鉴赏,深入了解法师的人生经历,学习做人的道理。

【关键词】弘一大师;弘一体;悲欣交集

【中图分类号】J222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弘一大师在书画、音乐、戏剧等方面均有深厚造诣,作为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积极致力于将西方艺术文化引入国内,对国内文化艺术发展具有重大贡獻。1918年出家之后,弘一大师开始钻研佛学经典,因弘扬佛法而书写佛语,将书法视为他广结善缘、接引众生入佛门的工具,因此,才会出现“诸艺皆弃,惟书法不辍”的说法。弘一大师出家之后书法逐渐藏锋,力达工整严谨,将佛法融入书法作品中,达到书佛境界。弘一大师常用书法创作静心、养性,待心神安静之后开始书写,人们可以从作品中品味到宁静祥和之感。诚然,如叶圣陶先生说的,观赏大师的书法作品即使不懂书法的人也能从中凭借直觉感受到如同温良谦恭的君子气质,与大师交往密切的赵朴初居士、夏丏尊先生等都曾对弘一大师书法作品表达出喜爱之情,可见大师作品对国内书法艺术影响之大,尤其是大师临终遗作——“悲欣交集”最为后人称道。

一、弘一大师悲欣交集的历史背景

1942年10月13日晚间8时左右,弘一大师于福建泉州温陵养老院晚清室圆寂,享年62岁。“悲欣交集”是大师临终前3天(10月10日)晚上6时写下的最后绝笔(作品首行就已写明),留给后世学者们无尽思量。

“悲欣交集”是大师最后的发声,末尾还配有小字“见观经”(即《佛说观无量寿经》)给后世提供了解读方向。对于“悲欣交集”的解读,除了结合大师从富家少爷到弘一大师的人生经历以及作品中的章法布白以外,还需要了解这四个字的出处,“悲欣交集”因弘一大师而著名,但是在佛教文献中并不陌生,其中使用最多次(唯一2次使用)的就是明末四大高僧之一的灵峰藕益大师所写的《庚寅自恣二揭(有序)》《占察善恶业报经义疏跋》中,灵峰大师也曾致力于对律藏的弘扬,更是弘一大师敬佩修持的得道高僧,根据弘一大师撰写的《四分律比丘戒相表记自叙》中记载,“余七月出家落发,九月受比丘戒,马一浮居士贻以灵峰《毗尼事仪集要》,并宝华《传戒正范》,披玩周环,悲欣交集,因发学戒之愿焉。”其中第一本书就是藕益大师所写,弘一大师出家后也许是读了这两本律学宝典,才开始萌发钻研律学的念头。弘一大师在离世前书写下悲欣交集,既是为律宗弘扬有所成就感到欣喜,也为后继无人而感到悲伤。

二、弘一大师悲欣交集中的章法、笔法

人们常说以书识人,通过观字可以看出书法家的气质、学识与才华,即字能达意,也能呈现出书写者当时的内心。弘一大师能在书法作品中融入自己的佛法修为、艺术修养和人生经历,身心与书法艺术达到统一。

弘一大师常将书法比作图画,认为书法需要讲究章法布白之美。观赏弘一大师所写的字可以发现,法师字中蕴有亲和之感,品味谦恭温良之君子。遗作“悲欣交集”写在一张文稿纸的背面,似乎是大师的即兴感悟随手书写所致。但是我们从大师弟子——著名音乐教育家刘质平先生回忆的内容可以知道,大师非常重视作品的章法布局,在字幅书写过程中都会实现谋篇布局,字幅行数、字数早已编排好,且留有很多空白。因此,看似随手一写的作品也是经过大师精心布局过。纵观大师的书法历程,出家前书法作品常用行书、草书,章法结构安排紧密,字体变化明显,节奏轻快且愈发强烈,张扬个性,充满着艺术家的奔放与豪情;在出家之后,受教于印光大师而改变书法风格,字集工整、严谨,犹如一位进士写策,心里对佛教、佛经开始存有敬畏。出家后的大师书写缓慢,已经脱离凡尘俗念,章法日渐疏朗。

《悲欣交集》是弘一大师遗墨,所书写速度整体较慢,节奏变化非常明显。“悲”字上下结构距离偏远,“非”藏锋起笔,行笔迟缓且用笔较重,线条粗,行至右侧用笔速度略有加快,似行云流水般。“心”左侧一点好似篆刻刀下刻出来的那般果断毅然,可到了卧勾处又变得稳健缓慢,最后两笔点划又像似想通了,心中了然。从单个字上看,法师的“悲”满是惆怅,结字方长,非与心相隔甚远,似乎是大师将心中的疑惑都置于它们之间了。“欣”字左右结构距离紧密,整体感觉轻快。与历代大家对比,大师的字更显出家人的内敛,起笔重到轻,藏锋起笔,线条精瘦,左低右高,“斤”向右上扬,似扶手仰头,喜悦之情不言而喻,“欠”行笔速度由快转慢,书写“人”用笔稳健,体现了大师悲欣过后慢慢地调整自己情绪的过程。大师书法节奏中拥有一股绵连不绝之气,虽然已经断笔但却仍然连接意境,整体字幅距离俨然浑如一体。书法作品中包含着生命律动,是大师生命的延续。

三、弘一法师“悲欣交集”中的美学思想

每一幅书法作品都是书法家修养和技巧的体现,弘一大师出家前与出家早期、中期、晚期的书法作品进行对比,大师出家前曾留学日本接触过美学思想,所以,在风格上纵横捭阖、气势雄健,给人一种奋发向上的积极精神。晚年时期经过佛法熏陶,年轻时期的锐意进取之心已经消磨干净,心境上更加平和、安静,书法平淡、圆润、工整、严谨。由此可见,一个人的书风和审美观念有着密切关联。“悲欣交集”中透露出来的美学思想又是什么呢?从上述对字体结构、笔法与笔力等方面的分析,可以感觉到大师已进入自然心境,书法作品中透露出一种悲凉、清寒之感。弘一大师长期参禅悟佛,很少与外界人士接触,在长期佛经抄写过程中自然而然融入背景孤寂之境,佛学美学思想油然而生。

四、结语

弘一大师既是一位佛教徒,也是一位杰出的书法家,在遗作“悲欣交集”中融入佛教思想,在书法艺术境界上获得更高成就。也让我们从中看到了一位虔诚的佛教徒在追求佛陀境界。对比其他大师的书法,可以直观感受“悲欣交集”中所体现出的生命韵律,大师虽已圆寂,但其意境却能从书法上得到延续,供后人观赏。弘一大师把余生都献给了佛教,以书法作品弘扬佛教思想,其作品中蕴含的丰富韵味值得大家鉴赏。

参考文献:

[1]江小敏.细读弘一大师之“悲欣交集”[J].美育学刊,2018,9(1):83-93.

[2]万里.从“悲欣交集”看弘一法师与藕溢智旭的佛学渊源与路径[J].世界宗教文化,2010(6):34-39.

[3]闫慧丽.墨海深处的生命凸显——浅析弘一法师的书法和生死观[J].江淮文史,2016(5).

作者简介:木恬恬(1993-),女,汉族,浙江温州,温州大学硕士在读,研究方向:美术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