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据智能时代的艺术设计高校教师转型思考

2019-06-11魏铭

中国民族博览 2019年3期
关键词:艺术设计

【摘要】数据智能时代的到来为艺术设计的高校教育提供了更多的教学方向与指导思路,同时也为高校的教学带来了更多的挑战。作为一线的普通专业课教师,这一冲击最为直接,如何在数据智能时代重新调整自身的业务素养與定位,就成了至关重要的问题,快速地转型与重新定位意味着可以抢先一步站到教学新高度的前列。本文从匠心精神的坚持与固守、对学生的“因材施教”转为“引导扶持”两个方面分析了艺术设计高校教师的转型思路。

【关键词】数据智能时代;艺术设计;教师转型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数据智能是指基于大数据引擎,通过大规模机器学习和深度学习等技术,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和挖掘,提取数据中所包含的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使数据具有“智能”,并通过建立模型寻求现有问题的解决方案以及实现预测等。在这个数据智能的时代,对于教育行业最为直观的冲击是个体教师对于知识的传授,姑且不说当前软硬件设备更新扩展的广度,单就具体课程的深度而言,有多少人敢说自己站在行业的顶端?即便是一流学府的艺术设计高校教师,还存在一个学生喜好程度与方向择取的过程,无法获得所有人的认同。数据智能时代对于艺术设计专业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体系更新速度过快,普通高校教师很难跟得上知识体系的更新,造成了学生毕业时所学即落伍的现状,同时各个专业的学科内容交互性、交叉性日趋明显,单一学科所教的内容很难胜任专业对口的相关工作。这一点对于地方普通本科院校的艺术设计专业尤其严重。要想转变这一教学困境,最为根本就是在把握当前数据智能时代脉搏的基础上,重新思考在大数据时代下的艺术设计教师身份转型问题。笔者以为艺术设计教师身份的转型与切换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师自身匠心精神的固守与坚持,另一方面是对学生由过去的“因材施教”转为“引导扶持”。

一、匠心精神的固守与坚持

艺术设计的前身为工艺美术,严格来说,目前各个高校的艺术设计教师早已不是传统意义的手艺人了,也不存在传统意义的师傅带徒弟的“传帮带”,有的只是在规定课程内传授特定知识内容的教学活动。所谓的匠心精神其实更多的是教师对某一门手艺、课程、特长的坚持,以期达到言传身教的目的。纵观艺术设计的发展史,理念与技术的更新是日新月异的,可以说普通高校的艺术教育对于理念与技术永远只能追随,而很难站到顶尖,勉强维持不落伍就已经难能可贵了。

在追随与维持之中,很容易陷入为了更新而改变的怪圈,动画专业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最初的动画专业就是学习绘制二维动画片,强调的是将静态的、有一定艺术美感的角色动态化的能力,但是等到各种技术出现之后,现在的动画已经变为宏大的软硬件集合体,很多高校的动画专业变得无所适从,似乎动画专业已经变成了一个软件训练专业,没了基本的艺术感染力的支撑,动画的没落已成必然。但是不少院校的特色专业或者课程依然在坚持着最根本的教学方法,反而成了特色鲜明的精品院系,例如同济大学的土木工程专业,在各类软件日益繁杂的今天,依然坚持手绘施工图和工程设计图的训练,学生可以自学诸如CAD一类的软件,但是从不在课堂上进行教学。事实上,这种坚持也正在彰显出它的优势,社会上对于手绘施工图的需求在日益增长,由于近几年培养的对口人才普遍不具备这种手绘能力,相关人才的工薪待遇与项目价格更是水涨船高,早已远远超过了计算机辅助制图出现之前的水准,可以说是“守得花开见月明”的最佳体现。在具体的艺术设计专业上,诸如服装设计、珠宝首饰设计、工艺品设计等专业也是如此,机器加工量产型的产品价值从来比不上手工限量版的作品,“产品”与“作品”之间的价值对比无疑是匠心精神的最好注释,能够做得到这一点的高校教师,即便不是传统认知中的“大师”,也是区域内的“知名人士”,具备这种匠心精神的教师在教课时能直接调动学生潜意识中的崇敬心理,从而提高其学习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当前大数据时代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师,反而更加需要专注于自身业务的提升与匠心精神的培养,这是一个大浪淘沙的过程,只有有了这份固守与坚持,才能实现内在的升华。

二、教师由“因材施教”到“引导扶持”的转型

当前艺术设计相关专业人才的需求时什么?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但是从社会用人单位的需求我们看到,传统意义的专业壁垒正在逐渐被瓦解,用人单位对于跨界人才的需求正在日益提高。视觉传达设计与环境设计一直都是各院校艺术设计的主力专业,而跨界应用型人才的突破正是从这两个专业开始的。视觉传达设计脱胎于以前的“装潢”,注重的是静态的平面设计。在纸媒市场日益萎缩的今天,这一静态的平面设计理念受到了多媒体平台的挑战,现在还有多少人看报纸?手机上频繁更替的热点信息就已经让人们眼花缭乱;现在还有多少人捧着厚厚的大部头书在看?网络上的电子书数以万计;现在还有多少产品需要传统意义上包装设计?即便是有,这些产品也需要互联网平台才能打开销售窗口。以上种种无不说明一点,传统意义的视觉传达平面设计早已跟不上时代的发展,现在的视觉效果早已经实现了由静态向动态的转换,社会对于视觉传达设计的人才需求也不再仅仅局限于平面静态的设计,而是在掌握必备的技能之外,还需要具备动态化展示的能力,这就是视觉传达设计与动画设计交叉性、跨专业人才需求的体现,而对于这种具备动画特性的视觉传达设计,我们可以将其形象地称之为“互联网平面应用设计”。

不论当前专业如何变化,从更加有利于培养学生使其更加适用社会需求角度而言,也逼迫着教师进行转型。艺术设计过去的教学更多是通过专业分化来确定学生的学习方向,由专业素质过硬、实践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主讲教学,逐步提升学生对于专业知识的熟练程度,例如,环境设计专业就分化出了室内设计、室外设计、景观设计、园林设计、建设设计等专业方向,这种教学依靠的是教师本身对于行业的认知以及相关设计软件的掌握程度。但是,在大数据时代下,各种理论体系与软硬件设备层出不穷,很难保证教学内容的实用性,学生往往进入工作单位后发现所学非所用,或者所学不能胜任某一项工作,那么,这种通过专业分化来框定学生的知识内容的教学方式也就失去了意义。在这一现状下,我以为教师应该摆脱以往的那种为学生确定学习方向的授业方式,而是应该转为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其自行选择发展方向,并帮助、扶持学生走好自己所选的学习道路,这就是由过去的“因材施教”到“引导扶持“的教师身份转型。至此,社会上有关于数据智能时代教师的作用将会不断弱化的传言也就不攻自破,教师虽然很难保证自身的业务素质走在行业发展的最前沿,但是教学需要时刻注意行业发展的所有方向与最新技术,即便是自己不去进行直接的学习,也要做到起码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给予学生最为恰当的指引。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不论是努力提高自身业务素养,匠心精神的固守与坚持,还是对学生教育方式由传授转为引导,都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出适用的人才。数据智能从来与艺术设计教学不存在对抗关系,它的出现对学生的影响已经初现端倪,学生越来越不认可艺术设计高校教学大纲的内容就是直观的体现,究其原因,不外乎学生通过所学获得的学习成果与网络平台展示的专业相关作品差距过大,学生没有获得学习成就感,仅此而已。

在数据智能越来越成熟、应用范围越来越广的今天,已经不是教师是否需要进行转型与自我升级,也不存在主动转型与被动接受的问题,而是一种不进则退、大浪淘沙的历史进程。从技术层面上讲,数据智能时代的教师个体与系统的差异显然易见,个人永远无法对抗和抵制拥有近似无穷资源的数据智能系统,与其做毫无意义的挣扎,还不如主动迎合这一技术的革新进程而主动转型,使我们的教学方式与培养计划更加适应这一社会演变的现状,数据智能时代下的高校艺术设计教育的教师转型已成为必然。

参考文献:

[1]王宏建.艺术概论[M].北京:文化艺术出版社,2010.

[2]朱光潜.美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3]陈鸿锦,刘芳.中外工艺美术史[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10.

作者简介:魏铭(1982-),男,汉族,山东诸城人,硕士,副教授。

猜你喜欢

艺术设计
《自然生活》
张弢作品
花影
小院系列之二
试论创新思维在室内艺术设计中的运用
书封与现代艺术
河北师范大学艺术设计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辩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