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雷锋传人”金正洪:从“一缕光”到“一片光”

2019-06-11光芒

雷锋 2019年5期
关键词:义乌学雷锋雷锋

光芒

2019年3月,学雷锋花开正艳的时节。浙南著名国际商品城——义乌,因为有了“当代雷锋传人”金正洪“善爱三部曲”之三《爱在金秋》的出版发行,显得更加喜庆和温馨。

义乌团市委和市教育局等单位以“弘扬雷锋精神,共建文明义乌”为主题,在金正洪的母校、福田街道前店小学为金正洪的《爱在金秋》举行首发仪式。仪式开始,有关方面首先对全市宣扬雷锋精神先进个人、“学雷锋服务队”以及福田街道前店小学学雷锋先进中队、雷锋班等集体和个人进行了表彰。《雷锋》杂志给一批学雷锋爱心人士颁发了荣誉证书,以感谢他们对杂志的关心和支持。

报告文学集《爱在金秋》字里行间充满了浓浓的爱意和金正洪那颗火热的学雷锋之心。2018年10月,《雷锋》杂志总编辑陶克看了书稿后,深为他30多年坚持走雷锋之路、做照亮社会和他人的“一缕光”所感动,欣然接受为此书作序。

活动现场,各级领导和来宾对金正洪的善爱之举并不陌生。作为当年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标兵”“南京军区学雷锋标兵”,金正洪在部队时做了无数好事,事迹上了《人民日报》一版头条。2004年转业回到家乡义乌后虽然环境变了,工作岗位变了,但他初心不变,仍一如既往地投身社会公益慈善事业,并带领众多的战友、同学、同事和朋友积极向善,在义乌形成了良好的学雷锋氛围。特别是近两年,他不仅自己以身作则处处做好事、做善事,还利用点滴业余时间,用手中的笔把自己所做的和所看到的好人善举记录下来,先后出版了《爱在旅途》《爱在义乌》《爱在金秋》3部纪实文学作品。这不仅是义乌文坛的一份新收获,更是一份关于人间大爱的出色答卷。整个作品清新亮丽,厚重大气,丰富多姿的生活记录里携带着人间大爱的芬芳和追寻,让读者体悟到作者对善的弘扬和对爱的追求。书中记录的生动故事不仅感人肺腑、净化心灵、陶冶情操,而且每一篇都弘扬着社会正能量。

发行仪式上,金正洪即席发表感言:“我一直以为,是‘一缕光就要永远闪耀,就要竭尽全力为社会、为他人送去光明和温暖。我做的好事,受惠的只有一小部分人,但我把社会上更多的好人好事写成书,受益的是无数的人。书上的事例让人们知道,人人可以学雷锋做好事,人人可以参与净化社会环境,人人可以提高精神道德修养。在人的价值观念呈多样化的今天,除了自己做好事之外,宣传和感化他人也显得非常重要。”

作为金正洪的母校,前店小学校长朱碧慧女士发言说:“金正洪的‘一缕光精神,已经成为我们学校进行德育教学的生动教材,一大批小雷锋在成长,学校也成为全省第一所雷锋小学。”

“善爱之心让我们相聚在义乌。”发行仪式上,一群来自外省市的老兵战友格外引人注目。原来,金正洪为了带领更多的人学雷锋,组建了一个“警卫连爱心群”,平时通过手机微信交流互动。这个群是金正洪在部队时的“警卫连勤俭节约小组”延伸来的,目前已发展到150多人。他们大多是警卫连退役的官兵,分布在全国10多个省市,善爱的力量使他们又汇聚在一起。2019年1月17日,金正洪在“警卫连爱心群”看见一条求助短信,说家住山东日照的警卫连退役战士何鲲从自家平房跌落,不省人事,颈部以下毫无知觉!虽手术比较顺利,但因何鲲的家境不好,前段时间已花费医疗费近15万元,后期还有6个疗程的康复治疗,需要近50万的治疗费用,家人已无力承担,所以恳请社会伸出援手。金正洪证实情况属实后,在爱心群发出了倡议,没想到一个上午时间,就收到几十个爱心红包。病床上的何鲲听说那么多战友、社会爱心人士在关心他,感动地说:“谢谢大家!”很多向他伸出温暖之手的警卫连战友,并不认识他。原警卫连指导员韩永宏得知何鲲的不幸后当天就转过去2000元,当了解善爱团队在募捐,又转账1000元;在上海宝山做保安的郭维发收入并不高,他不仅每月发100个爱心红包帮助需要的人,每次群里的救助他也积极参与,这次又为何鲲捐200元钱。短短10多天,就筹到善款10多万元。

作为“群主”,金正洪每天都会发一些自己“心灵鸡汤”,与战友们共勉。战友心里有什么不顺、生活有什么难处,都会互相倾诉、互相勉励鼓劲。矢志不渝,豁达大度,历经风雨,润物无声……

现场所见所闻,作为当年在原第12集团军时采写报道金正洪先进事迹、近年来又持续关注宣传金正洪的“新闻老兵”,记者再一次真切地感受到:金正洪,不仅仍然保持着当年的“一缕光”,而且正把“一缕光”变成“一片光”,带领更多的义乌爱心人奋进在践行雷锋精神的道路上。

苏晓琳,拥有和常人不一样的人生:身高1.1米、身体严重畸形、“走路”要靠板凳,曾被医生断言“活不过15岁”……

然而,苏晓琳活得比常人更加出彩:创业、恋爱、生娃、出书、管理肢残协会、担任多所学校“编外”的思想政治老师……

每当见到坐在电动三轮车上、一脸灿烂的苏晓琳,都让人禁不住心生敬意和感念。

心有阳光,助力残障朋友追梦

1984年,苏晓琳出生于江苏省启东市汇龙镇亚光村的一个普通农民家庭。一生下来,她就被诊断为“镜面人”:心脏、肝脏、脾脏、胆等器官的位置与正常人相反。另外,脊柱扭曲、右脚外翻、左脚后翻。医生曾断言:她活不过15岁。

七八岁时,父母给苏晓琳做了一个特制的小板凳。经过多次的跌倒、爬起,她可以借助小板凳行走了。因为身体原因,她没能进入学校。于是她选择收听广播、收看电视,跟着节目学习普通话,跟着电视的字幕学认字,有不懂的就去查字典、查工具书,很快就学会了许多常用字,并且能说一口流利的普通话。

1999年,苏晓琳15岁,“大限”并没有如约而至,她奇迹般地活下来了!父母帮她买了一辆电动三轮车,让她可以开着它去市里、去超市、去公园。2006年的一天,苏晓琳无意中收听到了当地电台的《106.3直播室》节目,一下子打开了紧闭的心扉。通过节目,她学到了许多知识,知道了雷锋,懂得了怎样像雷锋那样做人做事,结交了许多朋友,看到了外面精彩的世界。在雷锋精神的引领和朋友们的鼓励下,苏晓琳重新点燃了梦想之火。她办起了内衣店和网络聊天室,在网上开导更多的残疾人朋友,还在网上收获了自己的爱情,与来自河北廊坊的小伙子杨海军组建了家庭。两人携手创业,开了一家夫妻店——“阳光电脑”维修店。2013年1月,因为身体条件原本不可能顺利生产的苏晓琳,在现代医疗手段的帮助下,生下一个健康的儿子,实现了做妈妈的愿望。

2012年3月的一天,苏晓琳的“阳光电脑”店门前来了一名不速之客。一位中年妇女央求晓琳无论如何要救救她的儿子。原来,这位中年妇女的儿子小周是轻微脑瘫,手和脚不能正常行动。由于自卑,小周已经很久没有出门了。苏晓琳当即表示可以通过教授电脑技术,让小周学会与人相处。

收下小周这个“小徒弟”后,苏晓琳变得更加忙碌了。她每天都要细心观察小周的神态,制订“学习计划”。刚到“阳光电脑”学习时,小周几乎连话都不会讲。苏晓琳就经常跟他谈心,鼓励他跟别人接触。不到半年,小周不仅能处理简单的电脑问题,还能帮师傅接生意了。一年后,小周被启东市区一家广告公司录用,月薪2500多元。多年来,苏晓琳一直与小周保持着密切联系,闲时便会找小周聊天,帮他解答工作交际上的困惑,鼓励他多去接触不同朋友。

和普通人一样,残疾人也有自己的梦想,只是囿于身体的残缺、内心的自卑而无法实现。苏晓琳的愿望,就是帮助更多的残疾朋友追寻梦想、充实人生。

2014年7月29日晚,苏晓琳收到一封来自“玻璃人”碎玉的紧急求助信。碎玉的老公乐乐因严重褥疮生命垂危,碎玉一家却无力负担高昂的手术费。苏晓琳立即联系了“生命之歌”公益网站的管理团队。两天后,《生命在呼唤——病危残友潘贵安救助大行动》和《乐乐(潘贵安)——挺住啊》的帖子引起了强烈反响。随后,网易、百度等全国知名大网站的论坛上,相继出现了“救助乐乐”的转帖。仅仅3天时间,捐款就超过4万元,为碎玉一家解了燃眉之急。

因为经历坎坷,苏晓琳更能体会残疾朋友生活的不易。2018年年初,苏晓琳出任启东市肢残人协会主席。她时常带领协会成员参观展览、祭奠英烈、动手包饺子、自制微视频,并通过系列活动送物送情,把温暖送给更多需要关心的残疾人。

生如夏花,善心撑起一片晴天

早年外出打工时,苏晓琳最怕经过学校门口,害怕那些天真的孩子聚在一起,向身有残疾的自己指指点点,把自己当成“怪物”。有一次,苏晓琳受邀前往启东市长江小学演讲。上台前,她在后台的休息室里有些惴惴不安。这时候,突然跑进来一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对着她上下打量,慢慢地挨到她身边,摸摸她的轮椅。男孩没有被她的“畸形”吓退,反而告诉苏晓琳,曾经在电视里看到过她,觉得她很了不起,想提前来认识她。简单的交谈很快拉近了两个人的距离,也让苏晓琳放下了心中的担忧。

有了那次经历,苏晓琳开始调整自己的心态,勇敢地走进校园,当起了启东市各中小学的“编外”思政老师。她热情为小朋友们“讲故事”,从小时候的坎坷经历说起,分享她的求学梦,分享她打工创业的历程,分享她学雷锋写自传的心得……“我都这么坚强这么快乐了,你们又有什么理由不坚强不快乐呢?”这句话苏晓琳常挂在嘴边,她希望能用自己的经历,激励学生们珍惜人生、发愤图强、感恩社会,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曾经,苏晓琳也幻想过“哪怕用一辈子换一天正常人的生活”。如今,她觉得自己现在这样也“挺好”。既然上帝让她活过了15岁,那就意味着有更重要的事等着她去做。

这些年,苏晓琳走进机关单位、乡镇社区甚至是女子收容所,用自己的即兴演讲传递满满正能量。面对社会上的一些质疑,她的回答饱含真情而又质朴有力:“如果我的炫耀能让那些残疾人感觉到社会的温暖,觉得只要自己努力我也可以成功,那么我值了,我愿意用残疾继续去炫耀。”

平日里,苏晓琳和丈夫杨海军经营的“阳光电脑”维修店就是一个文明服务小站:电脑维修、代缴费用等服务让街坊邻里倍感亲切;爱心V站、情暖启东等志愿服务在这里生根发芽;肢协人紧紧团結在一起,以这里为半个家。忙时,肢协会员在这里头脑风暴、部署活动;闲时,残疾人在这里聚会谈天、倾诉心事,分享一桌火锅的温情。

猜你喜欢

义乌学雷锋雷锋
助人为乐的“小雷锋”
接过雷锋的“枪”
致敬新时代雷锋
学雷锋
中国航空公司新开义乌直飞符拉迪沃斯托克航线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二)
豌豆笑传之学雷锋(一)
印度鼓动本国商人远离义乌
学雷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