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高职院校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研究

2019-06-11袁慧明

知识文库 2019年7期
关键词:校企区域院校

袁慧明

地方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地方产业结构优势,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宜的专业体系,主动对接、服务地方产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政府、学校、企业需三方联动,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只有这样,地方高职院校才能更好地服务并回馈区域经济发展。

地方高职院校依靠区域经济支持而建立,服务并回馈地方经济发展是其应尽义务,服务区域经济能力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地方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地方高职院校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主动对接、服务地方产业,设置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特色专业,以此为龙头形成与区域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等密切相关的专业群,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推动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同步发展。

1 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

坊间流传的关于职业教育状况的三句“顺口溜”:职业教育是“校热企不热”“官热民不热”“上热下不热”。这些说辞虽有些偏颇,但也确实反映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尴尬。把握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发展存在的种种问题,才能有的放矢,切中要害,找到突破口,这样,地方高职院校才能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得益彰,齐头并进。

1.1 主动服务区域经济的意识不够

受传统计划经济和行政主导办学模式的影响,不少地方高职院校不能完全适应市场经济形势的要求,在顶层设计和具体操作上,缺少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的主动思考与探索。办学理念不能与时俱进,管理理念仍然停留在延续以前的旧有“专业知识+技能证书”的简单组合,教学和科研落伍,毕业生达不到企业要求,在社会上,甚至地方上无高美誉度,更枉谈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1.2 人才培养缺乏针对性

很多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模式仍停留在传统层面,固守着多年的专业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没有深入区域企业调研,没有突出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模块,人才培养远不能适应企业的发展,不能有效对接地方支柱产业、重点项目,不能为企业输送最需要的技能人才,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与地方企业所需要的技能人才存在不少差距。

1.3 社会服务层次不高

许多地方高职院校在服务区域经济建设方面,大体只有两种:一是输送毕业生到地方企业工作,二是为企业员工提供专业培训,而这显然已无法满足区域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高职院校科研人才集中,企业需解决的产业难题多,校企之间深度对接自然越来越重要。高校科研领军人物匮乏,普通科研人员因职称评定等现实因素,热衷于发表论文、出版著作、专利申报等,却缺乏对地方经济产业的现实关怀,对科研成果的转化和推广没有切实的落脚点,校企之间协调沟通失之有效。

1.4 毕业生本土化就业率低

地方高职院校,尤其是欠发达地区的高职院校,因本土企业的工资待遇、运行机制等因素,其毕业生就业首选发达的珠三角地区、长三角或省会城市,而不愿意在家门口的企业就业,这已是不争的事实。地方留不住高技能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反过来,自然会影响到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扶持力度。

2 调研分析

以下以湖北省鄂东南地级城市——黄石,其中的高职院校——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的探索与实践为例进行说明。

2.1 湖北工程职业学院所处区域城市——黄石市产业发展状况

黄石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位于长江中游,是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华中地区重要的原材料工业基地,,是国务院批准的沿江开放城市,也是华夏青铜文化的发祥地。经过多年的发展,全市已形成黑色金属、有色金属、机械制造、建材、能源、食品饮料、纺织服装、化工医药等八大产业集群。

黄石市“十三五”时期工业转型升级发展重点中指出,一要超常规发展新兴产业:电子信息产业;二要对接培育壮大优势产业,一是装备制造产业,如工业机器人、智能输送及其他设备、高端数控装备、仓储物流自动化系统,二是模具制造产业;三要加速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如大数据服务平台、电商交易平台、人才技能培训平台等。

2.2 黄石地区经济发展对职业教育的人才需求

黄石转型升级对职业教育人才需求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数量需求,需要大量的与之相匹配的人才;二是质量需求,虽然目前对普工、餐饮服务人员的需求量最大,但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才是重中之重;三是类型需求,黄石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多集中在第二、三产业,特别是第二产业的制造业需求量最大。这就要求职业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会管理、懂经营的高端技能型人才。

2.3 服务成效

湖北工程職业学院围绕黄石市“坚持工业强市,加快赶超发展,努力建成全省重要区域性增长极”的战略目标,统筹规划、合理布局,不断调整专业整体建设格局,努力擦亮、打响“黄石制造”,打造适合区域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综合培养基地,主动对接、服务地方产业,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走出了一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业教育与地方经济协调发展的特色之路。但仍有不足之处:

2.3.1产教融合的深度还不够,与黄石市产业嵌入度还不够,尤其是面向“中国制造 2025”、“互联网+”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还远远不能满足地方经济建设的需要。

2.3.2师资队伍仍面临着进一步优化结构、改造素质、提升能力的迫切需求。新进教师缺乏高等职业教育的能力,也缺乏职业岗位的实践能力;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数量不足;教师进企业锻炼的力度还要加大;缺乏高水平的教学名师和教学团队。

2.3.3 学校属于地方性高职院校,高职专科院校之间竞争日趋激烈,招生工作面临很大压力,直接影响到学校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多元化”的生源特点给学校教学组织和学生管理都带来较大压力。

3 启迪与思考

3.1 政府、学校、企业需三方联动,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强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随着产教融合发展,地方高职院校与企业合作开展技能人才联合培养,通过订单培养和合作办学等方式向企业输送大量的毕业生,多层次多场次为社会各行业企业培训员工。但需引起重视的是,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存在不完善不规范的问题,一方面,用人单位更多关注企业效益,不愿承担培养职教学生的社会责任,对校企合作、实践教学不够热心,致使学生进厂对口实习难以落实;另一方面,有关校企合作的税费政策存在执行困难,企业积极性不高,校企合作政策难以落实。

为加快校企合作的制度建设,政府必须制定具有较高法律效力的政策文件,充分调动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构建校企合作的长效机制,解决“剃头挑子一头热”的尴尬局面,为打造地方职业教育品牌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3.2 学校需狠练内功,健全专业动态调整机制,优化专业结构,培养地方需求的高技能人才

学校的专业设置和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区域产业结构调整与发展需要,根据办学定位,充分利用地方产业结构优势,建设与产业发展需要相适宜的专业体系,使学校毕业生适销对路。

围绕区域的产业升级,学校在充分发挥已有的专业优势下,一要做大做强地方产业需求的传统专业,同时进行改造升级;二要加强对新兴专业的建设,新增与地方新型产业、重点企业生产需要相适应的紧缺专业,提高专业的实用性,在教学中引进真实项目;三要果断淘汰部分陈旧的、不适合地方产业升级的发展的专业,按需调整专业结构。

基金项目:湖北省黄石市2018年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研究——以湖北工程职业学院为例”(项目编号:2018y102)

(作者单位:湖北工程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校企区域院校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2019年—2020年在晋招生部分第二批本科C类院校录取统计表
智慧课堂混合式教学模式在校企合作订单课程中的实施与探索
分割区域
2019年提前批部分院校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
擦桌子
对民办本科院校应用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研究
2019年成考院校招生简章审核对照表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
中学生生涯规划教育校企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晋江市紫峰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