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像·影响

2019-06-11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吕剧张海迪邀请赛

崔秀娜

编者按Editor's note

1943年7月,《山东画报》在沂蒙老区八路军115师司令部所在地正式创刊。康矛召、龙实、白刃、邹健东等第一代画报人怀揣着卡片式的记者证,身临前线,采写出了大量流传甚广的报道。

在抗日的烽火硝烟中涌现出的女记者杨玲,拍摄了《陈粟视察炮阵地》《淮海战役的尾声》等一系列佳作。《解放南京》这张世人皆知、永载史册的名作,则出自战地记者邹健东之手。

从1943至今,将近76载,《山东画报》几经变革。但无论时代风云如何变幻,《山东画报》均用镜头凝固瞬间,用图片见证历史。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我们从山东画报社浩渺如烟的图片库中选出7幅代表性图片,每10年选择一张,这些图片无论是从流传程度,还是代表性上,均能够出反映时代特色,影印共和国70周年。

1958《官桥——我省第一个露天煤矿》 摄影:张存煦、王兆相

我省第一个露天煤矿——官桥煤矿,于1958年10月28日正式破土动工。这里埋藏着数量巨大的优质炼焦煤。当时正值大炼钢铁时期,采煤能够为炼钢提供充分的能源支持。在开采过程中,广大干部群众个个斗志昂扬,每个师团都涌现出了无数的英雄事迹。从图片中也能够感受到当时的干部群众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

1960《吕剧艺术花盛开》 摄影:林崮、田霞光

吕剧是我省地方戏曲剧种。解放前,我省仅有一个十几人的班社,即济南市吕剧团的前身——鲁声琴剧团。解放后,吕剧艺术遍地开花。为了探讨如何使吕剧艺术进一步发展繁荣,1960年1月10日至20日,举行了山东省首届吕剧艺术观摩演出大会。这次演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是对当时提出的“文艺应该为政治、为生产、为工农兵服务”方针的深入贯彻,刊登于《山东画报》1960年第2期。图为济南代表团演出《锦绣桃园》。

1979《1979年济南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 摄影:邹本东

1979年8月12日至14日,济南国际体操友好邀请赛举行。应邀参加邀请赛的有加拿大、法国、希腊、罗马尼亚、美国和中国六个国家的运动员和观察员。有男子六项全能赛和个人赛以及女子四项全能赛和个人比赛。这次邀请赛,是我省首次重大的国际体育运动会。20世纪70年代,“体育外交”是中国在外交政策中的一大创举。体育是桥梁,使各国人民和运动员之间进一步加深了解,增进友谊。山东画报社记者邹本东拍下了这一精彩而迷人的瞬间。

1982《玲玲开拓的路》 摄影:李霞

张海迪,幼名玲玲。10岁时因病高位截瘫,但她从不气馁,她不但博览群书,还自学针灸,治好了很多人的病。1982年,山东画报社记者李霞到聊城地区采访,听到了张海迪的故事,深受感染。以《玲玲开拓的路》为题在当年5月刊发表了组照和文章,在社会上掀起了强烈的反响。1983年,中共中央发出《向张海迪同志学习的决定》,28岁的张海迪被树立为楷模,成为“80年代新雷锋”和“当代保尔”。

1994《太阳、国旗同时升起——记山东籍国旗卫士》 摄影:谷永威

1994年第10期,山东画报社隆重推出国庆专稿《太阳、国旗同时升起——记山东籍国旗卫士》。在当时的国旗护卫队中,山东籍的战士占了40%,他们每日刻苦训练,用自己的英姿向世界展示了中华的风采。本篇专稿由摄影师历时多日拍摄完成,发表后获得多项大奖。

2008《奥运精神漫齐鲁》 摄影:冯琳

2008年7月22日8时15分左右,奥运火种在三名护卫手的引领下,缓缓地登上大成殿石阶,并由奥组委官员郭敏点燃了第一支火炬。伴随着雷爆鼓、震天锣、唢呐、腰鼓同奏,扇子、花棍、柔力球、阴阳板齐舞,100名火炬手順次将该站火炬接力活动推向高潮,火炬的到来点燃了民众的热情。山东画报社记者冯琳拍下了这一精彩瞬间。

2018《用儒家文化讲好中国故事》 摄影:张健

2018年9 月 26 日至 28 日,2018 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暨第五届尼山世界文明论坛在山东曲阜举行,来自 25 个国家和地区的500 多位专家学者、嘉宾及中外媒体记者等参加开幕式。山东画报社首席摄影张健拍下了这一中外嘉宾互相交流的精彩瞬间。本届文化节和论坛深入探讨文明的相融以及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途径,向世界发出中国的声音,为人类的未来和平、有序发展献计献策。

猜你喜欢

吕剧张海迪邀请赛
瓜田篱下系列二十七——家乡的吕剧
吕剧进乡村
吕剧进校园 唱响家乡戏
我爱吕剧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张海迪:在婚姻里诗意漫步33年
为业余棋手诊脉
共青团中央宣传关于深入学习张海迪,开展“当代青年应该具有什么样的人生价值观”讨论的通知
书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