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淄博博山: 吹响新时代奋进号角

2019-06-11崔秀娜

山东画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博山焦裕禄

崔秀娜

地处鲁中腹地的淄博市博山区,是中国泵业名城、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美食美器之都、中国鲁菜名城,是中国琉璃文化、中国孝文化的重要发源地,更是焦裕禄同志的故乡。

“我们都在努力奔跑,我们都是追梦人。”新时代属于每一个奋斗者,更属于每一个敢担当、有作为的奋斗者。在博山区这片面积698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建设工业强区”的号角已然吹响,“打造文旅之都”的步伐大步朝前,“构筑生态城市”的战略扎实推进,一幅幅砥砺奋进的画卷正在加速描绘。

创新引领  传统产业迈向智能制造

2018年5月20日,淄博市技术改造工作现场会在博山区举行,实地观摩了博山区部分企业技术改造现场,推广了博山区的经验做法。博山区以“技术改造、双招双引”为核心的凤凰行动有效提升了全区企业的生命力,为博山区的传统产业向智能制造迈进打下了坚持基础。

9家企业入选全市工业双50强企业,5个项目入选省新旧动能转换优选项目库,博山区被认定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示范基地(玻璃制品)……一项项成绩的取得,是博山区在“建设工业强区”方面交出的亮丽成绩单,更与博山区在“工业强区”方面的积极政策与稳健策略紧密相关。

博山区积极用好设备补助、奖补、银行贴息等激励政策,不断调动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观能动性。以设备购置补助为例,对于设备购置投入达2000万元以上的企业,在市里补贴6%的基础上,区里再补贴12%。宏马、琪能、安博3家企业已享受市区配套奖励,共计1492万元。技术改造,让博山区传统的装备制造业“满血复活”。2018年全区工业企业“机器换人”达60台(套)以上,重点打造一家“智慧工厂”、10个“智能车间”。

走进博山华成集团的真空泵装配车间,一幅火热景象。作为工信部首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华成自主研发的八种规格超大型真空泵世界第一,产品占据国内煤矿市场70%,国际市场则远销世界各地,订单合同量一路飙升。

无独有偶,博山区另一家企业鲁桥新材料与银蕨智能科技合作建设的第二条耐火材料智能成型示范线运行良好,订单已经订满了全年。此外,博山区机电泵业、汽车智造、新型材料、健康医药四大主导产业也都是业绩飘红,产销两旺。

除了传统产业产业化转型,博山区更以高新技术引进和尖端产品研发为抓手,创新驱动,推动产业站位向高端化迈进。佶缔纳士公司是美国佶缔集团亚太区总部所在地,目前拥有400多项专利技术,公司瞄准世界尖端开发真空泵和压缩机,在核电领域,占国内市场份额的99%,占全球市场份额的80%。

2018年11月30日,以“博山智造 对话世界”主题的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峰会在博山召开。这次峰会集聚了国内外知名院士、专家学者、跨国公司及中国上市公司高管、智能制造产业链相关企业高层,就智能制造未来五年的发展机会和趋势进行交流互动。峰会为博山区发展特别是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业做大做强,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更全方位提升了博山区高端装备与智能制造业发展水平。

夯实品牌  助力文旅产业异彩绽放

2018年6月,在杭州举行的国家文化出口基地工作推进会上,博山区获国家文化出口基地称号,是山东省唯一获得此项殊荣的单位;2018年10月举办的第七届山东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博山区陶琉大放异彩,被授予“文化强省建设先进区”称号。这两项荣誉的取得,正是博山区文化整体实力和发展水平显著提高的重要标志。

近年来,博山区不断加强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提升文化产业发展质量和水平,大力培育优势产业,加强文旅融合,聚力建设文旅之都。

“世界琉璃看中国,中国琉璃看博山”。作为中华陶琉文化城,博山区把陶琉产业作为文化创意产业来发展,不断提高陶琉产品的创意水平,壮大企业生产规模,以陶琉产业带动全区经济发展。博山区的淄博琉璃古镇被列入2017中国文化旅游融合先导区试点名单,这一项目打造了集历史人文观光、陶琉制作体验、高端产品定制、旅游特产提供、饮食文化休闲等多种服务为一体的文化旅游业态。

打造文化节庆活动品牌更是助力博山文旅产业异彩绽放的另一抓手,让博山以更开放的姿态走向世界舞台。

2018年8月28日开幕的2018中国博山琉璃文化艺术节,以“博山琉璃·对话世界”为主题,共有开幕式、烧制技艺表演、高端学术论坛、高质量发展大会、采购展销会、创新设计大赛、非物质文化遗产展、陶风琉韵音乐节、研学游等10多项主要活动。

艺术节吸引了外界广泛关注,参与报道的国内外媒体多达几十家,美国、英国等国外和国内的艺术大师及琉璃爱好者涌入博山区。经过多年发展,博山区琉璃生产及配套企业达200多家,花色品种上万种,已成为中国最大的琉璃生产基地和产品集散地,产品销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2018年11月11日,以“美食之城、美器之都、鲁菜之源、味道博山”为主题的第十七届博山美食美器文化节开幕。期间,先后举办了齐鲁地域名宴暨美食美器展、餐饮创新发展论坛、餐饮行业技能大赛暨民间厨艺大赛、美食嘉年华等多项活动,中国饭店协会授予了博山区“中国美食美器之都”荣誉称号,成为全国唯一获此殊荣的地区。

通过文化节庆活动,推进了博山区饮食文化、陶琉文化融合发展、创新发展,而“中国美食美器之都”不仅仅是博山区一张新的名片,更是博山区产业融合发展新的起点。

生态优先 打造宜居宜业秀美新城

完成大气污染治理任务344项,实施气代煤电代煤改造1.1万户,煤炭消耗总量减少50万吨,空气良好天数达到187天……一项项数据的取得,代表了博山区打造生态城市的决心。自2018年起,博山区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推动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舉措,把生态理念贯穿于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的各个方面和环节。

以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为目标,统筹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攻坚战。完成环科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建成白塔污水处理厂、岳阳河污水处理厂、源泉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对17家重点涉水企业进行规范化建设,封堵取缔河道排污口12处。全面推行河湖长制,编制“一河一策”综合整治方案、河湖岸线利用管理规划,清除河湖岸线违章建筑119处、1.31万平方米,对19条河道实行市场化管护保洁。做好农业面源污染整治,实施万亩经济作物病虫害生态防治项目。

以在全省率先全面实施林长制为抓手,扎实开展森林城市创建。加快推进国土绿化进程,全年完成新造林面积1万亩。实施生态修复绿化工程,编制全区已关闭露天矿山生态修复绿化规划,完成8处已关闭露天矿山治理。实施乡村绿化美化工程,以南部山区四镇为重点,大力开展绿化美化,创建1个国家级森林文化小镇、1个省级森林镇、1个市级森林镇、4个省级森林村居、6个市级森林村居。

以构建综合交通枢纽体系为主线,全力打造更加顺畅的道路交通网络。滨莱高速改扩建博山段工程完成半幅交通导改,按照预定时间节点实现半幅四车道双向通车,博山北出入口启用;全线最长的乐瞳隧道实现了双洞贯通,滨莱高速改扩建工程隧道群中的所有隧道全部贯通。全面实施村级道路“网化工程”,近三年累计投资1.2亿元,完成130.7公里村级公路建设。

以提升城市功能为引领,着力改善城乡居民生活环境。全力推进“三改三建”,开工棚改项目16个、2240套,完成21个老旧小区、25条背街小巷改造提升。全面实施城市精细化管理,建成数字化智慧监管平台。深化市容市貌专项整治,实现城乡环卫、城区绿化养护市场化运营。全力解决市容环境、病媒防治等方面的突出问题,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城市复审。

改善民生  让发展惠及每个普通百姓

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习近平总书记对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的论述,对于政府管理者在民生保障方面指明了方向。围绕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难点、热点问题,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是博山区在改善民生方面始终践行的准则。

针对“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博山区启动国家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创建,西冶街小学二期主体竣工,中心路小学、大峪口小学建成投用,新建改建19所普惠性幼儿园、新增学前学位2340个。针对“低收入人群就业难”问题,博山区开展春风行动等专项服务,实施就业技能培训2000余人,新增城镇就业8424人,就业工作得到省政府表彰。针对“就医难”问题,博山区打造“一横两纵”医疗联合体,组建“南部山区医共体”、“医院发展联盟”和“中医药专科联盟”,博山区中医院迁建、万杰康复医院建成投用,夏家庄卫生院改扩建主体竣工,170处村卫生室完成标准化建设,进一步方便群众就医。

在医养结合方面,源泉长寿山医养产业园、凯富瑞生态养老基地初具规模,区特困人员供养服务中心、老年人医养健康园建成投用,失能特困人员集中供养率由32%提高到83%。提高重点救助对象医疗救助水平,救助封顶线由每人每年1万元提高到2万元,发放救助金323万元,博山区被评为省级医养结合示范先行区。

为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博山在288个村(社区)建成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广泛开展第二届博山区文化惠民艺术季、博山之夏音乐节和全民才艺大赛、民间剧团惠民演出等系列活动。改造提升37个城乡社区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开发“情暖万家”掌上救助平台,实现社会救助零跑腿。

乡村振兴  打造齐鲁样板的博山模式

全省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博山区召开;在淄博市率先成立“六个一”工作团队,推动乡村振兴落地生根;全区医疗、教育、危房改造等保障政策全面落实,1996户、3260名未脱贫人口实现了脱贫,贫困村“五通十有三万元”全部达标,年度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全部实现;石马镇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中郝峪村、聂家峪村、上瓦泉村、岱北村、芦家台村和伊家楼村6个村被评为“省级乡村振兴示范村”……

2018年,博山区交出一张乡村振兴、精准脱贫的完美成绩单。这些成绩的取得,与博山区“一个目标、三个聚力”总体思路和“一二三六”工作部署紧密相关。

脱贫攻坚被列为“一号工程”,博山区坚持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因村制宜,精准定位扶贫产业项目,引导激发脱贫内生动力。2018年,建设1.5万平方米扶贫车间,总投资2769万元的179个产业扶贫项目,共实现收益862.2万元,18156名贫困人口实现分红。博山镇朱南村被表彰为全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源泉镇扶贫办被表彰为全省扶贫系统先进集体,山东山珍园食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被表彰为省级扶贫龙头企业。

奋斗在一线的“第一书记”脱贫攻坚是带头人。2018年4月2日,博山区乡村振兴工作团队启动会议召开,在88个扶贫工作重点村、薄弱村,逐村成立由一名县级干部、一个部门单位、一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一家骨干企业、一名镇包村干部、一名村党组织书记组成的乡村振兴“六个一”工作团队,合力抓党建促乡村振兴。截至2018年底,工作团队累计为帮包村争取资金1165.27万元、物资604.8万元,帮助实施项目227个,走访党员群众6413人,帮助修路54.21公里,帮助新增村集体经济收入201万元,有力地保障了贫困村“五通十有”等目标任务完成,推进了全区乡村振兴。

2018年9月17日至18日,全省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现场推进会在博山区召开,这是山东省首次召开以地理标志助推乡村振兴为主题的现场会。博山区依托良好生态资源,不断发挥产业优势,逐渐培育形成了“博山猕猴桃”“池上桔梗”“博山草莓”“博山琉璃”等13件有影响力的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通过持续发挥其新动能作用,加快传统农业向精准、优质、高效型现代农业转变。

传承红色基因 不忘初心奋斗进取

作为焦裕禄同志故乡,博山区坚持弘扬传承焦裕禄精神不断线,在完善丰富焦裕禄精神学习载体的同时,党员干部以焦裕禄为镜,践行焦裕禄精神,新时期涌现出了多名国家级英模人物。

这些国家级英模人物有林业英雄、原山林场党委书记孫建博,为百姓治病脱贫的十九大代表、源泉中心卫生院院长亓庆良,全国“孺子牛”奖获得者、博山区机关公务员吕绪兰,全国农业劳动模范、上瓦泉村党支部书记王金成,全国乡村旅游“郝峪模式”开创者、中郝峪村党支部书记赵东强等。这些英模人物深度践行焦裕禄精神,用自己在工作上的踏实与努力,将焦裕禄“亲民爱民、艰苦奋斗、科学求实、迎难而上、无私奉献”的精神落实在实处。

五十多年来,博山区坚持传承弘扬焦裕禄精神不间断,先后四次建设提升了焦裕禄纪念馆,设立了焦裕禄精神讲堂,成立了焦裕禄精神研究会和焦裕禄艺术团,拍摄了弘扬焦裕禄精神的电影、电视剧,开展了践行焦裕禄精神干部大走访,评选了学习焦裕禄担当作为好干部,筹建了焦裕禄干部学院。

博山区焦裕禄纪念馆(故居)成为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热点,接待人数屡创新高,焦裕禄同志逝世纪念日、诞辰纪念日、七一等重要时间节点前来参观学习的人数更是达到了日均五千余人次,成为各地党员干部开展党性教育的热点。

40年众志成城 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40年披荆斩棘,40年砥砺奋进。

改革开放四十年来,博山人民在曲折中奋进,在探索中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1979年秋天,石马公社中石马大队率先试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全区推行农村土地承包责任制,再到今天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中国泵业名城、中国鲁菜名城、中国琉璃之乡、国家文化出口基地、中国美食美器之都……一个个国家级品牌荣誉先后花落博山区,博山人民正用智慧和汗水在新征程上砥砺奋进。

四十载惊涛拍岸,九万里风鹏正举。

如今,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宏伟大幕壮丽开启,博山全区上下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一个目标三个聚力”总体思路,统筹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

博山,这座崛起在鲁中腹地的现代化城市,正蓄势启航,向着更辉煌的前景跨越!

猜你喜欢

博山焦裕禄
博山陶瓷文化产业园经营现状与发展策略
博山“四四席”礼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淄博博山琉璃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幻彩琉璃 点石成金
焦裕禄
焦裕禄精神
几代领导人不忘焦裕禄,执政为民莫懈怠
“焦裕禄”们说焦裕禄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
博山琉璃的产业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