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国古典大学观之“寂寞”对我国大学的影响及启示

2019-06-11眭婵娟

现代教育科学 2019年1期
关键词:学术

眭婵娟

[摘 要]寂寞,是德国核心古典大学观之一,它对世界大学和我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唯有守住内心的那片宁静,不受喧嚣世俗的影响,才能专心于研究。中国的大学应该坚守寂寞的理念和品格,专注于学术的发展。当前中国高校中存在着快节奏的生活、物欲利益等诱惑使学生与“寂寞”相离、实用主义的影响使学生与“寂寞”相离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中国大学为学生创造“寂寞”的环境,在多领域积极践行“寂寞”的理念,加强对师生“寂寞”的熏陶等建议。

[关键词] 德国古典大学观;寂寞;学术

[中图分类号]    G64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5-5843(2019)01-0063-04

[DOI] 10.13980/j.cnki.xdjykx.2019.01.010

寂寞,在汉语词典中,与孤独、孤单相近,含有消极的情感,通常用来表达感情,与学术的关联不大。然而,在德国,寂寞却是一个积极的词,与学术有很大关联,这与德国的文化背景、社会环境及历史因素有关。如中国的诗歌翻译成英文就失去了它原有的意境和诗文押韵的美感。洪堡在担任普鲁士内政部文化和教育司司长时,对柏林大学的创建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柏林大学被称为第一所现代大学,它一度成为世界学术研究的中心,在研究高等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时,柏林大学是必不可少的研究对象。中国、美国等世界诸多国家在创办高等学府时都借鉴了柏林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实践经验。刘宝存认为大学理念是指人们在对教育规律认识的基础上形成的关于大学的性质、职能、使命、目的、大学与社会的关系等一系列大学基本问题的理性认识[1]。陈洪捷把德国古典大学观归纳为四个方面,即寂寞、自由、科学、修养[2]。其中,寂寞在大学发展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学的发展离不开寂寞,学者做学问也离不开寂寞,寂寞是一个学校的灵魂。“没有寂寞,就没有学术”[3]。当我们深入研究德国大学的演变时,我们能感受到寂寞这一大学精神所体现的真正含义,即大学独立存在于社会经济生活之中。大学中的学者、教师与学生甘于寂寞,不为世俗所羁绊,奉献于学术,沉潜于科学[4]。“耐得住寂寞既凸显了柏林大学的品味,也凸显了柏林大学人的品格和气质”[5]。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也在加快。“快时代”的社会把人们置身于一个浮躁和喧嚣的氛围中,保持自我的那份寂寞,守得住内心的繁华,对我国大学的发展是大有裨益的。

一、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中国近代教育开始于洋务运动,兴办学堂,翻译西书,学习外国的语言文字和引进外国先进的技术,学习的内容以“西文”和“西艺”为主。严复翻译了《天演论》,向人们传播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提出了“五育并举”的方针;梁漱溟发起了乡村建设运动,提出了“乡村教育”的思想;黄炎培提出了“职业教育”的思想;陶行知创立了晓庄学校,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思想。德国古典大学观对我国学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出版了诸多著作。其中,最值得称道的是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在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之前,北京大学面临着很多问题。首先,北京大学的官僚之风日盛,许多人把北京大学当作做官升官的平台,结党营私;其次,有些教师教授的内容陈腐落后,日复一日地讲授,内容亘古不变,不适宜时代发展的要求,也不能满足学生对知识的要求。因此,蔡元培在收到政府来信,让他担任北京大学校长时,很多友人都劝其不要趟这浑水,以免坏了自己的声誉。但是,蔡元培认为要进行社会改革必须对教育进行改革,而不是光对政府进行整改。蔡元培毅然从德国返回,担任北京大学校长。在对北京大学改革期间,德国古典大学观以及德国的大学思想对其改革具有深远影响。蔡元培广开学术和自由之风,将德国古典大学观的理念蕴藏其中。在改革北京大学时,蔡元培是“寂寞”的,他的友人对其行为表示的不解,但他却耐得住这种“寂寞”,兼容并包,改革北京大学。古代的诗人常常隐匿于山水中,浏览名山大川,写出了不少脍炙人口的诗句,他们的内心是“寂寞”的。许多隐士不屑于朝廷为官,而是隐于江湖中修身养性,陶冶性情,留下了不少珍贵的文化遗产。学者齐默曼认为,精神和心灵在寂寞中会变得活跃、颖慧、宽广而坚强[6]。伟人的前行,与寂寞相随,坚持向前,成功的曙光就在前方。

二、与我国高校当下的对照

(一)快节奏的生活使学生与“寂寞”相离

俗话说“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能够忍受住内心的孤单,才能在精神上达到充实富足;才能够在纷繁的大千世界中,抵得住功名利禄的诱惑;才能安下心来做研究,不受其他琐事的纷扰。如今的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社会进步、教育事业繁荣。然而当下的年轻人,极少数能耐得住“寂寞”。人们置身于一个“快”的社会中,交通工具的便利、生活脚步的加快,人们很难习得内心的宁静。在高校中,学生的内心被其他事务牵动着,浮躁的内心很难静下来,学生的业余时间被各种娱乐活动占据。他们不是用书充实自己的精神世界,取而代之的是手机,并成为了手机的奴隶。有些学生的大部分时间都沉迷在电子产品中,难于自拔,或是被各种各样的游戏占据空闲时间,很难静下心来读一篇美文。在这种情况下,学生也很难静下心来专心学习、利用课余时间做学术研究。即使他们坐下来学习,内心也会被各种各样的事情所羁绊,很难专心投入其中。寂寞,并不是让自己与社会脱离,与世隔绝,不进行社会交往;寂寞,是在自己专心做一件事情时,摒弃世俗的纷扰,全神贯注投入到自己所做的事情上,这里的寂寞不仅是指精神上耐得住寂寞,而且肉体上也要耐得住寂寞。在繁华世界中,守住自己内心的净土,静心于学习研究,肉体上要耐得住寂寞,思想上要扛得住孤寂,通向成功的道路注定是不平凡的。成功往往属于那些耐得住寂寞之人。

(二)物欲利益的誘惑使学生与“寂寞”相离

当今社会,精神上“寂寞”的人不多,在浮躁的风气下,一些人把发表成果当作自己晋升的有利条件,剽窃现象严重,文章经不起细细品味、仔细推敲,浮躁的心态下想要做好学问很难。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1999年大学扩招以后,中国高等教育的规模超过35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35%[7]。然而,现代社会中很难出现真正的大学问家。张学文认为,真正的大学学者应当是那些学术涵养深厚、学术成就卓越、淡薄功名利禄,以追求真理为毕生使命的人[8]。2005年,钱学森不禁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大学学习条件如此优越,每年毕业的大学生几百万,为什么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学习方式的转变。学生在初高中的学习是有规律的进班学习,每天学习时间都是安排好的。步入大学后,学生们在脱离了高中紧张的学习氛围转入自主学习时,很多学生不懂得如何安排自己的时间,自主学习能力不足。在学习上容易懈怠自己,考试只求过关而不求精,只求不挂科而不真正求知;上课不认真听讲,课后不阅读专业书籍,想要他们在学习上做出大的成就是很难的。其次,学习之外的事情的羁绊。学生被学习之外的其他事情牵绊着,很难静下心来好好读书。偶像明星、美食电影等吸引着学生的眼球,躁动着他们的心。最后,自控能力差。许多学生面对诱惑难以控制自己,以至学业难有大成。这种诱惑是多方面的,有的是利益上的诱惑,面对高薪的职业和自己的学业,许多人心中的天平都偏向了高薪的职业,认为学海无涯不如早日找个好工作,不愿继续深造钻研学问;有的是名利上的诱惑,为了获得更高的社会地位,而不选择继续深造,心中的“寂寞”不足,而浮躁之心有之,这也是很难培养出大学问家、大学者的原因。

(三)实用主义的影响使学生与“寂寞”相离

19世纪7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皮尔士提出实用主义理论,皮尔士说过“正像实验科学家自然会着力去做的,作为一个这种类型的人,当我在阐述自己的看法时,我坚持这样一种理论:一个概念,亦即一个词或别的表达式的理性意义,完全在于它与生活行为的可设想的联系,这样,由于任何产生于实验的东西都明显地与行为有着直接的联系,当我们能够精确地定义一个概念的肯定和否定所包含的所有可设想的实验现象,则我们也就得到了该概念的完整定义,这个概念中也就再没有其他意义。我把这个学说命名为‘实用主义(pragmatism)”[9]。实用主义的观念传入我国的时间要追溯到五四运动前后,代表人物主要有胡适、陶行知等。实用主义以实用性和功利性著称,在日常生活中主要强调事情的实际效果和效用性。实用主义对人们的影响很大,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做某件事情时,首先关注的是对自己的好处,是否有价值去做这件事。一件事情的效果和价值性变成了衡量事情是否值得去做的标准。在学校中,学生也会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这个影响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他们的行为和决定。在学习中,学生选择老师推荐的书籍来阅读,他们想到的是读完这本书能掌握某一方面的知识,对自己来说是大有裨益的。再者而言,对他们来说能够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种带有功利性的行为无疑受到了实用主义的影响。由于受到实用主义的影响,学生们很难真正醉心于学术,研究学问,而是被学术之外的东西左右。当他们静下心来做学问时,会考虑自己行为带来的效益,有时会产生患得患失之感。这对于潜心学术、做学问而言,百害而无益。

三、对我国大学建设的启示

德国古典大学观对中国大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蔡元培改革北京大学时渗透着德国大学的理念,东学西鉴,在保留自己文化的同时吸收借鉴他国优秀的理念,为我国教育的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如今北京大学跻身于国内知名高校前列,蔡元培的改革是成功的,德国古典大学观对我国高校的改革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一)为学生们创造“寂寞”的环境

大学中的学者、教师与学生甘于寂寞,不为世俗所羁绊,奉献于学术,沉潜于科学[10]。大学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条件,学生们可以很方便地借阅图书,或是登陆校园网下载文献资料,获取学习资源;大学也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学楼的自习室、图书馆等地安静的学习条件使学生们能沉心于学习,在知识的大海里遨游;大学为学生们创造了良好的学术氛围,他们能够方便地获得资料,开展研究。

科技发达和社会进步,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步提高了。马克思·韦伯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在满足了生理的需要后,人们会寻求更高层次的需要。学生身边如果充斥着喧哗嘈杂之声,他们是很难进行深入的研究。加渥说过,对道德的反思宜于在寂寞中进行,而不是在喧嚣中[11]。不管是对学生进行道德的教育还是学术的教育等都得在寂寞中进行。寂寞的环境,有助于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学习,也有助于加强学生的自我反思。

(二)多领域积极践行“寂寞”的理念

“寂寞”对中国的深远影响不仅体现在教育上,还体现在科学、政治、经济等方方面面。在科学上,如果没有科学家们在实验室里做研究,人类进步的脚步也不会加快。科学家研究的过程是有无数次的失败换来的成功。科学家如果没有“寂寞”的品质,不能甘于“寂寞”,就无法体会到实验成功的喜悦。科学家的内心是“寂寞”的,为了科学事业投身于研究中,不为功名利禄。科学家内心的“寂寞”,帮助他们抵御外界的诱惑,习得内心的安宁,发现更多的成果。科学研究领域需要“寂寞”,其他领域也同样需要“寂寞”。经济学家需要“寂寞”,他们需要关注经济的走向,在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时提出不同的建议,使经济能稳步上升发展;政治学家关注国际形势,研究国家的政策,这些都需要人们有“寂寞”的精神。

(三)加强对师生“寂寞”的熏陶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是学生的榜样,学生会效仿老师的行为,以他们的行为作为自己行动的标杆。对老师进行“寂寞”的培养,在浮躁的风气中修得内心的闲适,这是一种修养,渗透着德国古典大学观。教师的知识能力不是短时间内就能习得的,需要日积月累,每天读书积累、上课反思汇聚而成的,这需要内心的宁静、远离世俗的喧嚣。教师的学科专业能力的提升也需要专心于教育,不断提升自我的业务能力。正是由于教师潜心于知识的钻研、能力的提升、经验的丰富,不受外界的诱惑,一心扑在教育上,这也是“寂寞”在当下中国的写照。有了钻研于学术的老师,能够培养出全面发展的学生。“寂寞”的理念也是需要的,不是讓学生变成书呆子,而是让学生在学习时能够专心于学习,不被外界的其他事情所干扰,能够专心致志地完成所做的事情。“寂寞”的思想在高年级的学生身上体现的更加明显,随着年龄的增长,高年级的学生能够更清楚地了解他们的目标,制订一系列的计划使自己能够达成所制订的目标,并朝着梦想坚持不懈地奋斗着。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切忌喧嚣,师生应甘于寂寞,沉潜于学术研究,把握德国古典大学观“寂寞”的精髓。前行的路上充满着种种诱惑,内心可能会被世俗牵绊,但成功的路上是寂寞的,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内心的宁静,才能体会到学术研究之乐。

参考文献:

[1]刘保存.大学理念的传统与变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5.

[2][4][6][10][11]陈洪捷.德国古典大学观及其对大学的影响[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1—80.

[3]洪易.寂寞是学术自由的防火墙[J].北京大学教育评论,2006(2):160.

[5]龚放.柏林大学观的当代价值——纪念德国柏林大学创建200周年[J].高等教育研究,2010(10):101—109.

[7]刘振天.从外延式发展到内涵式发展:转型时代中国高等教育价值革命[J].中国高等教育研究,2014(9):1-7.

[8]張学文.何谓大学学者[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6(5).

[9]陈启伟.现代西方哲学论著选读[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123.

The Influence of the "Lonely" of German Classical University on

Chinese Universities and Its Enlightenment

SUI Chanjuan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002,China)

Abstract:  Loneliness is one of German core classical university views. It has had a profound impact on world universities and Chinese universities. Only by holding the peace of mind, without being influenced by the secular, can you concentrate on research. Chinese universities should adhere to the lofty ideals and character and focus on academic development. At present, there are problems such as fast-paced life, materialistic interests and other temptations in Chines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which make students and "lonely" separate, and the influence of pragmatism makes students and "lonely" separate. In response to these problems, this paper proposes an environment in which Chinese universities create “loneness” for students, actively practicing the concept of “loneness” in many fields, and strengthening suggestions on the “loneness” of teachers and students.

Key words:    view of German classical university; loneliness; academic

猜你喜欢

学术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学术腐败治理的理念创新与实现路径
关键是打破学术利益共同体
学术出版应体现精神高度与思想深度
学术出版的回归与繁荣
ONE⁃MAN UNIVERSITY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
梳理学术渊源 审视发展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