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荧光色的高原之城

2019-06-11Berlin

悦游 Condé Nast Traveler 2019年4期
关键词:埃尔玻利维亚格拉

Berlin

玻利维亚最大的贫民窟埃尔阿尔托被建筑设计师费雷迪·马马尼用一栋栋房子逐渐改变了城市面貌,这座贫瘠的高原之城变成了拥有魔力的未来之都。

而在德国摄影师彼得·格拉瑟的二度创作下,这些魔幻建筑物的纯粹之美被定格成一幅幅城市肖像人们通过“建筑”这个独特的载体燃起想象力,去深入探讨建筑背后的时代文化。

在遥远的玻利维亚,国家的变革正在从最微小的事物开始。从首都拉巴斯出发,乘坐红线缆车翻越安第斯山脉,穿过布满了彩色防水布的全世界最大的集市,当你逐渐看到在诸多简朴的砖瓦房之间夹杂着一些结构新奇的荧光色房子时,便抵达了埃尔阿尔托(EIAIto)。

埃尔阿尔托是玻利维亚的第二大城市,一直以来都是玻利维亚最大的贫民窟。在2005年之前,埃尔阿尔托平淡无奇,几乎没有人会把它当作旅行目的地。十多年前,一位名叫费雷迪·马马尼(Freddy Mamani)的玻利维亚建筑设计师横空出世,他用一栋栋房子逐渐改变了埃尔阿尔托的城市面貌,把这座贫瘠的高原之城变成了拥有魔力的未来之都。

费雷迪的建筑作品早已经成为当代埃尔阿尔托乃至玻利维亚的象征,这些建筑有着尖锐的屋顶、陡峭的立面富有故事性的彩绘。它们常常会在一片平淡无奇的平房之中拔地而起,乍一看十分突兀、魔幻,像是天外来客,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融合了艾马拉人编织制陶的圆形图案,以及传统服饰中的霓虹色,同时带有安第斯地区庙宇错列平面的痕迹,再加上科幻小说和《变形金刚》的启发,很难用某种已有的建筑类别来描述。这些房屋已经超越了其本身的功能和意图,它们更像是如窥视孔般的存在,让人们通过“建筑”这个独特的载体燃起想象力,去深入探讨建筑背后的时代文化。

自2005年起,费雷迪已经陆续建造了七十多座房子,每栋房子都根据客户的要求量身打造,功能不一,但皆具有极具辨識度的未来主义外观。费雷迪抛开固有的建筑逻辑,从不用计算机画标准化的建筑设计图,他常常随便找一面白墙,一边勾画建筑结构,一边向同事们口头传达设计思路。现在人们常常将马马尼的房子称为“Cholets”。它由Chalet与Cholo合成,Chalet的含义是小木屋,而Cholo意为“来自边远地区的土著人”。

费雷迪的建筑作品之所以名声大噪,还要源于德国摄影师彼得·格拉瑟(Peter Granser)的二度创作。与费雷迪一样,格拉瑟也是一位自学成才的摄影师,他因机缘巧合应《纽约时报》的邀请,记录下费雷迪这组惊艳的作品。在格拉瑟眼中,“Initiative”(独创性)是贯穿整个摄影过程的关键词,他希望以最客观的视角记录下建筑物的纯粹之美,并将其定格成一幅幅城市肖像。

费雷迪曾说:“我打破了建筑行业的常规,我是一个罪人。”与其他拉丁美洲国家一样,玻利维亚一直试图在当代传统建筑的基础上创造出地域性的语言。于费雷迪而言,传统是一种发明、一种重塑。作为一个离经叛道的艾马拉人,他跳出固有的艾马拉文化,充分发挥了他作为“局外人”的优势,通过这种带有表达欲的“新安第斯风格”为艾马拉民众发声,让曾经被忽视、被压迫的文化在当代语境下得到重视。这些房屋的建立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很多的贸易活动甚至是政治选举都在其中进行,当地的原住民也随之从原本的边缘化人群逐渐声名大噪,变成了社会活动的主要参与者。

埃尔阿尔托的街心花园中有一座切格瓦拉的雕像,旁边写着一句话,“EI Alto con vuelopropio”,意为“埃尔阿尔托必须靠自己的双脚前进”。这是城市的独白,也是像费雷迪一样的先驱者们的实践之路。

猜你喜欢

埃尔玻利维亚格拉
埃尔·格列柯与样式主义
断在江边的小路
善良带来的好运
“表现性”与宗教主题:从格列柯到塞尚
意外的好运
跳起来
祸从天降
名言趣画
童心是一座天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