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事业单位做好劳动工资管理工作途径探析

2019-06-11刘立月

人才资源开发 2019年9期
关键词:劳资分配工资

□刘立月

在我国社会经济持续改革发展、社会分工协作不断细化的背景下,进行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科学管理势在必行。因为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内容和流程相对繁琐,加上相关工作人员职业技能和素质不够,使得这方面工作不可避免地出现诸多问题。

一、当前我国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中遗留的问题

1.劳动工资管理意识不够深入。因为受到传统工资管理模式的长期影响,使得我国许多事业单位在劳动工资管理上呈现出明显的计划经济特征,无法做到和现代市场经济发展趋势全面契合。包括教育和卫生等单位,在进行劳动工资管理时,习惯于将注意力集中在薪酬分配、职位配制、不同阶段培训组织层面上,没有同时制定严格的规范管理体制。与此同时,因为工资分配过于随意,一时间严重削弱了员工的积极性,严重时令他们产生过度焦躁烦闷的心理反应,无形之中延误了事业单位的改革发展进程。

2.对应的激励机制不尽完善。事业单位树立起健全的激励机制,将有助于快速落实整体性的战略指标,不过因为大部分事业单位在激励机制设置上不够细化,没有针对各个职位员工提供富有针对性的评估体系,也没有发挥出对员工社会福利的保障作用,致使许多员工工作热情慢慢削减,开始消极怠工,不利于劳动工资的妥善性分配。

3.劳动工资管理实操中遗留漏洞。目前我国事业单位中将近一半以上的员工不满既有的劳动工资管理方式,主要原因就是相关管理人员没有依照职位层次来制订劳动工资分配方案,而是直接笼统性地评价每个员工,使得员工整体性工资都深受影响。加上管理人员经验不够充足、手头的工作内容又太过琐碎,因此没有及时进行现实情况反馈,令工资分配和现实工作脱轨,难以推动事业单位的可持续发展。

二、改正上述问题需要注意的要点

1.革新管理思想。事业单位重在向社会大众提供贴心服务,因此作为内部管理人员,理当全面利用周边的资源优势,学会更好地进行劳动工资管理。任何问题的产生,通常都源自于内在因素,而之所以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上会出现问题,根源在于其对于劳动工作管理不够重视。今后要做的,则是不断加强对劳动工资管理的重视力度,细化相关管理体系的概念并制定严密性的考核规则,最终保障劳动工资分配结果的可行性、真实性、可参考性。

2.提升管理人员的专业技能。劳动工资管理的宗旨,在于挖掘和培育更加优质化的人才。所以,事业单位运营期间,应当强化对不同岗位职员的培育力度。具体方式就是重点开展职员培训活动,创建健全的培训指导和评价机制,力求配合客观完整的信息反馈来激发职员进行自我反思,从而自主提升个人的业务技能。

3.健全激励机制。想要充分发挥劳动工资管理的优势作用,就必须健全激励机制,从而调动员工的主观能动性。第一,持续强化物质激励的同时,给予精神激励一定的重视度。第二,摒弃依照工作年限和学历进行激励的习惯,力求及时依照事业单位实际状况创建专门性的奖惩机制,确保员工任何阶段的付出和收获都是成正比的。让员工多进行内部互动,令员工深刻领悟到事业单位的文化内涵并维持较高的工作情绪,最终带动事业单位工作效率的提升。

三、新时期事业单位做好劳动工资管理工作的途径

1.创建完善的劳动工资管理体制。因为各个事业单位内部职员分工不尽相同,导致各个级别和岗位人员的工资出现明显的差距。劳动工资管理水平的差异,直接关系所有职工的切身利益,而整个工作流程又十分繁琐,并且涉及较大的范畴。基于此,事业单位在进行劳动工资管理时,要确保充分关注不同职工的工资级别、工龄长短、行政职务、职称等因素,随后科学演算并合理分配工资,令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管理体制得以持续健全。第一,严格制定和实施内部考勤(考核)标准,确保依照员工实际贡献大小和工作积极性等来评定工资。除此之外,还要不断加大对临时员工和外聘人员的监管力度,在他们按劳取酬的同时,改善劳动工资的核算效率。第二,创建严密有效的劳动工资规章体制。作为事业单位中的劳动工资管理人员,要基于最新的用工制度来对不同岗位添加专门的奖勤罚懒监管人员,促使内部职工流动过程变得愈来愈科学化合理化。要尽快创建人性化的竞争机制,力求在优胜劣汰环境下充分调动员工的创新性和积极性,使得不同岗位的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2.强化劳动工资管理人员的业务能力。事业单位工资管理职务有着较强的政策性,涉及的内容和流程也相对繁杂,所以说,劳动工资人员的业务能力怎样,会直接决定劳动工资管理人员履职的有效性。在此类环境下,劳动工资管理人员需提升个人的业务技能和道德修养,力求在践行岗位使命的同时,提升事业单位整体的工作效率。第一,改善劳资人员的综合素养和学习技能。作为事业单位的劳资管理人员,要自觉学习最新的业务知识和政治理论,力求在知识领域持续拓宽、知识更新速率不断加快之后,提升个人的业务能力。第二,切实将规范化管理落在实处。即在严格规范福利项目和劳资管理方式的基础上,依照劳动用工制度和精细化管理标准等,创建劳资报表、职工名录,维持所有信息的准确性。配合员工考勤方式来增强管理的透明度,令所有干部和职工在劳资分配方面都拥有平等的知情权。第三,提供优质的服务并改进工作作风。确保劳资管理者可以严格依照政策办事的同时,全面关注职工的切身利益,及时传达上级最新的精神指示,做到求真务实。

3.引入更加快捷有效的劳资操控软件。经过我国信息化技术持续更新拓展,适合不同行业的专业化管理软件也开始相继衍生和推广,而在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管理工作中,对应的信息化软件则主要由工资管理、绩效考核、公积金社保和劳动合同等一系列管理模块组合而成。如软件系统报表功能比较完善、操作起来方便快速,利用其可以更加高效地管理劳动工资和人力资源等信息。在此基础上,劳资管理人员便可以配合各个模块来展开繁琐性的工资演算、绩效考核、劳动合同修订、社保公积金管理等工作。另外,还必须全面关注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相关的最新法律政策。事业单位劳资管理的核心内容在于系统整合单位内部的一系列劳动资源,这类工作往往呈现出较强的政策性。作为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管理部门,需要及时掌握最新的相关法律政策,从而更加快速地落实不同阶段的管理目标。具体就是将职工需求放在首位,严格依照劳动合同法来分配薪资,使得每个职工都能够得到公平的待遇。

综上所述,事业单位的劳动工资管理工作可谓是任重道远,特别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相关管理人员要不断提升个人的业务技能,学习最新的相关法律政策,用更加便捷的信息化技术,公平地进行劳动工资分配,从而充分激发不同岗位职员的主观能动性,带动事业单位的整体性进步与发展。

猜你喜欢

劳资分配工资
对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发展的思考
1种新型燃油分配方案设计
企业人事劳资管理工作的重要作用及完善策略
如何做好事业单位人事劳资管理工作
Crying Foul
遗产的分配
互联网+下的劳资统计策略
不用干活,照领工资
生意太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