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教学的思考

2019-06-09韩雪冰孙梅晓

新西部·中旬刊 2019年4期
关键词: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韩雪冰 孙梅晓

【摘 要】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应注重与时俱进,提高教学效果,要把十九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要深化教学方法改革,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要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声情并茂多媒体课件;要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原理概论;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以下简称“原理课”)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载体,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发挥着重要作用。“原理课”教学内容涉及诸多方面,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科学高效地完成教学目标成为教师探讨的重要课题。本文立足于多年教学实践,对“原理课”教学进行了思考,旨在提升“原理课”的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一、将十九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

“原理课”兼思想性、理论性和政治性于一体,是十九大精神“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的重要阵地,它及时吸收最先进的理论成果,以最具科学性内容教育学生,体现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向性、时代性和先进性。十九大精神融入“原理课”教学,要坚持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教材为载体,以课堂为基点。任课教师要练就过硬的教学本领,要吃透、弄懂十九大精神,把握难点重点热点,强化理论素养,要在原有教材体系的基础上,把十九大精神的内容与精髓以深入浅出的形式融入到相关章节中,要把文件语言转换为通俗易懂的课堂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接受教材内容的同时润物无声地接受领会十九大精神。

二、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形成探究式教学模式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坚持问题导向是马克思主义的鲜明特点”。[1]“原理课”教学过程中,不是简单重复教材内容,而是结合具体问题以及是否衍生出新问题进行授课。教师不是知识的搬运工,而是在每次讲解后或者在不同章节讲解过程中自身都会有或者带给学生不同的新体会、新升华,从问题意识出发,运用全面联系发展观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如“原理课”强调发挥意识的能动性要受制于多重因素影响,如当前的科技水平,可以引导学生探讨意识能控制什么具体的物质,以及意识能动性的发展是否有极限,一般物质的发展没有极限,那作为物质反映的意识也没有极限,但有一定的历史阶段性等问题。总之,离开问题抽象谈论马克思主义是空洞的。“90后”大学生自我意识强、接受新知的心理认知强,因此,以理论热点为导向,以现实难题为切入点,通过启发式、探究式等教学方法,实现学生主动思考,激发学生自觉意识,引导学生形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找出理论与现实之间、理论内部以及不同理论之间的矛盾等等,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化,传授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学习方法,使学生能够自由自觉、积极主动的学习“原理课”。

三、借助现代科技手段,制作声情并茂多媒体课件

纵观21世纪,互联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随之而来的便是各种新媒体平台。作为人文社会科学的“原理课”如何在高科技的浪潮中抓住机遇、发展自身成为关键。众所周知,自然科学的发展是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重要前提,伴随马克思主义发展全过程。同样,科学技术的发展也在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及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角色。如何让仅有文字的教材发出声音,让冰冷的教案生出温度,让诞生于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满足于21世纪学生的需求,这就需要借助现代科技的力量。运用网络和多媒体技术,实现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模式互补,把抽象枯燥乏味晦涩的理论转化为图片、声音、影像和情景,把传统教师照本宣科的课堂教学语言转换成“90后”、“95后”大学生喜闻乐见的话语,既迎合学生的兴趣爱好,抓住学生的心理动态,又符合时代发展需求,彰显了其与时俱进的理论魅力,还可实现马克思主义理论话语的大众化、通俗化表达。如在介绍物质、运动和时空观时,可以借助多媒体展示宇宙模型、微观量子理论以及爱因斯坦的时空观等,深化对具体的物质、运动、时空观认识,使教学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时代,增加师生互动环节,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说服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提高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素养,同时还可以为其专业课学习提供新的启迪点乃至为其培养和激发良好的兴趣爱好提供一新契机。

四、积极开辟“第二课堂”、“第三课堂”,开展课外实践教学

“原理课”教学要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课堂不能仅局限于第一课堂即课堂上课,还要借助“第二课堂”、“第三课堂”的力量来影响和感染学生。所谓“第二课堂”就是或请相关专家开展讲座专题教育、或组织学生辩论、演讲等形式;“第三课堂”就是校外实践,如参观红色基地、改革开放40年展览等,使学生身临其境,切实感受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带来的天翻地覆的变化,这种以教师为主导、学生深度参与的“原理课”教学不仅保留了传统的教学方式,而且尊重了现代学生发展规律以及个性发展,还迎合了时代发展,可谓具有较强的时代性、针对性、可行性,会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切实让十九大精神以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入耳入脑入心,不仅使其内化于心,更有助于化为学生的行动自觉。

总之,“原理课”作为高校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关系着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不断探索遵循教学规律,摸索尊重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学习需求,顺应时代发展潮流,是“原理课”教师的重要任务。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转换教学话语,切实提高教学效果,促使学生真正做到理论认知、理论信仰,最终化为行动自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 人民日报,2016-05-19(002).

【作者简介】

韩雪冰(1964—)男,吉林大安人,哲學博士,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及其当代发展研究.

孙梅晓(1990—)女,河北邢台人,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

猜你喜欢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
“双减”背景下的小学数学教学内容结构设计例谈
新冠疫情期间小学信息技术在线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实践
基于gitee的皮肤科教学方法研究
高职院校音乐选修课信息化教学方法与实践探索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计算方法》关于插值法的教学方法研讨
小学语文字理教学方法探析
等差数列教学内容的深化探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方法的重要性
设计问题链 变告诉为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