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价值体会

2019-06-08相生文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临床价值心绞痛

相生文

【摘要】目的 探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方法 研究资料均为本诊所于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行常规治疗,观察组58例行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评价两组疗效及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效果。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78.9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在稳定型心绞痛患者治疗中采用血府逐瘀汤可有效改善症状及体征,并进一步改善血液流变学指标,治疗价值较高。

【关键词】血府逐瘀汤;心绞痛;临床价值

临床认为冠状动脉狭窄为心绞痛的常见病因,会导致患者出现胸痛、气短、胸闷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1]。如今临床治疗该疾病以西药对症治疗为主,如降脂药物、抗血小板药物等,能有效缓解症状,但难以彻底治愈。如今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在该疾病治疗中受到重视,可在西医治疗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起到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功效,利于进一步保证疗效[2]。为此,本次研究对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价值进行了探讨,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资料均为本诊所于2016年2月~2019年2月期间收治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115例,均表现出胸闷、胸痛等症状,且伴随心电图ST-T段改变[3]。随机分组,对照组57例,男性32例,女性25例,年龄52岁~74岁,平均年龄为(65.45±3.95)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03±0.84)年;观察组58例,男性34例,女性24例,年龄52歲~75岁,平均年龄为(65.08±3.89)岁,病程1~7年,平均病程(3.12±0.89)年;排除合并其他急性或慢性疾病及自身免疫疾病患者。两组基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实施常规对症治疗,包含阿司匹林、硝酸酯类、β受体阻滞剂及钙离子拮抗剂等。

1.2.2 观察组: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方组成:桃仁12 g,红花10 g,当归10 g,生地10 g,川芎10 g,柴胡10 g,赤芍9 g,牛膝10 g,桔梗10 g,枳壳10 g,甘草3 g,针对气虚患者增加黄芪30 g,阳虚患者增加桂枝10 g,薤白15 g,针对胸痛患者增加三七粉5 g,每天1剂,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依据《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判断疗效:显效为症状及体征基本消失,症候积分降低至少70%;有效为症状及体征改善,症候积分降低30~70%;无效为症状无明显改善。治疗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测定治疗前、治疗后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改善效果。

1.4 统计学处理

将SPSS 17.0作为统计学软件,计数资料和计量资料予以卡方检验和t检验,%表示计数资料,x±s表示计量资料,当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分析表1可知,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78.9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血液流变学改善效果比较

分析表2可知,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如不及时治疗最终易导致急性心肌梗死,致死率较高,需尽快给予有效治疗,如降脂、抗血小板、抗凝等,延缓病情发展,改善症状及体征[4]。但单纯西医治疗效果有限,虽然缓解症状,但改善并不彻底,需加强其他治疗方案的研究。如今中医在稳定型心绞痛治疗中受到重视,中医理念认为淤血内阻胸部、气机郁滞为导致该疾病发生原因,治疗需注重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而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药方中桃仁起到破血行气功效、红花起到活血祛瘀功效、当归起到养血活血功效,柴胡具有疏肝解郁功效,甘草调和诸药,联合使用可有效帮助患者缓解症状,促使淤血除、血脉通、气血调畅[5]。而且依据现代药理学研究可知,该药方可扩张毛细血管、改善微循环。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3.10%,对照组78.95%,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粘度及纤维蛋白原明显改善,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采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对促使患者症状改善有明显效果,利于减轻机体不适,并促使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利于预后。

综上所述,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可进一步改善症状,促使机体血液流变学指标改善,临床治疗价值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葛家元.血府逐瘀汤联合常规西药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30):179-180.

[2] 杨海霞.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患者的临床疗效[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8,v.18(66):163.

[3] 朱 薇.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微血管性心绞痛疗效及对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J].陕西中医,2019,40(1):46-48.

[4] 郭 惟,庄振杰,鲁 可,等.血府逐瘀汤辅助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Meta分析[J].中国药房,2017,28(27):3809-3812.

[5] 张晓东,程正红,董晓明.通心络胶囊联合丹参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心绞痛的临床研究[J].基层医学论坛,2017,21(25):3319-3321.

本文编辑:董 京

猜你喜欢

血府逐瘀汤临床价值心绞痛
Effect of Xuebijing injection on hematopoietic homeostasis of LPS induced sepsis in mice
外科手术治疗颞叶脑挫裂伤的临床价值分析
腰硬联合麻醉中右美托咪定的应用及意义评析
瑞舒伐他汀的药理分析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临床应用价值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血府逐瘀汤治疗隐匿性抑郁症疗效观察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
加味血府逐瘀汤联合西药治疗失眠症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