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掀针穴位埋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2019-06-08刘爱霞戴海安吴斌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关键词:西药治疗心绞痛

刘爱霞 戴海安 吴斌

【摘要】目的 旨在分析掀针穴位埋针用于稳定型心绞痛治疗的效果。方法 纳入符合研究标准的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时间从2016年11月~2019年8月,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各41例患者。对照组采用稳定型心绞痛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掀针穴位埋针联合常规治疗的方法,患者隔天埋针一次每次24 h,一周3次,以4周作为1个療程,随后分析两组治疗疗效和心电图改善情况。结果 西药治疗联合掀针穴位埋针能有效改善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值得推广。

【关键词】掀针穴位埋针;西药治疗;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是冠心病的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西医关于稳定型心绞痛的病因及发病机制已有广泛报告和研究,而近些年来中医药临床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并在冠心病治疗方面优势越发明显[1]。本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联合掀针穴位埋针法治疗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根据中华医学会《慢性稳定型心绞痛诊断与治疗指南》诊断标准纳入82例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选取时间自2016年11月~2019年8月,分组前应详细记录患者血压、心率等基础指标。采用随机数字法将82例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两组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41例对照组中男22例,女19例,年龄在42~76岁,年龄平均为(52.28±16.28)岁;41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20例,年龄在43~78岁,年龄平均为(53.04±15.69)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两组患者均采用常规西医治疗方案,并依据患者病情给予降压、降糖和降脂等维持基础治疗,急性期患者应舌下含服硝酸甘油片,嘱患者每日口服拜阿司匹林每次100 mg,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阿托伐他汀钙片20 mg,三种药物均为每天一次,并嘱患者充分休息,低盐低脂饮食。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配合掀针穴位埋针,具体操作为嘱患者坐位后以碘酒及酒精消毒耳穴,皮内针进行常规消毒后刺入选定穴位然后固定。患者隔天埋针一次,每次持续时间为24 h,每周3次。两组患者均以4周作为1个疗程,做好随访工作并分析两组治疗疗效。治疗前后应及时观察患者病情,并做好心电图记录。

1.3 疗效判定

稳定型心绞痛患者临床疗效判定:显效: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基本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有效:心绞痛症状明显消失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发作持续时间有所减少;无效:心绞痛症状等基本如前;加重:心绞痛症状加重或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时间、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增加或延长。

心电图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操作者对患者实施心电图操作后心电图恢复正常状态或大致基本正常;有效:心电图ST段降低的程度有所回升。无效:心电图较前相比基本无变化。加重:心电图ST段降低0.05 mV以上,倒置T波深至1/5以上,或平坦T波变化为倒置等情况。

1.4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8.0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疗效比较

在方案实施过程中对照组1例患者由于个人原因退出研究,观察组1例患者未按要求治疗退出,两组各剔除1例患者后给为40例患者。对两组患者实施不同治疗方案后,结果得出对照组有效者为31人,无效及加重者9人,观察组有效者为37人,无效及加重者3人,经统计学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1,P<0.05),观察组患者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效果比较

观察组心电图有效者为36人,无效及加重者4人,心电图显示的总有效率为90.00%,对照组有效者29人,无效及加重者11人,总有效率为72.50%,两组心电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021,P<0.05),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见表2。

3 讨 论

稳定型心绞痛作为冠心病常见类型之一,其发病主要因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心肌缺血导致的胸部不适症状,患者发病时多伴有胸闷、刺痛、绞痛等症状,发作时间持续且反复,心绞痛持续发作可导致血管损伤进而威胁患者生命安全[2-3]。中医上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类属“心痛”、“胸痹”范畴,该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由淤血内停、痰浊凝集于胸,血运不畅,心脉痹阻所致[4]。大量文献报道在西医基础上实施中医治疗,有助于改善心绞痛患者临床体征,改善心电图变化[5]。

《素同·离合真邪论》有“静以久留”的揿针疗法,因针理皮下产生持续而稳定的刺激,进而使经络气血得以通畅激发人体正气后达到祛除除痛目的[6]。本研究对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实施西药治疗联合掀针穴位埋针法治疗后,我们发现,观察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有效人数为37人,总有效率(92.50%)高于对照组患者(77.50%),观察组患者治疗后心电图结果改善的总有效率(90.00%)高于对照组(72.50%),临床效果及心电图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果表明,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采用西药治疗联合掀针穴位埋针法后心绞痛临床疗效、心电图等均较单一西药治疗效果好,值得临床上借鉴应用。

参考文献

[1] 刘宝宏.中西医结合治疗痰瘀互结型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A].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2017年博鳌医药论坛论文集[C].香港康健医药有限公司:香港新世纪文化出版社有限公司,2017:1.

[2] 吴 欣,吴生兵,崔 帅,等.针刺心经心包经治疗心绞痛研究进展[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8,20(1):90-93.

[3] 朱海霞.针刺“内关”等穴治疗心绞痛60例临床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04,20(10):38-39.

[4] 陶 琦,喻正科,徐子轩,等.益气活血化痰方治疗稳定型心绞痛气虚痰瘀互阻证30例总结[J].湖南中医杂志,2018,34(11):49-50.

[5] 谢 慎,黄 洁,刘雨儿,等.针药结合治疗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观察[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4(7):2385-2387.

[6] 曹建萍,高 峰.针药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及动态心电图观察[J].中国针灸,2002,22(6):363-365.

本文编辑:董 京

猜你喜欢

西药治疗心绞痛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中西医结合和西药治疗性早熟的效果对比
中医针灸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胆汁反流胃炎40例临床观察
中西医结合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6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56例
养心汤改善冠心病心绞痛30例
益气养阴法治疗稳定型心绞痛30例
自拟方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45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