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的关系研究

2019-06-08李振东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9年35期
关键词:心率脑梗死

李振东

【摘要】目的 研究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和非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根据其心率及脉压差的不同各分为2组,按照TOAST分型将其分为小血管病变型、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比较心率及脉压差不同组患者不同发病机制的发病率,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的相关性。结果 心率≥80 min组的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心率<80 min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小血管病变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脉压差<60 mmHg组,均为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可作为预测指标。

【关键词】脑梗死;心率;脉压差

动脉粥样硬化在临床上是导致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脉压差比血压对脑血管疾病的影响更大[1]。脉压差增大是脑血管病重要的、独立的危险因素,随着患者年龄不断增大,生理机体出现下降,故老年人发生心血管疾病的概率增高[2]。静息的心率也与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有关,心率增快高血压会增加。基于脑梗死的发病机制,按照TOAST分型可将其分为小血管病变型、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在本次研究中,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和非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的相关性。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和非急性脑梗死患者40例为研究对象,其中急性脑梗死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61.82±8.72)岁。非急性脑梗死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平均年龄(60.72±9.72)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①发病时间<2周,年龄>40岁;②急性脑梗死组为新发脑梗死患者。

排除标准:①并发恶性肿瘤、肾功能不全、贫血等各种疾病者;②合并冠状动脉心脏病的患者。

1.3 方法

1.3.1 检查项目:入院当天,给予患者脉压、心率、体温等各种监测,抽血检查血常规等项目,并询问患者病史,了解各种病史和用药情况等信息,同时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

1.3.2 检查方法:所有患者均在正常时间段内进行测量,且没有发生过剧烈运动。①脉压监测:在白天时间6:00~22:00测量血压,30 min/次,在夜间时间22:00~6:00测量血压,1 h/次,共测量40次。计算脉压差,平均脉压差=收缩压-舒张压。按照平均脉压差是否>60 mmHg,可将其分为<60 mmHg和≥60 mmHg2组。②心率监测:计算心率,按照心率是否大于80次/min,可将其分为<80次/min和≥80次/min2组。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比较心率及脉压差不同组患者不同发病机制的发病率,分析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的相关性。

按照TOAST分型标准,同时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发病过程以及血管成像、脑功能成像、头核磁平扫分为3种类型:小血管病变型、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分析处理数据,计数资料用n/%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結 果

心率≥80 min组的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心率<80 min组,脉压差≥60 mmHg组的小血管病变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脉压差<60 mmHg组,均为P<0.05。见表1

3 讨 论

临床学中,脑梗死又称做缺血性脑卒中,是指大脑血液供应不足引起,而导致供血区脑组织缺血性坏死症状,脑梗死在世界范围内是一种高致残率、高致死率的疾病。在临床上,脑梗死的发病年龄没有明显特征性,但老年人的发病率要高于普通人。通过影像学技术检查,如CT、MRI等,或实验室检查(如尿常规、血常规等)均可确诊为脑梗死[3]。

急性脑梗死是脑血管疾病之一,临床较为常见,主要由动脉血管粥样硬化所致,发病后可引起脑部血管腔发生闭塞或狭窄,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不足,引起急性脑供血障碍[4]。引起脑梗死的原因主要是动脉粥样硬化,之后发展为血小板聚集、堵塞血管,最后发生脑血管事件。在实践中我们发现脑梗死患者除了服用药物、戒烟戒酒、控制血压血糖外,有些患者复发可能与心率有关。近年来,心率成为研究脑梗死相关因素的新焦点。据流行病学研究指出,静息心率与脑血管疾病有关,是一个独立存在的危险因素,心率过快会加剧动脉粥样硬化的发展。故可推断脑梗死的发病与心率有密切关系,心率增快能够产生自由基,加速新陈代谢,造成血管内皮组织的损坏,从而加快动脉硬化,增加血栓的危险[5]。本研究结果显示心率≥80min组的心源性卒中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心率<80 min组(P<0.05)。这也证实了心率与脑梗死的发生有关。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血管硬度增加,弹性减退,血压升高。故脉压差与脑梗死的发生有一定的关系,脉压差的增加能够反映动脉硬化的变化[6]。本研究结果显示组的小血管病变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发病率高于脉压差<60 mmHg组(P<0.05)。这也支持了脉压差与脑梗死之间的关系。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发病与其心率和脉压差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能够作为判断脑梗死的一个重要指标。

参考文献

[1] 陈 靖,徐宗良,李军荣,等.血流储备分数评估颈动脉狭窄介入治疗的可行性研究[J].中国脑血管病杂志,2019,16(8):411-415.

[2] 刘吉园,牛小伟,张益铭,等.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疗前后T波峰末间期的变化过程及其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关系[J].中国循环杂志,2017,32(2):132-136.

[3] 赵一品,季莹莹,王丰云,等.纤维蛋白原与白蛋白比值预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梗死相关动脉自发再通的价值[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2):123-128.

[4] 刘红敏,温 伟,刘 星,等.静息心率轨迹对心脑血管事件的影响[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9,47(4):318-325.

[5] 赵谊昶,陈菲菲,弓芳艳,等.Brugada综合征心室颤动电风暴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术后心外膜消融一例[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1):901-903.

[6] 丁 建,梁 明,杨桂棠,等.冷冻球囊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过程中肺静脉消融顺序对术中迷走神经反射的影响[J].中华心律失常学杂志,2019,23(1):52-56.

本文编辑:董 京

猜你喜欢

心率脑梗死
心率多少才健康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离心率求解探秘
急性脑梗死的CT脑灌注成像分析
脉血康胶囊治疗老年恢复期脑梗死30例
参芎龙蝎汤治疗脑梗死临床研究
中西医结合治疗脑梗死43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