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2019-06-08何莎莉

祖国 2019年8期
关键词:四个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何莎莉

摘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现阶段进入了瓶颈期,受到多元化社会的影响,当前越来越多高校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无从入手,难以真正在教育教学上让学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必然要求是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四个自信”教育是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精神指引与文化动力,在高校思政课程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需要高校作出更多的教育创新与体系改革。

关键词:四个自信   大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

“四个自信”指的是在建设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过程中必须坚持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与文化自信。“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的思政课程,能够加强高校的教育人才体系建设,也能够更加有效地凝聚校园文化。但当前存在部分高校的教育体系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都有流于形式的情况,为了能够提高高校在新时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需要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改革与创新,增强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理念,将“四个自信”教育与理念深入大学生的内容,并内化为行动。

一、大学生思政课程的开展现状

随着社会结构与社会体系的多元化,思想自由、言论自由逐渐变成了一种普遍的理念,高校作为社会人才的主要输出地,应旨在为国家与社会培养具有正确思想观念与价值观的人才,但受到当前多元社会的影响,思想政治教育變得越发困难,如何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与核心传播于大学生的思想中也是一大难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开展当前存在着以下几种问题:

(一)思政课程流于形式。“四个自信”教育是当前高校思政教育课程中的重要内容,但在长期的思政课程中已经形成了一种不良的风气,既思政课程的开设流于形式,也十分不利于“四个自信”教育在高校中的融入。高校思政课程流于形式的原因主要包括学生的不重视与教师的不重视两类。从学生角度来看,当前存在部分大学生对于思政教育轻视、不感兴趣、敷衍的态度,一方面由于思政课程的教学较为枯燥,难以引起学生的重视,另一方是大学生对于新兴事物的关注较高,对于思政课程这种思想教育类的课程不感兴趣,一般能逃就逃或被动接受。从教师角度来看,由于学生的不重视会使课堂氛围变得凝固,教师在难以调动课程气氛的情况下也会产生疲惫与携带,久而久之,思政课程便成为了走形式的教学任务。

(二)思政教育方式单一。思想政治教育在许多高校中的开展形式都是以教育讲座、常规课程等方式展开,对于大学生而言,参与讲座的目的更多是为了学分,而对于讲座的内容并不感兴趣。思政教育开展形式的单一直接导致了“四个自信”教育无法深入大学生的内心,也不能很好地被大学生所接受,因此在开展形式上需要作出更近一步的创新,以当代大学生的兴趣爱好与社会热点为主,进行创新式的思政教育。

(三)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当前在许多高校中都有独立的思政教育部门,思政教育部门的工作重点是研究思政教育课程的开设内容与进度,从党和国家的规章制度与教育要求上深入探索,为培养新一代的大学生不断做出创新教育。但在实际的运行中,思政教育部门对于高校思政教育课堂的作用并不大,更多成为了校领导汇报思政工作,开展思政教育会议的地方,这不仅体现了思政教育部门的工作实效性不高,还间接反映了高校思政教育体系的不完善。由于思政教育体系不完善,使得思政教育的开展在大学生群体中难以被接受,也使得思政教育的开展效果不佳,因此,针对高校思政教育体系,需要作出新的规划,不断完善体系,并加强体系的建设与施行。

二、“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策略

受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环境现状的影响,想要很好的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还有一定难度,并且较难得到有效的成果,因此,针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现状,需要高校能够作出一定的创新与改革,从而更好地在高校思政课程与思政教育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

(一)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体系。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观念大多是枯燥、无味等词汇构成的,这实际上表明了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的不重视,也凸显着思政课程的开展缺少趣味,难以被大学生接受。因此,为了能够提高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并有效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与思政教育中,需要高校加强教学建设,通过对思政教育课程进行改革,创新教学体系,以多种方式进行教育教学,才能够达到更好的实际效果。例如,高校可以在校园内成立领导小组与思政园地,由领导小组的人员对思想政治教育中所学的人力、物理与财力问题进行管理,并加强与高校不同部门的合作,将思想政治教育由单方面教育变为合作教育,强化高校各学院、团委与辅导员、团支书等的沟通与互动,由此提高思政教育的效率。在相互合作的过程中,也需要加强思政课程专业教师的协同意识,在教育教学上提高重视,创新教学形式,配合相关人员做好“四个自信”教育。另外,“四个自信”教育在高校中的施行应建设相应的工作体系,与校外的社会实践活动相联系,在实践教学生设计“四个自信”教育的方式与内容,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感受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的建设成果,激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信,也能够很好的提高大学生对于“四个自信”的根本认识。

(二)引入现代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思政教育难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一方面是教育形式的单一,另一方面是教育内容的单一。而在当前的社会环境中,学生更加倾向于网络、自媒体等碎片化信息的获取,“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可以有很多的途径,以大学生感兴趣的新媒体等现代化模式提高大学生对于思政课程与“四个自信”的认识与认同是一种创新的方式。高校可以建立以“四个自信”教育为核心的思政教育平台,通过新媒体工具的辅助,可以更好地促进学生主动认识与了解思政教育,并且相对于课堂教学,网络在线教学给予学生更多的自由感,满足学生随时随地学习的需求,也能够较好的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学生的思政教育内容中,提高学生的重视。

(三)创新化活动的开展。“四个自信”教育融入高校思政教育中,不仅应融入课堂教育,还应融入高校的各项活动中。传统的思政教育活动一般以讲座、座谈会等形式举办,不仅没有新意,而且会让学生感到压抑。在当前的教育活动中,形式的创新是十分重要的,高校思政课程的活动可以以辩论赛、摄影展、主体表演等方式进行举办,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活动中,提高学生参与兴趣的同时让学生对“四个自信”与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加深了解,并逐渐转变为情感认同。思政教育的形式不应局限于课程,应以当代学生能够接受并感兴趣的方式传播于学生的日常学习与生活中,而“四个自信”教育在思政教育中的融合也应进行形式的创新與观念的创新,从而在适应社会环境的同时顺应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需求。

三、结语

高校是人才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念输出的主要场所,以高校为中心,培养大学生获得正确的思想政治观念与思想道德素质是关键内容,也是高校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政教育中融入“四个自信”教育是必然要求,而在高校思政教育瓶颈期,如何将“四个自信”教育有效融入思政教育是主要问题,通过加强教学建设,创新教学体系;引入现代化教学形式,创新教学;创新化活动的开展等方式能够更好的适应当代大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环境,培养大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对“四个自信”的认识。在现有的环境中进行思政教育的创新与改革,能够强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也能够更好的将“四个自信”教育融入于高校的思政教育中,并获得学生的情感认同。

参考文献:

[1]吕绳振.略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几个方面[J].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

[2]宋绍峰.新形势下高校教师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0,(03).

[3]翁文泰,姚其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本诉求[A].福建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2007年年会优秀论文专辑(二)[C].2007年.

[4]王芳,程影.以科学发展观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政府管理创新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学术年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10·专刊2)[C].2011年.

[5]白吴.“科学发展观”视野中的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A].“科学发展观与贵州社会发展”学术研讨会暨贵州省社会学学会2006年年会论文集[C].2006年.

[6]石霖.思想政治教育力度与教育效果之间的关系研究[A].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加强体制机制创新,建设服务型政府”研讨会论文集(《吉林政报》2008·理论专刊)[C].2008年.

猜你喜欢

四个自信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党的历史为“四个自信”提供史鉴支撑
坚定“四个自信”增强意识形态话语权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让大学生梦想成真
他把孤儿院办成大学生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