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太虚幻境”背后的以情补天

2019-06-06张丽丹

青年文学家 2019年14期
关键词:情理结构

摘  要:《红楼梦》第五回描写了警幻仙子在荣宁二公的托付下带贾宝玉神游太虚幻境,通过判词、红楼梦曲等情节展现了宝玉在幻境中的经历。第五回是整部书情节的生发点和大框架,和前四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都提供了小说情节发展的线索和主题的思考。但第五回与前四回相比,更有象征性、结构性,是在展现贾府大致情况,介绍人物关系的前提下进一步发展的线索。并且通过小说中第三个具有奇幻色彩的故事“太虚幻境”,将前四回中创造的另外两个神话色彩故事相连,与“石头”、“还泪”等故事进行有意识的虚构相承,使得情节在现实中蒙上了想象的恣意,具有浪漫主义色彩。通过作者在这一回的描写,可以窥见其预想的行文结构以及主旨表达以及创作心理。

关键词:警幻;情理;结构

作者简介:张丽丹(1997.2-),女,汉族,浙江省台州市人,本科学历。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14-0-01

第五回具有强烈的象征色彩,推动情节流畅发展,引起读者的探究心理和诗性审美感受。对于此回中的景物描写,脂砚斋批“已为省亲别墅画下图式[1]”。“太虚幻境”是理想化了的大观园,是女性在遭遇“痴情”、“薄命”等不幸命运后,警醒痴梦、引渡仇恨的“女儿之境”,暗示着女性命运的走向。通过双关、谐音等艺术手法,如群芳髓(碎)、千红一窟(哭)、万艳同杯(悲)等,作者对大观园的现实世界进行影射,展现了大家族衰亡下的女性悲剧,审视着世间的悲欢。同时,也借这一系列女性的命运批判了封建贵族制度和封建制度,书写了一部以贾府为代表的封建家族衰亡史。

第五回中的正册判词、红楼梦曲等,为全文塑造了核心意象,暗示并概括了全文的关键情节。但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对十二金钗册的描写,并不是单纯地为了暗示,而是自然生发的情感,饱含着作者个人的反叛性思考,对女子的同情与惋惜,体现的是红楼创作背后的审美原则和审美精神。作者所塑造的女性,都是具有个性的独特人物。通过这些象征性、诗化的生命,读者审视世间悲欢。警幻的妹妹“兼美”,融合了黛、钗两人,是宝玉心中“美”的象征,是人生之大美乐与大自由。大观园的天上投影,投射着的是个人追寻摆脱外在束缚,追求生命自然的歌诗酒色。

这种崇情抑理的倾向,在太虚幻境的关键人物警幻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宝玉来到太虚幻境的起因,是先人期望警幻给予寶玉警示,作者借先人意志表达封建家族对宝玉的期望和寄托,“留意于孔孟之间,委身于经济之道”。但警幻的形象内部存在矛盾,她是崇情之美的化身,一方面她赞扬宝玉“古今天下第一淫人[2]”,但另一方面又受嘱托入梦,被寄予警醒宝玉情之虚幻的重负,期望宝玉“万万解释,改悟前情”,洗涤浮躁,合于雅正。警幻这一形象本身的矛盾其实是作者思想矛盾的自然流露,作者反对“以理杀人”,主张“以情抗理”,但同时又对情与理之共存保有消极怀疑的态度,这场道德说教、意淫训示的背后,是作者对伦理结构与礼乐精神的追求,流露出对生命自然的歌诗酒色与伦理道德的礼乐仪典共存的渴望。宝玉与仙姑对话,让我们明白正是对情的坚持才塑造了一个“不肖子”,鲜明地展现了一个贵族青年不被世俗社会所理解,与世俗社会格格不入的精神状态。宝玉代作者立言,对异样孩子乖张性情和偏僻行为做了超尘脱俗的解释。但可悲的是,尽管宝玉警情之“滥”,却没有做到警情之“幻”。纵使他达到情而不淫的境界,却没有摆脱情幻的束缚。对于“无材可补苍天”,脂批云:“书之本旨”。这里的“材”倾向于指“情”,但“情”是否能补天?“梦幻”是红楼梦在创作时主要的方式,作者也用“梦幻”表达了这一场“梦”的“幻灭”,宝玉被夜叉海鬼拖入迷津,“以情补天”终究幻灭。“因空见色,由色生情,传情入色,自色悟空”。情欲是兼美的人性阻塞,太虚梦境只有在梦之中才是可能的,贾府一家的盛荣也只有在梦幻中才是长存的,但从历史发展和自然本质来看,世俗的一切皆将因衰亡和死而幻灭。作者崇情的态度,是肯定人的认识欲和道德欲,试图通过对当时社会病情的揭露,提炼人生哲理,探询生活真谛,但他又深刻的发现情理在时代中无法共存,作者所追求的美与人生价值被毁灭

太虚幻境中的判词、红楼梦曲、问答之间又是有着内在的逻辑。判词中预示“金玉良缘”和“木石姻缘”的结局,与所展现的末世气氛,是作者有意识的对爱情悲剧、名门望族兴亡盛衰的思考,经过红楼梦曲不断清晰,朦胧暗示贾府悲剧结局,又使得故事更具神秘色彩,展现了推动红楼梦故事发展的主要情节。

第五回是对前四回的发展补充,在已介绍人物典型环境的基础上进一步暗示推进。“以情补天”、“以情济人”,是行文发展的线索,通过爱情、女子、家道和世道的悲剧,展现了“天”、“人”、“情”三者的悲剧。无论作者是否有意把此回作为创作的纲目,它对小说的情节和主题确实有提纲挈领的作用,有助于读者理解复杂的情节。第五回历来成为人们推测情节发展走向,参照结局是否合理的一大关键,催生了一系列研究。它必然是《红楼梦》这部奇书中不可缺少的一回。

注释:

[1]甲戌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侧评.

[2]如无特殊说明,以下原文引用皆本于人民文学社2010年版《红楼梦》(上下册).

猜你喜欢

情理结构
事实与情感——儒家“情理合一”思想的再认识
《形而上学》△卷的结构和位置
致新敏队长
论结构
主持人语:情理与法律
新型平衡块结构的应用
论《日出》的结构
知真求通中的情理交融——基于历史阅读的情感培养为案例
法外开恩:郑继成刺杀张宗昌案中的情理、法律与政治
创新治理结构促进中小企业持续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