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伴互助的评价与管理

2019-06-06苟丽娟

关键词:班级

苟丽娟

摘   要:结合“学伴互助导学案教学”模式在班级管理过程中的大胆尝试,探索“学伴互助層级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这样的经验为实施和改进现有的教学模式提供了具体的学情依据。

关键词:班级;学伴互助;层级管理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0X(2019)11-0033-02

在新课程理念引领之下,“合作学习”早已成为当前教育界最受关注的学习方式之一。结合学校的课堂教学改革,笔者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也进行了大胆尝试,探索建立了一套 “学伴互助层级管理体系”,极大地提高了班级管理水平。

一、理论依据

“教学相长”这一教育理念早在儒家经典《礼记·学记》中即已提出,心理学研究也证实学伴之间的交往无论对个体智力的发展还是性格的塑造都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中强调同伴教学是促进学习的一种方式,它对双方都是有好处。毛主席在1946年就曾积极倡导“官教兵、兵教官、兵教兵”的练兵方法并取得奇效——任何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而“兵教兵”能使教师长出“三头六臂”——教师充分利用“助教”们的力量可以更加轻松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正因如此,我校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同样借鉴“兵管兵”的教学策略,通过创造真诚相处、互相理解、彼此帮助的生生关系,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了更人性化的发展。

二、发现问题

在我校所倡导的“学伴互助导学案教学”模式中,所谓的“学伴互助”一般只限于固定的二人互助小组——每个小组中各方面(主要是成绩,兼顾其他)较为优秀的同学为“学长”,另一个同学为“学友”——学长的职责是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友的榜样,并主动热情地带动学友进步;而学友主要处于被帮助和提供辅助的状态。这种互助模式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大有益处:可以形成稳定的“一帮一,一对红”的良好局面——增强学长的自信心,消除学友的畏难情绪,激发学伴二人组的团体意识,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我校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成果借鉴到班级管理机制的初期仅仅把“互助”限定在二人互助小组的框架之内。但实践中渐渐发现这种简单的互动模式运用到班级管理之后无形中助长了某些学长的气焰而让学友在受到其帮助与管理之余形成心理压力,甚至使学友们成为了班级“弱势群体”。另外,优秀学生毕竟是少数,所以二人结组有时候不能达到理想效果,往往出现学长也需要学长的情况,而使“学伴互助”的效能大大降低。

三、解决方案——层级学伴管理体系

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和思考,我校班主任们开始在班内试行“学伴互助层级管理体系”。这种管理模式的基本设想是给每位同学都找到学长,让学伴互助关系网络最大化。管理体系的建立,遵循“就近安排”原则,差等生有了中等生做学长,中等生有了优等生做学长,优等生之间还可以互为良师益友——这样,全班就形成了一个层层交叉的“学伴互助管理网”——人人有了成长同伴,人人有了成长导师,人人有了成长动力。

与简单的二人学伴互助管理办法相似,层级学伴互助小组管理无非是使更多的小学长也有了大学长,使全班的互助管理工作层级辐射下去;这种层层反馈的结构一方面削弱了部分学长的优势心理,另一方面也缓解了部分学友的自卑情绪。我校还设计了的“每周学伴互助记录表”来跟踪记录学伴们的共同成长的足迹,如下:

以上两个表格中,每位同学每天的基础分为100分,如图所示均分为10小项,每项10分。每位学长都应在当天对自己学友的各方面表现随时进行客观地记录,每周末由学长向学友提出希望,即“学长寄语”。同时学友在了解自己本周的表现得分之后,要认真进行反省,并填写“学友自省”,从而及时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明确下周努力方向。

四、“学伴互助层级体系”已取得实效

我校自2015年开始推行“学伴互助导学案教学”课堂教学改革以来,成效明显,学生的整体素质大为提高,也得到区级、市级相关领导们的充分肯定。紧承课堂教学改革之后,我校开始从班级管理的角度尝试建立“学伴互助层级管理体系”,随着管理办法的不断改进和日益成熟,班级中半数以上的同学参与了班级管理工作,班级面貌和学生各自状况均更为改观——学生上学有信心、有奔头了,科任老师上课更自如了,班主任管理班级更高效了。

猜你喜欢

班级
班级“无课日”
写话乐乐船
写话乐乐船
班级管理:引领班级成为命运共同体
徒 步 旅 行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班级充满相对性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
取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