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闲话(二)陈健行

2019-06-05陈健行

苏州杂志 2019年2期
关键词:虎丘白玉兰河滩

上河滩

水港小桥多,人家尽枕河。姑苏人家枕河而居,几乎家家后门口都建有各种各样大大小小的河埠,也称河滩头。苏州话中的“上河滩”就是到河埠头去洗东西。最常见、最实惠省钱的河埠是用一块块长石条呈斜线砌插在石驳岸石块中伸向水边的,也有在家沿河后门建筑成平整的平台,两边有台阶一级级伸到水边。平台上沿边摆放着用漏水砂锅、破搪瓷脸盆、搪瓷旧痰盂、破陶钵、泥花盆栽种的菊花、美人蕉、紫竹、万年青、水天竹、大蒜、香葱等等。靠门处的门框边挂着晒鞋子的节节高,屋檐下的晾衣竹竿上晒满刚洗好的衣服,从门框斜拉到临河墙的铁丝上晾晒着毛巾、内裤、袜子、汗衫。还挂着养绣眼、黄莺、八哥、鹦鹉的鸟笼。“阿有洋伞修?”“阿有洋铅桶、洋镬子修作?”鸟笼子里的八哥不时会发出模仿小巷中的吆喝声。深红发亮有包浆的旧竹椅、木矮凳倚墙而放。有的人家河埠头伸出后门一段,上面盖有屋面可以遮阳挡雨。夏天在自己后门河埠上河滩洗碗、洗锅、淘米、洗菜时,赤脚站在水中石级上,不一会儿从四面八方会游过来一条条餐鲦鱼,胆大的魚儿还用嘴轻轻触碰你的脚趾、脚跟,有点痒痒感觉,这些鱼儿都是冲着河滩上散落的饭粒、米粒、菜屑来的。

当时五进、七进大户人家,长长昏暗的备弄尽头建有河埠,这种河埠在屋内,是用长丈许的长石条一级级从上向下横砌至河边。下雨天在河边洗衣、洗菜不会淋雨,夏天不怕太阳晒。同时也是乡下农船进城送粮食、柴草、菜蔬瓜果及家人清明时节下乡踏青祭祖扫墓、探亲访友停泊船只的地方。在河埠两边的石驳岸中都砌嵌着用花岗石雕刻成如意、秋叶、灵芝等图案的系船石,便于船只系缆绳停靠,这种河埠头有门,夜晚可以关闭上锁,非常安全。其旁边是厨房、柴房、杂物间和菜园。

小巷深处的人家几乎家家有井,没井的人家可以到邻居人家去吊水,也可以到街边、巷中的义井、公井上去洗菜、淘米、洗衣服。但是遇到洗大件床单、被单、秋冬较厚的衣服时在井边就不方便也洗不干净了。遇到这种情况,四五十年前就要“上河滩”了。这种河滩头当时街巷中沿河、桥边常常都有,可以供三五人同时洗涤用,河滩头亦是邻里人家好婆、阿姨们相互交谈家长里短、奇闻趣事的场合,边聊边洗,棒槌不停敲打衣、被,挤出碱水、肥皂水,反复洗敲几次,洗干净为止。如三五人一起敲打“劈劈拍、劈劈拍”此起彼伏的声响不绝于耳,那就闹猛非常!上河滩有不成文的规矩,因为当年全城的各条河的河水都较清且流速较快,一般淘米洗菜、洗衣、洗被单等在水流向的上首,而洗涮马桶、痰盂必须在下首。城内可以供十来人上河滩头的大河埠不多,阊门下塘街近九福里有一处,白塔东路二门口城东公园旁有一处,城外阊门吊桥下塘、山塘街西山庙桥北堍也有。更大的去处就是胥门外、相门外的木排了。几十年前的节假日天晴,这些大河埠头、木排上就热闹起来了,从早到晚,来上河滩头人络绎不绝,往往夫妻两人来的不少,男的骑自行车,女的坐后面,一手揽腰,一手挽着放衣被白铁皮做的大铅桶,手握木制棒槌从远处而来。住得近的人家近水楼台先得月,方便多了。

那个年代,我们有时也到二门口河滩头去洗床单、被单、衣服。我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夏天晚饭后的黄昏时分去那河滩洗床单、蚊帐、衣服。那天,上河滩的只有三四个阿姨在洗衣服,我也站河水中的石阶上帮忙绞干床单、蚊帐的水。赤脚站在水中,河面微微的晚风吹来十分惬意,就在这时从原來的古城墙外一轮像咸鸭蛋黄似的圆圆大月亮升起,不多会儿水面就有一道波光荡漾月亮光影。

以前的河里有小鲫鱼、餐鲦鱼和螺蛳,在水埠两边的石驳岸水下吸附着不少青壳螺蛳,如果下水去摸,一把准能摸四五个。在动物园后面的北张家巷的河埠、石驳岸河水中有壳青、肉肥味美的螺蛳,那里临河的人家想吃浓油赤酱味美螺蛳很容易,他们会在晚饭后,用只小竹篮放点肉骨头、鸡骨头,再放一块小石头或半块砖头用绳系住篮柄,沉入河埠旁的河水中,另外一头绳系在河埠的杨柳树上,明天早上提起,定会有一顿够吃螺蛳在篮里了,洗净后,剪掉尾壳,换洗几次,放水养在缽中,滴上几滴麻油,到晚炒之就成了一道令人垂涎的下酒、下饭菜了。

学校放暑假了,河埠上每天下午增加了水乡精灵们的身影。几乎天天一群同学、邻居的孩子聚在一起淴河浴,他们会从平台上跃入河中,在河中打水仗、嬉戏玩耍。

夏夜晚饭后,沿着齐门下塘散步,有时会有一阵凉风从河面吹来,沿河人家的窗中、后门中亮起了白炽灯泡发出的昏黄灯光,也有少数人家发出日光灯白得泛青的耀眼灯光。从家中有线广播或红灯牌半导收音机中传来阵阵“乌洞洞的大观园里冷清清”的评弹声或者“我家有个小九妹”的越剧唱声,人们坐在河埠旁喝茶、喝酒闲聊时发出的哈哈笑声。双职工人家一天忙下來,还得利用晚上在路灯下上河滩洗衣服,棒槌发出阵阵敲打声。加上河边株株杨柳树上不停的蝉鸣声,这时仿佛一曲姑苏水乡夏夜交响曲正式上演了。

《虎丘春早》白玉兰

白玉兰花,苏州每年都在光福香雪海、洞庭西山林屋梅海、张家港香山梅岭的梅花盛开时相继渐渐绽放,一般气候正常三月中旬是最佳的花期。白玉兰最好、最漂亮的时候,就是一枝花上有盛开、半开、含苞欲放和花蕾,映衬蔚蓝的天空,在清晨或傍晚暖暖的阳光下,洁白无瑕,纯洁高雅!但好花不常开,最佳的拍摄时间瞬即消逝,清晨还是含苞欲放,天晴的太阳一天晒下来,气温升高,傍晚大都花朵都盛开了,一夜下来,会收缩起來一点,来日一早还有个拍照好机会,再天晴一晒就全盛开了!白玉兰花期前后十天左右,盛开时,往往多少年来,毎年三月二十日前后,北方有股强冷空气南下影响苏城,气温要下降十度以上,雷雨、大风一齐报到,又是风又是雨,娇嫩雪白的白玉兰花朵经过一夜摧残,大都是伤痕累累。白玉兰是千百种花中最最命苦的,它自隔年寒冬起九之前,一个个小小的花蕾已经站立枝头,任凭一整个冬天的风吹雨打,霜雪冰冻九九八十一天,在春暖花开之初,渐渐欲开之时,又迎来了连续绵绵不停的阴雨。而且花开之时,不像桃、李、梨、杏、牡丹、芍药……有绿叶相衬相扶,和梅花同病相怜孤苦无依地展开花姿,盛开时又在风雨中飘零落地,真正是“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几十年前,一直想去虎丘山拍摄虎丘春早题材的照片,除了梅花外,白玉兰也是可以选择的花种。我自小到大,虎丘去了无数次,小时候一天之中有过上下午应同学之邀各去一次的经历,而且都是沿铁路走去走回,山前山后风景、树木花丛、亭榭楼阁熟门熟路,熟记于心。三十多年前的八十年代春,白玉兰含苞欲放的一个晴朗的蓝天下午二时,我约上影友王永林和虎丘山照相部的摄影师杭兴微,三时半在虎丘后山玉兰树丛处会合,我骑自行车,带上照相机、三脚架从城东出发。抵达后,在预先选定的拍摄角度,架好相机,耐心静等。等什么呢?等太阳偏西一点,略带点暖色调。这时他们二人也一一到来。时近四时,从东方的蓝天上逐渐飘过来朵朵白云,啊,太难得了,天佑我也!多少年也不可能遇上的机会,终于今天实现我预先期望的效果,我仔细再检查一遍拍摄数据无误后,静下心来一张张按动相机快门,捕捉瞬间即逝的精彩瞬间。同时提醒边上的二位,今天带多少反转片,全部拍光,一张也别留。我当时狠狠心,拍光了所有的反转片。朵朵白云渐渐飘去,我们也都尽兴。这时候,我告诉他们,因为今后永远不可能遇上这个机遇了。白玉兰满树含苞欲放时遇上蓝天白云,而且是朵云,是千载难逢的。苏州三月份不可能蓝天下午四时出现朵云,苏州蓝天朵云一般是七、八月台风影响时,上午九时至下午三时半左右,最好是中午前后。第二原因是白玉兰后的一片竹林,经过黄梅雨天后气温升高,竹林也迅速长高,到来年将会遮挡住部分虎丘塔的塔身……果然不出所料,第二天就有影友闻讯赶来,寻觅到拍摄之角度和时间,但是物是人非,机不再来,天空已不是蓝天而是多云转阴。至今近四十年了,这个机会再也没有到来。这幅照片参赛、参展,入编画册,做过封面,出过年历、年画、挂历……已成苏州虎丘的代表作品,为宣传吴中胜迹虎丘风景区作了应有的贡献。

白玉兰花,药食同源,白玉兰的花蕾是治疗妇科疾病的中药。盛开的花朵,肥肥厚厚的花瓣,可以采几朵,摘下花瓣,在调成稀糊的糯米浆中拖过,放入油锅升温后又降至五十度左右的油中慢慢煎炸,至两面呈淡黄色后装盆,上面匀洒绵白糖,配上一杯新上市的碧螺春茶,是原来大户有识的苏州人家招待贵客的一道讲究茶点。玉兰片,甜糯满口清香。口中玉兰糯糯的特殊清香,久久留在口中及回忆之中。为什么呢?因为苏州大户人家客厅前的天井之中,种有一棵白玉兰和一棵桂花,有金玉满堂之说。故而早春午后睡醒,就是非常应时的茶点。

猜你喜欢

虎丘白玉兰河滩
一个人的苍茫[组诗]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疫情之下,这里有虎丘温度和速度
天鹅和仙鹤的争论
虎丘剑池,流淌在姑苏血液中的音符
握握手
河滩上
“包”字出门去
说不一样的话
“眯眯”和“咪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