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9-06-04谢江芸柴东升张秀英

广东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医养入院症状

谢江芸, 柴东升, 张秀英

韶关市第三人民医院老年保健中心(广东韶关 512122)

随着社会的进步,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亦越来越严重,伴随着高龄、失能、失智、独居等老年人数目不断增加,特别是失能和失智老人数量快速增长,根据有关文献报道:65~79岁、80~89岁、90~99岁和百岁以上老年人的失能率分别是5.5%、15.6%、34.1%和51.7%;失智率分别是4.8%、17.1%、36.3%、56.6%[1]。而失智失能老人的病程长,家庭照护困难;当老人出现抑郁、妄想、幻觉、出走等精神症状,家属知识缺乏难以应对,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因此,长期护理这部分人群更加需要专业的护理照顾,如今我国大部分家庭结构都发生了变化,家庭养老功能弱化,而普通养老机构又无法满足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需求,专业的失能失智养老机构就有了其发展的必要性[2]。医养结合是“医”“护”“养”为一体的新型养老模式,“医”是指医疗康复保健服务,具有医疗服务、健康咨询服务、健康检查服务,疾病诊治服务;“护”是指护理服务、大病康复服务以及临终关怀服务;“养”是指生活照护服务,精神心理服务、文化活动服务。我院老年保健中心(以下简称“老年中心”)正是在国家卫计委、民政部的政策指导下,积极推进和开展医养结合的养老院,让老年人在养老的同时,得到规范的医疗服务。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7月25日至2018年9月1日入住我院老年中心的失智失能老人60例,其中,男34例,女26例,年龄66~95岁,平均(78.48±7.21)岁。

1.2 纳入标准 (1)年龄65岁以上;(2)病程6个月以上;(3)简明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在0~26分;(4)日常生活能力(ADL)量表(Barthel指数)评分0~60分;(5)临床印象变化量表(CIBIC-PLUS);(6)知情同意;(7)遵医嘱接受常规药物治疗。排除标准:(1)因病情变化不能完成测试;(2)不能按照医嘱服药或中途退出者。

1.3 方法

1.3.1 运作方式 老年中心实施24 h无陪护制,为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医生实行值班制,护士、护工采用APN排班制度,护士护工一同值班。

1.3.2 操作方法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是进行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有抑郁、妄想、幻觉、躁动等精神症状按医嘱使用奋乃静或奥氮平药物治疗,药物剂量根据病情调整。方式如下:

1.3.2.1 饮食护理 护士充分评估老人的吞咽、咀嚼功能,指导护工为老人准备合适的食物[3]。鼓励失智失能老人经口进食,了解老人每餐进行量,做到定时定量,必要时通过胃管注入流质食物和水。老人进食后,了解老人进食量及进食后情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处理。

1.3.2.2 药物护理 护士按医嘱给药,协助老人服药入口,确认口腔无药(特别是精神类药物),护士应密切观察,及时发现药物的疗效和不良反应,以便医师调整用药,确保用药安全。失智失能老人的药品统一由科室保管。

1.3.2.3 皮肤护理 老人皮肤护理重在预防。对生活需要协助的老人,毎2 h查房1次,协助翻身,检查老人是否有便溺现象或大小便失禁,保持皮肤清洁;对于不能自行翻身的老人,上气垫床;观察、记录老人皮肤、排尿、排便情况。鼓励护士、护工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处理,实施无惩罚性报告制度。

1.3.2.4 康复训练 (1)定向力训练。让老人熟悉和适应居住环境,反复给老人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必要时,在老人房门上标记明显的标识,如:花、羽毛、照片等,提高老人对现实环境辨识能力;床号固定,不随意调床,为老人提供一个安全、固定的生活空间;合理安排老人每天的作息时间:定时进食、服药,洗澡时间亦相对固定。每一项活动时,都以温和的口语,邀请的口吻鼓励老人参加,并告知老人现在我们在做什么,是什么时间。(2)自理能力训练。依据老人的功能障碍、精神状况进行训练。日常生活能力如:进食,穿衣、洗面、梳头、沐浴等,在旁指导、示范、协助,给予老人鼓励和支持,让老人做力所能及的事,提高老人生活质量;肢体功能训练在康复医师评估后,为老人进行关节活动、肌张力等康复运动;鼓励老人进行户外活动,如散步、体操等[4],并鼓励家庭照顾者,以及自愿者团体的社会工作介入,促进老人身心健康,恢复社会功能[5]。

1.3.2.5 社交问题处理 医护人员主动多与老人聊天,鼓励老人走出房间,介绍其他老人,让老人之间积极交流,初次我们可以陪伴在旁,寻找话题,适时的给予赞赏,让老人得到肯定与归属感。予老人开展多种形式的社会(社交)活动,鼓励老人亲属和自愿者团体参与,如:捐赠物品,包饺子、粽子,开展座谈会,节日聚餐、郊游等活动,增加老人之间的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促进社交活动能力[6]。

1.3.2.6 精神症状护理 出现精神症时,应耐心倾听其诉说,忌与老人讲理或争辩,避免语言的刺激;同时,移开周围可能造成危害的物品,保护老人安全。对产生幻觉并出现游走或夜间混乱行为的,避免白天睡眠时间过长,夜间可反锁门窗或实施保护性约束,必要时,在精神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提供药物治疗。

1.3.2.7 安全管理 根据护理操作技术规范细致开展护理操作,对停留胃管、尿管、氧管等管道的老人,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拔管;对有坠床风险、夜间混沌、躁动等老人可使用保护性约束,遵循约束带使用原则及注意事项。时刻提高警惕,做好老人安全防护,防止跌倒、坠床、噎食、烫伤、走失等不良事件发生。

1.3.2.8 健康管理 医师每天进行全区查房,了解老人的基本情况,解决老人疾病问题,对专科性较强且科内难以解决的疑难问题,请求相关专科主治医师协助会诊,帮助解决,为老人建立健康档案。护士实施APN排班制度,监控掌握老人的身体状况,了解老人生活上基本需求,进行生活、基础疾病等多方面的健康宣教及指导,并为老人实施基本治疗护理活动:如营养支持、管道护理、呼吸道管理等。

1.4 评价方法 由老年中心1名主治医师及2名主管护理师组成医护团队,统一评估标准,于入院时,入院后3个月时进行ADL、MMSE、CIBIC-PLUS相关指标评价。

2 结果

入院6个月与入院前ADL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616,P=0.000),入院后ADL评分较入院前有明显升高,生活自理能力较入院前有所提高。入院6个月时与入院前MMSE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30,P=0.015),入院后MSSE评分较入院前明显降低,入院后认知功能有所下降。入院6个月时与入院前CIBIC-PLU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456,P=0.001),入院后CIBIC-PLUS评分较入院前明显降低,入院后精神疾病总体症状较入院前有明显的临床改善。表1。

表1 两组ADL、MSSE、CIBIC-PLUS评分比较 分

*M(P25,P75)

3 讨论

失智症是一个进行性退化的疾病,从轻度时期的轻微症状,逐渐进入中度、重度、末期症状,随着病情进展,逐渐丧失生活自理能力,随着老人病程的进展、症状的加重[7],越需要专业机构的照护,延缓失智失能症状进展速度,以提高老人的生活质量。

医养结合养老院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是进行全医学的生活、医疗及护理活动,不仅仅是给失智失能老人提供基本的饮食、皮肤等生活照护及指导,主要是对失智失能老人进行定向力、自理能力训练,提供交流、环境、社交、心理的需求,给予安全、健康管理。增加失智失能老人的信心、自尊,提高自理能力,同时可以改善精神行为及心理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使失智失能的症状获得改善或延缓疾病的进展[8-9]。

本研究结果显示,老人的自理能力,认知能力有所下降,总体精神病症状较入院前有明显的临床改善。自理能力主要是在自我进食、活动、转移方面有较明显的提高,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应尽量让老人自己照顾自己,而并非给予的帮助越多越好,尽量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如:洗碗、梳头、递东西等基本活动,防止基本生理玏能的消失。老人的认知能力较入院前有所下降,符合失智症是一个进行性退化的疾病。而出现幻觉、躁动、抑郁等精神症状的,给予药物干预和精神病护理后,老人入院后精神疾病总体症状较入院前有明显的临床改善。

由于我国开展失智失能的护理模式尚处于起步阶段,本研究仍有不足之处比如病例数量偏少、研究时长有限、加上病情多样化等,在今后的临床护理工作中还需继续探索与实践。

综上所述,通过医养结合对失智失能老人照护模式,充分发挥医院的专业化医疗、护理的资源优势,能改善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自理能力、精神行为症状,生活质量得以提高,满足失智失能老人的生活照护长期性和医疗护理的可及性,实现了养老机构、医疗机构和社会等多方面共赢[10-13]。

猜你喜欢

医养入院症状
利用信息技术再造急诊入院管理流程*
有症状立即治疗,别“梗”了再抢救
医养当兴
可改善咳嗽症状的两款药膳
医养结合 我们这么做
医养结合真的难操作?
医养结合 大有可为
入院计划概念框架系统分析
多因素可识别急性冠脉综合征再入院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