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单髁关节置换治疗高龄内侧膝骨关节炎*

2019-06-04曹振武王竣麦秀钧冯恩辉徐逸生黄永明苏海涛

广东医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股关节假体高龄

曹振武, 王竣, 麦秀钧, 冯恩辉, 徐逸生, 黄永明, 苏海涛△

1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老年骨科(广东深圳 518000); 2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广东广州 510000); 3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骨关节科(广东广州 510120)

骨性关节炎(osteoarthritis OA)作为一种关节退行性病变,影响着全世界的中老年人,其在全球发病率约占总人口的4%~13%[1],在我国,其发病率仅次于心血管疾病,位列第二。膝关节骨关节炎(KOA)的发病部位可累及髌股关节面、胫股内侧及外侧关节面,大约50%的KOA患者主要是发生在胫骨关节的内侧,而很少发生在胫股关节外侧及髌骨股骨关节[2]。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被视为治疗中晚期KOA的金标准。对于身体状况差、基础病多的高龄患者,虽然TKA术后能良好地缓解疼痛、恢复膝关节的功能及提供可靠的假体生存率[3-5]。但是其创伤较大,术后并发症多及术后隐形失血量多,同时也增加了高龄患者的死亡风险。因此,对于仅累及单一间室病变的KOA高龄患者而言,TKA也许并不是首选的手术方案。微创单髁关节置换术(unicompartmental knee arthroplasty, UKA)与TKA相比,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术后并发症少、恢复快等优点,可能是高龄单间室病变KOA患者理想的手术方案之一。UKA保留了更多的韧带,对软组织破坏较少,能提供比TKA能更好的膝关节活动度,患者术后满意度更高。但临床上对高龄患者行UKA手术报道较少,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临床及影像学评估75岁及以上患者行UKA术后,评估其手术创伤及预后情况,为UKA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在广东省中医院行UKA治疗的符合纳入及排除标准的75岁及以上患者29例(29膝),其中男13例(13膝),女16例(16膝);左膝14例,右膝15例,年龄75~87岁,平均(78.5±3.1)岁。

1.1.1 纳入标准 (1)符合美国骨科医学会2013年颁布的《膝关节骨关节炎循证医学指南》诊断标准;(2)年龄75~90岁,关节疼痛以内侧为主;(3)影像学表现:内侧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影像学分期:Ahlback 3~4;(4)内翻畸形以关节内为主,畸形<15°,术前关节活动度至少≥90°,屈曲畸形≤10°;(5)外侧间室宽度≥3 mm,外翻应力位片是内侧间室可恢复;(6)患者身体状况可行手术治疗。

1.1.2 排除标准 (1)不符合纳入标准的;(2)术中探查前交叉韧带(ACL)功能不全或外侧间室退变严重的;(3)膝关节稳定性差的,内外侧副韧带或后交叉韧带功能缺失的;(4)术中麻醉状况下,膝关节屈曲<120°;(5)伴随其他膝关节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夏科氏关节等。

1.2 方法 患肢大腿上止血带,置于大腿托架上使膝关节屈曲小腿自然下垂,麻醉后膝关节必须至少能屈曲120°。假体均使用OxfordⅢ假体,活动平台。

1.2.1 手术方法 手术均由同一医生主刀完成,具体操作:(1)取膝关节内侧髌旁直行切口(约8~10 cm)切开关节囊,切除部分髌下脂肪垫,术中探查膝关节内外侧间室磨损情况及ALC状况,如果ALC功能缺失或外侧胫股关节软骨退变严重,予改行TKA手术。(2)切除内侧半月板,清除胫骨和股骨内侧增生骨赘,采用胫骨髓外定位方式行胫骨截骨,取出切下的胫骨平台,以确定胫骨假体的尺寸。(3)清除股骨髁间骨赘,采用股骨髓内定位的方式,膝关节屈曲至 90°,后交叉韧带起点上1 cm沿股骨机械轴方向钻孔,植入导向金属杆,确定截骨位置。(4)股骨后髁截骨,测量截取骨块厚度(一般不多于4 mm),股骨研磨从1 mm开始逐渐增加致屈伸间隙平衡。(5)安装假体试模,判断膝关节的稳定性以及试模的匹配度。(6)安装涂抹骨水泥的胫骨和股骨假体,安装聚乙烯活动平台衬垫,屈伸膝关节再次确认衬垫有无撞击、旋转等。(7)松止血带,电刀广泛止血,冲洗切口,鸡尾酒关节周围注射止痛,放置负压引流,关闭切口,棉垫包扎。

1.2.2 术后处理 术后常规预防下肢血栓治疗,当天患者行股四头肌肌力锻炼及主动收缩练习,适度屈膝功能锻炼, 次日拔出引流管,床边练习屈膝活动或借助行器下地行走,1周后行 X 线片复查。

1.3 观察指标

1.3.1 围术期观察指标 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血色素下降情况。

1.3.2 疗效评价指标 患者术前及术后胫股踝角(FTA)、患膝关节活动度(ROM),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膝关节KSS 功能评分。

2 结果

2.1 围手术情况 本组29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为(87.1±16.4)min,术中出血量为(36.2±19.7)mL,术后24 h引流量为(79.9±59.3)mL,术后血红蛋白平均降低(12.1±8.4)g/L。

2.2 临床疗效评价

2.2.1 KSS评分 29例患者术后KSS评分优(85~100分)22例(22膝),良(70~84分)6例(6膝),可(60~69分)1例(1膝),总体优良率96.6%(28/29)。末次随访患者KSS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2 VAS评分 膝关节疼痛方面,术后VAS疼痛评分比术前下降,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术前及术后患者KSS评分、VAS评分比较分

2.2.3 ROM UKA术后,患者膝关节活动度明显改善,术后ROM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2.4 FTA UKA术后,患者下肢力线亦得到矫正,患者的FTA术后比减少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项目术前术后t值P值ROM104.8±1.4120.3±10.1-5.05<0.05FTA180.6±4.6175.9±4.24.98<0.05

2.3 随访 本组29例患者随访(22.6±3.4)个月,所有患者无感染、假体松动、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脱位、胫骨平台骨折等并发症,术后无翻修,假体生存率100%,手术前后典型X线片比较见图1。

术后1年内3例出现膝关节疼痛,2例考虑骨质疏松,静滴密固达抗骨质疏松后疼痛可缓解;1例疼痛主要由于髌骨关节退变增生,术中髌股外侧增生骨赘清理不完全,术后上下楼梯仍有少许疼痛,手术前后X线片见图2。

A、C:术前下肢负重全长片;B、D:术后20个月下肢负重全长片,假体位置良好,内翻畸形矫正

A、B:术前,见髌股关节增生明显;C、D:术后,可见术后髌股关节外侧缘残余少量骨质增生

3 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医疗条件的进步,高龄人口逐渐增加。高龄患者指7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体机能减退,抵抗力差,而且常伴有心血管、呼吸系统及神经系统等内科疾病,围手术期风险大。对于高龄单间室KOA患者,尽可能选择一种创伤小、恢复快的手术方式是十分必要的。UKA仅置换病变的关节面,未被累及的关节面及前后交叉韧带均被保留,对关节囊的破坏小,相对于TKA具有创伤小、出血量少[6-7]、手术时间短[8]等优势。

UKA置换术后假体周围骨密度发生变化,是产生持续疼痛常见原因之一[9-11]。高龄患者常常伴有骨质疏松,局部骨密度降低、骨小梁强度下降均会导致负重区骨及软组织压力而增加产生疼痛,甚至导致假体周围骨折。本研究中2例患者术后发生膝关节疼痛,予行抗骨质疏松治疗后疼痛明显缓解。目前部分学者认为,髌骨关节面退变情况不作为UKA的绝对禁忌证,UKA术后膝关节髌前疼痛与内侧髌股关节面退变无明显相关性[12-14],UKA术中可以处理髌股关节内侧缘骨质增生,缓解因内侧髌股关节面退变引起的疼痛,但髌股外侧面退变严重仍是术后疼痛的原因之一。本组1例患者术后侧位片示髌股外侧缘骨质增生,上下楼梯及下蹲时疼痛明显,但术后疼痛总体较前缓解,患者功能活动满意。

UKA的理想适应证为[15-16]:(1)年龄≥60岁;(2)孤立的内侧或外侧OA或骨坏死;(3)体重小于82 kg;(4)成角畸形<15°,可以被动纠正;(5)屈曲挛缩畸形<5°和ROM≥90。禁忌证包括活动量大的人群,年龄<60岁及炎性关节等。UKA对适应证的选取比TKA更为严格,仅适用于单间室病变患者。虽然UKA术后临床结果与TKA相比更具优势,但术后翻修率及假体的生存率仍是两种手术方式最关键的差异。早期研究发现UKA术后翻修率较TKA高[17-18],这也许是UKA过去常被认为是一种过渡性手术,对于高龄患者而言,术后二次手术的创伤远高于首次行TKA治疗。

然而随着材料学的发展,假体设计的改进及手术技术的提高,UKA在高龄患者中亦取得满意的疗效及可靠的假体生存率。刘晓东等[19]报道21例UKA术后高龄患者(平均年龄73.5岁,平均随访18个月),术后平均HSS评分90分,较术前平均HSS评分72分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随访无感染、血栓、假体松动等并发症。王益民等[20]对18例UKA患者(70~85岁)术后随访3~6个月,功能活动满意,未见明显并发症发生。Fabre-Aubrespy等[21]对比75岁以上老年患者行UKA及TKA治疗,术后16年两者假体存活率相似(91.8%,94.6%,P=0.65),但UKA术后患者膝关节功能活动及关节遗忘评分更高。Siman等[22]研究亦发现,75岁以上患者分别行UKA及TKA手术,UKA术后患者恢复更快,术后并发症与中期生存率与TKA相当。Iacono等[23]对64例UKA患者(年龄>75岁)随访6~13年,术后患者疗效满意。近年来亦有文献报道UKA的生存率超过20年[24-25]。

UKA术后失败的原因除了术后感染外,还包括假体无菌松动和衬垫异常的磨损,这可能是年轻的、活动量大的患者失败的主要原因。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他们的功能需求量低,运动量少,这都会降低UKA术后机械摩擦导致的失败。W-Dahl等[26]发现UKA的翻修率随着年龄的增加反而以5.6%的速率减少。

关节置换术后疗效及假体生存率不仅与患者年龄、体重等自身状况有关,还与术者对疾病适应证的把握、手术技术水平及假体设计等有关。严格把握适应证,根据每一个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个体化的手术方式,才能取得满意的疗效。本研究表明,对于高龄内侧KOA患者,UKA能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UKA与TKA一样适用于高龄患者,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股关节假体高龄
当归六黄汤治疗假体周围骨折术后低热疑似感染1例
髋关节力量训练结合康复治疗对运动员髌股关节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
全髋翻修术后组配式与一体式假体下沉率比较
合并髌股关节退变的膝关节单髁置换术的疗效分析
运用逐痰祛瘀固本法治疗髌股关节骨性关节炎的疗效分析
保留假体的清创术治疗急性人工关节感染
髌股关节置换治疗单纯髌股关节骨关节炎的近期疗效分析
高龄老年混合型神经梅毒1例
超高龄瘙痒症1例
口内纵型“川”字切口假体隆颏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