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诊断颈动脉狭窄价值探讨

2019-06-04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造影剂磁共振颈动脉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中心医院,河南 洛阳 471000)

颈动脉是脑部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颈动脉狭窄是造成脑梗塞的主要原因,颈动脉狭窄导致多种症状,严重危害患者健康,有效的检测和诊断可预防更为严重的病情发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磁共振血流成像技术已用于颈动脉狭窄临床诊断中[1],磁共振增强血流成像、亮血、黑血成像以及血流测量分析等新技术的广泛运用,保障了诊断的准确性,为治疗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有资料报道称,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成像(3D CEMRA)技术在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中取得不错的应用效果。本次研究就选取34例颈动脉狭窄患者,探讨GE 3.OT磁共振在颈动脉狭窄中的临床诊断价值。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中国人民解放军一五○中心医院2016年3月~2017年7月收治的34例患者中共存在40支颈动脉狭窄,其中男20例,女14例,年龄36~78岁,平均(56±5.8)岁。所有患者均接受非增强MRA、增强MRA(CEMRA)及3D增强MRA(3D CEMRA)检查,并且在3周内接受过MRI检查或头部CT检查。其中29例患者采用亮血、黑血检测,5例患者进行血流测量分析。

1.2 方法

采用GE 3.OT 扫描机进行操作,以GRE序列对患者的两侧颈动脉进行点位,并实施全程扫描,主要以颈动脉分叉处为中心进行横轴扫描,厚度为3 mm层距为1 mm,对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实施薄层扫描,厚度为2 mm,层距为0。

a)非增强MRA的具体情况为,扫描时间为6 min共100层。b)CEMRA采用快速梯度回波扫描技术,3D-FLASH序列,冠状位采集,由主动脉到颅底,尽可能在前后方取得最大的空间分辨率。最佳扫描时间运用造影剂团注试验和造影剂追踪技术,造影剂团注试验的具体情况为:使用18G套管针在肘静脉建立静脉通道,用高压注射器顺磁性造影剂,并且注射生理盐水,注射造影剂以Flash序列连续单层扫描。造影剂追踪技术的具体情况为:以颈动脉冠状位为定位像,并实时2D梯度回波序列,当造影剂自动到达兴趣区血管或者主动脉弓时,马上转换至3D CEMRA序列。c)血流测量分析:垂直于兴趣区血管,观察患者的血管形态、血流信号强度,以及血管覆盖范围,采用北美症状性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协作组标准评估颈动脉狭窄程度,使用Argus系统分析血流方向以及流速。观察患者头部CT、MRA以及颈动脉狭窄。d)黑血与亮血技术检测:进行横断面扫描时要以颈动脉分叉部位为中心,亮血技术使用Trufice序列,使流动血液呈高信号,从而获得亮血图像,黑血技术使用TSE/T2序列,使流动血液呈低信号,从而获得黑血T2权重图像,注意,准备进行颈动脉狭窄内膜剥除术的患者要同时使用亮血和黑血技术,并在轴位图像设定斜进行扫描,保障能准确显示颈动脉分叉与下颌骨相对应的位置。e)3D CEMAR检查所应用的系统为0.35TMR系统,购自荷兰Philips公司,型号为NOVDS,应用马根维显作为造影剂,造影剂的注入速度为0.2mmol/kg,流速控制为2.5~3.0 mL/s,扫描延长时间参照透视触发技术来进行确定,全部3D CEMRA原始图像均采用数字减影技术对血管周围背景进行消除,并采用最大信号强度投影技术以及容积再现等后处理技术来对血管进行处理。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经过此次研究发现,非增强MRA检测时,15例患者被检测出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44.12%;CEMRA检测时,20例患者被检测出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58.82%;3D CEMRA检测时,26例患者被检测出颈动脉狭窄,检出率为76.47%。3D CEMRA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现对不同方法诊断的颈动脉狭窄结果做出分析,如表1所示。MRA检查图像如图1、2、3、4。

图1 CE-MRA,颈部血管全程显示 图2 2D-TOF MRA,颈部血管起始端及入颅段末显示 图3 黑血技术,显示血管壁轮廓及附壁斑块 图4 亮血技术斜位,显示颈动脉分叉和下颌角对应关系

3 结论

颈动脉是脑部的主要供血血管之一,颈动脉狭窄会导致缺血症状的发生[2],其具体表现为:头晕、意识障碍、记忆力衰退以及言语不利等症状,严重危害人民健康,颈动脉狭窄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以及影像学检查来确定,所以早发现早治疗尤为重要,但是一般的磁共振技术检测有一定的弊端,比如,不能有效的检查出患者的症状,对患者有一定的不良影响,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等,而磁共振新技术就能避免一般磁共振检查的弊端,其准确性高且具有无创性等。经过此次研究表明,3D CEMRA能够准确无误的诊断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一种动脉狭窄介入或者内膜切除术前安全可靠的检查手段,3D CEMRA较2D TOF来看,其覆盖血管范围较为广泛,并且可以更清楚的完整的显示主动脉弓主要动脉分支和颈部血管起始段至入颅段血管,为临床治疗提供了更有效的信息,提高了治疗效果。有关资料显示,在3D CEMRA成像中,团注最佳延迟时间的确定是其关键因素[3]。Test-bolus法团注造影剂的延迟时间为峰值时间-1 s时,大多可保证造影剂在动脉内高峰浓度时采集K空间数据,其准确性相对Care-bolus来看较低,所以成像还需选择Care-bolus法,保障其准确性,安全可靠。黑血和亮血技术会对颈动脉进行横轴位的高空间分辨率扫描,有利于准确的显示颈动脉斑块大小以及斑块内成份等,还可追踪观察降脂药物对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在此次研究中还提到亮血、黑血技术结合3D CEMRA,其优点在于能克服2D TOF涡流引起的假阳性,能显示血管壁的病理状态,有利于尽早发现是否有颈动脉狭窄硬化斑块。而由研究结果可知,经过此次研究发现,15例(44.12%)经MRA检测出颈动脉狭窄,20例(58.82%)经CEMRA检测颈动脉狭窄,26例(76.47%)经3D CEMRA检测出颈动脉狭窄。3D CEMRA的颈动脉狭窄检出率高于其他两种检测方法。由此可见,3D CEMRA的准确率较高。

磁共振新技术在诊断颈动脉狭窄中发挥着重要作用[4],它克服了一般磁共振检查中易受血流影响、易受患者状态干扰和磁共振不均匀等不良因素,有助于全面检测颈动脉狭窄的病理情况,提高了图像的质量和准确性,控制了信号的衰竭,一方面为诊断结果提供了有效的资料,另一方面为临床治疗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综上所述,磁共振新技术应用在颈动脉诊断中效果较好,值得推广并运用。

猜你喜欢

造影剂磁共振颈动脉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有核辐射吗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三维超声在颈动脉内膜剥脱术前的应用价值
脑微出血与颈动脉狭窄的相关性分析
靶向超声造影剂在冠心病中的应用
祛脂定斑汤联合辛伐他汀治疗颈动脉粥样硬化痰瘀互结型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