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皮肤病用药牢记八项注意

2019-06-03孟昭群

现代养生·上半月 2019年6期
关键词:涂药剂型药膏

孟昭群

1.注意不要擅自买药用药。皮肤病种类繁多,特别是有些疾病非常相似,甚至连医生也很难一时准确判断,需要进行相关检查才能确定用什么药。另外,皮肤病的治疗方法及药物品种非常多,所以只有在专科医生的指导下,才能选择正确的治疗方法。如果药物的种类、剂型选择不对,往往会适得其反,甚至使疾病转为慢性,迁延难愈。比如股癣用了皮炎平以后面积会越来越大,瘙癢会越来越剧烈,以致造成严重的后果。因此,患了皮肤病后一定要及时到正规医院就诊,谨遵医嘱,谨慎用药。千万不要擅自随意地自行购药、用药,或者道听途说、听信偏方等,以防延误最佳治疗时机或加重病情。

2.注意先明确病因再选择药物。皮肤病看起来是皮肤上的问题,其实是由许多因素导致的。中医认为,是身体内脏出了问题,如体内毒素累积太多,包括湿、火、热、痰等,或外感的毒素有风、寒、暑、躁、火等造成的。西医认为,是由细菌、病毒、过敏等原因引起的。因此,治疗皮肤病应根据不同的病因、发病机制及皮损特点,有针对性地选用内服药或是外用药,以及不同的剂型。如对脓疱疮、毛囊炎等细菌感染性皮肤病,应选用抗生素药物。对于手足癣、花斑癣等真菌感染性皮肤病,应选择抗真菌药物。对于单纯疱疹等病毒感染的皮肤病则应选用抗病毒药物。而对于湿疹、神经性皮炎等非感染性皮肤炎症,可适当选用皮质类固醇激素治疗。变态反应性皮炎则选用糖皮质激素或者抗组胺药;瘙痒症应选用止痒制剂;角化过渡性皮肤病宜选用角质剥脱剂;色素脱失者要选用促进色素生成药等。

3.注意患病部位不同用药应有不同。例如面部、乳房、阴部皮肤相对较薄嫩,故不宜选择浓度高、刺激性强的药物,儿童、妇女更应慎用。尤其是面部,更应选择一些使用后不会留下色素斑的药物。再如皮肤毛发比较多的部位尤其是头皮,若使用软膏就不方便,因而使用液体制剂则能达到满意的疗效。手掌、足底等皮肤较厚的部位可用高浓度的药物,以便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

4.注意应因人而异选择药物。因为不同年龄的人其皮肤特点各有不同,选药应考虑年龄、性别、患病部位与患者体质等因素,如婴幼儿的皮肤比较娇嫩,而成年人尤其是成年男性的皮肤相对较粗厚。因此,应为婴幼儿选择刺激性小、作用温和、副作用少的药物。而皮肤相对粗厚的成人如果单纯使用这些药物常常达不到满意的治疗效果。老年人及婴幼儿患者应选用低浓度药物;孕产妇使用外用药时,应顾及对胎儿、乳儿的影响;皮肤敏感者应先用低浓度药,如无反应,再逐渐提高药物浓度,以及先小面积用药,再根据需要逐步地扩大使用面积。

5.注意按照皮损特点选择药物剂型。皮肤病外用药物有多种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物理作用和适应症,故应根据不同病期的皮肤损害特点,正确选用不同剂型的外用药。如急性炎症性皮损,仅有红斑丘疹而无糜烂时,可选用粉剂和洗剂;炎症较重,出现糜烂且渗出较多时,可选用溶液湿敷;如皮损处于亚急性期时,红肿减轻,渗液减少,可酌情选用糊剂、粉剂和洗剂,可发挥消炎、止痒、收敛、保护作用;呈干燥脱屑者宜用乳剂或糊膏;对慢性炎症性皮损增厚,呈苔藓样变时,宜选用软膏、乳剂和糊膏等,这些药物穿透力强,作用持久,且有润滑及护肤作用。

6.注意外用药膏的副作用。如激素药膏是免疫抑制药,可诱发或加重感染,故其对病毒、细菌和真菌性皮肤病,比如痤疮、毛囊炎、足癣、单纯疱疹等就不适用,否则会加重病情和耽误治疗。再则若长期大量使用激素类药膏,会出现用药部位程度不同的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皮肤潮红或产生淤点、淤斑,皮肤干燥、发黑或呈鱼鳞病样变化,以及出现脱发、多毛、激素性粉刺等。亦可通过皮肤吸收而引起全身的副作用,如出现骨质疏松等症,严重者甚至产生自发性骨折。还可诱发或加重感染,使感染病灶蔓延、恶化。部分病人因此可诱发胃和十二指肠溃疡,导致溃疡出血、穿孔,还会诱发青光眼、白内障等。

7.注意用药时间和次数。药水和洗剂,容易挥发而降低疗效,用药次数相对要多,一般每3个小时用药1次。酊剂、软膏作用持久,每天早晚各用1次即可。湿敷方法也要得当,用药前,除了清洗患部外,对于痂皮,应先消毒并用食物油软化后拭去。皮损处若见直径大于半厘米的水疱,要以消毒空针筒抽出内容物,保留疱壁。有毛发部位用药前,应先剃去毛发,然后再上药。

8.注意涂药要讲究方法。首先,涂抹药膏时最好用手,而不用棉签,因为棉签会吸附药膏,致使实际用药量减少。其次,皮肤病在用药前要清洁皮肤,但切忌使用热水或肥皂进行清洗,以免对皮肤造成刺激。而对于已经出现硬化的皮疹,涂药之前需要用温水清洗患处,增加湿度便于药物吸收。如仅仅是红斑、轻度脱屑的皮疹,可以直接涂药。另外,涂药应先将药膏挤在皮疹上或一只手指的指腹上,再用指尖将药膏擦开,然后轻轻按摩,把药物揉入皮肤,直至皮疹表面看不见药膏,以便于吸收,尽快起作用。一般将药膏抹至皮疹边缘外3~5毫米即可。药膏不要涂得太多,以防发生不良反应。不少人在用药时会刻意多涂一点,认为涂得越厚效果就越好。实际上,皮肤就像一块海绵,吸收药物的能力也是有限度的。一次涂抹过多药膏并不能增加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渗透进入全身血液循环的可能性,导致不良反应加重。

编辑:迟昊  XuDaPing123@163.com

猜你喜欢

涂药剂型药膏
刘诗育
中国文身
不同中药剂型,药效有区别?
药膏要按不要涂
“猪鼻子”逃难记
药膏要按不要涂
益母草不同剂型临床应用优势浅析
扶他林软膏并非想用就用
抗感冒药的药学分析与合理选用
抹药膏分5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