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探究

2019-06-03赵雪芹王少春

现代情报 2019年6期
关键词:技术接受模型微信小程序

赵雪芹 王少春

摘 要:[目的/意义]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是衡量其成功的重要标志,探究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是解决微信小程序用户流失的先决条件。[方法/过程]本文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模型,采用参考经典量表和深度访谈相结合的方式,提出研究假设、确定调查问卷并进行数据收集,通过实证分析确认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结果/结论]研究发现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如下:1)用户的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娱乐性均有显著正向影响;2)用户的满意度是影响持续使用意愿的重要因素;3)用户的使用习惯对持续使用意愿没有预期的正向影响。研究结果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关键词:微信小程序;技术接受模型;期望确认理论;使用习惯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9.06.008

〔中图分类号〕G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0821(2019)06-0070-11

Abstract:[Purpose/Significance]The continuous us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s an important indicator of its success.Exploring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users continuous use intention is a prerequisite for solving the loss of WeChat mini program users.[Method/Process]Based on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and the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this paper constructed the continuous use intention model of WeChat mini program,and used the combination of reference classic scale and in-depth interview to propose research hypothesis,determine the questionnaire and collect data.Based on the empirical analysis,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continued use intention of WeChat mini program users were confirmed.[Result/Conclusion]The study found that the WeChat mini program continues to use the intent impact mechanism as follows:(1)The degree of user 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had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perceived ease of use,perceived usefulness,and perceived entertainment;(2)User satisfaction was an important factor affecting the intention of continuous use;(3)The users using habit had no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intention of continuous use.The research results have certai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significance.

Key words:WeChat mini program;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using habit

微信作為一款月活用户超10亿的即时通讯类社交软件,牢牢把握着移动APP月度独立设备数和月度总有效时长的(2018年第一季度)第一把交椅[1],这为微信小程序的分发推广提供了流量保证。微信创始人张小龙对小程序的自我定位是一种无需安装下载、触手可及、用完即走、无需卸载的轻型应用[2]。微信小程序的推出基于以下3个背景:1)互联网市场野蛮生长所依赖的人口红利已逐渐消失殆尽,互联网发展进入“下半场”[3];2)长尾效应在移动应用市场的表现越来越明显,小程序为大量尾部需求提供解决方案[4];3)微信小程序是微信试图将线下场景与线上进行融合的重要战略部署。

小程序统计平台阿拉丁发布的《2017年微信小程序白皮书》显示:小程序使用2周后用户整体留存率低于1.7%[5]。张小龙曾表示:用完即走和用户再回来,其实并不矛盾[6],可见微信期望用户持续使用小程序。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意愿的相关研究也已经证明,初始的接受是实现信息技术成功的第一步,但信息技术的持续使用对确保信息技术创新的长期可行性更为关键[7]。

基于此,本文试图通过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模型,探究用户对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及各个影响变量的重要程度,为微信平台和小程序开发者提供参考。从理论意义来看,互联网的发展步入“下半场”,经典信息技术接受模型在新技术环境下的适用性有待考察,以微信小程序为研究对象可以对经典的信息技术接受模型进行验证。

1 文献综述

1.1 微信小程序及微信用户相关研究

微信小程序的研究集中在概念界定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喻国明等定义小程序是一种针对利基市场的轻应用,并且認为以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轻应用将通过“场景服务”不断深化用户与社会的嵌入、互动关系[3]。匡文波等从理论角度阐明微信小程序符合戴维斯提出的技术接受模型,在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推动作用下,将进一步影响用户对微信小程序的使用态度、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8]。微信小程序的相关研究以描述性研究为主,在研究方法上主要是资料分析法等质性分析,量化分析鲜有学者涉足。

微信用户的采纳意愿和持续使用意愿研究方面,谢新洲等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加入信任、控制、风险感知、收益感知等变量,探究微信用户信息发布行为的影响因素[9]。詹恂等引入感知易用性、感知转换成本、感知趣味性和感知隐私风险4个影响因子对ECM-ISC进行扩展,得到微信活跃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机制[10]。代宝则对微信采纳意愿和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文献进行综合分析,分别总结了影响微信用户采纳意愿和持续使用意愿的理论基础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基于微信平台的创新型服务有待进一步发掘[11],而本研究的主体微信小程序就是基于微信平台的具体的创新型服务。

1.2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相关研究

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是指用户在未来的较长一段时间里会持续使用某种信息系统[12]。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出现之前,学者们仅考察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采纳意愿和采纳行为,对用户采纳后行为鲜有涉足。Bhattacherjee A作为先驱者,以信息系统的持续使用和消费者的重复购买相似为由,率先将期望确认理论(ECM)引入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中,并通过实证研究证明了该模型的有效性,从而奠定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研究的基本模型[13]。

除期望确认理论外,关于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研究,学者还从技术接受理论和创新扩散理论的角度进行了研究。Karahanna E等将创新扩散和态度理论结合在一个理论框架内,以实证研究检验信息技术接纳前后信念和态度的差异,结果表明潜在用户采纳意愿完全由主管规范决定,而已有用户的意愿完全由态度决定,且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态度的影响明显增强[14]。SHIH采用修正后的创新扩散理论来探讨中文门户网站,实证结果表明,每一种创新特征(兼容性、相对优势、复杂性和可玩性)都显著影响采纳者的持续使用意愿。持续使用意愿中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相对优势的影响,而女性比男性更容易受到可玩性的影响[15]。此外,信息系统用户持续使用研究的主题涉及社会化阅读APP,在线品牌社区,移动社交媒体,移动支付等[16-19]。

综上所述,学者已从不同角度验证了信息系统持续使用在微信上的适用性,但针对微信小程序的量化研究仍有待发掘。本文在其他学者分析的基础上,借鉴信息系统接受模型的经典研究范式,采用量表问卷和结构方程模型的方法,以调查数据验证各感知变量对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

2 研究假设

为了更好地确认用户对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先导访谈。本次访谈共访问10位微信小程序用户,其中8位访谈对象表示小程序方便快捷,故引入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感知易用性作为影响因素;其中7位用户表示经常使用游戏类小程序,故引入感知娱乐性作为影响变量。

2.1 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和持续使用模型的假设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确立了用户对信息系统的采纳或接受的基本影响因素,即使用态度、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期望确认模型(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Model of IS Continuance,ECM-ISC)以期望确认理论为根基,由Bhattacherjee于2001年率先提出,后续许多研究建立在该模型的基础上。

在以往信息系统持续使用的研究中,往往会结合其他信息系统接受模型或融入其他变量进行分析。Premkumar G等比较了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理论模型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程度,实证研究的结果表明技术接受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使用意愿,而技术接受模型和期望确认理论模型的整合模型则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提供了比单一模型更好的解释力[20]。Thong J Y L等通过增加感知易用性和感知享受两个变量对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进行拓展,对811名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证实了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和感知享受对用户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21]。在充分竞争的媒介市场,移动互联网用户耐性降低,用户愿意付出的学习成本和学习时间都被大大压缩,小程序的易用性越高,则用户的学习成本越低,微信小程序的易用性将决定用户初次使用后的去留,而有用性将决定用户对小程序长期使用的取舍。ECM-ISC经典模型中,用户满意度与持续使用意愿之间呈正相关关系。Chiu C M等人通过在线学习系统的持续使用意愿研究,证明了满意度对持续使用意愿影响最大[22]。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感知易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2: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3:感知易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4:感知有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H5:感知易用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H6:用户满意度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2.2 基于期望确认理论的假设

期望确认理论(ECM)起源于消费者领域,其认为消费者的满意度来自于购买产品后的感受与购买前的期望进行对比所产生的满足程度,而满意度是用户重复购买意愿的主要影响因素[23]。Bhattacherjee A的研究证明了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24]。Bhattacherjee A的研究证明了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易用性有积极的影响[13]。杨根福通过整合ECM-IT模型和DM模型有效解释了用户对移动阅读应用的持续使用意愿,同时证明了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娱乐性和用户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25]。《2014中国移动应用性能管理白皮书》,报告指出移动应用的崩溃、错误和请求响应时间会直接影响用户流失,在充分竞争的媒介市场,初次使用的体验较差将造成用户快速流失,移动APP用户流失的直接原因充分说明满足期望是用户持续使用的重要前提。如果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过程中收获甚至超越了预期效果,那么将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意愿。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7: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感知易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H8: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感知有用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H9: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感知娱乐性有显著正向影响。

H10:期望确认程度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2.3 基于创新扩散理论的假设

创新扩散理论(DOI)是由Rogers于1995年所提出的,曾多次被运用在信息系统采纳的研究领域[26]。创新扩散说服阶段的主要特征之一是相对优势(Relative Advantage),是指新技术相对于传统技术的比较优势,常被学者用来补充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模型。Shih H P等在对中文门户网站的持续使用行为研究中证明,相对优势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有正向影响[27]。信息时代冗余和臃肿成为信息技术的通病,爆炸式的信息流不仅给用户大脑造成负担,也使得承载信息流的移动设备不堪重负,微信小程序作为新兴技术在简洁性和内存占用等方面比原生APP有明显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替原生APP满足用户需求,减压减负式创新优势有助于用户持续使用。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1:相对优势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12:相对优势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2.4 基于感知娱乐性的假设

Kim H W等结合感知价值理论和技术接受模型理论构造了移动互联网用户感知价值接受模型(VAM),其中感知价值分为感知收益和感知付出两个部分,其中感知娱乐性作为用户主动接受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感知收益变量[28]。Jin X L等在研究中提出并证实感知娱乐性对于移动互联网服务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着积极的正向影响[29]。Inseong Lee等的研究中证明了感知有用性、感知成本和感知娱乐性对移动互联网内容服务用户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30]。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存在功用、社交和娱乐3种需求,据阿拉丁统计平台显示,2018年5月小程序活跃度TOP100中游戏类小程序占据份额高达40%,可见娱乐动机是人们使用小程序的重要原因[31]。用户通过玩游戏类小程序或其他娱乐型小程序,其娱乐需求得以满足,使用小程序的感知收益提升,进而提高用户对小程序的满意度和持续使用态度。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3:感知娱乐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满意度有显著正向影响。

H14:感知娱乐性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2.5 基于习惯理论的假设

习惯通常被认为是人们在长时间重复动作而形成的固定行为模式,长时间重复使用某种信息技术的能让用户养成使用该技术的习惯,习惯的逐渐养成也反过来影响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在信息技术行为研究中,使用习惯通常被用作直接影响使用行为,或通过意愿影响使用行为,或在使用意愿和使用行为间起调节作用[32]。Gefen D在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习惯变量,对用户重复使用同一购物网站的行为进行测量,事实证明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不仅受到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的影响,同时取决于习惯的力量[33]。社交媒体用户需求得到满足时,其倾向于重复使用该媒体,小程序用户在长期重复使用的过程中形成使用习惯,而使用习惯的养成也将使用小程序变成一种自然而然的无意识行为,对用户的持续使用产生重要影响。据此,提出以下假设:

H15:使用习惯对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持续使用意愿有显著正向影响。

根据以上所有假设提出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研究模型,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3 研究方法

3.1 问卷设计

为保证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量表开发借鉴经典量表并结合微信小程序进行修改。问卷由3部分构成,第一部分题项调查样本的基本情况,第二部分题项为调查样本的微信小程序使用情况,第三部分为样本使用微信小程序的态度量表,是问卷的核心部分,量表均采用李克特五级量表。初始问卷编制完成后,对问卷进行了预测试,预测试共收集44份样本数据,信效度检验结果良好。量表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3.2 数据收集

问卷收集主要采用线上调研的方式,选择问卷星平台,以笔者的社交网络进行辐射,还有一部分问卷在大学课堂进行发放和填写。历经1个月,共收集到问卷569份,删除量表题项答案全部一致的无效问卷41份和从未使用过微信小程序的非调查对象问卷28份,共得到有效问卷500份,问卷有效率为87.9%。

在样本基本信息方面,男性占比36.6%,女性占比63.4%,样本职业分布方面,学生占比为50.8%,两个数据都与笔者所在的师范院校真实情况相吻合;在微信小程序用户年龄分布方面,18~25岁的年轻人占据绝对主力,比例高达63%,26~30岁的用户占比为18.9%,在阿拉丁发布的2017年微信小程序用户画像中,微信小程序用户年龄在18~29岁的占比为46%[5],两项数据共同说明年轻人为微信小程序主力用户。

关于问卷样本的微信小程序使用情况,在微信小程序使用频率与每天使用时长统计中可以发现,偶尔使用的比例占56.6%,且用户每天使用时长集中在10分钟以下,这两个数據可以说明微信小程序符合喻国明(2017)所下的定义——即微信小程序是一种面对需求密度和用户的使用频度“双低”的利基市场所开发的轻质应用[3]。在小程序使用频率统计中,“使用过一段时间后未再使用”选项选择比例为6.5%,这一数据代表微信小程序用户的流失比例,如何抓住现有用户降低流失率,甚至吸引老用户回流,这不仅是微信平台和开发者所面临的难题,也是本研究的实践意义所在。

3.3 测量模型检验

测量模型检验主要检测问卷的信度和效度。表2中展示了每个潜变量测度指标的因子负载值、组合信度(Composite Reliability,CR)、Cronbach α系数和平均萃取方差AVE值。可以看出所有因子的CR值和Cronbach α系数均高于0.7,且各测量指标的因子负荷值在0.647~0.877之间,可以判断问卷信度较好。

效度共分为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而结构效度又可以分为收敛效度和区分效度。内容效度方面,本文采用访谈的方式获取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中的真实变量,测量量表均借鉴前人经典量表开发而来,在内容效度上有所保证。收敛效度方面,表2中每个变量的AVE值均大于0.5的阈值,Fornell C和Larcker D F(1981)提出模型中每个构面的AVE值应至少为0.50[38],因此问卷收敛效度较好。

所谓区别效度是指构面所代表的潜在特质与其他构面所代表的潜在特质间低度相关或有显著的差异存在[39]。Chin W W(1998)提出每个构造的AVE的平方根应该比模型中任何其他构造之间的相关性大得多[40]。由表3可得变量AVE值的平方根明显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说明该测量模型区别效度较好。

3.4 结构模型检验

本文采用AMOS21.0对预设理论模型进行结构方程模型分析。Bandalos D L(2002)通过两项仿真研究证明了在模型构面具有单一维度时,使用问项组合(Items Parceling)能够取得更好的模型拟合效果[41],本研究亦采用问项组合的方式进行结构模型分析。

为确保数据与理论模型相符,需要模型拟合度符合标准。在初设理论模型形中,各个模型擬合度指标如下:CMIN/DF(卡方值比自由度)=16.765,GFI=0.918,AGFI=0.704,TLI=0.764,CFI=0.916,RMSEA=0.178。根据结构方程模型拟合标准,CMIN/DF的值应该小于3,GFI、AGFI、TLI、CFI的值均需要大于0.9,RMSEA要小于0.08[42]。对比可以发现初始模型拟合情况不佳,因此需要进行模型修正。

根据软件给出的模型修正指标,遵循每次仅修正一条路径的原则,每修正一条则进行一次运算,并且增列的参数关系不能违反结构方程模型的假定[39]。修正过程如下:1)对感知娱乐性与感知有用性的残差项建立共变关系,可降低卡方值约42;2)分别对感知易用性的残差项与感知娱乐性的残差项和相对优势建立共变关系,可分别降低卡方值约32、26;3)分别对感知娱乐性的残差项与使用习惯和相对优势建立共变关系,可分别降低卡方值约6、9;4)分别将感知有用性的残差项与使用习惯和相对优势建立共变关系,可分别降低卡方值约12、11。

模型修正完成后的模型拟合指标如下:CMIN/DF(卡方值比自由度)=2.657,GFI=0.996,AGFI=0.952,TLI=0.975,CFI=0.997,RMSEA=0.058,各项指标均符合要求。整个模型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的解释率为59.1%。修正模型的标准化相关系数如图2所示。

4 结果讨论

本研究以TAM模型和ECM-ISC模型为基础,引入感知娱乐性、相对优势和使用习惯3个影响因素,构建了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模型,进行问卷调研,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检验,证明了该模型对微信小程序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有59.1%解释率,同时确认了对微信小程序用户持续使用意愿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各主要因素。

4.1 结果分析

研究一共提出了15个假设,经过验证除假设H15不成立,其余假设均成立。研究旨在讨论用户对微信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的影响因素,表4中列出了假设的成立情况。

4.1.1 综合满意度是小程序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因素

从理论意义上讲,本文验证了TAM模型和ECM-ISC模型在新的信息技术——以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轻应用领域仍有较强的适用性和解释力。满意度依然对持续使用意愿表现出很高的解释能力(β=0.485),强有力地证明了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过程中所形成的综合满意度是持续使用意愿的关键影响因素。

4.1.2 满足用户期望是小程序持续使用的重要前提

研究证明期望确认程度对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和感知娱乐性都有显著正向影响,其影响的路径系数分别为0.519、0.463和0.559,充分说明用户在使用过程中收到较好的预期效果,进而影响了用户对微信小程序的直观感受,印证了期望确认理论对受众意愿分析强有力的支撑。

4.1.3 娱乐性和创新优势提升用户满意度效果较明显

修正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期望确认程度、感知娱乐性和相对优势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效果较强,而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对用户满意度影响效果弱。对于小程序用户来说,满意度的提升更依赖于小程序的娱乐功能和创新优势,微信小程序开放游戏功能,进一步满足了微信用户碎片化的娱乐需求。感知有用性和感知易用性这两项基础性功能羸弱的影响力说明用户需要功能创新,千篇一律的界面和基础功能的迭代只会让用户产生审美疲劳,用户需要耳目一新的刺激和富有创造的变革。

4.1.4 有益性感知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影响力微弱

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感知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娱乐性和相对优势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直接影响力微弱,使用习惯对用户持续使用意愿没有显著正向影响。结合调查数据中微信小程序用户使用频率为偶尔使用的占56.6%,可以看出半数以上小程序用户未养成频繁使用微信小程序的习惯,再者调查显示样本中微信小程序获取方式主要为好友分享和公众号关联,分别占比59.15%和49.35%,两种都属于被动获取方式,较低的使用频率和被动的获取方式侧面反映了小程序用户习惯力量较弱。

4.2 实践启示

4.2.1 减少进入步骤,降低付出成本

微信小程序主打方便快捷、即用即走,但这种场景设定的前提是该用户为微信重度用户,当面对微信轻度用户,其进入微信的步骤较繁琐,不如直接打开APP方便,那么微信方便快捷的优势不复存在。美国传播学者施拉姆在其经典著作《大众传播学》中提出选择的或然率公式:选择的或然率=报偿的保证/费力的程度[43],这一公式带给我们的启发是任何的信息技术都应该降低用户的付出成本,不论是点击成本还是搜索成本。因此小程序除了免安装免卸载外,应该增加线下二维码的覆盖广度和密度,一方面提升即扫即用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真正做到人与物、线上与线下的连接。

4.2.2 加快功能创新,提升产品竞争力

学者彭兰认为用户更倾向于在一个平台上同时满足社交、信息获取等多种需求,具有媒体功能的社交平台往往是他们的首选[43]。微信小程序的出现进一步提升了微信这一平台同时满足用户多种需求的能力,这种能力将有效提升微信的竞争力,进一步巩固微信在用户心目中第一选择的定位。但是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现阶段微信小程序相比传统信息技术表现出新的特点,有用性和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意愿直接影响力较弱,随着技术水平进步,微信小程序需要不断突破体量限制,提升功能创新、玩法创新和内容创新,为用户提供更加丰富而完善的体验,从而提升产品的综合竞争力。

4.2.3 发挥特色优势,超越用户预期

用戶对微信小程序的各种有益性感知很大程度受到用户初次使用后的期望确认度影响,带给开发者的启示是上架开发成熟的小程序,提升用户初次使用的期望确认程度。小程序开发者还需要针对每个小程序特质进行深入发掘,比如工具类小程序应不断提升其有用性,游戏类小程序应不断提升其娱乐性,信息查询类小程序应不断提升其易用性,以此提高用户的综合满意度,从而留住用户。此外,重视用户的反馈,深度分析用户的使用行为,增加用户粘性,继而培养用户的使用习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提升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减少用户流失。

4.3 媒介反思

4.3.1 使用习惯与碎片化

加拿大传播学家M.麦克卢汉提出媒介即信息的观点,其认为媒介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每一种新的媒介的产生都开创了人类交往和新的社会生活方式[44]。在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电视成为当时主流的大众传播媒介,日本学者研究认为电视这种新媒介对人的影响除了所承载的内容,更重要的是通过形成媒介环境而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方式,并据此提出“电视人”和“容器人”的概念,以批判视角看待电视对人的影响。到了互联网时代,网瘾问题同样成为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移动互联网出现后,随时随地接入互联网成为可能,便携式移动终端逐渐侵占人们的碎片化时间,打破了“黄金时段”这种媒体使用习惯。与之相对应,移动终端所承载的信息也越来越短,比如微博、短视频的兴起,信息的碎片化和时间的碎片化带来的是人们的浅阅读和浅思考。从小程序使用情况的调查数据看,小程序用户使用习惯呈现低密度和低频度的特点,符合移动社交媒体的碎片化特征,小程序的使用可能导致用户浅阅读和浅思考的倾向。

4.3.2 娱乐至上与价值稀释

感知娱乐性是用户主动接受移动互联网产品的感知收益变量,这一结论对微信小程序同样适用。从方程模型来看,感知娱乐性对用户满意度的影响超越了经典技术接受模型中的感知易用性和感知有用性两个因素。从调查数据来看,用户经常使用的小程序类型中游戏娱乐类占比46.4%,娱乐满足成为用户使用微信小程序的主要动机。娱乐是一把双刃剑,小游戏为小程序吸引了用户和开发者,同时探索出流量变现的渠道,小程序生态得以健康发展,但过度娱乐化的小程序则稀释了其作为微信布局未来物联网平台的战略价值,稀释了其作为连接线上与线下信息发布平台的信息价值,频繁的小游戏分享令其他用户不堪其扰,这也稀释了微信作为高效沟通工具的社交价值。

4.3.3 多道并发性与效率低下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移动终端成为每个人的数据处理中心,其随手可得又“无所不能”,人们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在同一时空处理多项任务,学者彭兰称之为“多道并发性”[43]。如同计算机并行处理多道进程,用户在使用小程序的过程中也往往会一心多用,长期的多任务并行处理可能分散用户的注意力,使得工作效率下降。微信小程序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人们的需求,但带来的是微信使用过程进一步的碎片化,在原本的学习、工作或社交进程中插入购物、游戏和阅读等进程,用户的注意力会被不断分散,可能造成用户的工作效率下降、深度思考缺乏和表达方式碎片化等问题。

4.3.4 个性化与社会化矛盾

前文中提到,以微信小程序为代表的轻应用将在解决长尾应用的分发问题上有所建树,微信小程序作为长尾应用的替代品,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部分小众人群的个性化需求。但是作为网络信息消费者的用户,总是拥有着“个性化”和“社会化”两个标签,个性化指用户摆脱了传统大众媒体点对面的信息传播方式,在移动互联网中实现信息需求的高度定制化;社会化是指用户的各种信息消费行为(点赞、评论、转发)影响着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和整个社会环境,用户同时受到其它节点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彭兰认为一定意义上,网络传播的社会化将导致用户越来越没有个性[43],微信小程序用户的个性化需求将受到所在社会环境及其互动结果的影响,最终失去个性而趋向同质。同样过度个性化和高度定制化的信息服务将带来信息茧房效应,使小程序用户在信息消费中一叶障目,失去对世界的整体认知。

5 不足与展望

本研究共收集到500份有效问卷,限于成本考量,问卷分发基于本人社交网络进行辐射,在样本的职业与教育背景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分布不均的情况,希望以后的调查能够将研究样本范围扩大,覆盖到更多职业和教育背景的人群。限于篇幅,本文未对人口学统计变量等进行差异研究,比如男性与女性、生活在一线城市与生活在三线城市的用户在使用微信小程序的行为、类型、态度等方面是否存在差异,希望后续研究可以加以验证。

陈瑶等在信息系统持续使用文献综述的研究中,发现Lin和Sabrina等的研究都没有证实感知有用性对用户满意度的显著正向影响,其认为该类研究都存在共同的不足——只研究了用户的持续使用意愿,而没有研究用户的持续使用行为,而意愿并不能完全代表行为[26],在以后的研究中有必要加入对持续使用行为的测量。其次小程序作为新生事物,处于一个不断发展、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截至本文完成时,小程序依然仍以较快的速度进行迭代和能力开放,无论是赋予开发者更高的权限、抑或是增加小程序的入口,小程序生态都能带给我们更加广阔的想象空间。本文的研究带有一定的时间局限性,今后的研究可以在本文的基础上增加一些新的考量,使研究能够与时俱进,符合人们的需要。

參考文献

[1]艾瑞数据.艾瑞移动APP指数[EB/OL].http://index.iresearch.com.cn/app,2018-06-20.

[2]张小龙.张小龙首次全面阐述小程序1月9日上线[EB/OL].http://tech.ifeng.com/a/20161228/44523289_0.shtml,2018-06-23.

[3]喻国明,梁爽.小程序与轻应用:基于场景的社会嵌入与群体互动[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2017,(6):119-125.

[4]王巧莉.我国移动互联网轻应用发展研究[D].广州:暨南大学,2015.

[5]阿拉丁小程序统计平台.2017小程序生态白皮书[EB/OL].http://www.aldzs.com/assets/analysis/2017.pdf,2018-06-25.

[6]搜狐网.张小龙演讲原文[EB/OL].http://www.sohu.com/a/217322993_212687,2018-06-20.

[7]Hirschheim R,Hirschheim R.Information Systems Failures—A Survey and Classification of the Empirical Literature[J].Oxford Surveys in Information Technology.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88:83-91.

[8]匡文波,李芮,任卓如.微信小程序面面观[J].新闻论坛,2017,(2):15-18.

[9]谢新洲,安静,王尧.基于技术接受模型的微信用户信息发布行为研究[J].情报学报,2015,(8):801-808.

[10]詹恂,严星.微信用户持续使用意向影响因素及使用与满足研究[J].现代传播,2014,(11):130-134.

[11]代宝.基于CNKI文献的微信用户采纳和持续使用行为影响因素分析[J].情报科学,2017,(2):44-49,62.

[12]Bhattacherjee A,Perols J,Sanford C.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A Theoretic Extension and Empirical Test[J].Data Processor for Better Business Education,2008,49(1):17-26.

[13]Bhattacherjee A.Understanding Information Systems Continuance:An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J].MIS Quarterly,2001a,25(3):351-370.

[14]Karahanna E,Straub D W,Chervany N L.Information Technology Adoption Across Time:A Cross-sectional Comparison of Pre-adoption and Post-adoption Beliefs[J].Mis Quarterly,1999,23(2):183-213.

[15]Hung-PinShih.Continued use of a Chinese Online Portal:An Empirical Study[J].Behaviour & Information Technology,2008,27(3):201-209.

[16]李武,赵星.大学生社会化阅读APP持续使用意愿及发生机理研究[J].中国图书馆学报,2016,(1):52-65.

[17]邓元兵.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品牌社区持续使用意愿研究[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7,(5):129-132.

[18]孟猛,朱庆华.移动社交媒体用户持续使用行为研究[J].现代情报,2018,(1):5-18.

[19]Zhou T.An Empirical Examination of Continuance Intention of Mobile Payment Services[J].Decision Support Systems,2013,54(2):1085-1091.

[20]Premkumar G,Bhattacherjee A.Explaining Information Technology Usage:A Test of Competing Models[J].Omega,2007,49(6):460-461.

[21]Thong J Y L,Hong S J,Tam K Y.The Effects of Post-adoption Beliefs on the Expectation-confirmation Model for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ntinuance[J].Academic Press,Inc.,2006,64(9):799-810.

[22]Chiu C M,Sun S Y,Sun P C,et al.An Empirical Analysis of the Antecedents of Web-based Learning Continuance[J].Computers & Education,2007,49(4):1224-1245.

[23]Oliver R L.A Cognitive Model for the Antecedents and Consequences of Satisfaction Decisions[J].Journal of Marketing Research,1980,17(4):460-469.

猜你喜欢

技术接受模型微信小程序
当图书馆遇上微信小程序
基于TAM模型下外卖平台销量影响因素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