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公安院校学生就业力提升研究

2019-06-03温晶

科教导刊 2019年11期
关键词:公安院校提升

温晶

摘 要 公安招录培养体制改革已进行了三年,为公安高等教育发展开拓了全新的视角,使公安高等教育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机遇期。为了更好的促进公安教育的发展,提高公安工作水平,研究公安院校学生就业力问题成了重要课题之一。本文将以此为立足点,在分析国家政策的目标指引下,研究探索公安院校的改革策略,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针对于公安院校学生提升就业力的途径分析。

关键词 公安院校 就业力 提升

中图分类号:D631.1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9.04.075

Abstract The reform of public security enrollment and training system has been carried out for three years, which has opened up a new perspectiv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higher education, and has brought public security higher education into a period of opportunity for rapid development.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c securit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level of public security work, it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to study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his article will take this as a foothold,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analysis of the objectives of national policy, study and explore the reform strategy of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and on this basis, put forward the analysis of ways to improve the employment ability of students in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Keywords public security colleges; employment ability; improve

1 公安招录培养制度改革提出的时代背景

在改革之前,公安院校学生就业率偏低,并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既造成了公安教育的一种资源的浪费,也为社会带来了一系列负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公安专业学生需通过公务员考试才能取得公安机关岗位。但是由于公务员录取率的限制,导致每年毕业生的就业率不足50%,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这种趋势,直接影响到了的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报考率与录取分数,于是,公安院校陷入了一种招生录取分数下降,学生生源质量下降,公务员考取率也随之下降的恶性循环中,制约了公安院校的健康发展。

(2)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在入学后,实施警务化管理,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均是以为公安工作服务为目标而设置的专业、课程和技能体系,例如刑事侦查、犯罪现场勘查、治安秩序管理等课程成为了各个专业的必修课程。而当学生毕业后,面对如此低的就业率,同时所学知识又无法应用于其它行业,其它岗位,这种结果一方面造成了教育资源的浪费,另一方面也对学生的就业能力与生存能力提出了直接的考验。

(3)公安專业知识的特殊性,使得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直接掌握了与公安内容相关的警务信息、公安侦查策略、公安技术手段。当公安院校公安专业的学生无法进入公安岗位后,由于所学技能与社会所需技能脱节,极易导致警务信息与公安涉密技术泄露,成为非法分子用以危害社会的手段,为社会治安乃至国家稳定造成一定的危害。

为此,从2016开始,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文件,对全国所有公安院校中的公安专业人才培养制度进行了改革,明确公安院校从招考、培养、就业制度等各项规定,公安院校改革已全面拉开帷幕。

2 公安高等教育的改革方向

公安招录体制改革是以提高公安专业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通过对招生、考试内容、录取方式的改革,提高了就业率,保证了公安院校的教学质量。对公安院校具体影响分析如下:

(1)招生规模进行了科学测算本次改革,首先对公安院校招生与招警需求紧密衔接,对招生人数进行了科学测算,以四年为一个测算周期,在衡量社会治安环境需求的同时,将正常退休、减员的情况同样考量到位,使招生与就业相对平衡、稳定,保障了学生的就业率。

(2)人才培养给予了新标准。新颁布的文件针对考试内容和岗位选择办法进行了改革,将公安专业课程结合成为一个系统全面的课程体系,不再区分专业和岗位,主要测查作为人民警察应当具备的基本素质与能力;岗位选择也摒弃专业限制,根据考核分数按高分到低分依次进行选岗。这就要求学生必须掌握整个公安业务知识,而不再局限于专业、课程的限制,对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标准。

(3)学生的能力素质有了新要求。纵观文件精神与意见精髓,对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均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将突出忠诚警魂教育,建立公安院校管理制度,培养无私奉献的警察职业精神作为目标直接给予设定,确定了培养要求。

(4)教学内容有了新变化。随着招考内容的改革,对公安院校的教学模式、教学内容设计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模块化课程体系”“教学练战一体化教学模式”都已成为保证教学质量提高的重要手段。这样的改革后果就是对学生提出了新的要求:一是要整合所有公安专业课程,形成一体化课程群;二是加强实习、实践训练,通过训练提高公安专业学生能力。

3 公安招录体制改革对学生就业力影响分析

改革为公安院校公安专业学生的就业率提供了保障,同时也对公安院校学生的就业力提出了新的要求,根据近三年的改革来看,我国公安院校学生就业力普遍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学业规划缺少整体设计,影响职业适应能力。改革已进行了三年,根据近三年的考试结果来看,考生对于大学的学业规划缺少整体设计,很多学生还是局限于自己的专业知识领域,而没有从整个公安工作的视角去准备问题,学生对于专业科目的掌握缺少系统性,对于问题的掌握也缺少灵活的应用能力。这直接影响到了岗位的选择与对职业的适应能力。

(2)就业指导课程缺少针对性,使就业指导沦为形式。就业指导课程作为必选课程,在每个学校都予以开设。但是由公安院校就业的特殊性,很多学生对就业指导缺乏了解,认为自己不需要就业指导,只需要准备公务员考试即可;而有些就业指导的教师,则缺少钻研意识,而没有根据公安专业学生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导致就业指导课沦为形式。

(3)學生对职业发展缺少规划,影响职业稳定性。公安专业的学生在招录体制改革的影响下,在面对就业率提升的同时,忽视了就业力的培养。就业力不仅是工作的录取率,更多体现在工作的发展能力上,而绝大多数的学生并没有对自己的职业发展进行规划,认为考上公务员就万事大吉,而没有从工作岗位、工作环境、工作性质等多个方面去思考与规划,导致对工作理解不够、认识不够,影响职业稳定性。

(4)学生的心理特点被忽视,影响个人健康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网络的便捷,大学生的个性特点更为突出,他们的知识面丰富,视野开阔,对于新观点和新事物,接受能力较强。但另一方面,网络的过度依赖,又使他们缺乏信仰,内心空虚,抗挫抗压能力较弱,在心理上相对敏感、脆弱与孤独,这些特点使他们在从事工作的时候,过于自主独立,不墨守陈规,但也容易在经受挫折的时候消极、逃避,缺少责任意识。

4 公安院校学生就业力提升途径分析

提高公安高等教育质量,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应从以下途径加以分析:

(1)更新人才培养理念。公安院校人才培养一是要贯彻实战化教学为主的理念,以培养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环境、适应现今治安形势的特殊性专门人才;二是人才培养离不开学生的全面发展理念,即从思想政治素质、人文素质、研究创新素质、警察体能与专业技能、警察作风与公安管理和就业能力等全方面促进学生的水平、素质、能力提升;三是人才培养离不开创新环境,即激发学生的创新创业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培育学生创新创业潜质,实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2)改革课程体系,构建“平台+模块”的大课程教育体系。根据招录改革需求,改革课程体系,一是形成课堂教学、实践教学、创新研究和日常养成相互交融的教学训练体系,实现各专业课程在相互支撑、相互融合的情况下又具有的相对独立性。二是利用“互联网+教育”模式,推动课程改革,加大慕课、微课建设力度,利用公安网络平台,实现公安专业慕课、微课的推广与应用。三是根据“实战需要什么就教什么,学生缺什么就补什么”的原则,构建公安院校教学体系。

(3)塑造校园文化。公安院校的校园文化是校园精神的塑造,“政治建校、政治建警”是其文化定位,通过校风建设、学风建设向学生传递着公安特色文化,构建着公安特色校园。塑造校园文化一是要塑造忠诚警魂,通过校园文化建设,培育公安忠诚警魂;二是通过开展主题活动,加强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职责意识;三是通过制度建设,打造精细化管理体系;四是通过社会服务,践行为人民服务能力。

(4)加大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对提高学生就业力至关重要。公安院校的就业指导教师应具备就业指导能力、公安专业知识体系和心理指导能力。这源于公安专业的学生不仅要有对未来职业的适应能力、专业化能力,还应具备正确的认识自己的心理问题的能力,在面对特殊情况下,如何进行心理疏导与心理干预,保证身心建康发展至关重要。为此,应加大公安院校就业指导教师的专业化培养力度,更好地为公安事业服务。

5 结语

公安高等院校改革的帷幕已开启,但公安院校学生就业能力的全面提升工作还任重而道远。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与复杂多样的社会治安环境,如何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学生的就业能力,还是应该作为学校发展的首要前提。改革的目的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只有从根本上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能力,才能使学生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为社会服务,公安院校应明确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深入研究人才培养与教学质量提升,紧抓机遇,确保公安高等教育工作迈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聂江波.公安院校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背景下推进全案例教学的改革探索[J].公安教育,2016(09):65-69.

[2] 中央编办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公安部 教育部 财政部 国家公务员局. 关于公安院校公安专业人才招录培养制度改革的意见[N].人民公安报,2016-01-25(002).

[3] 张有声.从供给侧改革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思路[J].中国高等教育,2016(01):37-41.

[4] 钟新文.对创新公安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公安教育,2017(11):55-58.

猜你喜欢

公安院校提升
新形势下公安院校学生工作品牌建设路径探析
互联网时代公安院校学生管理工作创新
公安院校法律课程的设置与革新研究
公安院校计算机课堂教学改革研究初探
警察防卫与控制课程模块化教学探索与实践
公安院校警察职业素质的内涵及其构建
论新形势下政工干部的修养
提升小学语文课堂效率的策略与方法
提升小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有效策略
如何提升公民生态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