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内涵、价值和培育

2019-06-03刘树春

科教导刊 2019年12期
关键词:培育内涵价值

刘树春

摘 要 大学生规矩意识既有一般性也有特殊性。对大学生加强规矩意识的培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也是实现大学生全面发展的现实要求,对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具有基础性、长远性、根本性的重大意义。加强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高校要明確育人目标、改革教学模式、推进协同育人等方式,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加强校园规矩文化建设,促进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养成。

关键词 大学生 规矩意识 内涵 价值 培育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4.043

Abstract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iscipline has both generality and particularity. It is an important task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students' awareness of rules and regulations. It is also a realistic requirement for realizing the all-round development of college students. It is of fundamental, long-term and fundamental significance for adhering to the rule of law in an all-round way. To strengthen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isciplin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should clarify the goal of education, reform the teaching mode, promote collaborative educa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subjectivity of college students,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of discipline, and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isciplin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sense of discipline; connotation; value; cultivation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人无规矩则殆,家无规矩则败,国无规矩则衰”等,这是对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的重要性、对具备良好规矩意识必要性的最好阐释。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规矩”,反复强调“恪守规矩”的规矩意识,高度重视规矩意识在党建工作中的重要性。现今,规矩意识早已超越党内,成为一种全局性的思想认识得到国家和全社会的重视和认同。大学生是社会的一个特殊群体,肩负着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建设和接班人的重任,从一定程度上讲决定了一个国家的未来,理应具备强烈的规矩意识。在当前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背景下,加强大学生规矩意识既是值得深入研究的理论问题,也是需要狠抓落实的实践问题。

1 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内涵

规﹑矩,本义为校正圆形﹑方形的两种工具,规、矩合在一起规矩用来比喻和指代标准、法度,后经引申和演变也有“礼法、准则、习惯”“(行为)端正老实、合乎标准和常理”之意。新华社“新华视点”评论认为“规矩,是做人做事的基本规矩。”[1]通俗地讲,规矩就是做人做事“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

规矩意识是关于“规矩”的意识,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认同并自觉自愿地以规矩为自己行动准绳的思想观念和稳定的心理状态。规矩意识是社会意识的一种特殊形式。与其他社会意识一样,规矩意识也由“知”、“情”、“意”三个部分组成:“知”即规矩认知,是主体对规矩及其相关现象的逻辑关系和内在属性的认知和理解;“情”即规矩情感,是主体对规矩关系、现象的好恶、倾向、认同和遵守规矩的倾向;“意”即规矩意志,是激发主体自觉自愿地遵守规矩并按规矩积极行为的习惯。规矩意识核心不在于认识、理解多少关于规矩的知识,而是认识到尊崇规矩的重要性和遵守规矩的意愿,不仅在于社会公众行动上是否遵循规矩,更在于社会公众是否在内心深处形成遵守规矩的义务感和责任感。

大学生规矩意识是大学生这一群体所应及所能的对规矩的意识。一方面大学生作为社会公众的组成部分,要与当前时代与社会发展对社会公众所要求的思想政治素质相适应,应当遵守具有一般性、普适性法律法规、道德规范等,规矩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不逾矩、不越法的尊法、守法意识。二是大学生积极遵守基本道德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在公共生活、个人生活中的行为,主动遵守、践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道德意识。三是大学生积极遵守、维护公序良俗,不得违反国家的公共秩序和社会的公共意识。四是大学生应当信守契约、诚信为人,具备现代社会活动基础的契约精神(意识)。另一方面大学生也受到所处的时空环境和该群体的身份规模的限定,对规矩活动及其关系等具有特定的内容和鲜明的群体特征,是对超过社会公众的、针对大学生特定群体的,这里的规矩意识主要表现为:一是大学生对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的认同和遵守的纪律意识。既包括国家统一制定、适用于全国各类高校的,也包括高校根据相关法律法规、结合高校自身特点制定出的学校管理制度及相关规定和指导性文件。二是大学生对所在高校长期形成的校园文化的认同和高校教育管理工作的相关要求、流程及其工作程序的遵循、履行和坚守,这里的规矩可以很具体,如作业规范,也可以很概括,如尊师尊长等。

2 加强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价值

2.1 规矩意识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

具备规矩意识是大学生应具有的基本素质。当代大学生应该具备怎样的素质,一直以来都受到了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发[2004]16号)对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任务明确提出“……深入进行素质教育。……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人,“四有”是一个整体,缺一不可,其中的理想和纪律特别重要。《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2015年修订)第五十三条“高等学校的学生应当遵守法律、法规,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和学校的各项管理制度……”《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2005)明确要求“努力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再次强调,懂规矩、守纪律是衡量一个大学生素质的基本标尺,是判断一个大学生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2017)明确要求“应当遵守宪法、法律、法规,遵守公民道德规范,遵守《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遵守学校管理制度,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

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就是要促使大学生成为规矩的守护者和践行者,实现知行合一。规矩意识是现代社会意识的重要内容和组成部分,在社会生活中,社会公众必须具有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意识,而现代意识从根本上是由许许多多纪律规则等规矩所组成的,因此是否具备规矩意识及其高低实质上也是是否具备现代意识及其高低的充分体现。规矩意识的高低不仅仅反应社会公众对社会适应程度的高低,而且直接充分体现社会公众的素养水平,能够充分彰显一个人的综合素质。培育大学生规矩意识,既有助于丰富大学生群体的公民意识,也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的社会行为,培养现代社会的合格公民。

2.2 规矩意识是大学生全面发展的条件和重要路径

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但是,马克思主义强调人的全面发展是有条件的,也是需要通过一定的路径才能实现的。[2]人的全面发展是历史的、现实的和具体的,与人所处的历史时代、社会要求和发展趋势相适应,社会安定有序、人际交往诚信和谐是人的全面发展得以实现的前提条件和重要路径,“从人的生存发展与制度的关系看,制度于人而言不仅是一种既定力量,更是人的发展的现实空间。因此,变革不完善的制度体系,制定科学合理的制度,坚持制度公正是促进和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和路径。”[3]制度就是规矩、规矩就是制度,从这个角度看,讲规矩、守规矩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条件和保障。历史经验和现实情况告诉我们,社会公众的规矩意识越弱,社会需要付出的成本就越大。相反,社会公众的规矩意识越强,社会运行的监管力度就大为降低,越能促使社会安定有序,进而促进社会个体的自由。

规矩本身包含了公平、正义、秩序的内在价值追求,在修身、育人以及有效维护社会秩序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是对社会秩序实施控制、实现社会关系稳定与和谐的基础,大学生全面发展融合了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各方面因素,规矩所维护的秩序和效率能有效和谐地协调好各方面的因素共同起作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大学生因升学从不同的地方聚集到一起,在彼此陌生的人际交往和环境之间,要实现和谐、安定、高效,必须要明白哪些事能做、哪些事不能做,哪些事该这样做、哪些事该那样做,自觉按原则、按规矩办事。对大学生而言,如果没有规矩意识,每个人将会自行其是,社会将陷入混乱、失序状态,其个人的全面发展必将无从谈起。

2.3 具备规矩意识是当代大学生的社会责任

大学生必须承担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赋予这个群体的要求,这是大学生不可推卸、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党的十九大报告在十八大报告“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基础上,进一步要求“坚持全面依法治国”,重申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强公民道德建设,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法治的道德底蕴,强化规则意识,倡导契约精神,弘扬公序良俗。”同时,首次突出强调“发挥法治在解决道德领域突出问题中的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战略中,强调“自律与他律、激励与约束有机结合”。社会公众的道德与法治的意识是规矩意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规矩意识的重要内涵和突出特征。

时代赋予“规矩”很强的现实意义,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全力增强社会公众的规矩意识,成为建设法治国家的关键因素。对当代大学生而言,具备规矩意识就是这个群体应当承担的社会责任。一是大学阶段是培养讲规矩、守规矩的关键时期,引导和培育大学生规矩意识,将讲规矩、守规矩内化为大学生自觉的价值观,让当代大学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能够自主地进行理性的分析、正确的判断和积极的行动。二是大学生作为公民中先进的特殊群体,在身份上是父母的孩子、学校的学生,但也是社会的成员还是国家的公民,他们既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他人和社会负责。当代大学生中也存在的道德冷漠、诚信缺乏、缺少社会责任担当等问题,从一定程度上,就是规矩意识不足,认知、能力和行为上有时随心所欲,这是必须要予以改变的。

3 高校开展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对策

大学生规矩意识不会自发养成,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是一个复杂的渐进过程,需要依靠学校教育和社会、家庭、学生个体的共同合力。高校作为学校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大学生规矩意识的主阵地,应当发挥积极主导作用。

3.1 高度重视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重要性,坚持正面教育,努力提升实效

高校要在全面依法治國战略下全面审视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工作,把此项工作放到大学生人才培养的目标当中,将规矩意识的培育纳入到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主要方面,明确成为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具体措施有:明确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目标,作为高校培养合格大学生的一项重要指标;提供包括政策、措施在内的工作支持,如师资建设、课程设置、教学环境等;构建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教育和评价机制,坚持面向全体、持续追踪等,不以个体、个案为评价标准等;要推进协同育人,坚持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协同育人,具体就是所有的教职人员(范围应做扩大解释,包括在学校内从事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人员,如后勤外包人员)要按照岗位职责的要求,在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过程中遵照规章制度和工作流程,无时无刻、有意无意地都在进行讲规矩、守规矩的示范。

高校要坚持正面教育,对大学生循循善诱,不断鼓励、引导他们向讲规矩、守规矩的方向发展。注重持之以恒地引导和说理,不仅仅讲清楚应当如何,还要讲清什么是不该做的,原因是什么;不仅仅满足于人们在行为上有所改变,还要引导和鼓励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对规矩及其现象学会思考。在培育过程中,认真地、严格地、持之以恒地执行规矩,极其明确地划清“可做”和“不可做”的界限,对讲规矩、守规矩的行为要给予奖励,对于各种违背规矩的行为要坚决、及时处置,激发起他们对规矩的重视,培育其遵循规矩的最起码的意愿。高校在实施大学生规矩培育过程中要努力提高实效,始终坚持课堂教学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规矩认知和思考,同时要避免长期以来过分偏重于理论,理论联系实际较差,应用性不强的问题,注重和加强实践教学。加强对大学生群体的研究,准确把握大学生的实际、切实回应大学生的现实需求,教育的内容和方式注重针对性、讲求实效性;要注重用“用事实说话”,用身边人、身边事,避免“虚、幻、空”,用真实、生动并具有时代特点的案例说明具体的、实实在在的讲规矩、守规矩的利益所在,从而影响大学生对规矩的认知、情感和践行。

3.2 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和鼓励学生自觉增进自身规矩意识的积极性、主動性

高校尊重和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考虑。一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逻辑起点和终点都是“人的思想和行为”,思想政治教育不是对人的“加工”“生产”和“塑造”,而是对人的“启发”“诱导”和“建构”。在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中,大学生与教育者一样都是具有主体性的人,都有主观能动性,他们在参与规矩意识培育过程中,对教育者传递的教育信息和要求进行评价、阐释、取舍、整合及固化等内外化过程中,必须是积极的、能动的,规矩意识培育的过程才能顺利推进。二是规矩意识本质上是一种自律自为的主体意识,它意味着主体充分肯定或承认外在规矩的合法性,并且在理性上同意应当遵从这些规矩并在情感上自觉地按照规矩来行动。在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过程中,学生是理解与接受思想文化的主体,是自我意识分化与自我认知提升的主体。过去一段时期,大学生被认为是受支配、管理的对象,主体地位缺失,只能被动消极地接受规矩教育,严重弱化了规矩育人的效力。尊重并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使其在主动积极的社会实践过程中体悟规矩对社会秩序整合和引导的意义和价值,实现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养。

高校在大学生规矩培育的过程中,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认同时代和社会赋予他们的责任和要求,帮助他们提高具备规矩意识的责任感,使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接受规矩意识的培育,引导他们结合自身实际参与、组织和开发规矩意识培育活动,积极开展自我教育。要承认大学生在人格上的平等,建立平等的观念和对话的姿态,建立及时有效的情感沟通和交往互动模式,使大学生愿意投身规矩意识培育活动,保证培育过程的顺利、持续、有吸引力。要尊重大学生的个体差异,关切大学生的现实利益诉求,努力克服主体单纯的“为我性”,不断提高大学生增进自身规矩意识的积极性、主动性。

3.3 丰富校园规矩文化生活,加强校园规矩文化建设

规矩意识是社会公众对于社会生活处于秩序与效率状态中的内在价值判断和自然要求,校园规矩文化,就是在大学校内以及尽可能地向校外延伸过程中,用文化的形式体现规矩的内容,共创文明有序、安定和谐的校园环境。大学生规矩意识的培育离不开环境的支撑,营造讲规矩、守规矩的氛围是开展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必要支撑,校园规矩文化本身就是高校自身对规矩的认同和践行,高校必须是一个有纪律、有秩序的组织,校园内也必须要建立整体秩序感和效率意识,确保高校内所有人各司其职,协同工作,校园内外要讲规矩、守规矩,按规矩开展教育教学和活动,加强校园规矩文化建设能够有效促进大学生规矩意识培养。校园规矩文化建设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身也是学校软实力的充分体现,是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加强校园规矩文化建设,将规矩意识的宣传引导与校园环境悄然融合,使校园环境达到实用、审美、教育功能的有机统一。一是校园内“以文化人”措施方面的建设,要围绕大学生规矩意识培育的需要科学设计、精心组织和及时总结反馈,主要包括:以保障学校教育教学有章、有序、有效进行的制度文化建设,做到有章可循、管理有序;以集体形式开展的人际交往和社会实践活动,如大学社团活动、社会公益活动等,引导他们承担社会责任、服从集体、严以律已等观念意识;以丰富业余生活的文化、体育和娱乐等方面反映校风、学风和校内的氛围导向的活动,引导他们在课余文化活动中感受体验活动组织的章法、要求等。二是注重强化环境熏陶,注重在校园物质文化建设,营造良好教育氛围。包括校园布局、建筑装饰、教学设施、花草树木、环境卫生等直接表现出学生所处的环境氛围等硬件设施建设,也包括标志性文化载体等校园软件设施建设等,如以橱窗通知海报、横幅广播、校内标志标识、网络使用等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八论“规矩”.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4-10/25/c_1112975663.htm

[2] 邱柏生.从条件论角度看马恩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江汉论坛,2006(9).

[3] 李玉中,李英.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研究之现状与反思.中州学刊,2014(12).

猜你喜欢

培育内涵价值
理解本质,丰富内涵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第十道 生相克
蟑螂
一粒米的价值
有理数的数学内涵
“给”的价值
木木相册
小黑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