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州区稳定生猪生产运行现状及建议

2019-06-03吴时平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畜牧兽医站

中国畜牧业 2019年9期
关键词:开州区存栏养猪

文│吴时平(重庆市开州区赵家街道畜牧兽医站)

唐开(重庆市开州区畜牧兽医局)

根据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通知要求,重庆市开州区组织畜牧技术人员深入开州区部分生猪养殖场、养殖农户,通过实地查看、走访座谈等方式,对生猪产业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当前生猪生产运行情况

1.生猪存栏稳中略降。

根据开州区各调查点生猪监

测数据推算,截至2019年2月底,全区生猪存栏72.45万头,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3.16%;能繁母猪6.15万头,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4.25%;仔猪存栏23.46万头,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5.37%;后备母猪1.17万头,与2018年同期相比下降6.59%。

2.生猪出栏稳中有增。根据各调查点生猪监测数据推算,2019年2月,全区生猪出栏12.46万头,比2018年同期增长3.62%。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2019年的1月正值春节,而2018年则是2月才值春节,而中国的传统消费观念必然会导致春节的猪肉消费量比平常会有大幅的增长,同时受非洲猪瘟疫情影响,外调肥猪数量减少,促进本地加大生猪的出栏量。

3.典型调查样本情况。根据此次调查样本数据显示,散养户生猪存栏279头,同比减少16.9%;出栏351头,同比增加5.2%。中小规模养殖户生猪存栏3738头,同比减少6.8%;出栏3047头,同比增幅1.2%。500头以上养殖场生猪存栏1.2316万头,同比增长0.6%;出栏1.3239万头,同比增长1.3%。从调查样本数据来看,生猪饲养量基本稳定,呈现出散养户刚性退出,大型养猪场规模扩张,养殖户的数量越来越少的态势。而随着未来非洲猪瘟进入常态化,活猪禁运短期内或无法改变,活猪运输改为冷鲜运输也会是一个趋势。

二、稳定生猪生产的困难和建议

1.养猪贷款融资困难。一方面,生猪养殖大户希望有资金上的支持,抽样调查的29户养猪大户中,有23户认为当前发展生猪产业亟待解决的问题是资金问题。据测算,建一个1000头规模的养猪场,从建设到投产需投入300万~400万元,由于大多数生猪养殖业主均处于发展阶段,加之银行不认可将猪场及种猪作为抵押物,因此不少生猪养殖业主有钱建场、无钱养猪,生猪养殖业主贷款筹资又无产可抵、无物可押,贷款融资难度较大,资金短缺问题较为突出。另一方面,金融部门认为投资畜牧养殖风险大,有惧贷心理,加之贷款额度小且手续烦琐,未建立长期有效的信贷机制,很多具有一定规模和丰富经验的生猪养殖场户及生猪加工企业,不能从银行借贷到扩大养猪生产规模所需的资金,要想在短期内迅速扩大生产规模,还存在不小的困难。

因此,生猪养殖户建议,农村信用社、农业银行等相关金融机构在防范风险的前提下,对生猪贷款优先安排,制定生猪贷款专项信贷计划,贷款规模不局限小额信贷;根据生猪生产周期,适当延长生猪贷款期限,从目前当年发放、当年收回,调整延长至2年,同时实行利率优惠(执行基准利率);结合生猪生产发展特点,创新业务产品,创新抵押担保方式,扩大生猪生产类贷款的担保保险业务范围,解决养猪“贷款难”问题。

2.养猪用地审批困难。据调查,目前农村规模化、标准化猪舍建设用地没有列入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同时农村土地经过二轮承包后土地流转的难度较大,又因修建圈舍附属设施改变了土地的用途,导致扩建猪舍用地审批困难,尤其是大型养殖场建设用地难以落实。随着《畜禽规模养殖污染防治条例》《开州区畜禽养殖禁养区限养区划定方案》等的颁布实施,要求禁养区内的规模养殖场一律关闭或搬迁,在适养区新建养殖场的必须取得国土、林业、农业等部门的用地审批和进行环保部门的环评,方可申请发展畜禽规模养殖,目前全区符合条件发展生猪养殖的区域面积大幅缩减,产业发展用地难的问题更为突出。

因此,生猪养殖户建议,当地政府及有关部门要根据规模化、标准化生猪养殖场地使用需要,由政府组织,国土资源部门结合土地整治项目的实施,整治一批荒山荒坡让意欲投资养殖业的农户建设规模养殖场;交通部门负责将进入养殖场道路列入“村村通”建设项目;水利、公共部门负责供水、排水设施建设;电力部门负责电力设施建设。切实帮助农户协调解决养殖用地调配难、用地贵的问题,并在新农村建设的实施过程中,养殖业用地要与村庄建设统筹规划,协调发展。

3.养猪信心恢复困难。受2018年上半年全国生猪市场价格持续低迷的影响,农户养猪处于亏损状态,部分养猪户宰杀能繁母猪,开州区相继有约1万头母猪被提前淘汰,使得本不充足的母猪存栏量急剧下降了15%。虽然2018年下半年以来,养猪户采取了母猪选留和母猪补栏,但补栏或选留的母猪一般要经过9~10个月才能向市场提供仔猪,仔猪生长又需要3~4个月的时间,这种自繁自养所需周期的限制,导致目前市场上仔猪货源紧缺,同时仔猪价格也持续大幅上涨。农户普遍感到目前购买仔猪成本投入太大,未来猪价走势未可乐观,担忧一旦市场价格有较大变化,又会陷于亏本的困境。所以较多散养户仍在观望,补栏积极性不高。

生猪养殖户建议:一是政府应加大对优质种源生产的财政补贴,以保证生猪生产的稳定发展;二是建立生猪产业扶持和稳定发展基金,对因生猪市场波动而遭受损失的规模养殖场户给予政策性扶持补助,以稳定市场肉猪的供应;三是推行能繁母猪保险和生猪价格指数保险,引导养殖户积极购买生猪价格指数险,分散和转移生猪市场价格波动带来的亏损风险,更好应对“猪周期”困局;四是引导和鼓励龙头企业与规模养殖场户和中小养殖户签订订单生产,帮助养殖户建立起稳定的销售渠道,有效防止生猪生产的大起大落,保护养殖户和消费者的利益。

4.养猪保险落实困难。政策性生猪保险本是为了提高农户抵御风险能力,减少农户在生产生活过程中因客观原因造成的经济损失而出台的一项新措施。但是,在生猪保险推广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是目前生猪保险还停留在试点阶段,绝大多数生猪不能纳入保险范围;二是育肥猪保险期限保险条款规定只有4个月,在农村的实际生活中1头仔猪购买到出栏需要1年多,保险期限太短,农户认为生猪从喂养到出栏有三分之二的月份没有保障;三是当前猪的疫病较为复杂,往往是出现多种疫病的混合感染或继发感染,如何确定猪的死亡原因将是生猪保险赔付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四是生猪耳标号的问题,按照规定每头猪都应该佩戴耳标,但实际上有相当数量的猪耳标脱落或耳牌号码沾上污垢看不清楚;五是理赔手续的办理繁琐,不仅要当地兽医出证明,还要到乡镇政府签字盖章,养殖户来往部门之间,不仅增加费用,而且办理过程艰难。

广大生猪养殖户呼吁,国家对生猪养殖保险要形成长期的制度安排,凡是生猪养殖都应作为政策性保险范围,相关部门应当根据养猪业高风险、低利润的特点研究设计对生猪养殖的险种、投保办法,尽快出台符合农村实际的生猪理赔程序、理赔金额、理赔时间等一系列售后服务细则,这样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减少农民的一些疑惑和误解。

5.养猪污染治理困难。大多数养猪场由于对粪污处理的投入不足,治理措施不力,完全依赖农作物的直接利用或排放,则带来对耕地保护、环境污染等一系列问题。而配套建设治污设施投入较大,办养猪场特别是大规模的养猪场,必须配套大型沼气池、化粪池等环保设施,需要获得环保测评书,要花几万元甚至数十万元,完全靠生猪养殖业主自身实力难以解决,成为困扰生猪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

对此,生猪养殖户建议:一是采取奖励或补贴的办法,由各级财政在年度资金预算中,安排一定的生猪养殖污染综合整治专项资金,用于奖励或补助生猪养殖业污染综合整治;二是在规模较小、养殖场较为分散的地方,按照排泄量和消纳量相适应的原则,把养殖场与农田、鱼塘、园地一并规划,达到农牧结合、种养平衡;三是在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三改”项目和农村沼气项目建设的同时,实行设施与养殖配套,凡新建养猪场一律配建沼气池,重点解决农户“建沼不养猪”的突出问题,开展粪污的无害化处理和有机肥利用,探索“猪—沼—果”等生态养殖模式。

6.规避市场风险困难。生猪产业缺乏完善的生猪生产预警和应急机制,信息体系的不健全则不能及时、准确地向养殖户提供市场信息和跟踪服务,难以指导养殖户根据市场变化调节生产和规避风险,缺乏应对市场周期波动的调控措施。

对此,生猪养殖户建议:一是市、区(县)各级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和生猪生产以及生猪发展相关政策;二是要关注国家进口猪肉情况,政府要通过新闻媒体向社会公布市场供给量的变化,使养殖户第一时间获得市场需求,及时调整养殖情况,确保养殖户利益;三是加强市场行情监测,建立以价格为主的畜牧业生产和市场价格预警机制,设立存栏量、价格行情警戒线,当畜产品存栏量、价格行情接近警戒线时,及时通过电视等媒体向公众预警,正确引导生产和经营决策,增强养殖户驾驭市场的能力。

猜你喜欢

开州区存栏养猪
4 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4177.3 万头环比下降0.2%
能繁母猪存栏半年减少235万头
冬季养猪防病四注意
举手
鸡蛋存栏偏低 价格上涨
我是小小招生员
养猪
7月份生猪存栏首次实现同比增长
养猪谨防六大误区
开州区在“万开云”一体化发展中的SWOT分析及对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