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九字诀”促镇宁乡村振兴

2019-06-03李婷

当代贵州 2019年12期
关键词:产业带火龙果农业产业

文_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李婷

2018年以来,镇宁立足资源禀赋、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牢记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创“九字诀”推动农业产业提规模、调结构、上档次,以产业大发展助力群众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3月,春回大地,万物始新。走进“瀑乡”镇宁自治县广大乡村,满目绿芽,樱桃、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蔬菜、特色养殖等产业又进入“春耕”时节,一幅幅“产业兴、经济活、百姓富”的乡村振兴画卷正随着春风徐徐展开。

2018年以来,镇宁立足资源禀赋、气候特点和市场需求,牢记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创“九字诀”推动农业产业提规模、调结构、上档次,以产业大发展助力群众大增收,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准、优、特” 选好产业

乡村振兴,产业发展是关键一环。如何依势布局,选“准”产业、选“优”产业、选“特”产业,是镇宁调优产业结构,发展特色产业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首先要考虑的。

“因为镇宁地貌狭长、北高南低的海拔地形特点和立体气候优势,我们首先考虑的就是因地制宜搞好产业规划。为把产业做‘准’,全县14个乡(镇、街道)被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片区,分区域谋产业。”镇宁自治县委书记庞琨介绍,北部地区海拔较高、交通便利,结合地理气候条件精准发展以樱桃、中药材等为主的高效产业;中部地区地貌广袤、气候适中,结合农民种植习惯和历史形成的产业优势,精准发展以茶叶、有机蔬菜等为主的优势产业;南部片区海拔低、年平均积温高,结合亚热带气候优势,精准发展以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为主的亚热带精品水果产业。

此外,每个片区又“准”中求“优”,按照“什么赚钱种什么、什么赚钱养什么”的原则,因势利导选优产业,重点培育一批有市场需求、有群众口碑、有经济效益的优强产业。考虑到突出差异化发展,镇宁邀请农业专家分类指导各区域重点发展方向,使每个片区形成差异互补、分布协调、特色鲜明的农业产业布局。确保每个乡(镇、街道)至少有1个特色种类,每个村有1个优势品种。

2018年以来,全县先后调减玉米等低效作物9.11万亩,替代种植经济作物7.11万亩,还林还草2万亩。其中,种植蔬菜2.03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920元;种植食用菌23万棒,平均亩产效益增加5460元;种植中药材1.62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1339元;种植茶叶0.16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840元;种植精品水果2.58万亩,平均亩产效益增加4822元。

“大、强、链” 做大产业

助力脱贫攻坚,拓宽产业带是必经之路。从北面的扁担山镇蔬菜产业带,到中部的募役至中箐蔬菜产业带、双龙山莲藕及中药材基地、江龙蔬菜产业带,再到南部的马厂辣椒产业带等,连绵成片的产业带是对镇宁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八要素”,着力全产业链发展和振兴乡村的最美诠释。

2018年以来,镇宁农业产业发展在规模上做“大”做“强”。扎实开展了全县21个500亩以上坝区产业结构调整,根据各乡(镇、街道)坝区区域特征和产品特性,编制具有操作性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推动坝区农业产业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以“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为方向,持续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截至目前,全县蔬菜、水果、茶叶等获得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面积54.1万亩、无公害农产品认证28个、有机农产品认证6个、全国地理标志产品认证2个,特色优势产业品牌初具规模。

大了规模,强了品牌,还得找好产业链,算好产业升级账。镇宁着眼全产业链布局,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推动优质农产品提质升级,实现商品化。引进贵州黔棠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发展生姜系列产品,带动发展小黄姜产业;引进培育同源科技种植有限公司,生产火龙果酒等初级农副产品;培育立创食品饮料有限公司,生产樱桃汁、百香果饮料等农副食品,带动精品水果产业发展。

镇宁将全县14个乡(镇、街道)划分为北中南三个片区,其中南部片区精准发展以蜂糖李、火龙果、百香果、芒果等为主的亚热带精品水果产业。图为在六马镇打帮河芒果基地,果农拿着刚采摘的芒果笑逐颜开。(牧之/摄)

同时,利用已经形成口碑的产品基础,结合少数民族特色节日,举办主题鲜明的樱桃节、李子节等农产品推销峰会,扩大品牌效应,将特色产品升级为特色品牌,镇宁樱桃、蜂糖李成功申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金”果子,各产业带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金腰带”。

“统、技、销” 做强产业

产业的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和群众的支持。镇宁坚持引活社会资金、盘活存量资金、用活产业资金,积极发挥财政、扶贫等涉农资金的杠杆效应,将零散资金聚合成“拳”,提升产业扶持力度。2018年,统筹整合财政涉农资金9238.26万元、筹措其他资金820万元用于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同时抓好产业扶贫子基金项目申报,目前已获批项目11个,获批金额8.68亿元,下拨资金2.21亿元,已使用资金1.41亿元。此外,申请特惠贷3.45亿元、小额担保贷款1750万元、直接撬动民间资本5250万元,为镇宁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注入强大动力。

“有了政府扶持,我们干起来更有劲了。专家推荐种植的新品种火龙果,单果8两以上的收购价4元一斤,其它的3元一斤,政府联系了青岛的销路,说有多少收多少,让我们致富的信心越来越足。”镇宁良田镇乐丰村村民黄大勇兴奋地告诉记者。

在良田火龙果基地务工的黄大勇成功搭上了农业产业的致富快车。这趟车里不仅有好产业、大规模,还有科技作为基础支撑,为农业产业发展添足底气。

2018年以来,镇宁农业产业发展以“技”为先,组建13个专家团队,114名省、市、县农业专家分别到全县110个贫困村开展技术指导工作。组织各级农技人员将技术送到田间地头,实现技术服务到村到户到人到产业。协调各级技术资金1300万元用于产业发展,推广农业新品种28个、解决农业技术难题93个、推广农业新技术35项、培养农村实用人才250人。

要做好做强大产业,离不开销售环节。镇宁成立了县绿色农产品扶贫促销工作专班,精准对接农产品销售市场,让农产品不仅产得出来,还要卖得出去,更能卖个好价钱。通过建立农产品销售微信平台,及时发送各地经销商采购信息,打通农产品销售各环节。同时,以销定产,摸清农业家底,大力发展订单农业,黔棠姜公司小黄姜收购带动生姜种植10.8万亩,红星公司工业辣椒订单带动工业辣椒种植0.89万亩,梓涵公司线椒订单回购带动线椒种植1万余亩。此外,大力推动农产品“上线”,在90个贫困村开设网店,贫困村“一村一网店”覆盖率达82%,“线上线下”联动发展,全年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2亿元,其中线上销售额达600余万元。

猜你喜欢

产业带火龙果农业产业
农业产业如何赢利“后半程”——洛川县委书记王明智谈产业发展与果农收益的一致性
促进哈尔滨市区域产业联动发展的对策研究
农业产业基金推动农村经济转型升级
浏阳河文化旅游产业带发展路径研究
论区域分工对农产品竞争力的影响
2013年广东热区社会经济及农业产业化发展研究
中国海南火龙果前景看好
农业产业发展的电子商务契合度分析
火龙果里有黑芝麻
火龙果越红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