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策略分析

2019-06-01李丹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关键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职院校

李丹

【摘 要】一个国家文明与否,和这个国家对弱势群体的保护程度息息相关。在高职院校中,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就是弱势群体的一部分,这些人绝大多数都来自农村家庭,父母的积蓄甚至无法支付高等教育的费用,这降低了学生对学习的热情,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阐述,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完善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对策和策略,力求实现资助工作的真实性、客观性和准确性。

【关键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

高职院校在最近几年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随之暴露出其所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问题尤为突出。随着贫困生数量的急剧增长、高职生源的紧张局面以及高职教育对优秀人才的需求,对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成为我国高职教育面临的一个十分紧迫而重要的理论和现实课题。

1.对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现状

我国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正在日益完善并大力贯彻落实之中,在一定程度上,切实保障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有学上并上好学的问题,基本实现了资助应尽的工作目标,但是由于我国贫困生的数量太多,贫困生入学问题始终没有得到完善的解决,相关资助政策的实施还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当前,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高职教育的成本逐步增加,致使高职教育的财政支出日益紧缩,我国高职院校学费急剧增加。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学生资助工作,结合我国国情及高职院校的具体情况,逐步调整和不断完善高校学生资助政策,建立健全学生资助政策体系,逐步形成了由奖助学金、助学贷款、勤工助学、临时困难补助和学费减免(简称为“奖、助、贷、勤、补、减”)为主体的多种形式结合的高职院校学生资助体系。

2.当前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2.1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工作存在难度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决定了资助政策落实的效果、资助资源分配的合理性,是高职院校贫苦学生自主体系良好运行的基础和前提。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准确认定是开展助学工作的前提和必要条件?但是,家庭经济困难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学生家庭所在地经济发展水平不一,对经济困难家庭认定的标准也不能一刀切。关于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各地方各高校都有着自己的标准,并且各高校制定的标准中,有很多项目是不明确的,认定标准缺乏严密性、科学性和完整性,没有精准化认定指标,只是通过学生资助管理者的主观判断。学生申请资助的第一步就是要申请成为学校资助机构认定的困难学生,认定困难学生首先要向学校提供该有学生家庭所在地乡镇民政部口印章的家庭情况调查材料,此为依据结合学生在校期间的生活表现,来决定是否认定家庭经济困难,目前由学生生源地开具的家庭经济困难证明材料是认定的前提条件,但实际上,这样的证明材料缺乏可信性。在学校认定过程中,要准确掌握申请人的真实生活费用支出和学生家庭真实状况是非常困难的,需要花费大横的人力物力深入学生家庭所在地調查才可能了解清楚,因此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多数高校为了省事,只关注相关材料的审查,不重视实际情况的审核。

2.2受资助学生没有得到同步的身心健康教育

高职院校学生资助工作是学校教育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其工作开展必须把握育人原则,且要以建立长效机制为根本目标。实际上,在高职院校中,对于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仅有来自精神困难上的压力,同时还有来自精神以及心理上的困惑,这种现状使得极个别学生不珍惜国家与政府的资助机会,没有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在思想观念上还存在一定偏差。所以,在高职院校中,在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给予经济资助的同时,还要做好对这些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

3.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资助策略

3.1健全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审核与监督机制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标准是整个功效资助工作的基础,高校可凭借此标准对学生进行合理性的评估,进而也能提高工作的质量与效率,若是此标准设定不合理会对高等教育机会的公平性产生冲击,同时高等教育的制度与发展目标也需要做出调整。为了避免这些情况的发生,提高认定质量,各地政府要健全乡镇、衔道办事处民政部口所开具的”贫困证明”和《学生及家庭情况调查表》的监督机制。困难学生的证明材料开具部口也要留存备查,困难学生的认定材料要切实进行调查、审核,做好存档备查工作,保证所有材料与事实一致,保证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的有效性与真实性。对违反真实性原则,弄虚作假的学生要有事先的责任告知和事后的追责机制。分析认定体系中的限制因素,高职院校可以深入学生家庭进行实体调查,掌握家庭经济困难的真实信息,将社会资助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并且要及时更新学生的家庭信息,保证贫困界定标准的合理性,从而避免对学生的心理产生影响。另外,学校可利用各种方式掌握学生的家庭信息,保证动态的实时更新。

3.2加强对贫困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

资助只是一种帮扶手段,育人才是资助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有些学生将贫困视为耻辱,认为自己出生在贫困家庭便事事不如他人,形成强烈的自卑心理和悲观情绪,认为自己出生在贫困家庭是极大的不行,长此以往将会诱发抑郁、焦虑等多种心理问题。高职院校的办学总是培养具有感恩之心和积极向上品质的人才。因此,资助工作开展的全过程都要渗透身心健康教育、诚信教育、感恩节教育。学校应当高度重视贫困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和也理咨询辅导,实现经济补助和精神扶贫双管齐下保障资助工作的有效性。充分利用现在已经开展的心理健康课,通过课程形式教会学生心理健康知识,传授学生面对压力等不良情绪如何自我心理调节的方法;多种形式的开展心理咨询,充分利用博客等网络平台、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这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平台,走出心理咨询室,开拓心理咨询的新天地,有效解决精神之贫困。辅导员要有担当,做好学生人生的导师,关也跟踪他们的心理态势,做好早期发现问题、及时认真解决问题,做好贫困生成长档案,通过主题班会、班级论坛、文化一角等多种形式,共读名人传记,分享当代成功案例,树理想,强素质,做事情,让每一个经济困难学生在阳光下生活、在可看见的理想下奋斗。

4.讨论

我国高职院校规模不断扩大,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群体也不断增加。因此,完善高职院校的资助育人体系是一项系统的庞大工程,不仅需要在学生有受助意愿的条件下进行,同时还需要社会、学校和家庭等各方面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刘平国.关于高职院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体系的思考[J].才智, 2018(11):118-119.

[2]臧爱明.高职院校学生资助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 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1):149-150.

猜你喜欢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高职院校
高校资助育人成效的提升路径分析
“隐形资助”低调又暖心
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职业价值观特征与职业指导研究
浅析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美国防部资助研发能垂直起降的无人机
2600多名贫困学生得到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