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的改革与实践

2019-06-01赵子星

智富时代 2019年4期

赵子星

【摘 要】近年来我国高速铁路建设逐渐增多,高铁事业的快速发展给社会经济及人们出行都带来一定的影响。文章主要结合实际情况对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展开分析与探讨。

【关键词】高铁维修;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高铁管理

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已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基础设施现代化设备、数量等“硬实力”实现了快速增长和整体升级;检测监测手段和设备维修方式逐步现代化、智能化,技术进步带来了生产一线检测、维修手段的历史性、革命性变化,运输生产力发生了历史性突破;高铁行车密度大,突发故障影响范围大、社会传播速度快,对基础设施故障安全保障水平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探索和研究高速铁路综合维修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铁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的高速铁路建设迅速发展,相继开通了多条高速铁路,开通后高速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成为探索一大课题,总公司创新高速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模式,改进生产关系、集约利用资源、努力改善职工生活,推进高铁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创新发展模式。太原局集团公司为深入推进高速铁路生产生活一体化,2018年在所属高速铁路范围内开展高铁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模式,探索实施适应郑州集团高铁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坚持高标准、严要求,规范管理、精细组织,不断创新完善高速铁路运营维护管理新模式,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质量,工务部门在一体化运营维护管理模式发挥了排头兵的作用,积极协调集团公司有关部门及站段,组织一体化的各项工作,相关部门及站段也积极配合,确保一体化的各项工作稳步推进,运行一年来取得了明显成效。随着我国高铁基础设备安全质量检测、监测手段和现代化的维修方式日新月异,实行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新模式已具备相应的物质条件和技术手段。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是未来高铁养护维修的发展趋势。目前,多个铁路局集团公司对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模式进行了探索。中国铁路郑州集团有限公司前期进行了客运专线基础设施维修基地模式探索,整个综合维修基地由大机段、综合维修段、综合维修工区等机构组成。综合维修工区直接担负对所辖区间基础设施的日常养护、维修、临修等工作。

二、高速铁路运行维护特点

与其他铁路大国相比,在运营管理方面我国高速铁路列车运行安全性、舒适性、准时性达到世界领先,是世界上高速铁路运营规模最大、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也是运营场景和外部环境最为复杂的国家,不同速度等级列车在本线或跨线运行,运输能力的利用率非常高,多条高铁满负荷饱和运行。我国高速铁路运营特点主要体现在:第一,路网规模大,沿线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复杂。由于我国幅员辽阔,高速铁路建设的地理环境、气候条件十分复杂。不利的自然环境、气候因素会引发线路、接触网等设备病害,给铁路基础设施的正常使用带来影响。第二,大运量、高速度、高密度、高负荷条件下的运输组织。2017年我国高铁旅客发送量为17.5216亿人次、旅客周转量为5875.6亿人·km,分别占全国铁路旅客总发送量的56.8%、旅客总周转量的43.7%,京沪高铁年运量已经过亿。我国高速铁路最高运营速度已达到350km/h,是世界上高铁运营速度最高的国家。为满足客流需要,我国高铁在客流密集地区和时段,大量开行不同速度等级的本线运行高速列车和跨线运行高速列车,始发站实现了5min连发,区间实现了3min追踪。列车运行速度越高,对高速铁路平顺性等要求也越高,对维修标准的要求也越高。第三,列车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和舒适性要求严格。通过对比分析国内外安全评判标准可知,我国车辆动力学响应中轮轴横向力的限值按峰值进行评定,比UIC的平均值限制更为严格;我国制定的300~350km/h轨道几何状态管理标准与自主研制的轨道几何不平顺动态检测系统,是目前国际同类技术中的最高水平,即使车速从160km/h升高到380km/h,我国车辆运行的安全性、平稳性指标并未发生明显变化,乘坐舒适性达到了国际公认的高标准。第四,列车运行的准时性。列车运行准时、正点率高是我国高速铁路深受旅客欢迎的原因之一。为保持列车高正点率,我国高铁采取多种技术手段,编制高弹性的列车运行图,为调度调整和维修创造条件;为避免各种故障、事故影响列车的正常运行,建立了完善的设备自诊断、监测系统和防灾安全监控系统。

三、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有效方法

(一)建设好综合维修段

根据维修计划和专业特点,通过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探索,将工务、信号、供电、通信、房建等专业生产单元集合起来,逐步形成一套集约、高效、科学的高铁基础设施综合维修养护生产组织模式,实现人力、天窗和技术的综合利用;堵住维修过程和管理上的漏洞,防止漏检、漏修;克服维修分散和重复的问题;加强各专业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最大限度保证安全生产。综合维修段要实现:对所辖人员、设备及相关资源的统一调配、使用,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利用率;涵盖所有专业及其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提高作业效率和作业质量;全面加强结合部的安全管理,消除结合部隐患;提高综合管理能力和综合管理效益,统筹开展综合管理考核,最终实现高铁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

(二)建立健全规章,高铁管理有章可依

工务部牵头组织高铁生产生活一体化规章建设和发布,保证了规章制度的权威性、系统性。一是郑州集团有限公司贯彻总公司加快推进高速铁路综合维修生产一体化管理的相关要求,从开始执行的“六统一”到强力推进“七统一、一联合”综合维修生产生活一体化管理模式,突出了规章制度的针对性和完整性,确保规章精细严密。二是工务综合维修车间作为一体化管理组以制度建设为切入点,充分采纳各专业对一体化工作的好建议和好想法,研究制定了一体化作业车安全卡控措施,促进了跨专业之间制度的融合,提高了制度的适用性,有效的指导了使用作业车的联合作业。三是强化作业流程,管理组按照车间组织、工区落实的思路,细化了管理组和综合维修工区的工作机制和流程,由管理组统一制定周生产计划,综合维修工区负责日计划的实施,既提高了一体化管理水平,又减轻了工区的工作负担,确保规章制度在作业层面健全完善、落到实处,提高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质量。

(三)降本增效

适应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系统集成度高、养护维修标准高、专业协调要求高的特点,应推行共用天窗、联合作业,提高作业效率。同时随着我国铁路网规模的扩大,维修部门面临维修支出增加、经营压力加大的挑战,越来越重视通过科学维护提高效率,并通过采取多种措施降低设备养护维修成本。

四、结语

综上所述,我国高速铁路发展已从速度规模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传统的维修方式已不能适用高速铁路的维修要求,急需建立适应高铁技术先进可靠、专业融合、应急处置高效的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体系,提高精细化、集约化管理水平。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护管理业务的不同特点决定了应实行差异化管理,宜采用“檢、养、修”分开的维护管理方案,将技术管理专业化和生产组织综合一体化统一结合起来,推动我国高速铁路事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郭向前.武汉铁路局普速线路维修体制改革的探索与实践[J].铁道建筑,2017,57(12):122-125.

[2]李月.高速铁路固定设备维修管理模式研究[D].成都:西南交通大学,2017.

[3]贾永刚.高速铁路基础设施维修管理探讨[J].中国铁路,2016(11):7-10.